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吃虧還是佔便宜――貿易順差、逆差
導語:
在經濟學上,貿易順差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出超,表示該國當年國際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而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又稱入超,表明一國的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減弱,反映該國在當年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如果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當,則稱之為貿易平衡。
1994年以來,除了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的1998年、2010年3月份、2011年2月份出現了短暫的貿易逆差外,中國的國際收支一直保持貿易順差。2010年中國外匯儲備已經達到2.8萬億美元,2011年外匯儲備規模可能會突破3.2萬億美元。
2010年11月商務部發佈了《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0年秋季)》,《報告》指出2010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21486.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9%。其中出口11346.4億美元,增長34.0%;進口10140.4億美元,增長42.4%。與2008年同期相比,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5.4%和13.5%。2010年我國出口11346.4億美元,進口10140.4億美元,看來2010年總體上還是貿易順差。
那麼到底什麼是貿易順差和貿易逆差呢?
在經濟學上,所謂貿易順差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出超,表示該國當年國際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而貿易逆差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進口貿易總值大於出口總值,又稱入超,表明一國的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減弱,反映該國在當年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如果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當,則稱之為貿易平衡。
一般來說,貿易順差將提供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為多生產出口產品而工作,因此人們大多不反對這種情況;而巨額的貿易逆差會嚴重影響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因此各國**都力圖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貿易順差也會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而出現巨額的貿易逆差則會表明該國的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商品國際競爭力弱,該國當年在對外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貿易順差加強了國家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而巨額的貿易逆差則會減弱一個國家抵抗風險的能力。
我國的國際收支一直保持貿易順差,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凡事都要一分為二來看。巨額的貿易順差也會給我過帶來越來越多的貿易爭端;貿易順差雖然增加了外匯儲備,但從資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資源未被充分利用;持續高額順差導致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而又導致資本凈流入增加,資本凈流入增加又進一步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巨額的經常項目的順差,會轉化為貨幣大量投放的壓力,成為通貨膨脹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相反,貿易逆差的結果也並非一無是處。適當的貿易逆差也有利於緩解短期貿易糾紛,有助於貿易長期穩定增長;逆差實際上等於投資購買生產性的設備,只要投資項目選擇得當,既可補充國內一些短缺的原材料,還能很快提高生產能力、增加就業以及增加經濟總量;逆差能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減緩資本凈流入的速度;短期的貿易逆差有助於緩解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加大我國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那麼,該如何有效利用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呢?
我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在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同時,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提高貨物貿易出口附加值,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逐步提高服務貿易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實現外貿均衡發展;第二,注重內需型經濟發展方式。當前,中國**應抓住國際金融危機中的“轉危為機”的機會,刺激消費,拉動生產,提高中低群體收入水平,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同時逐步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推動醫療、住房和教育等領域的改革,提高廣大低收入勞動者的福利待遇和素質,擴大有效需求,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減少人們的預防性儲蓄,擴大居民收入。如果這些策略得到有效的實施,我國長期的貿易順差結構就會逐漸向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結構轉變,外匯儲備也會得到有效利用。
總之,國際貿易中,順差並非越大越好,外匯儲備也並非越多越好,適度的貿易逆差反而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在國際貿易中,我國不能只追求順差,而是要力求貿易的基本平衡,這樣才能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