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硝煙不斷,孩子心理凌亂

家裏硝煙不斷,孩子心理凌亂

家裏硝煙不斷,孩子心理凌亂

在孩子心理發育的過程中,如果夫妻關係不好,父母不良的情緒就會投射到孩子身上,產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在日後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孩子就會無法面對某些情緒,出現緊張、害怕,孩子也因此會變得喜怒無常。

調查顯示,一個家庭如果父母經常吵架,那麼這個家庭中的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比離異家庭中的孩子還要多。專家告誡,讓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為人父母最起碼的責任。大人不要認為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便相互攻擊、謾罵,這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將終生難以彌補。

君君的父母關係非常不好,經常在飯桌上當著君君的面吵得面紅耳赤,嚇得君君吃不下飯。有時候睡到半夜就聽到隔壁媽媽在罵爸爸:“我瞎了眼了我,當初怎麼就看上你這麼個渾蛋,要不是為了君君,姑奶奶早就跟你這個不要臉的離婚了!”隨即就是砸東西的聲音。每當這個時候,君君總是把頭蒙在被子裏,枕頭都不知道被淚水打濕了多少次。

就這樣,君君吃不好,睡不好,白天總是無精打採的,上課犯困,放學嚇得不敢回家,他非常不想聽到爸爸媽媽吵架的聲音。終於有一天,君君實在受不了了,只好離家出走。

父母關係不和諧,實際是家長對孩子實施的第一種精神虐待。由於孩子年齡小,不了解導致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而只能從自我的角度認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從而形成一種深重的罪孽感和內疚感。同時,他們又擔心父母大吵大鬧的結果是拋棄自己,因而產生強烈的、難以名狀的恐懼感。這種負面情感,會對孩子造成很深的精神創傷,嚴重的還會造成心理障礙。

據《工人日報》報道,在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1.68%,離婚家庭的為30.30%,和睦家庭為18.88%。“有些家長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才不離婚,卻終日‘硝煙’不斷,殊不知這種行為帶給孩子的傷害更難消除。”主持此項調查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授王麗敏說,經常面對家庭“戰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際交往障礙,焦慮,多疑,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對婚姻產生恐懼感。

另外,父母關係不和諧,還會造成孩子厭惡自己的家,覺得家庭並不是他們避風的港灣,所以也不願意回家。嚴重一些的會有早戀的不良現象發生,因為他們在家找不到安全感和愛,所以他們就到其他人身上去找,一旦遇到一個關心他們的人,他們就會很快墜入情網,就算他們不懂得愛情,但是他們喜歡接近對他們好的人,而不是整天不顧他們的感受吵吵嚷嚷的人。

很多家長可能都沒有意識到,孩子不僅僅需要父母的愛,也需要父母相愛以及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因此,父母保持家庭穩定,減少衝突,不要大吵大鬧,是保證孩子心理健康所必須做到的,也是培養孩子的情感專註力所必不可少的。

1.夫妻之間要相敬相愛

夫妻應該相敬互愛,而且要公開地讓孩子看到這種深厚的感情。比如,父親在生活中多照顧妻子,逢年過節向他們的母親贈送禮物,出門時給她寫信等。如果孩子了解他的父母是相親相愛的話,父母就無須更多地向她解釋什麼是友愛和親善了。父母的真實情感流入了孩子的心田,從而有益於他在將來的各種關係中發現真摯的感情。

2.夫妻雙方都要懂得忍讓

夫妻間如果有矛盾需要解決,應該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盡量控制情緒,不要隨意發泄。退一步講,如果非吵不可,也應避開孩子換個環境,或讓孩子暫時離開。

3.心平氣和地討論雙方之間的矛盾

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你們之間的矛盾,甚至還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討論,聽聽他是怎麼說的,不管孩子說得對與錯,都不要爭得面紅耳赤。

4.不要拿孩子說事

有的父母喜歡在爭吵時說:“要不是為了孩子,早就跟你離婚了。”這話如果讓孩子聽到了,她就會誤認為父母的爭吵是因為自己引起的,會因此產生內疚。父母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把孩子扯進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打罵、不寵溺,剛剛好的教養力
上一章下一章

家裏硝煙不斷,孩子心理凌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