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僵持
“高覽降了?”
崑山城內,段青松聽到侍衛彙報完消息大喜過望。
高覽投降意味着新吳縣內再無抵抗力量,他可以順勢讓大軍往西推進。
而且新吳縣攻下以後,南方濱湖縣也將成為囊中之物,甚至於北方的錫山和惠山二縣同樣有機會快速攻下。
袁紹部署重兵把守新吳,自己只用兩天就將其佔領,守城大將高覽投降,這種打擊恐怕比想像中大很多。
“恭喜主公,經此一役,敵軍內部必會出現裂痕,袁紹損失一員大將,一萬精兵。
若能因此分化對方,則大事可成矣!”
龐德公滿臉笑容,立刻抱拳恭喜。
大戰開啟前,沒人能預知未來發展,即便是現在,雙方仍處於戰略僵持階段,勝負未可知。
“識時務者為俊傑,高覽領兵投降於我乃心懷大義,不忍無辜者枉死,可封伯爵位!”
段青松沉吟一番,最終決定封高覽為“新吳伯”。
除去男爵、子爵,武城現在只有兩位勛貴,關勝因斬首袁術有功,封壽春侯,此時還要算上新吳伯高覽。
勛爵為榮譽官,雖可世襲,但沒有實權。
對武城來說,封爵是代價最小,但效果最好的方法。
華夏群雄數以百計,武城能佔據一府五縣之地,吸引力並不小,這點從高覽的忠誠度就能看出來。
……
烽火三年七月二十日,段青松在崑山縣接見高覽。
這位高有八尺的漢子給人第一印象極佳,其面容堅毅,濃眉闊鼻,雖是降將,且身上多有傷口,但仍不失威儀。
“高將軍深明大義,為免無辜者慘死而降於我,我亦感激之。
此次戰爭雖是武城挑起,但也不得不為之。
若不奮起征戰,江南富饒之地便無法統一,恐會有更多人失去性命。
武城統轄兩百三十萬百姓,實力冠絕諸侯,必須承擔統一重任,唯有如此才能結束戰亂,讓百姓脫離苦海。”
段青松面帶真誠,親自上前扶起高覽。
投降者大多懷有不安情緒,既有對未來的迷茫,也有愧疚,乃至於恐懼。
這是人之常情,段青松的手段並不高明,不過兩人地位不平等,高覽乍聽之下還是頗為感激的。
“使君高義,罪將不求顯達,只望使君能善待降卒。”
“高將軍大可放心,這些壯士皆精銳,可繼續交由將軍統帥。”
段青松知道對方的態度已經鬆動,此時默念一聲,一大段信息便直接鑽入腦海里。
……
【姓名】:高覽
【等級】:鉑金級
【類別】:武將
【出自】:三國
【所屬勢力】:武城
【忠誠】:70
【基礎武力】:60
【基礎士氣增幅】:25
【基礎統御值】:40
【天賦技能】:無
【專屬兵種】:無
【輔助技能】:二級武力強化(最高五級,提高自身兩點武力)、三級士氣強化(提高手下軍卒十點士氣)。
【稱號】:無
【陣法】:無
【戰法】:無
【名將技】:無
……
高覽屬性乏善可陳,但畢竟是鉑金將領,屬於稀缺資源,而且忠誠度達到七十點,比預想中好很多。
只要未來能把袁紹斬殺,將最後一絲牽連消除,忠誠還會得到提高。
高覽此次帶來六千降卒,除去大戟士有隱患,其他軍卒都可重用,等於多出一支有生力量。
兩人在領主府相談半個小時,段青松最後任命他為游擊將軍,領兵前往南湖縣交由馬援統轄。
孫策在湖洲府勢如破竹,短短時間攻下三縣,南部壓力陡增,他需要增加一些兵力防禦對方。
西面戰場在打下新吳城以後進入短暫調整期,雙方誰都不願提前決戰。
袁紹果真如龐德公所言心生怨氣,對楊秀清、皇太極二人非常惱火。
他此時丟掉新吳縣,折損一萬精兵,實力銳減,只是因為主戰場在無熙府,堪堪維持着“盟主”地方。
但明眼人都清楚,他的盟主地位維持不了多長時間了,
七月二十三日,朱溫提議大軍後退至錫山縣,將濱湖、惠山二縣拱手讓出,並派遣大將楊師厚輔佐顏良共同守衛。
袁紹雖心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
在其後退沒多久,賈復領兵接管兩縣。
眼見形勢一片“大好”,龐德公再次獻策。
崑山縣府衙,段青松盯着江南六府地圖久久不語,他已經明白朱溫的計劃。
“朱溫打算用城池消耗兵力,等我們攻下錫山縣,接下來還有江陰縣、宜興縣,甚至於常洲府諸縣。
賈復將軍雖攻下新吳城,但也損失四千人,當初高將軍因得不到救援才歸降,此為特例,不可複製。”
朱溫頗有手腕,他在錫山、江陰二縣布下重兵,剛好堵住武城西進路線,這是一根硬骨頭,光憑賈復不可能吃下來。
段青松在計算戰損比之後陷入迷茫,不知如何抉擇。
如果沒有呂布,他大可以收手,以松江、蘇洲兩府之地,以及無熙三縣之地為基礎,光拖都能將對方拖死。
但呂布不可能同意,按照結盟時所劃分的範圍,他應該坐擁金陵、振江、常洲三府之地,這是基本要求,作為盟友必須滿足。
龐德公顯然也考慮過這一點,此時說道:“主公與呂布已結盟,若就此停住,恐會迫使對方撕毀盟約,進而作壁上觀,到時主公將獨自面對四位強敵,局勢危矣。
為今之計應一鼓作氣,先攻錫山縣,驅使呂布圍困江陰縣,並藉此試探敵軍。”
聽聞,段青松心有不甘,回道:“只有強攻一條路了嗎?”
“強攻乃為了取信呂布,主公大可放心,臣自有安排。”
龐德公彷彿胸有成竹,對於後續計策並未提及。
段青松也不好追問,只能命令軍卒做好強攻準備。
武城擁有兩支攻堅主力,一為賈復,麾下有兀突骨、郁保四、潘鳳、糜芳四位將領,當前還剩兩萬人,其中有一萬七千名步兵。
第二支攻堅主力便是皇甫嵩了,總兵力達到兩萬八千人,除一萬兩千名溧陽騎士,餘下皆步兵,分別由盧俊義、武松、魯智深和劉唐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