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紅樓夢》與《水滸傳》9
我常常把《紅樓夢》與《水滸傳》放在一起比較,這兩本名著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亦有許多相反之處,撇開這兩位作者想通過本書所表達的思想不論,就單從書中人物的悲劇命運而言看似相似,然仔細來看卻也是千差萬別的,所謂的差距並非源於他們的不同的性別及不同的朝代,亦或者不同的生活環境,《紅樓》的故事發生是清代最繁華的康雍乾年間,而《水滸》的故事發生是在敗落的北宋末年,靖康之恥之前那一段,那時候朝廷奸臣當道,八帝宋徽宗趙佶只知道寫書作畫,亦或者修道成仙,漸漸的遠君子而親小人,從而使得朝廷烏煙瘴氣,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里,單單這一點來看《水滸》要悲與《紅樓》,在看《紅樓》的故事是發生在榮國府和寧國府,有錢人家的深宅大院裏,如果不是賈家敗落被抄,那麼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安穩的,不喜亦不悲,既無風雨也無晴,其實我們仔細讀《紅樓夢》前八十回在王夫人抄撿大觀園之前亦是如此,從表面來看確實沒有什麼大風大雨,然而仔細看來賈家在朝廷里的地位以及賈府的經濟狀況已經不那麼樂觀了,而江南甄家被抄,似乎是一個悲劇的序曲一般。《水滸傳》裏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着一段辛酸史,哪怕是出身大戶,仗義疏財的宋江也不例外,對於宋江而言他的心酸不是如武松魯智深那般家境貧寒,為生計而煩憂,他的憂或者心酸則是一種對功名的渴望追求,他不甘心做鄆城縣衙門裏一個刀筆小吏,他想要的是踏入仕途,為國盡忠,從而光耀門楣,然而一個閻婆惜把他平穩的生活打亂,從此讓其走向了一條不歸路。我讀《水滸》在我心中自始至終的悲情人物就是豹子頭林沖,然而仔細讀來不然,其實還有不少悲情人物,他們沒有林沖那般骨瘦嶙峋,妻離子散的悲,可卻也有着一段讓人為之心心痛的悲情。
我們提起魯智深,我想很多人就會想到他刀疤垂楊柳的力拔山兮氣蓋世,亦或者想起他對林沖的那份至真至純的兄弟情,或者想起他拳打鎮關西救下了金翠蓮父女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肝義膽,他在我們心中是一個整天樂樂呵呵,表面看去粗枝大葉的人,我們很難把悲字與他這個人聯繫在一起,可是我們仔細讀《水滸》魯智深的部分,安靜下來,悲傷就在他的身上閃了出來。魯智深自小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的溫暖,這亦是一種悲,好不容學得了一身本事,某得了一官半職,本以為日子可以這麼平靜的過,誰料想來了一個拳打鎮關西,丟了飯碗,讓其淪為了浪跡天涯不知何處是我家的逃犯,從此註定了與自由緣滅,而後被迫無奈遁入空門,做起了和尚。魯智深是一個天生喜好熱鬧,追求自由的人,佛門清凈哪裏適合他,出家對於魯智深而言並非不能喝酒吃肉那麼簡單,而是從此之後自己將會徹底的沒有了自由。我們看到魯智深在和花鳥魚蟲說話,乍一看的確很可樂,可是仔細想來這廝魯智深的一種悲情,想他那麼一個自由散漫的人如謹卻淪落的個與蟲鳥對話的境地,怎麼不令人同情嘆息?我們很熟悉那生命成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其實對於我們活着的人而言最痛苦的不是沒有金錢又或者沒有愛情,最痛苦的是沒有自由,一條無形的鎖鏈捆綁住了我們自由奔跑的雙腿,我們就形同廢人一般,長期生活在沒有自由的牢籠里會一點一點的把我們的意志和樂觀豁達給磨損掉,剩下的就是頹廢與絕望。魯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悲的,可是上了梁山之後他活的了一寸自由,他可以仰天長嘯一番了,然而一道招安令再一次把他和其他弟兄推向了死亡的懸崖,為了與宋江的那份兄弟情他只好與其他兄弟一起品相沙場,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兄弟們一個個出師未捷身先死,不過魯智深的結局是好的,他在聽着超聲安靜的去了,這是《水滸傳》裏一百零八位好漢里歸宿算是比較好的了,比起其他那些身首異處的兄弟而言,魯智深得以圓寂也算是一種幸運了。
《《水滸傳《里男人的悲都是蕩氣迴腸的活着如魯智深這般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這與《紅樓夢》裏那盈盈粉淚,寸寸柔腸的悲完全不同,即便是《水滸傳》裏為數不多的女性懼色她們的悲也於《紅樓夢》的悲不一樣。《水滸傳《里最悲情的女子在我看來就是一丈青扈三娘,她原本是一位大小姐,過着衣食無憂的日子,如果不是三大祝家莊,那麼扈三娘的日子依然是平靜的,安逸的,她將會在適合出嫁的年紀與跟與自己早有婚約的祝家莊三公子祝標結婚,過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可世事如棋難聊側,一個骨上棗時遷引出了一場禍端,使得梁山三大祝家莊,徹底的打破了扈三娘的寧靜生活,自己的父兄被仇人所殺,而自己的未婚夫亦是如此,自己被俘虜上了梁山,而且還要認賊做兄弟,淪為了我為魚肉,你為刀俎的悲慘境地,被迫嫁給了奇醜無比,一無是處的矮腳虎王英,從此她的心徹底的死去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扈三娘幾乎是一語不發,從她上了梁山與矮腳虎王英成親一直到戰死沙場她總共說了不到十句話,此時的她早已形如一個活死人,所謂人在而心已死,無悲無歡,扈三娘是本書里絕對的悲情女人,然而她的悲也和《紅樓夢》裏女兒的悲傷不一樣,不似晴雯之死的那種讓人瞬間淚如雨下,柔腸寸斷,也不似搏命女兒香菱的凄凄慘慘,更不似黛玉葬花的那漫天胭脂淚,《紅樓夢》裏女兒的悲傷是清晰可見的,一眼看穿的,然而《水滸傳》裏男兒的悲傷也好,女兒的悲也好,是壓抑在內心深處的,需要我們細細的體味與感知,好似外面包裹了一層石頭的外衣,只有把那一層外衣死掉才能給把悲看的赤裸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