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從田野走向世界

13.從田野走向世界

尊敬的主席、女士們、先生們:

12年前,我第一次來到美國。當時,我的合夥伴――派萊克斯的舍勒先生對我說,你是第一個來到美國的中國農民企業家,派萊克斯作為第一個接待你的公司而感到驕傲。我確實感到很驕傲,同時在領略了美國的工業文明后也感到很沉重。如果不是生活在20世紀的中國人,是不會有我這種沉重的。

美國的歷史只有200多年,在這短短的200多年間,美國人民創造了巨大的工業文明。相比之下,中國已經落後於20世紀工業化社會的發展。

人類進步的台階需要一級一級地跨越,無法用撐竿跳來實現。但是今天,面對如此之大的差距,勤勞的中國人民不得不用小步跑去追趕世界大趨勢。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九億中國農民依靠鄉鎮企業,加入了這場世界奧林匹克經濟大賽的中國要代表團行列。

我來自中國農村,今年53歲。半個多世紀以來,儘管中國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我和許多中國人一樣,深愛着我們的祖國,中國的盛衰與我生活中的一切息息相關。

在中國,農民創辦的企業被稱為鄉鎮企業。過去,中國農民以種地為生,但農民沒有土地,在我們國家,土地屬於國家和集體所有。人多地少,為了生活,農民辦起了企業。

12年很快就過去了,正如你們所知,這12年來,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許多人問我:中國靠什麼創造了如此快的增長速度?在這,我可以很負責地講,其中有38%的增長來自於鄉鎮企業。

我和我的鄉鎮企業同行們一直在中國農村的大地上奔跑。感謝杜蘭大學李志文教授的邀請,今天很榮幸地來到FFI會議上,有機會結識眾多朋友並進行交流。在這個榮譽的講台上,我想和朋友們講一講,我是如何帶領我們的企業,跑過過去28年時空,以及這時間和生命的投入的結晶――中國萬向集團。

全世界都知道,美國是裝在汽車輪胎上的國家,美國人民創造了汽車文明。在座的可能都會開車,都知道有一個連接傳動軸、可以任意轉變方向的關鍵零部件――萬向節。我認識汽車文明正是從生產萬向節開始的。在此之前,我沒有坐過汽車,甚至我所生活的鄉村連一條能開汽車的公路都沒有。

我們企業成立於1969年,當時是一個僅有84平方米的小“鐵匠鋪”,全部員工就是我和當地的6個農民,所有資本就是500美元。

在生產萬向節以前,我們生產鋤頭、鐮刀和農機配件。那是一個計劃經濟年代,鄉鎮企業不列入國家計劃。沒有計劃,我們找市場去。

沒有煤,我們就到國營企業的煤渣里揀尚未燃盡的煤塊;沒有鋼,我們到全國各地的國營企業里找廢料來自己加工;沒有設備,就用國營企業淘汰下來的;沒有產品計劃,我們就生產不列入國家計劃的產品……

在鄉鎮企業發展的最初階段,它的經營模式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我不知道用英語是否可以準確地表達,那就是“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方百計,千辛萬苦”,

千載難逢的機遇終於到了,農民允許進入商品經濟。1978年,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先生提出了國家實行經濟改革的大政方針。

過去中國經濟滯后,交通運輸落後是關鍵因素之一,汽車萬向節無疑是一個具有市場前景的產品。1979年,我們放棄了所有產品,集中力量,專業生產汽車萬向節。

這是萬向節集團發展史上最具風險性的一步。實踐證明。我們選擇對了。萬向集團由此進入了一個開創萬向節主導產品的新時期。

在每個人都感到貨幣緊缺的年代,初級產品的價格激烈競爭不可避免。“不要告訴我你技術有多好,只要告訴我價格就行了”,只有成本最低的企業才能獲勝。

從1980年至1988年,8年間原料價格平均上漲了8倍,勞動力成本也成倍增長,我們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挖掘內部潛力,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率,將提價因素消化在企業內,產品價格8年不變,企業效益年增長在50%以上。中國各汽車廠放棄了自產萬向節,改由我們配套,因為我們的價格比它們的成本價還要低。

憑藉價格和質量的優勢,我們成了中國最大的萬向節生產廠家。這就是我們創業的最初階段。

由於市場的需要,1988年至1989年,我們先後兼并了8家企業,輸入自己的資金、技術與管理,很快使這些企業扭虧為盈。兼并進一步擴大了萬向節的生產規模。

萬向節的成功增添了我們的信心,我們開始生產軸承、等速驅動軸、傳動軸等多種汽車零部件。現在我們生產的萬向節國內市場佔有率為65%;軸承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為10%;傳動軸、等速驅動軸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為16.9%。

我很早就看到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重要性。這要感謝美國的一位朋友,由於他的幫助,我不僅認識到美國人的好客,而且還懂得了中美經濟的互補性。

1984年,派萊克斯公司與我簽訂了向美國出口3萬套萬向節的協議。中國汽車零部件產品第一次走進了汽車王國――美國。

一家中國農民創辦的企業,成功地將產品銷售到美國市場,引起了美國及全世界新聞界的關注。從1984年到今天,《新聞周刊》、《商業周刊》、《時代周刊》,都報道過我們的消息。“法新社”和“路透社”也發表了專題報道。中國新聞媒體還把我稱為“從田野走向世界的企業家”。

現在我們的產品出口34個國家和地區,1997年的出口額可以達到1億美元。當然,我們產品的主要客戶還在美國。1997年,我們開始為通用汽車公司和克萊斯勒公司的裝配線提供產品。

除工業產品出口外,我們的農產品,如鰻魚也走出了國門。

在我們的產品走出了國門的同時,我們將企業也辦到美國,在美國的土地上與美國人一起參加經濟長跑。1994年,萬向美國公司正式註冊成立。三年來,萬向美國公司先後在南美、歐洲設立了多家公司,而且在美國、墨西哥、英國建立了產品中轉庫房,擁有了30多名美國員工。1997年銷售額將達到2000萬美元。

既然產品的市場定位是國際化的,那麼,促進和擴大產品生產與銷售的企業資本也必然要國際化。1994年,我們的“萬向錢潮”股票在中國深圳上市。現在我們正在籌劃股票海外上市,不久你們在資本市場上也能看到我們的名字。

經過28年的努力,從多角經營到專業化生產。再到多元化經營、跨區域發展,當年小鐵匠鋪如今已成為擁有7億美元資本,6500餘名員工,兼跨製造業、農業、金融租賃、進出口投資等行業的企業集團。

有一次,我與一名記者開玩笑:20年前,我們活動的範圍就是從田頭到家裏,相距不過幾公里;而現在,從美國、英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到委內瑞拉都有了自己的公司,我們的生活範圍和空間已經隨着企業的發展而成倍地擴大。

當然,作為一個重要因素,企業的發展贏得了**的鼓勵與支持。**將我們列入了全國120家重點扶持企業集團之中。萬向集團立足於中國,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在世界範圍內展現我們的產品優勢並證明經營者的成功。

中國鄉鎮企業在沒有**直接投資的情況下,茁壯成長起來了。歷史再次證明,中國農民正在改變着中國的經濟格局。

這裏,我特別想說明的是,中國鄉鎮企業奉獻給社會的不僅僅是商品,更大的貢獻在於提高了一代中國農民素質,為中國農村培養了一批有能力的經營人才。

過去中國的農村教育滯后,農民受教育很少。稍有點文化的,都到城裏去了。拿我們企業來說。到1980年,全廠近400名員工,只有2名高中生。許多員工連全面素質管理的簡稱“TQC”都認不全,惟一認識的只有一個“Q”,那還是在打撲克牌得知的。

1979年,有人反映對我們的萬向節質量不滿意。要要求所有的銷售人員將有質量問題的萬向節都運回來,一共有3萬多套。我們召集全廠員工開現場會,當場決定將這堆價值6萬美元的萬向節全部作為廢品,賣給收購站。當時我們的年產值只有50萬美元。我們以6萬美元血汗錢的代價,將質量意識“烙”在每個員工的腦子裏,“印”在每個員工的心裏。1980年,我們創辦了職工業餘學校,全體員工參加學習,要全部達到高中文化程度,並規定,從此以後進廠者必須具備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

1984年,我們花了3000美元“買”回了4名大學生;花了2萬美元,選送了47名高中畢業生上大學所有費用由企業承擔。在當時,我們的一名普通工人的年工資只有300美元。

從1994年起,我們每年都要引進200名以上大中專生。在現在6500名員工中,有大學學歷以上職工800多人,中專生3000多人,員工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

這些年來,我們花在引進教育方面的經費,已達到500多萬美元。

對於企業來說,管理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近20年來,中國企業吸收了大量國際企業界關於質量、技術、市場、資金、人員管理等方面先進的管理經驗,我們也在探索自己的管理模式。

質量、資金、技術的管理都有着國際標準,要想生產全世界通行的產品,首先是要通過管理建設一支符合這種生產標準的工人隊伍。傳統的東方文化向來重視對人的管理,在這方面我們擁有自己的優勢。

企業的一種分配製度就會帶來員工的一種工作態度,這是個真理。對於美國企業來說,分配可能不存在什麼問題;便在習慣於計劃經濟的中國,分配是件大事,因為中國人習慣於“吃大鍋飯”的分配方式。也說是說,不管幹好乾壞,都有飯吃,因為“飯”是國家的。因此,我們首先從分配上進行了改革。

現在我們的員工收入由基本工資、獎金和投資回報組成。

基本工資,人人都有,有高有低,但只要進了萬向集團,我們就給基本工資,讓你吃飽穿暖,此塊分配占員工總收入的25%。

要想吃得好,穿的暖,你必須努力工作,創造效益。按照工作產生的效益多少,我們發給獎金。多效益多得,少效益少得,無效益不得。此塊分配占員工總收入的50%。由於獎金的比例相對較大,員工只不過多干一點就能多一點收入,所以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很高。

我們企業實行股份合作制,允許員工將自己的收入平時的積蓄投入企業,年終按資金利潤率進行分紅。這些年來,我們企業每年的回報率都在20%以上,投資回報,讓員工成了企業的老闆股東,他們認識到只有企業效益好了,自己才能多分紅,而企業好的前提下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關心企業踏實工作。

用人的基本方式就是用人的利益去驅動員工的積極性。在讓員工工作得到相應報酬的同時,我們企業實行的是四種用工制度:固定工、合同工、試用合同工和臨時工。

這是一種階梯式的用工制度,員工可以逐級上,也可以逐級下,各種不同性質的職工各個時期要求也各不相同,一級要比一級高,同時享受的待遇也是一級比一級高。從臨時工到固定工,員工必須作出相當的努力,而到了這一級,如果不努力,很可能又要往下滑。員工能上能下,可進可出,使員工都有一種危機感,督促他們努力工作。

在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同時,我們嘗試在集團式經營中培養企業家群體。我們採取“企業分家”的辦法,將企業分解成一個個經濟實體,車間主任們都派出去當廠長,讓他們直接去面對市場。隨着企業組建集團,新的領域和區域不斷擴大,許多骨幹人員都派出去獨當一面。

在實行市場經濟的今天,這種利益分配機制,正在逐漸創造一種萬向企業精神。

中國東部沿海每年夏天都會有颱風經過,強颱風及其帶來的暴雨,經常會給當地人民帶來很大的損失。我們企業每年都要經歷幾次考驗。長期以來,我們的員工形成了這樣一種默契,只要聽到強颱風預報,不管是休息日還是深夜,他們都會很自覺地從四面八方趕到所在的公司,共同保護公司的財產。1997年夏天,12級颱風於8月11日22時經過我們地區。當天晚上,員工們自覺地來到公司,參加抗險。有的員工因家離企業遠,乾脆下班后連家都不回。颱風過了,我們企業基本沒有損失,而我們周圍其他的企業僅恢復生產就花了一周的時間。

我們之所以能在中國取得今天的地位,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占居一席之地,正是憑藉了這支員工隊伍。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中國*******先生即將來美國訪問,我衷心的祝願他的這次訪問將在中美友誼史上寫下重要的篇章。我們集團的名字是***先生提寫的。萬向美國公司的總經理應美國總統克林頓先生的邀請到白宮做客。我們對中美友誼是充滿感情的。

中國剛開完“十五大”,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得到了**的肯定與人民的擁護。中國人將在更大的經濟領域選擇更大的市場。

從今後的發展方向看,鄉鎮企業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中國現在最大的國情是九億農民要在2000年以前脫貧,這還要靠鄉鎮企業。

當然,今後的路還很長,我們之間的合作將是一次跨世紀的長跑。無論路有多遠,文化差異有多大,我們的目標也是美國人的目標,就是生活的富裕、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我相信,這中間的貢獻也包括我們中國農民。

我現在還年輕,還能幹更多的事情。其中之一是要搞一個“中美橋樑項目”:以萬向集團作為中美兩國企業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橋樑,將美國企業人才與管理優越、資金雄厚、技術與設備先進的優勢,同萬向集團以及其他中國企業勞動力成本低、房屋土地輔助設施投資成本低及市場廣闊的優勢聯繫起來,使中美企業雙方都從中受益。

歡迎大家到中國去看看我們的企業,如果大家願意乘坐跨越太平洋的飛機,我們一定家門口迎接。當然,也非常歡迎大家去萬向美國公司做客,我們把中國的家搬到了美國,在萬向美國公司里,大家一定也能體會到中國人的好客。

謝謝大家!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成為富人並不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成為富人並不難.
上一章下一章

13.從田野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