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當廷論辯

109 當廷論辯

李玄此言既出,別人倒也罷了,倒是把鮮於靈金鬧了個大紅臉

即便是在開放的大唐,堂堂節度使家的大小姐,竟然不用媒灼之言,跟人私訂終身,這傳出去,也算是一樁轟動一時的緋聞了。

鮮於瑾瑜一張嘴再也合不攏。這事兒到是好事,李玄跟自己親如兄弟,堂妹如果嫁了他,自然是天作之合,可是,這小玄子早已定過親了啊!難不成讓我鮮於家的大小姐屈尊做小?

妙常心中沒來由地嘆了口氣,看過自己雖然拔了頭籌,但在名份上,卻又落在了二人之後,真要論起出身來,這節度使大人又哪裏在她的眼裏?當下也是作聲不得。

只有楊暄楞了楞,旋即便乾笑道:“啊……呵呵,這個……原來李大人早已對鮮於小姐傾心已久,只不過,鮮於大人為何不知此事,竟然要將小姐許配在下呢?”

“呵呵,鮮於大人絕不會反對的,這點在下還是有把握的,不信你就看着!”李玄冷冷地道。

“自古沒有一女嫁二夫之理,今日閣下既出此言,那就讓鮮於大人來決斷吧!”楊暄見李玄軟硬不吃,只得拂袖而去。

本來是喜氣盈盈,被楊暄這麼一鬧,倒是讓鮮於兄妹和妙常各懷心事,一腔歡喜轉眼變成了擔心和憂慮。

當晚皇上在曲江設宴,新科進士皆被邀飲。席間免不了詩酒流連,李玄真正感受到了盛世大唐的人文風流,那些道舉士子們詠的是魏晉玄風,喝的是太白燒酒。竟然個個都有了七八分的醉意。

次日雁塔題名,李玄地名字排在了第一位,倒教他小小地得意了一番。想起後世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平庸的師範生,如今卻做了名垂千古的大唐狀元,這世界,還真是奇妙!

不過,道舉畢竟是道舉。雖說大唐開科取士,本來就比後世寬泛得多,但到了天寶年間,科舉畢竟還是儒生的天下。那些儒生們。從骨子裏還是看不起道舉的士子,奈何如今皇上崇道,卻也無人敢說一個不字。在他們的心目中,道舉的含金量,竟是遠遠不及正宗地科舉。

到了第三日,正是長安大朝之日。而李隆基欽定的庭辯就要在當日舉行。李玄等道舉進士,早已得了禮部的教習。五鼓就得上朝。

天還沒有亮透。劍南會館的進士們便全部起身,匆匆前往麟德殿。本書轉載ㄧбk文學網wαр.①⑥κ.сΝ

進了大殿,李玄抬眼望去,只見黑壓壓地到處是身着紫袍的官員,看來京中五品以上的大員,今日都已到起了。皇上選擇這樣一個大朝來讓李玄當庭放言,究竟是出於什麼用意呢?

李玄邊走邊想,很快便理清了頭緒。

開元之治,共有三十餘年。李隆基勵精圖治,撥亂反正,將武則天和韋后餘黨剷除乾淨,又起用姚崇宋景為相,可謂是一個奮發有為的年代。開元之治。雖說是建立在武則天大周的基礎之上。但作為一個英武的皇帝,李隆基可謂是宵旰瀝膽。勤勉政事,這正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精神體現。

但人總有老的時候,一上了歲數,自然會感嘆生命之短暫,轉而去求仙問道了。李隆基地好道,在歷史上無出其右。自身地年齡引起的心理變化,尤其是得了花信年華、風流妖嬈的楊貴妃之後,這年齡的差距便越發地引起這一代英主的概嘆來,這時轉向道家之學,應該是一種期盼長生的渴求吧。

天寶年間的權相李林甫,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李林甫的用人之道,

自有其過人之處。既便是不可一世地邊將,手握重兵的節度使,聞得李林甫的召喚,也輕易不敢稍露一絲不悅之色。.朝政既有這樣一位厲害人物主持,李隆基自然也是能夠放手的,所以才有了天寶年間的縱情聲色。

隨着對道教地熱衷,李隆基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改變朝堂之上,一家獨大地局面。老莊道學,再加上魏晉以來的重玄之風,使得大唐天寶年間地思想界,越來越向道家學說傾斜。或許,這皇帝老兒也想過,儒家學說未必便是唯一的治世良策吧。

李玄一邊走,一邊想着。這也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中國歷史上自漢武帝以來,儒家便佔了統治地位,隨着儒家官僚的坐大,這一傳統幾乎已經根深蒂固,再也無人能夠撼動。以至於整個歷史,都被這群輕視科技,只重綱常倫理的的儒家官僚所掌控。陷入長期的封建社會,最終落入挨打的局面。

對於歷史上的治國之道,李玄一直認為儒家思想是罪魁禍首。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是多麼有活力的時代啊,可後來的獨尊儒術,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也是中國人幾千年的悲劇。

只有道家才能夠跟儒家抗衡。李玄自從撰寫《造化指南》之後,對道家諸子的理解早已與往日不可同語,再加上指南道院的實踐,使他堅定了一個信念,道家學說,是最有利於科技發展的,因而也是最理想的治國之道。當然,若是以法家來輔佐道家,則中國完全可以擺脫原有的歷史軌跡,開創出一個以科學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法律制度為治世準繩,以民主自由為思想準則的新局面。

當然,李玄深知自己這種想法,在古代要實行起來,簡直比登天還難。思想啟蒙,是要經過幾代人的,他李玄能做的,也許就是打破大唐治國思想的一家獨大,換句話說,就是要先把水攪渾,讓各種思潮都能像水裏的魚兒一般冒出頭來。

眼下,說不定還真是一個機會。李隆基既然要讓他當廷論辯,那麼,他就要把握這個絕無僅有的良機!

皇帝還沒有出來,但殿內的大臣們早已靜立恭候了。這次行廷辯讓當朝的官員們感到莫明其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道舉進士嘛,這聖天子為何要如此小題大做,還要讓京中的五品以上大員來聽一個小道士的胡說八道?這可也算是大唐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的事情。

李隆基宣佈此事之後的兩天裏,蘭台御史們早已紛紛上本,以為此事有作國體,與祖制不合,但李隆基根本都不看,一律留中不發。這事情變得有些蹊蹺起來。

“聽說過這個李玄嗎?今科道舉狀元,據說寫過一本書叫《造化指南》的?”

“不過是一本講求物理小道的書罷了,一個只懂些方術的小道士,居然堂而皇之地與我聖人弟子辯經論道,可謂是不自量力,哼,簡直是自取其辱!”

這朝堂之上,自許為聖人弟子的人,幾乎是十之**。

奏事的黃門官將今科道舉進士引入大殿之下,專門為他們辟了一塊空地,百餘人依次立於廷下,身上都穿着禮部趕發的九品官服,形成了一個青衣方陣。

李玄赫然站在第一位。他抬眼看去,只見前面一排全是紫袍高官,腰間都繫着紫金色的金魚袋,手中執着玉笏,一派嚴肅穆之氣。

當先一位老者,瘦小的身材,顯得有些瘰弱模樣,李玄心道,這站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名滿天下的權相李林甫了吧。聽說他體弱多病,竟然也還在此抱病上朝,看來,今天這場辯論,在這老權相的心中,份量也不小啊。

李林甫的身邊,站着一個長須飄飄的老人,李玄認得,這就是陳希烈,今科道舉的主試官。而陳希烈的身邊,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應該是楊國忠了吧。李玄心道,這個後世眾口一詞的誤國奸臣,生得卻也是氣宇軒昂啊。

一聲“上朝”,眾官轟然跪倒,黑壓壓地擠得滿滿的。李玄這些新科道員自然也有黃門官領着跪下。

李玄偷眼望去,只見執事太監魚貫而出,天子李隆基步履穩健地走了出來,徑直在正中的龍椅上坐定。

待群臣山呼萬歲,跪拜行禮已畢。李隆基才看了一眼前排的這些年輕道舉生員們,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上,洋溢着面聖的激動,跟邊上那一排的老人相比,顯得是那樣地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李隆基的心裏無聲地笑了。朕的心思,這天下恐怕無人能知吧。呵呵,這幫老臣們天天在朕的面前,幾十年了,竟然有一種厭煩的感覺,今天就讓這些孩子們來鬧上一鬧吧。

快四十年了,大朝小朝,幾乎沒有哪一天歇息過,這位歷史上的風流皇帝,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勤政的皇帝。後世所謂的“從此君王不早朝”,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李隆基緩緩開言道:“今日道舉進士當堂辯道,是朕親自授意的。我大唐自蒙太上老君之恩,於龍角山顯靈,佑我子孫,開創盛世,迄今已百餘年矣。如何使我大唐江山千秋萬世永續永存,各位卿家可曾想過嗎?今日廷辯,正是要為我大唐立一國策!本科道舉,朕以“無為而治”為題選士,並非別出心裁之舉,而是關係到未來之國策,且由今科狀元劍南李玄,將其應試之策論,當廷講來,眾卿若有異議,自可當廷辯之!言出無忌,有理為真!”

李隆基這番話,把殿內百官聽得好不緊張,廷辯也就罷了,居然是討論未來國策,這可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奇事啊!

李玄此言既出,別人倒也罷了,倒是把鮮於靈金鬧了個大紅臉

即便是在開放的大唐,堂堂節度使家的大小姐,竟然不用媒灼之言,跟人私訂終身,這傳出去,也算是一樁轟動一時的緋聞了。

鮮於瑾瑜一張嘴再也合不攏。這事兒到是好事,李玄跟自己親如兄弟,堂妹如果嫁了他,自然是天作之合,可是,這小玄子早已定過親了啊!難不成讓我鮮於家的大小姐屈尊做小?

妙常心中沒來由地嘆了口氣,看過自己雖然拔了頭籌,但在名份上,卻又落在了二人之後,真要論起出身來,這節度使大人又哪裏在她的眼裏?當下也是作聲不得。

只有楊暄楞了楞,旋即便乾笑道:“啊……呵呵,這個……原來李大人早已對鮮於小姐傾心已久,只不過,鮮於大人為何不知此事,竟然要將小姐許配在下呢?”

“呵呵,鮮於大人絕不會反對的,這點在下還是有把握的,不信你就看着!”李玄冷冷地道。

“自古沒有一女嫁二夫之理,今日閣下既出此言,那就讓鮮於大人來決斷吧!”楊暄見李玄軟硬不吃,只得拂袖而去。

本來是喜氣盈盈,被楊暄這麼一鬧,倒是讓鮮於兄妹和妙常各懷心事,一腔歡喜轉眼變成了擔心和憂慮。

當晚皇上在曲江設宴,新科進士皆被邀飲。席間免不了詩酒流連,李玄真正感受到了盛世大唐的人文風流,那些道舉士子們詠的是魏晉玄風,喝的是太白燒酒。竟然個個都有了七八分的醉意。

次日雁塔題名,李玄地名字排在了第一位,倒教他小小地得意了一番。想起後世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平庸的師範生,如今卻做了名垂千古的大唐狀元,這世界,還真是奇妙!

不過,道舉畢竟是道舉。雖說大唐開科取士,本來就比後世寬泛得多,但到了天寶年間,科舉畢竟還是儒生的天下。那些儒生們。從骨子裏還是看不起道舉的士子,奈何如今皇上崇道,卻也無人敢說一個不字。在他們的心目中,道舉的含金量,竟是遠遠不及正宗地科舉。

到了第三日,正是長安大朝之日。而李隆基欽定的庭辯就要在當日舉行。李玄等道舉進士,早已得了禮部的教習。五鼓就得上朝。

天還沒有亮透。劍南會館的進士們便全部起身,匆匆前往麟德殿。本書轉載ㄧбk文學網wαр.①⑥κ.сΝ

進了大殿,李玄抬眼望去,只見黑壓壓地到處是身着紫袍的官員,看來京中五品以上的大員,今日都已到起了。皇上選擇這樣一個大朝來讓李玄當庭放言,究竟是出於什麼用意呢?

李玄邊走邊想,很快便理清了頭緒。

開元之治,共有三十餘年。李隆基勵精圖治,撥亂反正,將武則天和韋后餘黨剷除乾淨,又起用姚崇宋景為相,可謂是一個奮發有為的年代。開元之治。雖說是建立在武則天大周的基礎之上。但作為一個英武的皇帝,李隆基可謂是宵旰瀝膽。勤勉政事,這正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精神體現。

但人總有老的時候,一上了歲數,自然會感嘆生命之短暫,轉而去求仙問道了。李隆基地好道,在歷史上無出其右。自身地年齡引起的心理變化,尤其是得了花信年華、風流妖嬈的楊貴妃之後,這年齡的差距便越發地引起這一代英主的概嘆來,這時轉向道家之學,應該是一種期盼長生的渴求吧。

天寶年間的權相李林甫,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李林甫的用人之道,

自有其過人之處。既便是不可一世地邊將,手握重兵的節度使,聞得李林甫的召喚,也輕易不敢稍露一絲不悅之色。.朝政既有這樣一位厲害人物主持,李隆基自然也是能夠放手的,所以才有了天寶年間的縱情聲色。

隨着對道教地熱衷,李隆基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改變朝堂之上,一家獨大地局面。老莊道學,再加上魏晉以來的重玄之風,使得大唐天寶年間地思想界,越來越向道家學說傾斜。或許,這皇帝老兒也想過,儒家學說未必便是唯一的治世良策吧。

李玄一邊走,一邊想着。這也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中國歷史上自漢武帝以來,儒家便佔了統治地位,隨着儒家官僚的坐大,這一傳統幾乎已經根深蒂固,再也無人能夠撼動。以至於整個歷史,都被這群輕視科技,只重綱常倫理的的儒家官僚所掌控。陷入長期的封建社會,最終落入挨打的局面。

對於歷史上的治國之道,李玄一直認為儒家思想是罪魁禍首。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是多麼有活力的時代啊,可後來的獨尊儒術,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也是中國人幾千年的悲劇。

只有道家才能夠跟儒家抗衡。李玄自從撰寫《造化指南》之後,對道家諸子的理解早已與往日不可同語,再加上指南道院的實踐,使他堅定了一個信念,道家學說,是最有利於科技發展的,因而也是最理想的治國之道。當然,若是以法家來輔佐道家,則中國完全可以擺脫原有的歷史軌跡,開創出一個以科學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法律制度為治世準繩,以民主自由為思想準則的新局面。

當然,李玄深知自己這種想法,在古代要實行起來,簡直比登天還難。思想啟蒙,是要經過幾代人的,他李玄能做的,也許就是打破大唐治國思想的一家獨大,換句話說,就是要先把水攪渾,讓各種思潮都能像水裏的魚兒一般冒出頭來。

眼下,說不定還真是一個機會。李隆基既然要讓他當廷論辯,那麼,他就要把握這個絕無僅有的良機!

皇帝還沒有出來,但殿內的大臣們早已靜立恭候了。這次行廷辯讓當朝的官員們感到莫明其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道舉進士嘛,這聖天子為何要如此小題大做,還要讓京中的五品以上大員來聽一個小道士的胡說八道?這可也算是大唐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的事情。

李隆基宣佈此事之後的兩天裏,蘭台御史們早已紛紛上本,以為此事有作國體,與祖制不合,但李隆基根本都不看,一律留中不發。這事情變得有些蹊蹺起來。

“聽說過這個李玄嗎?今科道舉狀元,據說寫過一本書叫《造化指南》的?”

“不過是一本講求物理小道的書罷了,一個只懂些方術的小道士,居然堂而皇之地與我聖人弟子辯經論道,可謂是不自量力,哼,簡直是自取其辱!”

這朝堂之上,自許為聖人弟子的人,幾乎是十之**。

奏事的黃門官將今科道舉進士引入大殿之下,專門為他們辟了一塊空地,百餘人依次立於廷下,身上都穿着禮部趕發的九品官服,形成了一個青衣方陣。

李玄赫然站在第一位。他抬眼看去,只見前面一排全是紫袍高官,腰間都繫着紫金色的金魚袋,手中執着玉笏,一派嚴肅穆之氣。

當先一位老者,瘦小的身材,顯得有些瘰弱模樣,李玄心道,這站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名滿天下的權相李林甫了吧。聽說他體弱多病,竟然也還在此抱病上朝,看來,今天這場辯論,在這老權相的心中,份量也不小啊。

李林甫的身邊,站着一個長須飄飄的老人,李玄認得,這就是陳希烈,今科道舉的主試官。而陳希烈的身邊,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應該是楊國忠了吧。李玄心道,這個後世眾口一詞的誤國奸臣,生得卻也是氣宇軒昂啊。

一聲“上朝”,眾官轟然跪倒,黑壓壓地擠得滿滿的。李玄這些新科道員自然也有黃門官領着跪下。

李玄偷眼望去,只見執事太監魚貫而出,天子李隆基步履穩健地走了出來,徑直在正中的龍椅上坐定。

待群臣山呼萬歲,跪拜行禮已畢。李隆基才看了一眼前排的這些年輕道舉生員們,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上,洋溢着面聖的激動,跟邊上那一排的老人相比,顯得是那樣地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李隆基的心裏無聲地笑了。朕的心思,這天下恐怕無人能知吧。呵呵,這幫老臣們天天在朕的面前,幾十年了,竟然有一種厭煩的感覺,今天就讓這些孩子們來鬧上一鬧吧。

快四十年了,大朝小朝,幾乎沒有哪一天歇息過,這位歷史上的風流皇帝,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勤政的皇帝。後世所謂的“從此君王不早朝”,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李隆基緩緩開言道:“今日道舉進士當堂辯道,是朕親自授意的。我大唐自蒙太上老君之恩,於龍角山顯靈,佑我子孫,開創盛世,迄今已百餘年矣。如何使我大唐江山千秋萬世永續永存,各位卿家可曾想過嗎?今日廷辯,正是要為我大唐立一國策!本科道舉,朕以“無為而治”為題選士,並非別出心裁之舉,而是關係到未來之國策,且由今科狀元劍南李玄,將其應試之策論,當廷講來,眾卿若有異議,自可當廷辯之!言出無忌,有理為真!”

李隆基這番話,把殿內百官聽得好不緊張,廷辯也就罷了,居然是討論未來國策,這可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奇事啊!

李玄此言既出,別人倒也罷了,倒是把鮮於靈金鬧了個大紅臉

即便是在開放的大唐,堂堂節度使家的大小姐,竟然不用媒灼之言,跟人私訂終身,這傳出去,也算是一樁轟動一時的緋聞了。

鮮於瑾瑜一張嘴再也合不攏。這事兒到是好事,李玄跟自己親如兄弟,堂妹如果嫁了他,自然是天作之合,可是,這小玄子早已定過親了啊!難不成讓我鮮於家的大小姐屈尊做小?

妙常心中沒來由地嘆了口氣,看過自己雖然拔了頭籌,但在名份上,卻又落在了二人之後,真要論起出身來,這節度使大人又哪裏在她的眼裏?當下也是作聲不得。

只有楊暄楞了楞,旋即便乾笑道:“啊……呵呵,這個……原來李大人早已對鮮於小姐傾心已久,只不過,鮮於大人為何不知此事,竟然要將小姐許配在下呢?”

“呵呵,鮮於大人絕不會反對的,這點在下還是有把握的,不信你就看着!”李玄冷冷地道。

“自古沒有一女嫁二夫之理,今日閣下既出此言,那就讓鮮於大人來決斷吧!”楊暄見李玄軟硬不吃,只得拂袖而去。

本來是喜氣盈盈,被楊暄這麼一鬧,倒是讓鮮於兄妹和妙常各懷心事,一腔歡喜轉眼變成了擔心和憂慮。

當晚皇上在曲江設宴,新科進士皆被邀飲。席間免不了詩酒流連,李玄真正感受到了盛世大唐的人文風流,那些道舉士子們詠的是魏晉玄風,喝的是太白燒酒。竟然個個都有了七八分的醉意。

次日雁塔題名,李玄地名字排在了第一位,倒教他小小地得意了一番。想起後世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平庸的師範生,如今卻做了名垂千古的大唐狀元,這世界,還真是奇妙!

不過,道舉畢竟是道舉。雖說大唐開科取士,本來就比後世寬泛得多,但到了天寶年間,科舉畢竟還是儒生的天下。那些儒生們。從骨子裏還是看不起道舉的士子,奈何如今皇上崇道,卻也無人敢說一個不字。在他們的心目中,道舉的含金量,竟是遠遠不及正宗地科舉。

到了第三日,正是長安大朝之日。而李隆基欽定的庭辯就要在當日舉行。李玄等道舉進士,早已得了禮部的教習。五鼓就得上朝。

天還沒有亮透。劍南會館的進士們便全部起身,匆匆前往麟德殿。本書轉載ㄧбk文學網wαр.①⑥κ.сΝ

進了大殿,李玄抬眼望去,只見黑壓壓地到處是身着紫袍的官員,看來京中五品以上的大員,今日都已到起了。皇上選擇這樣一個大朝來讓李玄當庭放言,究竟是出於什麼用意呢?

李玄邊走邊想,很快便理清了頭緒。

開元之治,共有三十餘年。李隆基勵精圖治,撥亂反正,將武則天和韋后餘黨剷除乾淨,又起用姚崇宋景為相,可謂是一個奮發有為的年代。開元之治。雖說是建立在武則天大周的基礎之上。但作為一個英武的皇帝,李隆基可謂是宵旰瀝膽。勤勉政事,這正是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精神體現。

但人總有老的時候,一上了歲數,自然會感嘆生命之短暫,轉而去求仙問道了。李隆基地好道,在歷史上無出其右。自身地年齡引起的心理變化,尤其是得了花信年華、風流妖嬈的楊貴妃之後,這年齡的差距便越發地引起這一代英主的概嘆來,這時轉向道家之學,應該是一種期盼長生的渴求吧。

天寶年間的權相李林甫,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李林甫的用人之道,

自有其過人之處。既便是不可一世地邊將,手握重兵的節度使,聞得李林甫的召喚,也輕易不敢稍露一絲不悅之色。.朝政既有這樣一位厲害人物主持,李隆基自然也是能夠放手的,所以才有了天寶年間的縱情聲色。

隨着對道教地熱衷,李隆基也不是沒有想過要改變朝堂之上,一家獨大地局面。老莊道學,再加上魏晉以來的重玄之風,使得大唐天寶年間地思想界,越來越向道家學說傾斜。或許,這皇帝老兒也想過,儒家學說未必便是唯一的治世良策吧。

李玄一邊走,一邊想着。這也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中國歷史上自漢武帝以來,儒家便佔了統治地位,隨着儒家官僚的坐大,這一傳統幾乎已經根深蒂固,再也無人能夠撼動。以至於整個歷史,都被這群輕視科技,只重綱常倫理的的儒家官僚所掌控。陷入長期的封建社會,最終落入挨打的局面。

對於歷史上的治國之道,李玄一直認為儒家思想是罪魁禍首。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是多麼有活力的時代啊,可後來的獨尊儒術,是一種歷史的倒退,也是中國人幾千年的悲劇。

只有道家才能夠跟儒家抗衡。李玄自從撰寫《造化指南》之後,對道家諸子的理解早已與往日不可同語,再加上指南道院的實踐,使他堅定了一個信念,道家學說,是最有利於科技發展的,因而也是最理想的治國之道。當然,若是以法家來輔佐道家,則中國完全可以擺脫原有的歷史軌跡,開創出一個以科學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法律制度為治世準繩,以民主自由為思想準則的新局面。

當然,李玄深知自己這種想法,在古代要實行起來,簡直比登天還難。思想啟蒙,是要經過幾代人的,他李玄能做的,也許就是打破大唐治國思想的一家獨大,換句話說,就是要先把水攪渾,讓各種思潮都能像水裏的魚兒一般冒出頭來。

眼下,說不定還真是一個機會。李隆基既然要讓他當廷論辯,那麼,他就要把握這個絕無僅有的良機!

皇帝還沒有出來,但殿內的大臣們早已靜立恭候了。這次行廷辯讓當朝的官員們感到莫明其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道舉進士嘛,這聖天子為何要如此小題大做,還要讓京中的五品以上大員來聽一個小道士的胡說八道?這可也算是大唐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的事情。

李隆基宣佈此事之後的兩天裏,蘭台御史們早已紛紛上本,以為此事有作國體,與祖制不合,但李隆基根本都不看,一律留中不發。這事情變得有些蹊蹺起來。

“聽說過這個李玄嗎?今科道舉狀元,據說寫過一本書叫《造化指南》的?”

“不過是一本講求物理小道的書罷了,一個只懂些方術的小道士,居然堂而皇之地與我聖人弟子辯經論道,可謂是不自量力,哼,簡直是自取其辱!”

這朝堂之上,自許為聖人弟子的人,幾乎是十之**。

奏事的黃門官將今科道舉進士引入大殿之下,專門為他們辟了一塊空地,百餘人依次立於廷下,身上都穿着禮部趕發的九品官服,形成了一個青衣方陣。

李玄赫然站在第一位。他抬眼看去,只見前面一排全是紫袍高官,腰間都繫着紫金色的金魚袋,手中執着玉笏,一派嚴肅穆之氣。

當先一位老者,瘦小的身材,顯得有些瘰弱模樣,李玄心道,這站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名滿天下的權相李林甫了吧。聽說他體弱多病,竟然也還在此抱病上朝,看來,今天這場辯論,在這老權相的心中,份量也不小啊。

李林甫的身邊,站着一個長須飄飄的老人,李玄認得,這就是陳希烈,今科道舉的主試官。而陳希烈的身邊,一個身材魁梧的中年人,應該是楊國忠了吧。李玄心道,這個後世眾口一詞的誤國奸臣,生得卻也是氣宇軒昂啊。

一聲“上朝”,眾官轟然跪倒,黑壓壓地擠得滿滿的。李玄這些新科道員自然也有黃門官領着跪下。

李玄偷眼望去,只見執事太監魚貫而出,天子李隆基步履穩健地走了出來,徑直在正中的龍椅上坐定。

待群臣山呼萬歲,跪拜行禮已畢。李隆基才看了一眼前排的這些年輕道舉生員們,一張張稚氣未脫的臉上,洋溢着面聖的激動,跟邊上那一排的老人相比,顯得是那樣地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李隆基的心裏無聲地笑了。朕的心思,這天下恐怕無人能知吧。呵呵,這幫老臣們天天在朕的面前,幾十年了,竟然有一種厭煩的感覺,今天就讓這些孩子們來鬧上一鬧吧。

快四十年了,大朝小朝,幾乎沒有哪一天歇息過,這位歷史上的風流皇帝,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勤政的皇帝。後世所謂的“從此君王不早朝”,實在是一個天大的謊言。

李隆基緩緩開言道:“今日道舉進士當堂辯道,是朕親自授意的。我大唐自蒙太上老君之恩,於龍角山顯靈,佑我子孫,開創盛世,迄今已百餘年矣。如何使我大唐江山千秋萬世永續永存,各位卿家可曾想過嗎?今日廷辯,正是要為我大唐立一國策!本科道舉,朕以“無為而治”為題選士,並非別出心裁之舉,而是關係到未來之國策,且由今科狀元劍南李玄,將其應試之策論,當廷講來,眾卿若有異議,自可當廷辯之!言出無忌,有理為真!”

李隆基這番話,把殿內百官聽得好不緊張,廷辯也就罷了,居然是討論未來國策,這可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奇事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唐朝當鍊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回到唐朝當鍊師
上一章下一章

109 當廷論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