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統帥榜上的詞人(上)!
隨着統帥榜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到了這裏。
新來的人,特別是領兵打仗的將軍,都仔細的看着統帥榜上的名字,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名字。
三板斧程咬金,看到統帥榜上的其中一個名字時,語氣不對勁的說道:“辛棄疾,南宋皇朝的那個詞人,是那個辛棄疾嗎?”
辛棄疾的大名,仙武大陸的人也都聽說過。
只是仙武大陸的人,都把他看做一個修為高強的詞人。
程咬金還記得,他兒子還背過辛棄疾的詞呢!甚至連他都能背兩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造物故豪縱,千里玉鸞飛。
等閑更把,萬斛瓊粉蓋頗黎。
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壺一色,雲海路應迷。
老子舊遊處,回首夢耶非。
謫仙人,鷗鳥伴,兩忘機。
掀髯把酒一笑,詩在片帆西。
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蒓鱸正美,休制芰荷衣。
上界足官府,汗漫與君期。
……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
舊時樓上客,愛把酒、向南山。
笑白髮如今,天教放浪,來往其間。
登樓更誰念我,卻回頭、西北望層欄。
雲雨珠簾畫棟,笙歌霧鬢雲鬟。
近來堪入畫圖看。
父老願公歡。
甚拄笏悠然,朝來爽氣,正爾相關。
難忘使君後日,便一花一草報平安。
與客攜壺且醉,雁飛秋影江寒。
……
“哼,不過是一個詞人,上過幾次戰場,竟位列統帥榜之中,本國公不服。”
“就是,一個詞人而已,哪怕他修為高強,亂領兵打仗,統領大軍的統帥能力,還得看我們。”
“說的沒錯……”
別說程咬金,他身邊的尉遲敬德,還有諸多期盼自己榜中有名的人,都露出一副不敢相信的樣子。
他們這些人,大多數都沒有排進統帥榜,即便排進了,也是在統帥榜的最下游,有很快就被踢出統帥榜的風險。
而辛棄疾,他不過是一個詞人,竟然能排進統帥榜,排名雖然不高,但足夠讓他們嫉妒。
很多人都在想:你說說,你一個寫詞的,好好去寫你的詞唄!要這麼厲害的統帥能力幹什麼?想跟我們搶飯吃嗎?
這麼想的人,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
辛棄疾的統帥能力,以及他的個人武力,在華夏歷史上都是一流的,被稱為打仗最厲害的詞人。
武能上馬斬賊寇,文能橫槊賦詩詞,說的就是他。
辛棄疾以前不光是個詞人,還是個高大魁梧、武藝超群、驍勇善戰的將軍。
在華夏歷史中,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由祖父撫養長大。
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辛棄疾的祖父每日裏背着辛家家訓:烈日秋霜,忠肝義膽。
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收復中原。
只是辛棄疾那時太小,不明所以。
隨着長大,辛棄疾不斷親眼目睹跟自己一樣的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
加上平日耳濡目染,辛棄疾把辛家祖訓刻在了骨頭裏。
這一切,使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大志向。
有一天他祖父帶着他逛街,剛好碰到金國首領路過,成排的車隊,威風凜凜。
如果是普通孩子,也就張望張望,看看熱鬧。
但是,回頭遠遠看着那個車隊,年少的辛棄疾忽然悲從心起,怒目而向,緊緊攥起拳頭恨恨道:“別囂張,老子早晚弄死你!”
祖父聽到他的豪言壯語,噗通一聲就跪倒在地上,趕忙捂住小辛棄疾的嘴,顫聲道:“孫子,這話可不敢瞎說哎!”
當時的辛棄疾不過十來歲,這一張口,喊出了華夏文人少有的霸氣。
十四歲,英俊帥氣的辛棄疾拜著名田園詩人劉瞻為師,得老師傾囊相授。
當時劉瞻曾問過辛棄疾長大后的志向,他回答說:“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詞寫盡天下的賊,用劍滅盡天下的賊!”
劉瞻當時聽了,大吃一驚。
辛棄疾不僅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
他平時不僅苦讀兵書,還苦練身體。
這還不算,行軍打仗要知彼知己,辛棄疾17歲時,就兩次偷偷溜進燕山暗暗考察,仔細分析地形地貌。
這些,都為他日後寫的著名軍事論文美芹十論和九議做了良好鋪墊。
紹興三十一年,辛棄疾抓住了金兵南下侵宋的時機,在家鄉拉起了一支二千多人的抗金起義軍。
這支隊伍的目標明確:但凡遇到金兵,一個不留!
同年,還有一位農民起義首領叫耿京,糾集了25萬人的農民起義大軍。
為了聯合滅敵,辛棄疾放下了自身貴族的面子,加入了耿京的隊伍,辛棄疾負責練兵。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某天夜裏,耿京竟然被手下的一名義軍將領張安國出賣,被敵人害了。
辛棄疾知道后,氣血上涌,立即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衝到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
要知道,張安國那邊的金兵至少有五萬。
響應辛棄疾的人,卻只有寥寥五十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