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金石”改“鑫磊” 可好?
前言:放暑假了,本來準備好帶晗兒去東莞可園參觀,再看一場廣東宏遠比賽。可是連續預約了三天,最後都因為晗兒有自己的約會而取消。其中有一天,晗兒竟然帶着兩個小同學搭公車去參觀佛山樑園,不得不佩服他小小年紀的行動能力。但是,心中卻有一絲不快。後來,跟他吐槽了一下,表達了心中的不爽。小子卻說,他最想的旅行是和同學一起,因為他們的興趣才是相同的。理是這個理,但別人家的孩子,別人爸自己帶去,我才不願意干這樣的事。
於是,我又跟他有了一個新的約定。以後,但凡我出去旅行,會徵求先他的意見,讓他自己選擇去或者不去。一來,我不想他因為沒有陪我而感到內疚;二來,我也不希望他跟着我去看一些他不喜歡的東西;三來,我也要讓自己接受我的規劃中可以沒有他。“仔大仔世界”來得還挺快。
上個周末,我踏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正文:
無意之中,發現了一個叫沙滘的古村。
地圖上一搜,居然離我家很近,而且事實也證明了去它哪兒的路非常好走。
人最難的還是走出“第一步”。就算想去威斯敏斯特弔唁牛頓,去翡冷翠尋找大衛,去埃及看望圖坦卡蒙,也要邁開步子才行。就好比,想中百萬大獎要先買張彩票。
那麼,先去看看“順德祠堂”吧。
美只是個體體會,不見得不為人知就不美,也不見得更著名就更美。每年幾百萬人去看《蒙娜麗莎》,也不知看出什麼名堂來?
可以肯定的是,蒙娜麗莎一直沒變。
人看,我看;人云,我雲;人去,我去;盲流大概就這種心思。說你呢!看官。哈哈。
一
從沙滘橋上一眼望去,儘是雜亂無章的現代建築,絲毫沒有“古”的痕迹,真想扭頭就走。
既來之,則安之。
稍稍安慰了下自己,硬着頭皮,循那個亮點景物---陳氏祠堂而去。
陳字拆開來,東是戰車,耳則是旗,說明了這個族的“驍勇善戰”。我娘也姓陳,我或許也帶些優良的血統。
陳氏祠堂臨水而建,從地圖上看,它的位置恰好在水彎處,這條水叫逕口河。很久以前,這裏叫“沙溪”,後來族裏兩個人混出了名堂,嫌它不夠意境,就改成“沙滘”,一直沿用至今。
滘字指的是水交匯處,也就起說有很多支流。可是,今只見溪,並不見滘。
看來,“人傑地靈”而非“地靈人傑”是有道理的。人傑了才帶出地靈。要不怎麼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至於說,地靈出人傑,不過是事後諸葛亮罷了。
以後我要混出名堂,就把家鄉“金石”改成“金磊”或者“鑫石”,要不“鑫磊”也行。
我常常能把自己逗笑。
二
沿着小河向祠堂走去。
雖有綠色帶和石凳子之類的設施,但體驗卻很差。
小汽車橫行霸道,草坪上佈滿了丟棄的白色垃圾,幾個穿着睡衣踢着拖鞋的女人帶着孩子,一個光着上身的大叔,躺在石凳上呼呼大睡。
在一處顯眼的位置,倒是煞有其事地豎著一塊指示牌,粗粗落落地標出了“景點”的大體方位,讓人想到兩個字—“拙劣”。
這是利的問題,沒利的話,管理上不去,維護也乏力。
幸運的是,祠堂屋角上的小風景還是讓我挺欣慰的,藍天白雲襯托下,顯得嫵媚動人,讓我多了些想見“廬山真面目”的期待。
真正見到祠堂全貌時,還是被它震撼到了,彷彿一下穿越時空去到另外一個年代,令人酩酊。
或許應該感謝它的未商業化,才沒有那些畫蛇添足的現代物件破壞了這種古樸的氛圍。
起碼沒那麼多盲流。
整體建築用專業術語來描述是:面闊五間,三路三進,有襯祠,左右兩邊帶有四條青雲巷,硬山頂,人字山牆。
“面闊五間”是形容寬度。如上圖,柱子將空間分成了五個部分。“三路三進”是形容深度,也就是三個廳,兩個天井。襯祠,位於主祠堂兩側的附屬建築,一般用來供奉一些對本家族有恩或有功的已故族外人士。
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看上去確實也滿滿是這個意境。
四條巷各有其名,分別是鳳起、蛟騰、履中、蹈和。
鳳起蛟騰和履中蹈和都是成語,前者是說鳳凰起舞,蛟龍騰躍,我想是它這是表達家族興旺發達的願望。
後者意思是“走路不要偏,做事和為貴”,屬於價值概念。
據說陳家祖上還留有祖訓,摘幾句感受下陳氏的“基因密碼”:讀書為重,次即農桑,取之有道,工賈何妨。
或許由於對商持開放的心態,如今沙滘的傢具業發展得極好。
硬山頂,也就是雙坡屋頂,外觀呈人字形。連着的牆體就叫山牆,有防火功能。
祠堂門面的門額,屋脊,門檐,台基,到處都佈滿了磚雕,木雕,灰塑,陶塑,內容豐富,美得不可方物。可惜的是,文化程度不高,無法將它們一一辨認。
其中一個場景“重兒得書”(下圖),把百度查了個爛都沒查到這個事。甚至一度懷疑它是“重耳得書”,也許工匠把耳和兒混淆了(讀音是相同的)。
下次一定記得帶個單鏡反光機來,把這些場景拍回家好好研究。
三
之前,看過一些資料都是吐槽,祠堂不對外開放,我卻走了狗屎運,有幸得以入內參觀。
門口的對聯寫着:貽謀光潁水,燕翼遇見沙溪。這寫的是陳氏的出處。潁川陳氏是三國時的名門望族。
潮州金石陳氏會在門額上橫一個牌匾:潁川舊家。小時候在外公家陳家就常常見,村裡基本每家每戶都會橫這樣一塊匾,似乎是一種抱團。找個時間回去看看。
祠堂的內飾比不上外飾那麼震撼,不過還過得去,似乎他們也曾認真地想過商業化,看到一些櫥窗,一些展品。
一條跟祠堂很不相襯的標語映入眼帘,“卯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陳家祠堂曾作了50年的校園,也正是因為這茬,才讓這個美麗的祠堂逃過了一場劫難。
也許是因為審美疲勞,也許是因為時間太短。(看門的只給15分鐘時間)我匆匆結束了行程。
下次要去廣州陳家祠,沙滘陳家祠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