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堂課 歷史元素:讓故事既生動又厚重

第18堂課 歷史元素:讓故事既生動又厚重

第18堂課歷史元素:讓故事既生動又厚重

這節課,我們來討論歷史小說的創作。

首先,要對歷史小說做一個簡單的分類,大致可以按照年代和寫法來分。按年代分,我覺得不用多說,各個年代都有。按照寫法來分,可以分為現實主義和新歷史主義兩種。現實主義強調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注重再現歷史、表現歷史矛盾、遵循史料細節等。而新歷史主義則強調小說的歷史只是作者的一種修辭想像,是一種主觀敘事產物,更偏向於個人化、主觀化、散文化等,充分利用各種現代讀者熟悉的敘事技巧,來增強閱讀的趣味性,拉近和讀者的距離。很多這類作品,歷史往往從主流的宏大敘述變成小規模的家族甚至個人感情史、生活史,典型代表就是《白鹿原》;或是迷宮一般的事件線索,典型代表就是《我的名字叫紅》。

下面,進入對這些經典歷史小說創作心得的分析。主要從歷史材料事先的準備、歷史主題的矛盾安排、歷史人物的層次安排、歷史事件的勢力安排五個方面來談。

一切創作都源於構思,那麼,如何在構思歷史小說的過程中,確定你要表現的具體歷史事件呢?我個人非常喜歡歷史小說,以托爾斯泰最著名的《戰爭與和平》為例,看看他是如何構思和準備資料的。

托爾斯泰在19世紀末創作出《戰爭與和平》,小說的年代背景是19世紀初,也就是拿破崙戰爭時期距離這部作品已經過去六七十年了,小說中寫道:

1856年(距離拿破崙戰爭已經過去四十多年),我動手寫一部具有傾向性的中篇小說,其主人公應當是一位攜家眷返回俄國的十二月黨人。我從1825年寫起,也就是我的主人公遭到厄運和彷徨歧路的那個時代,但寫了個開頭就擱筆了。我的主人公在1825年已經是有家室的成年人了。為了了解他,我得轉向他的青年時代,而他的青年時代正是俄國歷史上光榮的俄法1812年戰爭時代。於是我又拋開已經寫出的開頭部分,從1812年時期寫起。但是我第三次把寫下的開頭擱置下來。這一次,我打算開始引導不是一個,而是許多男女主人公經歷1805年、1807年、1812年、1825年和1856年的各個歷史事件。

換言之,構思的主要目標是確定人物成長經歷的、具體時代和重要歷史事件。歷史事件成為小說情節矛盾的關鍵性節點。

托爾斯泰將他的構思,根據歷史事件分為三個階段:一、世紀的開端,頭一個15年。這是經歷了俄法1812年戰爭暴風雨的未來和十二月黨人的青年時代。二、20年代以及這個時期的高峰——1825年的起義。三、十九世紀中葉,以俄軍失敗而告終的克里木戰爭、尼古拉一世猝然死亡、對十二月黨人的赦免、十二月黨人的放逐歸來,俄國社會生活變革時期。

當我們完成了初步構思,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進入歷史材料的準備。寫《少年天子》的凌力曾直言歷史材料準備的重要性:“我認為歷史小說作者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去查閱史料,學習和認識歷史發展規律,弄清所要表現的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倫理道德等因素,以及在這種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各種人物類型,等等。所以一定要熟悉這些史料,最好不要臨時抱佛腳,而是日常閱讀中所喜好的、積累的內容。”

那麼我們應該尋找哪些歷史材料呢?托爾斯泰在寫《戰爭與和平》之前,研究了關於俄法1812年戰爭的大量材料。不僅如此,他只引用真實可靠的歷史文件——諭令、指令、作戰部署、戰鬥計劃和信件等,並一字不改。為了是更好地揭示歷史事件的意義,他還參考了俄法1812年戰爭參加者的回憶錄,包括戰俘札記和戰爭時期的報紙雜誌,檔案庫里許多未發表過的資料(命令、指令、呈文、報告、書信等),還有很多口述的歷史。所以在積累歷史材料時,我們要盡量參考第一手的口述資料、檔案資料,而不應該以第二手甚至第三手專屬的史料作為參考。

完成了歷史材料的積累,第三步就是根據作品的歷史主題來安排故事矛盾。比如二月河的《雍正皇帝》的主題是,從帝王及宮廷文化層面探討政治殺戮、權力鬥爭和專治獨裁王權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因而,他設置的矛盾衝突就緊緊圍繞在權力角逐的宮廷中,人性中的各種鬥爭因素,比如奴婢之間的挑撥是非、後宮嬪妃的鈎心鬥角、皇子之間的排斥異己、重臣之間的爭權奪利、父子反目的矛盾衝突等等,從而把上自康熙皇帝、下至年羹堯、隆科多等重臣,以及太監、謀士、宮女的矛盾衝突都拖曳進來。這種反映權力鬥爭的權力敘事成為整部小說的歷史主題和矛盾中心。

設置完矛盾,還應該注意多層次地安排各個歷史人物。比如凌力的《少年天子》就安排了三個層次的人物,開篇之初寫到兩個情節:一是永平府的兩個鄉民反對安郡王和佟皇親家強行圈地,因上告無門逼得只好到午門外持刀割腹。面對這樣兩條人命大案,清朝廷的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上,竟然以算不得什麼通過了議決,不對肇事人做任何處罰。另一個情節是江南名士陳名夏因說了“留髮復衣冠”之類的話,被王公大臣和滿官彈劾。順治皇帝明知他罪不至死,卻迫於壓力只好將他問斬。這兩個情節,把民族矛盾問題尖銳地提出來。

在後面的描寫中,又為民族矛盾建立了三個層次。一、人民的層次,即身處底層的貧苦勞動者包括受蹂躪欺凌的梨園子弟等。在清朝貴族的眼裏,他們只不過是活的“牛馬”。二、中間階層,以知識分子為代表。他們深受儒家正統思想的教育,對前朝舊主懷有眷戀之情,但又不放棄眼前的各種實惠,因此常常陷入自卑自棄的思想境地。三、最高統治階級的層次,以崇禎皇帝的三太子定王為代表,自幼的帝王家生活,鑄就了他暴戾的性格和各種的佔有欲。即使成了“平民”隱匿深山時,他也不忘擺開架勢,處處要人伺候他,滿足他。從這三個層次,作者賦予了民族矛盾豐富的內涵,其實是遠遠超出了民族矛盾。

歷史小說創作中,我們還應該注意歷史事件的政治勢力的安排。以雨果的《九三年》為例,在法國大革命時期,他緊緊圍繞1793年中革命與反革命兩方勢力的生死搏鬥來安排情節。新生的共和國處死路易十六,國內外反革命勢力進行反撲;在旺代,保王黨煽動和操縱十萬農民暴亂,歐洲君主國組成了反法聯盟,力圖消滅革命。

雨果還描寫了兩方階級鬥爭的嚴酷:路易十六被處死,貴族被吊在樹枝上;反過來是保王黨的報復:“平均每天槍殺三十個藍軍”,“縱火焚燒城市,把所有的居民都活活燒死在家裏”。愚昧落後的農民受保王黨矇騙,加之戰爭對他們的傷害,他們反而成為頑固不化的保王勢力。通過描繪各方勢力,在革命與反革命鬥爭中的微觀圖景,雨果清楚而深刻地表現出鬥爭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發展到如此嚴酷的程度。

綜上,這堂課我們從四個方面總結了歷史小說的創作要點,包括歷史材料事先的準備、歷史主題的矛盾安排、歷史人物的層次安排、歷史事件的勢力安排。

本節課的腦洞題:

試着以《三國志》為依託,任意摘取一段史料背景改寫一段故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故事寫作:小說寫作實用指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故事寫作:小說寫作實用指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堂課 歷史元素:讓故事既生動又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