八 喜劇美為何不適合情感投入

八 喜劇美為何不適合情感投入

同樣由於心理美學上的原因,喜劇美不適合觀眾的情感投入。

觀眾要對審美對象保持輕鬆而暢快的笑,必須使自己處於一種“心理安全”狀態,也就是說,審美對象不牽涉審美主體。這就要求觀眾一直處於俯視的高位之上,避免縮短其間的距離。

為了實現觀眾的心理俯視,喜劇藝術家總會對喜劇人物進行誇張、變形、醜化、傻化。一旦產生感動,哪怕僅僅是同情,俯視的距離就縮短了,喜劇美也就隨之減損。

俯視心理維護了人們對自身正常狀態的確認,這是件大事,為此,不惜犧牲一系列具體的合理性。對此,可以隨手舉一個莫里哀的例子來說明。莫里哀在《吝嗇鬼》中寫盡了愛財如命的阿巴貢的種種醜態,但是,阿巴貢後來發現,自己放高利貸的對象居然是自己的兒子,最後丟失金幣箱也與兒子有關。照理,他面對兒子應該說幾句動氣的話:“我這麼老了,為什麼還要存錢?還不是為了你!”這本是合乎尋常情理的,但是,如果他這麼一說,觀眾也就同情他了,很難再嘲笑他,喜劇美也就結束。因此,莫里哀沒讓他這麼說,反而讓他不近情理地保持着變態。這種表面上的不合理,卻維持了觀眾對阿巴貢的俯視高度,隨之也維持了對吝嗇這種人類通病的俯視高度。

顯然,這又是心理美學的默默指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觀眾心理美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觀眾心理美學
上一章下一章

八 喜劇美為何不適合情感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