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
【0302】
我大概是2010年開始在網上發文的。凈網十年,早已把我折騰得叫喚不動。當你一次次猜測到底是哪個詞語違禁並反覆刪改以求通行,愛與尊嚴也被逐日磨損。那些曲折的隱喻,置換,借代,不覺中已經成為我的習性,成為我創作的一部分。當我發現時,審查已經重塑了我。牆在我故事的骨骼以內。憤怒在我的靈魂里。
-
【0303】
這兩天受的打擊有點大。大概是現實中的天災人禍疊加了精神上的孤立感,終於有點超出負荷。走在路上感覺胸口陣陣抽痛,肩都抬不起來。
昨天說牆在我的骨架里,聽起來很消極,其實倒不完全是負面的意思。深深在我身上留下烙印的不止是牆,還有對它的反抗意識與無法停止的思索。它或許阻止我成為另一個更輕盈自由的人,但也賦予了我之為我的一部分本質。鏡中的我有疼痛的面孔,但也有明亮的眼睛。我並不厭惡她。朋友們,我們是歷史陰影下的化石,也是通往未來的階梯,我們風化的手掌里是握有力量的。
我並不絕望。或者說,十分鐘前當我寫下第一行字時是絕望的。但文字彷彿一層濾紙攔住了那些過於黑暗的部分,引領我向一線微光的方向去。這樣的事情每每發生,像在沒頂激流中一次又一次地把我托舉到溫和蕩漾的水面。有時我責怪它,認為是後天習得的慣性阻止我尖銳的本能。又有時,比如這樣的時刻,我會想到,溝通是有益的,創作確然是一種救贖。
-
【0311】
睡不着。和大家分享一些最近寫長篇原創卡文的感受。
現在的習慣是把每個章節分割成段落,每個段落負責一定的情節。但是這個情節往往只有寥寥數字,是說一件事情的發生。具體怎樣,還要寫到再想。
寫到預設好的段落寫不下去時,我常提醒自己:寫不出來是因為沒有細節,沒有細節是因為沒有人物,沒有人物是因為沒有故事。按照這樣的順序想一遍,能把枝幹充填起來,裝進更多內容,直到把段落填滿。
沒有細節當然是說各種細節,這句關鍵台詞是我大綱里有的。我要說這句話,怎麼說,對方如何應對,背景里是否下雨。
沒有人物是指,我如果不知道這個人要怎麼說這句話,說明我對這個人物理解還不夠,不明白對於他來說,什麼方式的表達最有效,什麼細節最能襯托此刻的氣氛。什麼看似不相干的意外能勾起他的回憶。我的一些一閃而過的配角,就在這個思考過程里擁有了人生履歷。因為我發現自己需要豐富他們行動的細節。
沒有故事是指,複雜的人物不能憑空出現,他們的生平需要背景。而這些背景可以有交織。如果我想不出足夠豐富的人物,可能是這片土地上發生的事情太少。如果本地曾經出現過一件大事,就能產生無數受它影響的群體。他們的人生觀因此不同,在主角提到特定的事件時表現出不同的態度。根據這個思路,我從大綱里的“一群強盜攔路”這個情節,一路編造出一樁十五年前影響全國的大案,還衍生出幾個涉及主線人物的事件(。雖然它幾乎沒有體現在這段故事情節中(。
這肯定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但這幫助我克服敘述的空洞和因此產生的厭倦——當寫出一段言之無物的文字時,那種厭倦便時常纏繞我。而若這個看似平淡的句子裏隱藏着什麼,成就感便油然而生。這種做法看起來很複雜,但如果多讀材料,便比靜坐瞎想事半功倍。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材料,只要是故事,都可以給你啟發。
話雖如此,還是有寫不下去的時候。就是說,你把段落拆成了梗概,梗概細化成了每一句話,直到明確了每句話要說什麼,仍然沒有足夠的動力把它們組織成最後的句子。就好像柴刀砍完了竹子,拼成了傢具,但削掉枝叉,銼掉尖刺,打磨成趁手的用具,只能靠水磨功夫。這個過程,是現階段最折磨我的地方,因為在我來說,當我把情節整理過一遍的時候,故事吸引我創作的動力就已經消失了。而打磨它們的過程,需要的動力是呈現——現在我真的比較缺乏這個意願。老實講,看到的人若多了,我還有點害怕。所以日日在電腦前枯坐。大綱寫了兩千字,完整的句子沒有三五個。
最近在思考,勾起這個意願的除了呈現本身,還有對語言藝術的興趣。這當然不是說花團錦簇的類型,就像之前說的,無用的言語只會引發厭倦。我說的是,語言的使用里吸引你,讓你產生成就感的部分......熟悉我的朋友大概知道,我為盡量樸素的語言奮鬥多年了,其過程宛如和石頭作戰。此刻回望,重新發掘語言的魅力,頗有點看山看水的茫然若失。寫作太苦了。好想吃宮保雞丁啊。
#停燈向曉#故事寫不出來感想倒有不少
-
【0311】
作者的困境分兩種:
寫得太多而想得太少;寫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比如我#別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