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茂溪鏖兵 江原道失陷
在忠淸義兵潰滅之際,前司憲府掌令義兵大將鄭仁弘募兵攻打稻葉貞通據守的尚州也以失敗告終。但鄭仁弘隨即聯絡前戶曹佐郎金沔、高靈代將鄭尙禮、前郡守李彥誠,義兵長韓汝澤,河宗海各部兵馬,向佔據茂溪的毛利家臣桂元綱所部發起進攻。
茂溪日軍只有一百四十餘人,在佔據絕對數量優勢朝軍面前,只有退居於內城死守待援,朝軍施以火攻,桂元綱棄城出逃,后在村上景欽接應下,經逆戰擊退了朝鮮追兵退軍玄風,朝軍遂收復茂溪。朝王李昖聞捷報,加封鄭仁弘為正三品濟用監正,金沔為從三品掌樂院副正,余者贈官有差。
史記:仁弘令右先鋒韓汝澤,左先鋒河宗海,奮身力戦。倭將建大旗出戦,見我軍盛銳,走入幕中。諸軍乘勝,四面薄戦,燒其屯糧外幕。進退齊射,賊勢甚蹙,死者甚多。我軍進逼,將擧火燒盡,餘賊走入江,引船中流。
不意繼援之賊數百,自玄風遽至津頭。時起事之初,弓矢未優,我軍曉夜進兵,皆未食飽,力戦疲乏之餘,忽逢生力之鋒。矢且已盡。不敢強戦而退。後數日,陜軍捕避擄人供曰,幕中之賊,百四十餘名,死者過半,餘皆傷箭,一屯之賊,幾盡掃蕩於此戦。事聞,褒陞鄭仁弘為正三品濟用監正,余者贈官有差。
在勝利的鼓舞下鄭仁弘與金沔匯又集了陜川郡守裴楔、巨濟縣令金俊民,陝川義兵將孫承義等各路官軍義兵,旋及以上萬之眾進攻星洲。鄭仁弘等圍城后,令裴楔設伏扶桑峴以防開寧之敵來援,但裴楔卻拒絕執行。(“我豈聽書生節製為渠設伏於中路乎,遂不往”。)
攻城的朝軍在遭到星洲守將毛利元康等部日軍反擊之時,又被自開寧赴援的吉川廣家部以鶴翼陣從背後夾攻。朝軍大敗而走,折損陝川義兵將孫承義等三千餘人,幸虧金俊民率軍浴血斷後,才不致全軍覆滅。(“金俊民在後,且戰且退,捍衛諸軍,以此軍多免死”。)
在鄭仁弘浴血鏖兵之際,智勇雙全的郭再佑開始募集兵力向日軍發起進攻。在兵馬齊備后,郭再佑密令麾下勇士沈大承、朴弼等人率兵以夜襲之法連續攻破倭將村上景欽、吉見元賴所佔據的玄風、昌寧二城。朝王李昖聞之大喜,加封郭再佑為從三品的星州牧使。
忠清道義軍首領趙憲敗亡后,有李氏王族血統的庶出後代李夢鶴於鴻山“無量寺”舉起義旗反抗日軍的統治。但是,李夢鶴在守土抗倭的之際,其志向在於推翻腐朽的宣祖政權取而代之。數年後,李夢鶴的叛亂雖被李氏朝廷鎮壓,但此事牽連甚廣,導致“丁酉倭亂“之際朝鮮義軍幾乎解體。四百年後,就此事經篡改撤截的一部韓國電影「出雲之月」上映了。
在江原道,朝鮮軍民雖然屢次抵抗,卻皆被強悍日本第四番隊所剿滅。7月,毛利吉成領兵擊破原州牧使金悌甲所固守的鴒原山城,殺金悌甲與從事官趙琳。
京畿-江原防禦使兼驪州牧使(正三品)元豪雖在龜尾浦擊斃本田四郎左衞門等五十多名日軍,但旋即遭到島津番隊合圍。元豪被島津義弘の次子島津久保討取,二千部眾幾近全滅,江原道州郡盡失。
9月,朝軍收復漢城的行動再次以失敗告終。忠淸兵使申益、全羅助防將李守一及安城助防將洪季男等合軍欲協攻竹山,再復漢城,卻被日軍忍兵偵知。左衛門大夫福島正則、長門守秋月種長密發奇兵,前後掩殺,朝鮮軍隊大潰。死者相枕於道。
10月,進擊漢城的鐵原義軍也被民部大輔伊東佑兵領兵擊潰,隨同出征的京畿觀察使(從二品)沈岱戰亡,首級被傳送漢城示眾.。義兵將尹敬元、李壽南、張漢弼、池德涵、梁志等皆死,士卒則損四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