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的地方尋找快樂
從最近的地方尋找快樂
幾位好友聚在一起,不免要盤點過去,規劃未來。
我說:“我最大的心愿是明年去沙漠裏走一走。”
雯想了想,說:“我的心愿比較多,去阿爾卑士山滑雪,去羅浮宮看畫,去維也納聽音樂,最好能實現,要不,實現一個也行。”
曉明說:“我的心愿可沒你們那麼複雜,我希望明年這時候我們大家還能坐在一起,有酒有菜有話說,快快樂樂。就行。”
我們大家就批判他:這算什麼心愿哪!明擺着,身邊的事,隨時都可以實現。
“對呀,我要的就是這種身邊的快樂,隨時都能得到,不象你們,象星空一樣遙遠。”
這話有點哲學味道。其實生活中有許多奇怪的哲學,比如說,幾乎每個人都計劃着去遠方,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許多時候,我們的心過於想往那些遙不可及的良晨美景,而對身邊垂手可得的風景視而不見,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對身邊的生活生出種種的不滿,沒有塞納河畔的歌聲、沒有香榭麗大街的浪漫、沒有凱旋門的壯觀……如果這樣順着找下去,一定還會找出許多個“沒有”。當我們整天想着這些“沒有”時,我們又怎麼會有快樂呢?
曉明一直生活在哈爾濱,還是他在哈工大讀書的時候,在電視上看了一個介紹大連的風光片,於是他就象着了魔似地想去大連看海,整天哼唱着《大連好》。一年暑假他和一位家在大連的同學一起乘火車來大連,在大連玩了一個假期,才戀戀不捨地回哈爾濱。回校后,本來想報考哈工大研究生的他,把自願改成大連理工大學的。
“如願以償來了大連后,我特高興。可是當我不需要乘火車,每天乘兩站地汽車就可以去看海時,我卻不怎麼去了。即使看到海也再不像從前那麼高興了。去年冬天我回哈爾濱,飛機降落時天空正飄着雪花,我身後的幾位乘客一下飛機高興地手舞足蹈,伸出手接雪花。50多歲的人了看上去簡直象個5歲的孩子。他們告訴我:他們是特意從台灣來雪城看雪的。
“我站在那兒看他們戲雪,和他們一起看雪,那是我第一次認認真真地賞雪,從小就生活在雪城的我,從沒想到雪也是一道風景。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總是想往他所沒有的,而不珍惜他已經擁有的。所以每個人都曾有個計劃:去遠方。可是並沒有認真地想過:遠方有多遠?我們的近處也許就是別人的遠方!”
我以為精緻的生活是那些“遙遠的快樂”,直到我發現,身邊熟悉的風景就是別人眼裏遙遠的陌生,我才知道錯過了什麼。
我一直都在錯過:從身邊最近的地方尋找快樂、享受快樂的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