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漸入老境時遭遇高齡化
第六章假如無力駕馭人生
無論您身體有多麼健康,衰老都是您必經的生命時段。到這一階段,人要接受別人的照顧才能活下去。誰來照顧?是伴侶,是孩子,還是社會養老機構?如果伴侶先您而去,或是您的獨子因繁忙而無法照顧您,怎麼辦?孤立無援的您只能面對養老機構。而您是否有養老自主權,與養老機構的經營理念有極大的關係。
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我們這批獨生子女的父母,目前大部分未滿70歲,生活尚能自理;但五年之後,當我們年逾七旬,生理和心理指標均將發生滑坡,那時將會面對中國人的養老困境。無論您在哪裏,都無法迴避自己漸漸無力駕馭的人生。
誰都希望晚年生活能夠得到尊重,能被平等對待,而不僅是他人盈利的籌碼。誰都希望能按自己的意願和選擇得到幫助。在失能或半失能時,還能過得開心,依舊對生活抱有期待,還能讓自己有一點尊嚴和價值。如果人生的終點如此,便太理想了。
一、漸入老境時遭遇高齡化
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需要照顧的老年人日益增多,在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競爭更加激烈的今天,不少家庭都感到照顧老人有困難,其中最大的問題是精力不夠。現在往往是低齡老人要照顧高齡老人,如果再趕上照顧者本身身體欠佳,就會出現諸多困難。
張大姐說,她最近有些心煩意亂,家裏的事弄得她焦頭爛額。她是一名高校老師,馬上要從教學崗位上退下來了,按說這是好事。辛苦耕耘一生,應該輕鬆輕鬆,做些自己想做而以前沒有時間做的事,比如出去旅遊旅遊,放鬆一下。可是,這樣的美夢簡直沒法做了。
她得面對兩個老人,一個是母親,今年九十有六,而她的兩個哥哥都已經70出頭。以前,母親一個月一輪,分別在三個兒女家過。而今年,兩個嫂子提出,她們也上70了,實在不是照應人的年齡了。她們無法再承擔一個月一輪的責任。按說母親長期在女兒這裏生活就好了,可是她還有一個80多歲且患有輕度老年痴呆症的婆婆,她為婆婆在她家附近租了一個房子,請了保姆專門照應。而她自己幾乎沒有一天不過去照看的。春節期間保姆回家,她自己就是一個全職保姆,洗漱、穿衣、端茶、倒水,還被婆婆挑剔。
說實話,她特別想把兩個老人送進老年公寓。可是有兩難:一是老人的觀念不開竅;二是條件好些的老年公寓價格不菲。她媽說:“我有兒有女,絕不進老年公寓。”本來,她給母親請了個保姆,可是她母親還特別事兒,不相信人家,處處提防。可兒女都沒有這份時間,更沒有這份心情來防人。而母親則不依不饒,和保姆處不好,來來回回地換人,弄得她都受不了,真是備受熬煎。
再說婆婆這邊,一說進老年公寓,就得考慮那種知識分子扎堆的老年公寓。她以前在社科院做研究工作,她說沒有共同語言的地方,她住不了。而那種老年公寓收費不便宜。丈夫提出,把他家原來的房子租出去,帶着保姆進老年公寓。因為這樣算下來,每個月的各種花費得上萬元。可是婆婆說什麼都不幹。她說她不能沒有自己的家。張大姐心裏清楚,關鍵不在錢,而在於她的病。她的老年痴呆症她自己意識不到,可別人知道。到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能糊弄誰啊,還是別折騰了。現在,她實在是身心疲憊,覺得簡直快要垮了。
從整體上說,傳統的養老方式已經無法保證老人安度晚年。日趨快速的老齡化和諸多實際問題越來越難以調和。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面臨著種種不適應,而社會化養老不成熟,整個社會信用度降低。在未富先老的社會中,會讓我們這些初老之人感覺身心疲憊,這非常自然。
抱怨和沮喪解決不了問題,情緒不好,自己反而容易生病。等我們這一代人進入高齡階段,就不再有這麼多的低齡老人可以來參與照顧了,必須有接受社會化養老的心理準備。
現在網絡發達了,比如只要有需要,可以上“拐棍網APP”,“網上養老院”已經在京城出現。有一位先生突發疾病要住院,女婿又在上海工作。情急下,女兒抱着試一試的心理,在“拐棍網”發佈了陪護需求,剛發佈完,電話就響了。不到半小時,陪護的師傅就到了醫院。這樣的速度還是令人滿意的。“拐棍網”是個專業養老服務平台,特點是響應快、提供點對點、直通車式的服務。平台通過“拐棍網客戶端”“拐棍網師傅端”APP,把線上預約與線下服務加以連結。這個服務平台可以被當作老人生活中的拐棍,萬一自己照顧父母力不從心了,只要會上網,能用APP,就能叫來幫助的人。類似“拐棍網”這樣能聯合北京慈善義工聯合會等公益組織,利用平台技術支持,為特困、空巢、獨居老人提供服務的網絡平台,會逐漸增多。
利用高科技,在照顧好年老父母的同時,也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老伴兒。一切做法都要量體裁衣。老人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做不到的,不必過於愧疚。不必勉力而為,否則會兩敗俱傷。衰老之人失能后本來就不舒服,不必對母親或婆婆的挑剔太往心裏去,多些理解就行了。家人心平氣和地商量出一個大家能接受的最好方案,哪怕不是老人最想要的也無妨。儘力做了就心安了,不必過於為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