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中微瀾起
山門內有四重,多種些松柏之屬,亭亭蓋蓋,蒼翠欲滴。
智明領了寧采臣過了三重山門,等到四重在望,卻不前行,轉往林中而行。
林間小路,青石鋪就,殘冬時飄落的松針依舊,綿綿實實,踏腳無聲。寧采臣隨那智明轉過一處山石形成的屏風,便聽琴音泊泊,寧采臣雖然不曾修習樂道,也知道這“伯牙之嘆”。撫琴之人,顯是以子期自喻,將好友比作伯牙,在這松林之中,頌前賢之誼,頗得風雅。
就在林中徐行,直到一曲將近,寧采臣才見到那撫琴人。側對來路,盤膝而坐,那琴就擱在膝蓋之上,寬袍博袖,不說那樂音如何,只是見這風儀,便如一抹清流,閑適頓生。聽琴的,斜倚古松,雙目微閉,似睡未睡,只一身布衣,和那撫琴人相異,暮春的陽光灑落,只將他那一頭亂髮在臉上拋出幾多陰影。
智明也不久留,只輕聲朝寧采臣道:“萬勿提那二字,餘事好說。”說完,朝那浸在樂音之中的二人,合什輕宣了一聲佛號,又往來路歸去。
寧采臣只覺好笑,自己一路西來,還不曾找到那陳師姐所說的琴音源處,卻在此地先聽了一歌。只是既來之,也不必急於一時,更何況這兩人風儀出眾,望之脫俗,只是一曲將近,寧采臣就着林間灑落的陽光,安靜的聽這人一曲。
不一時,琴音三繞而絕,撫琴人望了寧采臣,站起身來,慚道:“一曲未畢,適才不能起身相迎,怠慢了。”寧采臣聽了心中也覺一奇,這人生得一副好相貌,顧盼間自有風流,明顯是個俗家打扮,卻將自個兒當了主人一般。
靠了松樹,閉目而眠的那位,倒像是真的睡著了一樣,似還沉浸在那樂曲中,未能醒來。
寧采臣微微搖頭,朝那撫琴人道:“聞得仙音一曲,實是難得的耳福,哪還敢說怠慢二字。”寧采臣心中稍生憂慮,若是這白鳳城盡數好這琴藝,只怕是源頭難尋了。
那人見了寧采臣答得落落大方,不露半絲怯意,微微一愣,轉笑道:“仙音之說,向存飄渺之中,哪曾有人真箇聽聞。小兄弟謬讚了。”他這神色一閃即逝,掩飾地也是極好,又說道,“敢問小兄弟仙鄉何處?”
寧采臣見他說得篤定,不由奇道:“看我與你形容不差幾分,你如何知曉我是遠方來客?”
那人聽了此話,“哈哈”大笑出聲,半晌才道:“若說不知某家便也罷了,我這大哥莫說本國了,便是鄰邦,也是個熟臉。www.niubb.net”頓了一頓,轉又說道,“老夫姓石,還未請教高姓大名?”
寧采臣朝老石一抱拳,笑道:“緣來如此,寧某從東土大唐遊學至此,確實不識得二位,失禮了。”看那智明,一寺方丈,對這二人畢恭畢敬,這老石的話,怕也不假。
那老石扶琴而立,聽寧采臣說起大唐,似也悠然神往,緩道:“相逢果是是緣,大唐上國,石某也是神往,只俗事纏身,難以成行。”
寧采臣聽他說的誠懇,隨意道:“如是真箇神往,自可身往;難以成行,定是心有他屬。”
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寧采臣說的隨性,老石卻是若有所思,朝他那大哥道:“莫非?”那人一直懶洋洋的靠在樹上,也不動彈,見他兄弟問話,只一笑,更不答話。
暮春的陽光稀疏灑落,於那林間空地,寧采臣和撫琴的老石隔琴而坐,一個問那大唐舊事,一個說些來時風光,無有談禪之心,也無向道之念,只把俗事閑說。這老石也是個極風趣的人物,渾不似他那面目般嚴肅,不是說些此鄉俚語,也是逗人發笑。
話說半晌,寧采臣也漸將那智明的囑咐忘到腦後,隨口問道:“老石,這幾近可有一城喚作‘白鳳’?”
此話一出,寧采臣便見那老石面色一窒,背後一股勁風襲來,也不知是何緣故,天雷勁隨心而動,於右手五指間閃耀,往後一拂,便與來人接個正着。
只覺拳重如山,寧采臣臉上微微一紅,險些就要吃虧,心下卻是鬱悶:若非這老石老老實實地坐在他的對面,他也不至於硬接這一招,倉促間不免力有不繼。
來人卻是個得勢不饒人的,一招佔了便宜,一招重似一招往寧采臣攻了過來。
寧采臣也不知道初臨貴地,怎麼就遇了這麼一猛人,拳拳有如山重。寧采臣袍袖一拂,只將那老石連人帶琴甩在一邊,這才有暇轉過身來。寧采臣這一瞧差點被氣笑了,自己為了護住那老石差點便要吃虧,這如狼似虎一樣衝過來卻是他的兄長!
也不知這人發的什麼瘋,只是滿臉殺氣,毫不掩飾,適才於那陽光中閉目聽琴的散淡絲毫也無。
寧采臣雖覺惱怒,但也不懼,只將離火勁與那天雷勁雙掌間一合,盈盈間,自有一股威勢。老石那兄長也無兵器在手,硬以肉身接這一招,只見寧采臣雙掌落處,青煙一起,一陣焦灼之味飄起。
寧采臣只道自己孤身入了狼窩,也不貪功冒進,只瞧那老石又沖了過來,拉住他那兄長,道:“不知者不罪,寧兄弟踏遠而至,不知你的忌諱,略略告知也就罷了。他一書生,如何能與你相爭?”這話聽得寧采臣有點混亂了,也不知這老石的用意。
說話間,就見他那兄長恨恨望了寧采臣一眼,也不說話,就望天上一跳,踏雲而飛。寧采臣知道這事沒完,這人修為或許比自己高不了多少,不過這人閑坐一側,自己並未能察知他的修為,已是落了下風。
兩人交手不過片刻,已將那一片松林砸得七倒八歪,更是響聲震天,智明聽了聲響趕緊跑了過來,就見老石那兄長踏雲而去。智明正迷糊間,老石略略叮囑了幾句,也往外面奔去。
瞧這一地的破敗,又想起剛才的幽靜,智明和尚瞧那混若無事的寧采臣,面上一青一白,額上青筋突突。智明卻又只敢苦了一張臉,撞了個叫天屈,混沒個出家人的樣子,叫道:“你這遠來的書生,何苦如此心急?我千叮萬囑,讓你萬萬莫說這‘白鳳’二字,你怎生些些兒時辰也忍不得?”瞧那神情,便似寧采臣將這寶林寺要砸了一般。
寧采臣略一調息,壓下胸中煩悶之意,問道:“這白鳳城,怎麼還成了忌諱?”今日這事,說來也怪,初見時,那兩人閑淡之意定非偽裝,只一提“白鳳”,老石那靠樹裝文青的兄長便如着了魔一般往他攻了過來,寧采臣很肯定這人至少在那一刻對他動了殺心。
“你這書生……”智明和尚很無力地看着寧采臣,指着他的食指顫了幾顫,總算還記得老石臨走前的吩咐,強將那股罵人的想法咽了下去,問道,“你可知這二人是什麼身份?”
寧采臣擺了擺手,示意自己不知道,和尚你繼續就好。
“那兄長是成道的全真,年前此處赤地千里,草子不生,民皆飢死,若不是這道爺慈悲,登壇祈雨,哪還有這繁榮之景……”那和尚越說越是激動,寧采臣也是聽的奇怪,這事怎麼說的有點耳熟啊,智明又說道,“這道爺百般的慈悲,單就聽不得白鳳二字,我家大王也順了民意,改了國號……”
越聽越是熟悉了,寧采臣很想問他這裏是不是烏雞國了,果然智明和尚很自覺地繼續說道:“你要找的白鳳城,就是我這烏雞國的都城,如今也喚作烏雞城。你如何這一點時間也等不得,偏生拿話惡了國師大人。”說著也是一嘆,這和尚倒也不全是責備,“莫說你來這烏雞國要做何事,不得這兩人首肯,便是寸步難行。”
智明和尚卻是個自說自話的,今日又受了刺激,那話也停不住了,只將往事徐徐道來。倒也和寧采臣所知差相彷彿,這白鳳城大旱三年,顆粒無收,餓死民眾無數,幸得年前那青獅精托化道人求來雨水,才復了這一方繁榮。只是這道人有個怪癖,聽不得“白鳳”二字,這國君也是大慈,讚歎這道人救國之舉,竟將國號也依他改了。
自此世間多了個烏雞國,少了那白鳳城。說來也巧,這國君姓石,那道人姓師,倒也結了異姓兄弟,時以國師相稱,時以兄弟互道。
雖多生了事端,但也算是明了方向,只是這明明白鳳城近在咫尺,卻在這寶林寺生了岔子。今日莫名其妙得罪的兩位卻是這烏雞國頭號二號老大,寧采臣也着實沒想明白,好生生的國王出巡,不見鑾駕也就罷了,如何連個隨從也無,難怪日後被那青獅精害了也沒人知曉。
想了一通,也沒個頭緒,寧采臣也不再去想這旁的,只將雷雲架起,往那烏雞國都城而去,只是那青獅精日間真箇生了殺念,寧采臣心頭也多了些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