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 親情交易的市場化

12月29日 親情交易的市場化

12月29日親情交易的市場化

親情在每個人看來,都是一個非常神聖而又充滿溫情的概念。提到親情,大家總會認為“孝順父母”、“養育兒女”是理所應當的。然而從經濟學的角度,我們就會發現,“亘古不變”的親情能否禁得起市場的衝擊呢?

人類自古就難以以個體生存,人際經濟交易、感情交換歷來是人類得以存活的主要保障形式,必須通過彼此間的利益交換。在市場規則、信用交易保障體系均不發達的社會裏,人們主要依靠以血緣建立的家庭、家族為跨時空利益交易的場地。

在傳統中國社會裏,血緣是這些族內、親情內部利益交換的信用基礎。“養子防老”,親戚間“禮尚往來”,生死病殘時的相互幫助,這些都是保險、養老、信貸、投資等的具體實現形式,“血濃於水”的信念是用以強化這種體系的信用基礎的文化價值。

隨着中國社會結構的轉型、文化價值觀的變化,原來靠血緣、親情實現的隱性金融交易正在由金融市場以顯性金融交易的形式取而代之。

(1)人口流動大大增加,人口流動起來后,由血緣、家族提供的經濟保障和養老互助功能越來越不可靠,正式的金融交易產品必須取而代之;

(2)多年來所執行的獨生子女政策也使單純的家庭、家族養老互助體系無法勝任,特別是人均壽命的上升,使年輕的夫妻很容易要負責多位老人的生活,因此,以血緣為基礎的保障體系的效果越來越低;

(3)在文化價值觀上,中國人越來越追求個人自由和經濟獨立,把未來的生活保障盡量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通過各種金融品種的組合安排把未來各類經濟需要事先設好。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依賴金融市場,而不是只依賴家庭、家族達到保障未來生活的目的,這當然也使中國市場交易額大大增加,錢自然也多了。

就以中國的保險業為例,壽險、財產險、人身險、意外事故險、健康險等各類保費的總額,在2006年底為2萬億元,到2007年5月底大約是2萬5千億元,5個月增長25%。正是由於這些保險功能已逐步走出血緣、走出親情,由保險行業取代,中國的金融資產多了2萬5千億元,中國的貨幣收入也因此增加許多。

信貸行業、養老行業、基金行業、證券行業的增長,也部分得益於由傳統家庭家族實現的隱形金融交易正在被逐步顯性化。也正由於這些經濟利益交易功能會進一步走出血緣網絡,中國的各類金融業今後必然會更快發展。與此同時,錢的供應量就必然要更快增加,今後的錢只會更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給經理人每天看的經濟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給經理人每天看的經濟學
上一章下一章

12月29日 親情交易的市場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