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神仙四

卷第四 神仙四

卷第四神仙四

王子喬鳳綱琴高鬼谷先生蕭史

徐福王母使者月支使者衛叔卿張楷

陽翁伯

王子喬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餘年。后求之于山,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后立祠於緱氏及嵩山。出《列仙傳》。

鳳綱

鳳綱者,漁陽人也。常采百草花,以水漬封泥之。自正月始,盡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卒死者,以葯內口中,皆立活。綱常服此葯,至數百歲不老。后入地肺山中仙去。出《神仙傳》。

琴高

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遊冀州涿郡間,二百餘年。后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之曰:“皆潔齋,候於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來,坐祠中,且有萬人觀之。留一月余,復入水去。出《列仙傳》。

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晉平公時人,隱居鬼谷,因為其號。先生姓王名利,亦居清溪山中。蘇秦、張儀,從之學縱橫之術。二子欲馳騖諸侯之國,以智詐相傾奪,不可化以至道。夫至道玄微,非下才得造次而傳。先生痛其道廢絕,數對蘇、張涕泣,然終不能寤。蘇、張學成別去,先生與一隻履,化為犬,北引二子即日到秦矣。先生凝神守一,朴而不露。在人間數百歲,后不知所之。秦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御草以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聞,始皇遣使齎草以問先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曰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光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瓊田中,亦名養神芝。其葉似菰,不叢生,一株可活千人耳。”出《仙傳拾遺》。

蕭史

蕭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許人。善吹簫作鸞鳳之響。而瓊姿煒爍,風神超邁,真天人也。混跡於世,時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數年,吹簫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年。一旦,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升天而去。秦為作鳳女祠,時聞簫聲。今洪州西山絕頂,有蕭史石仙壇石室,及岩屋真像存焉。莫知年代。出《神仙傳拾遺》。

徐福

徐福,字君房,不知何許人也。秦始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數有烏銜草,覆死人面,皆登時活。有司奏聞始皇,始皇使使者齎此草,以問北郭鬼谷先生。雲是東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一名養神芝,其葉似菰,生不叢,一株可活千人。始皇於是謂可索得,因遣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樓船入海。尋祖洲不返,后不知所之。逮沈羲得道,黃老遣福為使者,乘白虎車,度世君司馬生乘龍車,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車,俱來迎羲而去。由是後人知福得道矣。

又唐開元中,有士人患半身枯黑,御醫張尚容等不能知。其人聚族言曰:“形體如是,寧可久耶?聞大海中有神仙,正當求仙方,可愈此疾。”宗族留之不可,因與侍者,齎糧至登州大海側,遇空舟,乃齎所攜,掛帆隨風。可行十餘日,近一孤島,島上有數百人,如朝謁狀。須臾至岸,岸側有婦人洗葯,因問彼皆何者。婦人指云:“中心床坐,須鬢白者,徐君也。”又問徐君是誰。婦人云:“君知秦始皇時徐福耶?”曰:“知之。”“此則是也。”頃之,眾各散去,某遂登岸致謁,具語始末,求其醫理。徐君曰:“汝之疾,遇我即生。”初以美飯哺之,器物皆奇小,某嫌其薄。君云:“能盡此,為再飧也,但恐不盡爾。”某連啖之,如數甌物致飽,而飲亦以一小器盛酒,飲之致醉。翌日,以黑葯數丸令食,食訖,痢黑汁數升,其疾乃愈。某求住奉事。徐君云:“爾有祿位,未宜即留,當以東風相送,無愁歸路遙也。”復與黃葯一袋,云:“此葯善治一切病,還遇疾者,可以刀圭飲之。”某還,數日至登州,以葯奏聞。時玄宗令有疾者服之,皆愈。出《仙傳拾遺》及《廣異記》。

王母使者

漢武帝天漢三年,帝巡東海,祠恆山,王母遣使獻靈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也,以為西國雖遠,而貢者不奇,使者未遣之。帝幸華林苑,射虎兕,弩弦斷,使者時隨駕,因上言,請以膠一分,以口濡其膠,以續弩弦。帝驚曰:“此異物也。”乃使武士數人,對牽引之,終日不脫,勝未續時也。膠青色,如碧玉。吉光毛裘黃白,蓋神馬之類。裘入水終日不沉,入火不焦。帝悟,厚賂使者而遣去。集弦膠出自鳳僶洲,洲在西海中,地面正方,皆一千五百里,四面皆弱水繞之。上多鳳僶,數萬為群。煮鳳喙及僶角,合煎作膠,名之“集弦膠”,一名“連金泥”。弓弩已斷之弦,刀劍已斷之鐵,以膠連續,終不脫也。出《仙傳拾遺》。

月支使者

漢延和三年春,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乏,以付外庫。又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如狸,其毛黃色。國使將以呈帝,帝見使者抱之以入,其氣禿悴,尤怪其所貢之非。問使者曰:“此小物,何謂猛獸?”使者對曰:“夫威加於百禽者,不必計其大小。是以神僶為巨象之王,鳳凰為大鵬之宗,亦不在巨細也。臣國此去三十萬里,常佔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干呂,連月不散者。中國將有好道之君矣。我國王將仰中土而慕道風,薄金玉而厚靈物。故搜奇蘊而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肥車而濟弱水,策驥足以度飛沙。契闊途徑,艱苦蹊路,於今十三年矣。神香辟夭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魍魎。夫此二物者,實濟眾生之至要,助至化而昇平。豈圖陛下,乃不知貴乎!是臣國占風之謬也。今日仰鑒天姿,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視則貪恣,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注賊,心多節則奢侈,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帝默然不平。帝乃使使者敕猛獸發聲,試聽之。使者乃指獸,令發一聲,獸舐唇良久,忽如天雷霹靂之響。又作,兩目如磹之炎光,久乃止。帝登時顛蹶,掩耳振動,不能自止。侍者及武士皆失仗。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虎見獸,皆相聚屈跡如也。帝恨使者言不遜,欲罪之。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

至始元元年,京城大疫,死者太半,帝取月支神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日者皆活。香氣經三月不歇,帝信神香,乃秘錄余香。一旦函檢如故,而失神香也。此香出於聚窟洲人鳥山,山上多樹,與楓樹相似,而香聞數里,名為返魂樹。亦能自作聲,如群牛吼,聞之者心振神駭。伐其木根,於玉釜中煮取汁,更以微火熟煎之,如黑狀,令可丸,名為驚精香,或名振靈丸,或名返生香,或名振檀香,或名卻死香,一種六名。斯實靈物也。出《仙傳拾遺》。

衛叔卿

衛叔卿者,中山人也。服雲母得仙。漢儀鳳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閑居殿上,忽有一人乘雲車,駕白鹿,從天而下,來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許,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驚問曰:“為誰?”答曰:“吾中山衛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語。”叔卿本意謁帝,謂帝好道,見之必加優禮。而帝今雲是朕臣也,於是大失望,默然不應。忽焉不知所在。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梁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見。但見其子名度世,即將還見。帝問云:“汝父今在何所?”對曰:“臣父少好仙道,嘗服藥導引,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餘年。雲當入太華山也。”帝即遣使者與度世共之華山,求尋其父。

到山下欲上,輒火,不能上也。積數十日,度世謂使者曰:“豈不欲令吾與他人俱往乎?”乃齋戒獨上。未到其嶺,於絕岩之下,望見其父,與數人博戲於石上。紫雲鬱郁於其上,白玉為床,又有數仙童執幢節,立其後。度世望而載拜。叔卿曰:“汝來何為?”度世曰:“帝甚恨前日倉卒,不得與父言語,今故遣使者梁伯,與度世共來,願更得見父也。”叔卿曰:“前為太上所遣,欲誡帝以大災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國祚可延。而強梁自貴,不識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語,是以去耳。今當與中黃太乙共定天元,吾終不復往耳。”度世曰:“不審向與父並坐是誰也?”叔卿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火低公、飛黃子、王子晉、薛容耳。今世向大亂,天下無聊,后數百年間,土滅金亡。汝歸,當取吾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書,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雲而行。道成,來就吾於此。勿得為漢臣也,亦不復為語帝也。”

度世於是拜辭而去,下山見梁伯,不告所以。梁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頭於度世,求乞道術。先是度世與之共行,見伯情行溫實,乃以語之。梁伯但不見柱下之神方耳。后掘得玉函,封以飛仙之香,取而餌服。乃五色雲母,遂合葯服之,與梁伯俱仙去。留其方與子,而世人多有得之者。出《神仙傳》。

張楷

張楷字公超,有道術,居華山谷中,能為五里霧。有玉訣金匱之學,坐在立亡之道。人學其術者,填門如市,故云霧市。今華山有張超谷焉。出《仙傳拾遺》。

陽翁伯

陽翁伯者,盧龍人也,事親以孝。葬父母於無終山,山高八十里,其上無水。翁伯廬於墓側,晝夜號慟,神明感之,出泉於其墓側。因引水就官道,以濟行人。嘗有飲馬者,以白石一升與之,令翁伯種之,當生美玉。果生白璧,長二尺者數雙。一日,忽有青童乘虛而至,引翁伯至海上仙山,謁群仙,曰:“此種玉陽翁伯也。”一仙人曰:“汝以孝於親,神真所感,昔以玉種與之,汝果能種之。汝當夫婦俱仙,今此宮即汝他日所居也。天帝將巡省於此,開禮玉十班,汝可致之。”言訖,使仙童與俱還。翁伯以禮玉十班,以授仙童。北平徐氏有女,翁伯欲求婚。徐氏謂媒者曰:“得白璧一雙可矣。”翁伯以白璧五雙,遂婿徐氏。數年,雲龍下迎,夫婦俱升天。今謂其所居為玉田坊。翁伯仙去后,子孫立大石柱于田中,以紀其事。出《仙傳拾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太平廣記(精)全四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廣記(精)全四冊
上一章下一章

卷第四 神仙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