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大明的動向

第23章 ◇大明的動向

豐臣秀吉在準備入侵朝鮮之前,曾通過薩摩藩主島津義久致書琉球國(現在日本沖繩縣)中山尚寧王,讓其出兵並籌措糧餉協助日本攻打朝鮮。

此後,豐臣秀吉再次致於書尚寧王,威脅如不用命,則派遣大軍屠滅琉球。(“擬從薩摩及琉球得兵一萬五千,素知琉球不習軍事,所以不必送兵,但請將七千人,十個月用之糧食運到坊津,以便轉運到朝鮮。我將明春先伐朝鮮,爾宜率兵來會。若不用命,先屠爾國,玉石俱焚之”。《中世紀的中日關系》)

琉球尚寧王聞此,即令王府長史鄭迥將日本即將發起戰爭之事通告宗主國大明。與此同時,受雇於日本薩摩藩主島津義久的福建籍華人醫生許儀后(又名許三官),在得知豐臣秀吉給島津氏下達“整兵二萬,大將六員,到高麗會齊取唐”的命令后。心繫祖國的許儀后即好友郭國安聯絡,準將豐臣入寇的消息告知國內。

郭國安又名郭建演,山西汾陽人,早年仗義豪俠,后流落扶桑,憑藉過人的才幹出仕九州大名島津藩。

許儀后與郭國安會商后,一起將豐臣秀吉發動戰爭的情報進行匯聚,總結成一份約五千文字的密報,差人送至福建軍門張汝濟處呈報給明廷。(“聞其國有大唐街,所居皆華人,而郭國安、許儀後以醫幸於敵,常以敵情輸我”。)

大明在得到日本即將侵朝入寇的消息后,為爭取戰爭的主動權。於萬曆二十(1592)年二月,由兵部尚書(正二品)石星(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曾任太僕寺少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兼太子少保等職)派遣錦衣衞北鎮撫司鎮撫使(從五品)史世用潛入日本進行偵察。

史世用與錦衣衞千戶鄭士元化裝為商人登上福建充龍海商許豫的商船,於1592年7月在庄內的內浦港登岸,開始了諜報偵查工作,並與島津家重臣伊集院忠棟進行過密談。在此期間,史世用將收集的日方資料總彙編撰成《倭情備覽》,

這為大明提供了詳實的情報。在敵國偵察幾近一年,且遇海上颶風而還的史世用堪稱那個時代的奇人。據史料上說:“此人甚奇偉,其文亦奇。先見若鬼神,容貌又卓犖,天下之奇士也”。(李朝《宣祖實錄》)

此後,明福建巡撫許孚遠(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后調吏部主事。兩淮鹽運司判官。右僉都御史兵部郎中)遣千總(正六品)劉可賢及把總(正七品)伍應廉等渡海在許豫的引薦下與島津義久的軍師玄龍一道展開外交合作。

割據九州的島津藩曾贈送武士刀,盔甲,薩摩筒(火繩槍)等禮品交許豫及千總劉可賢帶給福建巡撫許孚遠以示交好。堪稱梟才之輩的島津氏與玄龍一道曾準備聯合大明圖謀豐臣秀吉,但后因許孚遠去職,此事終止。關於上述諜戰事迹在松浦章的《明代海商と秀吉[人寇大明]の情報》盡皆有所記述。

除深入敵國諜探外,亦有部分錦衣衞入朝參戰,詗知敵情。(“北鎮撫司百戶石峰,召試英武殿,以其智勇絕倫,特錄龍驤左衛副千戶。寧遠衛鎮撫張韞輝,攫戾執猛。授遼鎮夜不收掌印總旗。適逢東國倭亂,兵部以二人攜梟傑之輩禦倭,詗知蠈情”。)

曾有史料記載,日本徵韓之初就有明軍作戰人員以朝鮮山賊身份投效到日軍當中,在博得倭將的信任後繼而鳩殺敵酋豐臣秀勝。(“倭變之初,明人偽稱異智山暴賊從倭作亂。倭慕明人酷殺追索之法,且為所賄之重寶艷妓所惑,多與之交厚,賊酋平秀勝遂遭鳩殺”。摘自野史存疑)

在近古時代,錦衣衛中確實擁有善於具裝騎射、長短兵步戰、火器作戰,以至於水戰的驍勇之士。這些斬將刈旗之輩的雖具一定規模,但絕非是影視劇或穿越素材中所訛傳的龐大隊伍,而是大明帝國執行特種作戰的一支貙虎之旅。

當時,與錦衣衛類似的亦有東瀛的忍兵機構。只是錦衣衛隸屬於大明皇朝,在規模及編製方面都遠勝於被分散雇傭的忍者分眾。令人玩味的是四百多年後現代的中情局,克格勃,摩薩德都依稀具有錦衣衛與日本忍者的的印記。

根據史料的記載,入朝參戰的明朝錦衣衞因其作戰方式的特殊,裝備有各式冷熱兵器。如“霹靂火銃“即為歐式的燧發槍。(“霹靂火銃,神奇特異。不惟不畏風雨,利於戰陣,即主帥、軍幕、商賈、逆旅,盡足以御暴客”。)

“旋機翼虎銃“即為多管連發火槍,其攻擊力與作戰效能遠優於鳥銃與三眼銃,滿清入主中原后被禁絕。壬辰戰爭結束后,日本江戶時期曾大量仿製的翼虎銃式火器。現今日本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多有此物出現。

燃燒爆炸式火器即有“雷火毒彈“。在攻防作戰中均可使用。(“其制以竹篾編為圓球,紙褙晒乾,內入毒藥,中藏焰硝紙炮菱鉄。錐安藥線,拴繩系之,夜晚秘涉賊營炸破,人馬俱傷,守城攻防,亦可通用”。)

此外,除常規裝備的騎弓步弓之外,錦衣衞多以伏弩窩弓袖箭傷敵。(“其山人射猛獸者,名曰窩弩,安頓交跡之衢,機傍引線,俟獸過帶發而射之”。“袖箭者,箭短而簇重,自袖忽發,可以御人三十步之遠”。)

日本侵朝之後,大明在自身邊患不止,廷議未決的情況下,雖暫時無法出兵東征,但責令浙直水師通過海運對朝鮮進行一定的軍火補給。

繼而派遣錦衣衛北鎮撫司指揮僉事(正四品)黃應暘、行人司行人(正八品)薛藩(萬曆十七年進士)、遼東官員林世祿、宋國臣等一批文臣武將前往朝鮮甄別“假王導倭入寇”之事並了解戰況。

這些明朝官員在了解實際狀況后,澄清了朝鮮與日本勾結,國王託言被兵實為日本嚮導入寇大明之事,皆為訛傳煽言。(“朝鮮與日本連結,詭言被兵,國王與本國猛士,避入北道,以他人為假王,託言被兵,實為日本嚮導”。)

同時啟報兵部“朝鮮實為遼鎮之藩籬,屬永平畿輔之重地”。而日本正在大肆圖謀此地(“繕治城邑,多積糧秣,為久住之計。添造兵器。搜括弓矢炮銃,為征戰之用,此其志不在小也“)。因而大明應快出兵東征,救援朝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壬辰戰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壬辰戰爭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章 ◇大明的動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