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新學狀元?
“陛下聖明燭照四海。”
崇禎笑道:“上海事關重大,朕親自來找你,你就不要再拒絕朕了。”
“承蒙陛下垂憐,草民願為陛下赴湯蹈火。”
“好!朕的要求很簡單,在上海縣設立一個市舶司,再建立大大的港口,使南直隸的商船,全部匯聚到此處,朕要和南洋人、西夷人做買賣。”
“草民一定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
“好!上海縣從松江府拿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直隸縣,你來去做知縣,上海的市舶司也給你來管,朕給你充分的權力。”
“謝陛下!”
陳子龍離開乾清宮的時候,還有些恍惚。
他沒想到自己今天見到了皇帝,更沒想到自己搖身一變,成了朝廷命官,而且還是皇帝欽點的直隸縣的知縣,並且負責如此重要的地方。
人生實在是太突然了。
陳子龍又感覺恍惚,又感覺到興奮,同時,也感受到了壓力。
正史上的陳子龍,是一個悲劇人物。
他也積極抗清,但最後還是無能為力,投水殉國。
其實用陳子龍,有多方面的考慮。
一、陳子龍本身是松江府人,對松江府很熟悉,家中也曾經有過經商,對小商人很了解。
二、陳子龍在江南一帶,頗有才氣,其文采斐然,在仕林界素有名聲。
用他,其實是給江南這一帶其他青年才俊看的,讓他們看看,朕其實是一個不問出身的人,是一個願意破格提拔人才的人。
三、也算是給方以智那些人一個面子。
方以智這種學者型人才,也是大明非常急迫的人才,尤其是他這種全能型天才。
任用東南這一帶的人,可以消除皇帝與這一帶的一些誤會,緩解雙方之間的對立矛盾。
這裏還有很多人才,例如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
還有張溥、張采這些人。
他們都是真正在思考救國的人。
所謂的治世,一是人,二是錢,三是法度。
見完陳子龍后,崇禎早早就睡了。
關於皇帝來南京的消息,在官場上快速傳開。
平日裏都很嗨的官員,今天突然變得老實起來。
夜晚降臨,一些青樓的生意明顯蕭條了一些。
這個時候,已經不僅僅是官員們知道皇帝在南京了,南京那些個有錢的商人,也得到了消息。
一些大商人,背後多多少少是有些官員背景的。
上一次皇帝南下是去哪裏來着?
哦,河南,開封府。
上一次開封府幾十個官員人頭搬家,周王老老實實到了北京。
這些都是歷歷在目的。
不僅僅商人們也老實了,剛到南京不久,還處於興奮狀態的親王們得知皇帝陛下來了,一個個立刻連說話的聲音都變小了許多,彷彿深怕打擾到別人。
甚至還有人把平日的大魚大肉換成了素菜白湯,而且皇帝一來,大家都變得溫文爾雅且有禮貌。
崇禎睡了一個好覺。
第二天一大早就起來了。
這兩天,他就待在南京的紫禁城內,哪裏也不去,誰也不再見了。
彷彿就沒有來南京一樣,意思也很明顯,大家該幹嘛幹嘛,就當朕不存在。
倒是這兩天南京非常熱鬧。
因為南京大學的考試日期近在眼前。
雖說許多傳統讀書人看不上,可周圍一些縣城的不少人都還是來參考了的。
甚至一些怎麼也考不上舉人的秀才,都趁機跑了過來。
一時間,南京城內極其熱鬧起來。
轉眼已經九月十五日,南京大學考試的日子到了。
考試的主要形式分兩種。
一種的筆試,也就是單純寫考試試卷。
一種是問答式的考試,主考官一個個問,一個個答。
之所以這樣分開,是因為有相當一部分對農業、手工業有經驗和知識儲備的人,是沒有讀過書的,甚至大部分連字都不認識。
但這部分人,又確實有寶貴的知識儲備。
人類的知識體系,其本質還是經驗積累,一代代積累。
知識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這也是新學辦學的宗旨之一。
至於筆試的考場,為了體現對考試的重視,是直接安排在江南貢院裏考的。
這一日秦淮河畔最熱鬧的一段被封鎖起來,不少人都好奇地看着江南貢院。
這場面與科考極為相似。
直到現在,人們才忽然意識到,大明朝似乎真的在改變了。
連科考都在做改革。
下午的時候,崇禎和汪喬年商量了一下,是關於南京大學一些完善的措施。
既然南京大學開始招生了,南京成立南京格物院也是勢在必行。
而且東南一帶的農業和種植業都非常發達,對農業的研究,必然是會優於北京的。
崇禎也給出了一個想法,他認為完全可以在南京大學設立一個最高農學獎。
用這個獎來為南京大學的成立造勢。
現在朝廷是繼續大量新學人才的時候,這個勢造的越大越好,最好讓更多的人都知道。
這樣可以大大的增強南京大學在東南一帶的影響。
至於這個獎嘛,就叫“后稷獎”好了。
獎的數額,10萬兩。
這10萬兩就從南直隸的預算中出。
朝廷在南直隸推行責任分包制管理,南直隸是可以自己申請預算髮展的。
九月十六日下午,曹化淳呈遞上來一份文檔。
是王敬文寫的。
王敬文此時被安排在城南一座屋子裏專心在寫他的農學書籍,是關於硝酸鉀複合肥的內容。
此時呈遞給崇禎的振奮文檔,是王敬文最近一段時間的總結。
他將中醫里的一些知識也應用到了肥料上。
從理論上來說,對探索硝酸鉀這種物質是有很大的進步的。
如果研究方向在這個方向去探索,有極大的價值。
硝酸鉀不僅僅是複合肥,還是一種防腐劑,一定計量的硝酸鉀可以保存食品,甚至製作第一代的罐頭。
看完后,崇禎很滿意。
給王敬文足夠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這種專業人才,是目前朝廷最需要的。
等晚飯之後,曹化淳又送來了昨日南京大學新考的批閱試卷。
他主要送來的是成績優異的那一批,一共20個名額。
筆考的有10人,口述考試的有10人,有人專門記錄下口述考試的,摘抄下來做的備錄。
顯然,這一次考試的成績已經全部出來了。
此時關乎到南京大學的根基,崇禎心中謹慎了又謹慎。
他翻閱了筆試的試卷,當看到第一名的時候,名字叫:周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