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弱鄰
禍起弱鄰
中國傳統紀年稱為“甲午”的1894年,在世界歷史上都應該是一個值得記憶的重要年份。就在這一年,西方世界的頭把交椅悄然換位——美國經濟總量超越英國,成為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在北方,那個國土最遼闊的國家,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在東方,那個有着悠久文化歷史的古國,即將迎來她的實際領導人慈禧老太的六十大壽。大清舉國上下沉浸在一片安靜祥和的喜悅氣氛之中。孰料就在此時,一場巨大的災難正悄然走近。
要說這慈禧老太也真夠邪門,每逢她大壽,必有大災難發生。1874年同治帝駕崩,1884年中法戰爭,之後1904年在中國的國土上又發生了日俄戰爭。還好這老太死得早一些,要不真無法預料1914年在中華大地上又會發生什麼樣的災難。
自古半島多劫難。災難的發源地還是鄰國朝鮮。夾在中、俄、日三個大國之間,弱小的朝鮮勢必成為幾方角力的目標。
1853年,日本在美國的逼迫下開國。之後不久,1875年,日本通過“江華島事件”同樣逼迫更加弱小的朝鮮敞開了國門。當時作為朝鮮宗主國的大清,李鴻章提出的意見居然是“當由朝鮮自行主持”。換句話說,就是不管,你自己看着辦。
在朝鮮1882年“壬午兵變”和1884年“甲申政變”中,作為朝鮮宗主國的大清,已經與日本有了兩次面對面的交鋒。第一次,由於李鴻章丁憂在家,代理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張樹生派遣提督吳長慶率3000精兵入朝與日軍的2000人對峙,最後日本被迫妥協,第一回合大清完勝。第二次,本來已經佔據絕對上風的日本,被橫空出世的一位年輕人攪局逆轉,再次功虧一簣。這位當時年僅26歲的年輕人,因處事果斷,後來被任命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權代表,他就是亂世梟雄袁世凱。
“甲申政變”之後,當時已經穩佔優勢的李鴻章卻與伊藤博文在天津簽訂了《天津會議專條》。專條約定,一旦將來朝鮮有事,中、日兩國其中一國要派兵的話,應提前告知對方,事情解決之後要立即撤回。這一約定等於變相承認了日本和大清在朝鮮具有同等的政治和軍事地位,也為後來的進一步爭鬥埋下了伏筆。
就在全國共祝慈禧老太萬壽無疆的當兒,不爭氣的鄰居朝鮮又出事了。這次出事的名稱叫“東學黨之亂”。1894年6月1日,暴動的起義軍已經攻佔了全州,下一步馬上就要直搗王京。無奈之下,朝鮮只好再次死乞白賴地向大清求援。
收到朝鮮的求援信號,大清立即責成李鴻章妥善處理。1894年6月6日,在“超勇”號護航之下,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總兵聶士成率領1500名清兵前往朝鮮。同日,清政府按照《天津會議專條》的要求照會日本政府。葉志超所率部隊6月9日在朝鮮牙山登陸,隨即加入征討“東學黨”叛軍的活動。
得到大清出兵的消息,日本可謂是大喜過望,恰似正瞌睡,有人給遞上一個枕頭。日本當即宣佈出兵。鑒於前兩次兵力不足沒有佔到便宜,這次日本可謂是孤注一擲,準備傾國而出,與大清一決雌雄。1894年6月5日,明治天皇宣佈成立戰時大本營,並於6月7日進行全國陸海軍總動員。
日本統治集團非常清楚,要爭奪遠東的霸權與大清早晚必有一戰,因此早就進行了精心的策劃。早在1882年,日本就將頭號假想敵由俄國變為大清。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花費4年時間制定了“征討清國策”。1893年,山縣有朋又制定了“軍備意見書”和“戰時大本營條例”。到1894年前夕,日本對中國陸海軍兵力和作戰能力情況已了如指掌,甚至對各省能派出多少兵力參戰都進行了專題研究。對可能的作戰區域,日本提前派出大量間諜進行實地考察,繪製了極其詳盡的大比例作戰地圖,圖上甚至連行軍路線上可供軍隊和戰馬飲用的水井都標註得清清楚楚。
對於大清的國情,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說:“大清國從中央到地方官場一片漆黑,朝野滔滔,相習成風,全民喪失信仰,社會風氣江河日下,人心腐敗已達不可救藥的地步。”此言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地指明了大清國的時弊。對於大清天朝來說,敵人可謂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日軍第一批參戰部隊1500人選擇的登陸地點是仁川——朝鮮半島的死穴。半個多世紀之後麥克阿瑟選擇的登陸點也在此處。6月12日,登陸的日軍進入漢城。6月16日,第二批3000人的部隊攜帶大批軍火再次登陸仁川。至此,在朝鮮的日軍兵力已經大大超過清軍,局勢驟然間劍拔弩張。
7月19日,根據海軍軍令部官房主事山本權兵衛大佐提出的方案,日本第一次組成了“聯合艦隊”,伊東祐亨海軍中將被任命為首任司令長官。7月23日,聯合艦隊從佐世保軍港出發,第二天傍晚到達仁川,列陣以待。
看到大清和日本都來了這麼多的人,很會來事的東學黨馬上偃旗息鼓,與朝鮮政府達成和解,局勢很快恢復平靜。朝鮮政府當即照會中、日兩國:沒事了,你們各回各家吧,謝謝,再見。
正在籌備壽宴的大清本無戰意,立即答應與日本同時撤兵。但是,日本這次可是做好了擴大事態的準備,根本不可能如此輕易撤兵。非但不撤兵,日軍新的增援兵力仍源源不斷地登陸朝鮮。
顯然這時候再用“協助平叛”的借口已不成立,日本馬上找到了新的理由,要幫助落後的朝鮮進行內政改革,還真拋出了一個改革方案。駐朝日軍已經接到了日本外務大臣陸奧宗光的指示,想盡一切辦法促成中國和日本的直接衝突。
在如此緊張的形勢面前,通常情況下是軍人主戰,政府特別是外交官會冷靜地尋找更穩妥的解決途徑。陸奧宗光這種急不可耐要求開戰的態度,也只有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前的松岡洋右可與之媲美。
還真別說,這個身為外務大臣的陸奧宗光還真有做軍人,甚至是特工的素質。早在6月22日,陸奧宗光就向中國駐日公使汪鳳藻提交了一份長篇外交公文,特意讓自己的翻譯譯成中文後送達中國使館,公文中陸奧宗光故意提出很多汪鳳藻權限內無法答覆的問題。愚蠢的汪鳳藻果然上當,第二天就將這篇公文用密電的形式發回國內進行請示。日本軍信課長佐藤愛磨第一時間就截獲了這封電報。經過一番並不複雜的比對,斷定其內容就是陸奧宗光交給汪鳳藻的那封函件,從而摸出了大清電報密碼的排列規律。
蒙在鼓裏的清政府仍然在使用這套密碼。8月1日宣戰之前,還以密電的形式再次向汪鳳藻拍發了宣戰文書。日本根據先前找到的規律,結合截獲的電文以及隨後公開發表的宣戰書進行對照,發現結果竟然完全一致。日本情報部門立即開始破譯截獲到的大清國軍政電文,大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密電已經完全被日本破譯。
戲要做就做足。後來,在中國第二個議和代表團張蔭桓和邵友濂抵達日本請求和談時,日方還裝模作樣地強烈要求兩人必須交出電報密碼才能向國內發報,讓中國確信自己的密碼安全無虞。就這樣,戰爭中,大清的作戰計劃、兵力調動以及今後談判中的底牌,對於日本已毫無秘密可言。就像打麻將,你牌都鋪開來打,焉能不輸?
戰後,日本授予立下大功的佐藤愛磨三等勳章和大筆獎金。佐藤愛磨有個兒子叫佐藤尚武,後來曾官至日本外務大臣。值得提出的是,後來,就是這位時任日本駐蘇大使的佐藤尚武,從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手中接過蘇聯出兵中國東北的對日宣戰書。
書歸正傳。此時萬分着急的除了陸奧宗光,還有在“甲申政變”中表現優異,被日本人恨之入骨的袁世凱。在日軍優勢兵力的步步緊逼之下,智略過人的袁世凱也沒了招數。他只有一次又一次給國內發電請求增援。在一封電報中,袁世凱甚至用上了近乎粗魯的語言:朝鮮就像我們的老婆,現在正在被人強姦,“急呼本夫,爭無力,坐視情何以堪”。可是本來就不想打仗的李鴻章依然按兵不動。焦急的袁世凱只有裝病,於7月19日秘密回國,沿途還受到日本人的多次追殺。
李鴻章的心思是,這個節骨眼上要盡量避免與日本的衝突,無論如何讓老太太過好生日再說。為了達到避戰的目的,李鴻章積極請求英、俄兩國進行調停。
此時的英、俄可以說各有各的小算盤。英國為了維護其在華利益,想方設法阻撓俄國勢力南下,正試圖利用日本以牽制和孤立俄國。開戰前夕,1894年7月16日,日本駐英公使青木周藏與英國外交大臣金伯利伯爵在倫敦簽訂了《日英航海通商條約》,英國不但滿足了日本多年以來提出的修改不平等條約的要求,也表明了不支持大清,不干涉清、日開戰的態度,一定程度上等於倒向了日方。
至於俄國就更不用提。對大清和日本都不懷什麼好意的俄國正想藉機削弱雙方,以便“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實現其下一步在遠東大肆擴張的計劃。表面上俄國似乎在積極調停,但暗中卻唆使日本不要撤兵,心裏恨不能雙方馬上就打起來。
得到了英、俄默許的日本,於是態度更加強硬。7月20日,日本向朝鮮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朝鮮在48小時之內對日本提出的改革方案進行答覆,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實行新政,廢除與大清簽訂的一切條約,令清軍全部撤走”等。在未得到答覆的情況下,7月23日,日軍悍然闖入皇宮,劫持朝鮮國王李熙,“請”出李熙的父親大院君“重出江湖”,組織傀儡政府。7月25日,朝鮮“新政府”發佈公告:廢除之前與清政府簽訂的一切條約,不再承認與大清的宗藩關係,要求在牙山駐紮的清軍和豐島海面上的北洋水師艦隻立即撤離,授權日本驅逐在朝鮮的所有中國軍隊。戰爭至此,已不可避免。
面對如此的公開挑釁,即使是要過大壽的清廷也已忍無可忍,光緒帝嚴令李鴻章立即備戰。主戰派的帝黨甚至叫囂:“除了千分之一的極少數人之外,其餘九百九十九人都堅信大清國可以輕鬆打垮小日本。”迫於壓力的李鴻章也開始在7月中旬增兵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