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堂課 《人間喜劇》:敏感對於寫作是優秀的品質

第15堂課 《人間喜劇》:敏感對於寫作是優秀的品質

第15堂課

《人間喜劇》

敏感對於寫作是優秀的品質

保持敏感是最大的寫作秘訣。

在日常生活里,大家對於“敏感”這個詞,肯定不會陌生。尤其是剛剛戀愛的年輕人,對方小小的一個動作,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都可能被解讀出各種信息、腦補各種場面。一旦感覺不對,就可能陷入各種糾結、冷戰、爭吵,最嚴重的後果,兩人就此分道揚鑣。

也許,在生活層面上,過分敏感的人不容易相處,需要人時時刻刻照顧他的情緒與反應。但在寫作中,“敏感”恰恰是非常優秀的品質。為什麼呢?因為敏感會讓我們更好地感知我們生活的世界,從而發現更多可以書寫的素材,敏感也會更容易讓我們的情感變得豐富,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感情。

在很多的採訪中,我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寫作的最大秘訣是什麼?除了日繼一日地寫作之外,還有我是一個理性和感性都非常強大的人。理性強大,這個很好理解,不管是開始前的擬提綱,還是完成後的修改,都需要經過嚴密的理性思考。感性強大,就是在體驗情感上面會比較敏感。比如,我很容易會為電影中的某個片段而落淚,我會愛上自己筆下的人物,會為他們的命運而喟嘆。

所以,寫作需要時刻保持敏感。而敏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以使你時刻注意,讓你總是可以沉浸在某種思緒之中。

那麼,到底該怎樣在寫作中保持敏感呢?

1.保持對素材的敏感,追問背後的意義

有些人擁有很豐富、很傳奇的經歷,在飯桌上可以侃侃而談;有些人讀過很多書,記得住任何一年的歷史大事件;也有些人天天在關注社會熱點、新聞,可能知道生活中最離奇的故事——但他們不一定都能把所知道的事情寫成小說。經歷、閱讀、社會新聞,這些都是寫作素材,離小說成型還有很大的距離。

素材其實是一個搜集、整理的過程,寫作才是創造性的過程。優秀、偉大的作家,能在普普通通的素材里,發現閃光點、挖掘不為人知的意義。這就是一個作家應有的敏銳與敏感。

什麼細節能用,故事用什麼方式去敘述,這篇小說的核心是什麼……面對着龐雜、無序的素材時,你需要時刻保持追問的狀態。巴爾扎克的大部頭《人間喜劇》,人物紛雜、各有性格,就是源自於他對當時法國社會的思考與追問。

從文學史上來看,小說有浪漫主義、有現實主義、有現代主義、魔幻現實主義等,從技巧上來說,又有意識流、多線敘述、海明威的冰山理論、還有以法國新小說物阿蘭·羅伯·格里耶為代表的零度寫作。零度寫作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在寫作過程之中,不夾帶作者個人情緒與觀點,絕對中立、客觀地去敘述故事。

中立、客觀地去寫作,其實很難成立。因為一個作者,在選擇一個寫作素材的時候,就已經做出了判斷。因此,不管用是什麼風格,用什麼技巧,小說歸根結底還是寫人。一個人的命運,一個群體對歷史的態度,一個人對社會的思考等。

因此,當一個小說素材擺在面前的時候,你就要學會思考與追問。素材應該來表達什麼,小說應該用什麼技巧去敘述,它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在哪裏?當你在敏感地看待一切時,你會發現許許多多的事情都不再簡單的像表面上那樣。寫故事不同於直接刻畫現實,它需要我們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力的發揮,不斷地挖掘,不斷地探索,就會讓你找到更多的寫作思路。

在《最漫長的那一夜》《謀殺似水年華》《宛如昨日》等小說中,許多情節都取材於現實中的社會新聞。尤其是《最漫長的那一夜》,我更是用了許多網絡流行詞,比如說李毅大帝、朋友圈,還有《審查員薩德侯爵的一夜》,素材也是一則熱門的新聞材料。

在寫《我與李毅大帝在世界盃那一夜》的時候,我並沒有寫真正的球員李毅,而是寫一個虛構的李毅大帝,用這個角色回望我這一代人的成長與青春。這一切,都建立在我對上海、對當下中國的思考。所以,在這兩本短篇小說集裏,我用懸疑、魔幻等方式寫了許多當下中國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是我對現實的不斷叩問,找到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情緒和主題。

2.敏感就是要學會感同身受

一部小說就是一個微型的世界。除了主人公之外,還有重要的配角、不起眼的龍套,他們都生活在小說中,並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每個人一樣,擁有各自不同的經歷。金庸小說里,經常會有被主角一掌拍死的路人甲。他們的作用,似乎只是一個道具,只是為了阻礙主人公的行動。

其實,路人甲也有自己的經歷與生活。網上曾經有一篇比較有名的文章,就是以金庸小說中的路人甲視角來寫郭靖守襄陽城。本來被楊過一掌拍死的宋兵,自己選擇被楊過殺死,幫助郭靖逃過追兵。因此,這位宋兵之死的意義,就凸顯出來,更讓人感動。當然,這篇文章只是金庸小說的一篇同人文。

小說需要這種賦予人物價值的敏感。就像你看了一部令你感動的電影,可能你是因為想到了自己的某些經歷而潸然淚下,可能你只是單純地因為影片中人物本身的命運,而報之以理解或同情。但在我看來,這就是敏感的另一層含義:學會感同身受。

當你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時,只是記住他們的外貌是不夠的,更為重要的就是去試圖理解他們的情感和個性,這時候就需要你做到感同身受,需要你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看待他們的言行舉止和種種選擇,你不僅要敏感於他們的一舉一動,也要注意去理解他們的命運。

有一句老話,叫作“人情練達即文章”。人,可以理解成人的命運、狀況,也可以理解為社會上與人有關的道德和規則;情,可以理解成包含愛情、親情、友情等情感,也可以看作是嫉妒、憤怒等七宗罪式的自身情緒。當你深刻理解這兩點后,小說就不會言之無物,人物就不會沒有個性,像一個道具或提線木偶,沒有人格魅力了。

沈從文對於小說寫作,曾有一句洞見:“要貼着人物寫。”貼着人物寫,其實就是要理解自己筆下的人物。他是什麼職業,講什麼話,他是什麼身份,要做什麼事,都要符合現實邏輯,這樣人物才能活起來。

還是用金庸的例子。在《倚天屠龍記》連載的時候,他寫到過張無忌父親之死,人物的反應很誇張。他在後記中寫道:“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也太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美國作家杜魯門·卡波蒂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說過一句話,意思大概是:“所有的作品都帶有自傳性質。”自傳性質,也就是把自我的情感、思考投射到作品中去。作家筆下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會有作家自身的影子。

當然,這不是說叫你寫人物的時候完全和自己一樣,而是找到人物與自我的共性,對他的命運感同身受,最終理解人物。

敏感是一個優秀作家的必備素質,正是因為我們敏感,才使我們看待這個世界能有那麼多的情緒,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珍貴的感觸,好好地記錄下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蔡駿24堂寫作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蔡駿24堂寫作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5堂課 《人間喜劇》:敏感對於寫作是優秀的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