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善心怎會成毒瘤
“妾身着實懷疑,蠱害汴太妃及宋國公等的元兇並非遼國和大理,而是……而是湘王殿下!”
芳舒眼角的餘光,滿意地發現潘女官乾脆將那枚金印放在了印台上,這是在專註傾聽了。
她於是更加不搭理陳皇后的神色,語氣反而越加急促:“若然已經被治罪的興國公、沈相臣等等,他們指控湘王的罪行為真,湘王當真是同穆侍郎等勾聯,官家的病症便勢必不會康復,非但如此,恐怕最終還會為湘王加害!!!並非妾身多疑,實乃三姐屢次三番阻撓妾身留在宮內相伴太子,甚至還向聖人進言,引導聖人接受易儲……”
“住口!”陳皇后終於難捺惱火了,她還從未曾如此待芳舒以冷顏厲色,突然拔高的聲嗓,甚至讓門外候令的宮人都忍不住把頭探了進來,又正對陳皇后告誡的目光,宮人立時又把脖子縮了回去。
心中難免嘀咕:覃娘子那樣好的性情,怎麼會觸怒性情更好的皇后?
殿堂里,陳皇后似乎也覺得自己的語氣過於嚴厲了,略壓了壓:“我知道這宮裏,再如何提防也防不住那些搬弄是非的唇舌,阿舒你又因心繫太子的安危,未免會因為那些捕風捉影的話忐忑不安,更不要說阿期她的確規勸過你,於安兒而言,或許遠離權奪位爭才能喜樂幸好。
我知道你會生不安,認為安兒若失儲位必定朝不保夕,可你怎麼就不多想想,阿期她為何會有這番勸誡?官家若有了子嗣,如何會容……以官家的行事,就算滿朝文武盡皆反對,是否就真能動搖易儲的想法?到時候,越多的人支持安兒,安兒才越危險!
湘王妃雖為你的族姐,可她怎能不為本家,不為夫家及子女考慮?湘王已然是位高權重,如今便已因此遭受了不少小人的嫉恨,有朝一日,恐怕連官家都會對他加以忌防,所以湘王府才不會涉入儲位之爭,也只有如此,才能在自保之餘保住安兒及你甚至還有薇兒的性命!
所以今日的話,我只當沒聽你說過,你也得謹記着再不能提!阿舒,如若我把你剛才的話告知阿期,阿期該有多麼難過?!”
皇后不會把這些話告訴湘王妃,芳舒當然心知肚明。
陳皇后真是一個善心人,所以多數時都會將人心往良善處想,而這樣的婦人,若是嫁戶普通世族就罷了,她卻嫁給了一國之君,生活在兇險莫測的宮廷,她胸懷裏那顆慈悲之心,無疑成為了禍及性命的毒瘤。
如此殘忍險惡之境,是容不下良善之輩生存的。
芳舒卻連忙膝跪下來,流着眼淚懊悔和自責,她有十成把握贏得陳皇后的再次原諒,果然她很快就被皇后摻扶起身,經遇了另一場和聲柔氣的安慰,她得以繼續的留在宮裏,還能得以在次日,為了能讓潘女官替她保守秘密,合情合理的送去幾碟子份內的茶果。
無論什麼身份,在宮裏除非天子賜予特權,是不能自己動手烹飪飲食的,不管是芳舒還是潘女官,當然誰也不享有這樣的特權,三餐茶果各依宮中份例,而相比起潘女官,芳舒的份例當然更享優容,不似得女官們,加餐和茶果只能依靠宮中貴人們的賞賜。
又就算潘女官不缺這些茶果,用來分給別的宮人做為小恩小惠也算一分人情,生活在宮廷里的人,縱管失去了自由,看似與人間煙火徹底隔絕,卻無法脫離人情世故。
甚至於在門樓和宮牆圍固的這方天地,人情世故有時更能決定生殺!
總之芳舒與潘女官這場私話,便是陳皇後知曉了,也不會因此生疑。
“我昨日那番話,確然是心裏話,只我到底錯看了聖人,聖人雖為太子的嫡母,卻到底未曾將太子視如親出。”
一樹花蔭,並不及濃艷,也遮擋不住兩個挨近的人影,只說話的人如此的不懼落入人眼,反倒不像是密謀。
潘女官未因芳舒的話便大驚失色,她甚至沒有搭腔,就那樣安安靜靜看着面前的婦人而已。
“湘王分明便是借故要將讒害趙公者斬盡殺絕,他如此仇恨着當年陷東平公於絕境的人,怎會甘心效命於皇室?說到底,下令處死東平公的人是先帝,而當今天子,為了贏得先帝的心意,同樣也曾推波助瀾,將東平公置之死地。
湘王必圖弒君,他也絕對不會放過羿姓宗室,湘王所謀的是篡位,而陳皇后……雖居后位,可膝下無子,在此情勢下,理當以梁國公府的利益為首重,不為子孫謀利,則為父兄爭權,畢竟若是官家在位,最信任倚重者絕非后族。
我知道,女官亦非普通女流,志向非小,當不會屈從於亂臣賊子,我更知曉女官定然看得出,陳聖人再是如何輕信湘王妃,若非起了異心,也絕不會聽不進昨日我那一番剖心的諫言,女官縱然可能不信我無憑無據之辭,沒關係,有朝一日,官家若暴亡於福寧殿……”
“那便能證實覃娘子所言絕非杜撰了。”潘女官方道。
果然是個聰慧之人,也果然是個志大之人。
芳舒長舒了一口氣。
“不僅只覃娘子疑惑湘王之居心,實乃奴一介女官宮人,也無法信服眼看大戰在即,官家卻仍然閉殿不出將軍國大政盡托於外姓,尤其大宗正、汴太妃相繼遇害,皇族宗室經此慘惡之變,官家竟不親審裁奪,盡賴於湘王一介外臣決斷。
只是覃娘子及奴,身處內廷,一己的生殺尚且都憑他人予奪,若不慎打草驚蛇非但難以力挽狂瀾,甚至還會將太子殿下立時置於險境,所以縱然知曉帝君已陷禍劫,此時也是無能為力。”
芳舒聽潘女官這番話,微微地笑了。
不是不能嘗試救駕,而是根本沒有救駕的必要,羿栩這皇帝不死,太子如何登基?也只能坐視着晏遲弒君之後,才能聯合外臣將晏遲這個弒君的逆賊剷除,為太子盪除一切障礙,她要取代陳皇后,成為這座皇宮名正言順的女主人,以未來帝君生母的名義,持握太后之璽。
而潘氏,儼然是洞悉了她的計劃。
但這是件好事,因為她需要的正是這樣一個聰慧的助手。
“我要是女官,絕不會留戀這座宮廷,可我一生已然如此,再無別的出路,女官不一樣,女官乃未嫁之身,又還如此年輕,若是能嫁得良人,未來女官若得千金,令嬡未必不能母儀天下。”
潘家,不是根深蒂固的高門望族,潘氏雖有野心,也自當明白她的榮華富貴還需要一座堅實的靠山,所以哪怕朱、潘兩門聯姻,潘氏所生的女兒真能成為安兒日後的正妻元后,也無法威脅皇權,反倒是出身高門的皇后,才不易於繼續把控拿捏。
芳舒已經打算得十分長遠了。
而芳舒似乎觸怒皇后一事,潘女官沒有透露,晏遲卻也能有所耳聞,奈何無法打聽出仔細,深思熟慮之後,還是告訴了芳期:“你那位族妹不會無端端觸怒陳聖人,我思量着她多半是有意為之,但究竟有什麼圖謀卻不能憑空判斷分明,等散居於州縣的宗室陸續回到臨安,辛將軍那邊也多半有捷報傳回了,我的計劃不會推延,所以有勞王妃還是儘快入宮,看能否從陳聖人口中打探清楚她為何突然呵斥太子生母。”
既是為此一事,芳期便不好帶着嬋兒入宮了,倒是約着了梁國公夫人一同去見皇后。
只皇後殿中發生之事,皇后不提,芳期總不便直接詢問,要是由她先問,豈不等如告訴皇后晏遲在她身邊也安插了耳目?
也是幾經思量,才想到了個由頭。
這日便當著梁國公夫人面前說來:“還是有一日,徐家姨母跟我說起的,只道阿舒去看望她,竟說與我之間有誤解,求去徐家姨母跟前讓她居中斡旋,這端的是讓我疑惑了,我已經多久不曾見阿舒了,好端端的哪裏來的矛盾?今日便想跟聖人打聽打聽,有沒有聽阿舒說起過。”
“沒有的事。”陳皇后忙道:“阿舒屢常提起阿期來儘是好話,否則就是一些挂念之詞,阿期可莫多想,在我看來,多半就是你們姐妹兩個不常見面,阿舒又總想着與阿期親近,這話聽長輩耳中,倒成了你們兩個鬧矛盾的情境了。”
“今日乾脆把覃娘子叫來的好,縱有誤解,當與王妃說開了才是。”梁國公夫人更加不明所以。
見芳期也是這意思,陳皇后反而有些為難了,暗忖着:芳舒前頭那一番話,縱然是心急才出口,但既然已經尋王夫人試探了,說明確然存了塊壘。可芳舒無依無靠之人,若是這時來,又誤解湘王妃是興師問罪來的,急怒之餘就怕再說那些置氣的話,芳期是更不肯讓她再留在宮裏了。
芳期是好意,一心為我和安兒母子兩個考慮,正因如此,才更不能讓她與芳舒手足失和,再則講芳舒又確然可憐,真要是離了宮廷,不但難見安兒,怕就連薇兒也再難相見了,橫豎只要告誡着幾分,芳舒也不會再生是非,這事兒還是支應過去最妥當。
便笑着道:“本是沒什麼誤會的,專程把阿舒喊來分解一番,說不定反而更讓她憂心了,一時間更加自責,怕還會連累得薇兒也生忐忑,阿期你也莫計較了,我到底比你年長些,也曾經遇過本是情義相投的人,往往就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嫌隙,竟漸漸就生份疏遠了,又放不下,倒是兩個人各自都徒生不少苦惱。”
陳皇后替芳舒遮掩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芳期還不肯放棄,等避開梁國公夫人,把話挑得更開:“舒妹妹尋徐家姨母是為試探,她怕是聽不進勸,篤定心意要涉入儲位之爭了,這其中的利害我早已為聖人剖明,聖人方為太子的嫡母,舒妹妹卻是太子的生母,她如此心急於固儲,況怕並非只為太子打算,我只擔心,舒妹妹會對聖人不利。”
陳皇后卻更加安心了,拉着芳期的手拍了又拍:“阿期你這回可真是多慮了,便是這世上真有蛇蠍心腸的人存在,也並不會無端端的就結下深仇大恨,我與阿舒並無仇恨,亦不存利益之爭,就算日後真是安兒克承大統,阿舒乃安兒生母一事也絕無可能公告天下,再說一個太后之位,無非寡居深宮的婦人罷了,繼那位大娘娘之後,將來是再無太后預政的殊例了,爭來奪去的有何意義?”
芳期沒有辦法打聽得芳舒在宮裏的行事,也只能一再叮囑陳皇后小心提防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