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詩經》
中國
1.《詩經》
【點擊作者】
《詩經》先秦時稱《詩》或《詩三百》,相傳為春秋末期孔子編定,作為其傳授弟子的教本。其中包括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創作。自從漢儒尊《詩》為經,後人遞相沿襲,遂以《詩經》稱之。
【情節濃縮】
《詩經》共收詩歌305篇,另有6篇只存題目而無內容,叫做“笙詩”。這樣,實際存在着311個題目、305篇詩歌。這些詩歌按音樂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指《國風》,是周南、召南、邶、鄌、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曹、豳、檜十五個諸侯國的民間歌曲,共160篇。在這些詩篇中,“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表現了下層民眾的生活、鬥爭和思想情感:有的反映了人民的覺醒與抗爭;有的反映出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有的描摹了社會的動亂和統治者荒淫無恥的生活;更多的是表現“男女情愛”,為我們展現出先民豐富的情愛世界。
《雅》是周王畿的樂歌,周人稱周地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共105篇,因為音樂特點和應用場合不同,又分為大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都是西周時代的作品;小雅除少數篇目可能是東周作品外,其餘都是西周晚期作品,主要有政治諷喻詩、周族史詩、婚姻愛情詩、農事詩、宴飲詩、頌德詩、貴族怨憤詩、民生疾苦詩等。與《國風》相比較,《雅》反映的社會生活面更為廣泛。
《頌》共有40篇,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大體上是祭歌、讚美詩,是統治者用於宗廟祭祀的樂章,旨在歌頌祖先的豐功偉績和鬼神的巨大威靈。一般說來,《頌》的文學價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下面是幾個精彩篇章的簡介。
《周南·關睢》: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優美情歌,最為人們熟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四句不知促成了世間多少美好姻緣。它描寫一個青年男子思戀一個美麗的女子,相思之苦使他徹夜不眠,一閉上眼就會浮現出她在河邊采菜時的優美身姿。於是他脫口而出,將對女子的愛慕之情化為一曲婉轉悠揚的歌來表達他的真情。千百年來,這首詩不知撩動了多少少女的芳心。
《召南·摽有梅》:表現了待嫁女子因尚無配偶而唯恐耽誤青春的心理。余冠英先生譯作:“梅子紛紛落地,還有七分在樹。有心求我的小夥子,好日子休要耽誤……”詩分三章,表現女子一天比一天更迫切的期望。
《邶風·靜女》:寫男女情人的幽會,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顯示了青年男女對幸福生活的嚮往。首先以一個小夥子的口吻說:“靜女”約他到城角幽會,卻躲着不露面,急得他抓耳撓腮。見到面后,“靜女”送給他一株白茅草,非常好看。之所以覺得好看,是因為這是“靜女”送他的。
《伐檀》與《碩鼠》反映了這一時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人民的不滿、怨憤和反抗情緒。
【作品賞析】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積澱了豐厚的上古文化內涵,具有不朽的詩史意義;開創了中國詩歌關懷現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現普通民眾思想情感的詩歌之路;它的賦比興手法更是後世詩歌藝術表現的基本法則。《詩經》標誌着中國文學史的光輝起點,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