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第749章

光孝寺風幡堂聯

廣州曾有俗諺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歷史之古老可知。

《廣州名勝記》的作者徐續說:“這一說法,雖不能據以認定光孝寺的建

築早於廣州建城,但可以確信它是廣州最古老的寺院。”光孝寺的原址是

西漢時南越王趙佗第三代孫趙建德的故宅,三國吳時代(二二二—二五一)

餘姚學者虞翻,得罪了孫權,被一貶再貶,貶到廣州,將趙建德的故宅辟

為園林,召集數百門徒講學,當時稱為“虞苑”。虞翻死後,他的後人將

園林建做寺院,最初名“制止寺”,至宋代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才

改稱光孝寺,沿用至今。

光孝寺有一堂名風幡堂,舊有聯云:

東土耶?西土耶?古木靈根不二;

風動也,幡動也,清池碧水湛然。

光孝寺有一株菩提樹,據傳是梁武帝天監元年(五〇二),印度高僧智

葯三藏帶來的,種在戒壇前面。“古木靈根”云云指此。下比談佛理,深

得禪宗“無情說法”的要旨(“有情”“無情”是佛教名詞。“有情”是

梵文“Sattva”的意譯,指一切有情識的生物,一譯“眾生”;“無情”

是與“有情”相對的無情識的事物),禪宗講究“悟”,所謂“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是也。“有情”或“無情”都是自性的一體,只要擁有透視一

切事物的自性,就可以觸動靈機而開悟。《傳燈錄》有一則“無情說法”

的故事,洞山禪師向雲岩禪師請教:“無情說法出自何典?”雲岩禪師答

道:“《彌陀經》中不是說‘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嗎?”洞山頓悟,

作一偈云:“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

聞聲方得知。”眼如何能聞聲呢?蓋此眼非肉眼而為“道眼”,其聲即“自

性”也。《法華經》釋觀世音之名云:“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

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是以在佛理中,“聲”是可以用

道眼觀看的。光孝寺下聯問是風動還是幡動,照禪宗的說法,其實都不是,

而是“心動”。“清池碧水湛然”,說的則是在頓悟之後的境界。由“風

動?幡動?”而悟佛理,是即“無情說法”一例。

寺院聯中以“無情說法”為題材的,還可舉普陀山普陀寺一聯:

身比閑雲,月色溪光堪證性;

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

蘇東坡詩聯:“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亦可作“無情說

法”的註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名聯觀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名聯觀止
上一章下一章

第749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