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才能啟迪孩子的心靈
好的故事才能啟迪孩子的心靈
有研究發現,3~6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喜歡聽故事。因此,講故事應該成為孩子日常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種方式。
故事能將深奧、抽象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於孩子閱讀能力有限,故事教育需要父母來完成。能不能將故事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最大,關鍵在於父母如何做。
一般來說,好的故事才會有好的教育效果,我們可以按照以下標準來為孩子選擇故事。
1.選擇孩子喜歡的故事
如果一個故事孩子不喜歡,也就不會認真聽,可想而知效果是很小的。選擇故事的時候,不妨和孩子一起去童書館選購。當然,也不能一味地遵循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辨別能力是有限的,對一些教育意義不大的故事,就應該堅決捨棄。
2.選情節有趣、有吸引力的故事
一般來說,完整的故事有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故事線索清晰,情節有趣,細節豐富,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
不過,故事的情節變化要有一定的規律,這樣方便孩子進行角色的扮演和故事的表演。如《六個娃娃七個坑》等故事巧設懸念,就能夠吸引孩子了解後面的情節。
3.適當選一些冒險故事
冒險故事也是孩子比較喜歡的,這樣的故事有着緊張的情節,而這些緊張的、出乎意料的情節往往是吸引孩子的最好元素,它們能夠給孩子足夠的興趣。
不過,這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做出適當的選擇,過於冒險或刺激的故事也是不合適的。
4.選擇積極向上、情感豐富的故事
應該選擇讚頌正義、善良、純真等人類美好品質的故事,比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黑貓警長》等。
此外,一定不要選那些教條式的故事,因為教條式的故事很難深入孩子的內心,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給孩子講那些教條式的故事,等於又回歸到了說教教育方式,故事也就沒有意義了。
除了選擇好的故事,合適的時候講合適的故事也很重要,這樣才能對症下藥,這就要求父母注意分析孩子當時的心理、情緒等,找出問題所在,然後選擇當時需要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比如,孩子喜歡的玩具被同伴摔壞了,無論對方怎麼道歉,孩子都認為對方是故意的,因而一直不肯諒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講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猶太媽媽帶著兒子去拜訪朋友。在公共汽車上,媽媽被一位背着大包的青年撞了一下。
兒子關切地問:“媽媽,您沒事吧?”同時,很生氣地看了青年一眼,哼了一聲。
年輕的媽媽看著兒子,說:“叔叔可能並不是故意的,不能這麼沒禮貌。”這時,放下包裹的青年轉過身來連連向她道歉。
兒子有點不好意思了。
如果我們講這樣一個故事給孩子聽,孩子也許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選擇原諒對方。如果講的故事不合適,孩子可能只是笑笑,甚至會跟你爭辯。
所以,在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選擇,那些最合適、最有效的故事才能起到引導孩子行為的作用。
最後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故事的同時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也不要太高估孩子的能力。孩子對事情的理解能力往往超乎父母的想像。這就要求父母在講故事的同時注意觀察孩子,對孩子的能力有清晰的了解,這樣在選擇故事的時候就不會感到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