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 問月陣前解香毒 南平關白氏墜
話說兩軍約定,陣前視唐將,方可議事。
二日正陽率兵復至,有上官問月在右,諸將在左,待沈溫秀帶唐將來。
沈氏父子,領一股人馬,抬徐美祖,張桓楚,趙鵬三將而至,沈玉提槍守之。
沈溫秀上前躬身行禮,曰:“元帥,三位將軍皆在此,先行盟約,兵將方可還之。”
正陽曰:“觀吾將,無性命之憂,后議也。”
沈溫秀以為然,命左右抬趙鵬之兩陣之中。
有程虎護上官問月上前探視,上官問月見唐將中毒昏迷,無別傷。
謂正陽曰:“元帥可奪將也。”
方言畢,噔一聲,弓弦聲響,白光一閃至,箭至眼前,沈玉反應未及,箭自沈玉咽喉穿透而過,沈玉滾翻落馬,中箭而亡,此乃正陽所射。
沈溫秀肝膽具裂,撥馬便逃,正陽左側,楚雲催馬上前,緊追其後。
上官問月取出白色小瓶,使徐美祖、張桓楚、趙鵬三將個服一粒解要,以泉水飲之。
正陽下馬探之,頃刻三將如夢初醒,躍身而起,正陽見三人無恙,大喜曰:“諸賢弟無礙,吾心安之。”
三將俯首請罪,徐美祖曰:“徐美祖所學不足,使兵將陷刀劍之下,其罪擋誅,元帥速斬徐美祖,以明軍法也。”
正陽上前扶之,曰:“勝負乃沙場常事,無罪矣。賢弟莫以一時之失,而自折其志,失一南平關有何損,得之有何益。眾兄弟無事,乃我所願也。”
三將復謝,正陽救命之恩。
正陽笑曰:“四弟,六弟,救子等乃公主也,速謝公主。”
徐美祖、張桓楚、趙鵬上前拜謝。
上官問月曰:“我等均為國事效力,軍師,二位將軍不必言謝,問月不過舉手之勞也。”
遂正陽復上馬,率兵往南平關來。
沈溫秀加鞭死命前逃,楚雲緊追其後,二人相距不過十丈。
楚雲見沈溫秀以至南平關北門不足半里之遙,取弓箭射之,箭飛射而至,人未射中。
釘入戰馬前腿,戰馬失蹄,連人帶馬滾倒在地,不起也。
沈溫秀摔落馬鞍左側,方滾爬起身,楚雲已至身前,迅速刺出一槍,槍白光一閃而至,沈溫秀不善武藝,不知避讓,長槍自沈溫秀前胸,穿透而出,楚雲抽回長槍,沈溫秀一聲呻吟,倒地而死。
楚雲率兵入城,士卒應聲而降。
白氏立城牆,親眼見沈溫秀,使唐將刺殺於北門外。
便自盡,自城牆上,頭朝下,跌落而下,侍女阻攔未及,白氏跌城下,墜地而死。
正是:
秋冷夜霜山花殘,城樓孤影月悲聲。
朝雲暮日聞啼鳥,北望江水風雨寒。
正陽入關,安撫百姓,入總兵府,重賞兵將,大軍重賞三日。
使原南平關副將徐蘭,為南平關總兵守之。大軍凱旋迴長安。
卻說薛紅葉一時心慌,出金陵北門,官道奔走半日,方止馬後觀之,去金陵甚遠也,薛紅葉躍下鞍馬,偎依欒木,靜思前因後果,落金錢卜卦,大驚曰:日後伐東遼,夫君有危,須有法寶護身,方可度劫,吾速上龍鳳山煉鳳凰玉,若遲,不及事也。
遂薛紅葉,復上馬西北而行,入龍鳳山,念經煉玉待之。
詩曰:
雲縫窺探青天意,行蹤揣摩來往事。
陰陽八卦精推算,崑崙法術玄又妙。
春風入園夢中醒,牡丹嬌艷落玉珠。
花粉滿香招蜜蜂,蝴蝶翩飛美人笑。
南征大軍一日,離長安近之,銜書片片,捷報連連,飛入長安城。
唐王大喜率眾文武至城門迎之,正陽顯身軍前。
唐王曰:“元帥辛苦,凱旋迴朝,此乃元帥之功,朕之辛,大唐之福也。”
正陽曰:“勞大王親迎也,平南皆諸將士之力,非正陽之功也。”
遂並馬入長安。唐王傳旨,招潼關諸將歸長安。廣祿寺宴請諸將。
正陽退鎧甲,換便服,至興慶宮見王氏。
王氏早以依門懸望,正陽跪拜見之。曰:“不孝子,累母親憂心也。”
王氏曰:“吾兒平安而歸,王氏心懸何礙也。”
王氏扶起,攜手入宮。王氏細觀正陽上下,曰:“吾聞,正兒重傷之,傷愈乎?正兒代母挂帥,征戰沙場,乃受王氏所累也。”
正陽笑曰:“小傷,痊癒也。母親勿憂,孩兒為天下百姓謀之,非母親之過。
況且,兒女為父母分憂,人之常禮。父母之恩如江海,豈能尺量,正陽所作,未報萬一也,此乃孩兒應盡之責矣。”
如此未言幾句,上官問月亦至興慶宮來見王氏,王氏傳入。
上官問月拜曰:“上官問月,拜見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王氏大喜曰:“月兒,速起,不必舉禮,來坐吾身側。”
王氏牽上官問月之手,曰:“吾無日不思汝安危,今平安歸來,天之賜福王氏也。月兒,漂泊數月,至何處而歸也?”
上官問月曰:“使太后憂心,問月之不孝矣。孩兒出城南逃,中途迷路至百草山,遇祖師袁天罡,傳授醫術,指去往金陵之路,方入金陵城,得見元帥也。”
王氏笑曰:“真乃天右月兒矣。”
遂王氏命侍官上酒宴,為二人接風洗塵,飲酒賞樂。
鑾翠華蓋紅羅裙,海棠蕊珠胭脂粉。
宮門薔薇惜花雨,美人幽怨斂娥眉。
卸甲牧馬,宴歌三日。
唐王登殿,封功行賞。唐王御旨曰:“朕初即位,大軍平南,四夷少安,此皆諸卿之力也,諸將有汗馬功勞,朕豈能吝之。諸卿有奏章者奉上,無異者聽宣!”
無人啟奏,遂唐王首傳上官問月,曰:“請上官問月,入殿聽旨。”
侍官傳令,上官問月入金殿,緩緩而行,飄飄落下,拜倒行禮。
唐王曰:“明月公主護駕有功,一己之力退突厥兵,救眾兵將於南平關,功勞最大。封為明月長公主,任意進出三宮六院無須通報,長公主見朕,皇后,無行禮,免之。
處太后,朕,皇后三人以下,見長公主者須行君臣之禮,賞護院親衛兵三千,俸祿自國庫出,另賜免死金牌一枚,公主回府休身也”
上官問月拜謝曰:“問月領旨。”
太監持靈符,金牌授之。
上官問月取而退殿。
唐王復下旨曰:“徐美祖聽封。”
徐美祖出列行禮。唐王曰:“子有先祖之風,視微萌而斷始末,知機變,善謀合。請皇嫂來,救元帥,功之偉也。封子為齊國公,右丞相。”
徐美祖謝恩歸位。唐王又下旨曰:“秦極聽封。”
秦極出班行禮。
唐王曰:“卿乃紅門眾將之首,歷代汗馬功勞,堪比青石重,水井深。坐守險關,挫兩國之兵,潰敗遼兵。有護國之功,將帥之才。封汝為護國公,兼天下兵馬副元帥,大司馬。”
秦極謝恩而退。
唐王又點將曰:“段風烈聽旨。”
段風烈出班行禮。唐王曰:“將軍武力過人,有霸王之姿,誅遼太子,奇功也。封汝為越國公。”
段風烈謝恩而退。
唐王又點將曰:“武狀元尉遲江雨聽封。”
尉遲江雨出列行禮。
唐王曰:“汝父獨守邊關,多年無失。汝單槍匹馬,解白玉關之圍,路救長公主,功勞甚多。封汝父為保國公,汝為金國公。”
尉遲江雨拜謝而退。
唐王又點將曰:“張桓楚聽旨。”
張桓楚上前行禮。
唐王曰“小將軍,雖年幼,武藝超群,力誅大將,槍殺南唐元帥,立功不少,封汝為銀國公。”
張桓楚謝恩入側。
唐王又點將曰:“寶賢廳羅玉聽封。”
羅玉出班行禮。
唐王曰:“汝父盡忠竭力,獨擋賊眾,不敵而亡。汝繼其父之志,助潼關退敵,其功不小,追封汝父羅衛梁國公。汝為英國公。”
羅玉拜謝而退。
唐王又點將曰:“程虎聽封。”
程虎上前行禮。
唐王曰:“秦、成、羅乃吾大唐之棟樑之臣也。汝行事多成,請皇嫂有功也。封汝為魯國公。”
程虎謝恩歸位。
唐王又點將曰:“小將裴祥寶聽旨。”
裴祥寶跨步而出,廳中行禮。
唐王曰:“小將軍雖出身山谷,獵虎為生,然所學出眾,保駕太后,誅殺常德山於昭陽門外,何其壯也。
封汝為金殿大將軍。
裴祥寶跪拜大叫曰:“謝皇上聖恩。”
唐王又點將曰:“龍子羽、殷天祿、金小魚、趙鵬、聽旨。”
四將上前行禮。
唐王曰:“汝四人驍勇善戰,為四虎將。”
四將謝恩立側。
唐王又曰:“龐勇、童幻聽旨。”
二將上前行禮。
唐王曰:“封二將為長安護衛將軍。”
二將謝恩立側。
唐王視眾臣復曰:“惜哉、河北節度使公子,馬奎未得封賞,金陵損身魂歸,追封為安國公。”
復追封所喪命州將皆為大將,唐王封將畢,使內宮總管陳宏,請正陽入金殿。
正陽入殿躬身行禮。
唐王起身立之,曰:“皇弟,救太后、除內亂、拒外敵、扶先皇,存社稷,平南反,天下奸雄望而卻步,四夷反賊聞風而熄。使吾殘破唐室,復修於好,猶如重生也。
其功勛人人之最,眾人之最多。有泰山之高,東海之深也。
皇弟欲要何物,王侯將相,寶石玉器,朕力所能及,無不應許。
分坐江山亦無不可,君無戲言也。”
正陽曰:“謝皇上愛戴,成事者賴諸將之力也。吾做微少,皆為分母親之憂,解百姓之苦也,未思有所回報,爵祿寶器非吾之志。
況且中原之事已了,吾辭帥歸印,回歸草原也。皇上勤政愛民,任用賢臣,疏遠佞臣,少貪烈酒,戒律美色。此乃天下黎民之福也。”
古人言:木繩則正,后從諫則聖。明王虛心納諫以知得失,天下乃安。
去食去兵,信不可去;願皇上守信勿失。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為惡者日止。
言行者,立身之基,願皇上三思而言,九慮而行,勿使有過。
天子之過,如日月之食,人莫不知,願皇上慎之。”
唐王立而受教,謝曰:“謹記皇弟之教誨也。”
遂正陽還帥印,唐王知正陽不能強留,收印,使秦極代之。
桃花繚亂雨紛飛,樓台輕風落重簾。
木蘭枝節佩為美,月明昭雪將相賢。
罷朝,正陽入宮見王氏,上官問月辭行。
上官問月每日入宮見王氏請安,常半其左右。王氏聞正辭歸,牽正陽之手,落淚曰:“正兒此次歸大漠,千山萬水,未知何日再見,母子今生,復可相聚乎?”
正陽曰:“母親莫傷懷,孩兒雖置身塞外,不能服侍左右,然時刻心繫母親,探望有日也。母親有令,遣一書詔令,正陽朝夕可至也。”
正陽復向上官問月躬身行禮,曰:“今後母親,多勞賢妹憂心也。”
上官問月還禮,曰:“義兄多慮也,此乃問月之責,必當儘力耳。義兄莫憂,他日復會有期也。”
遂正陽出興慶宮,上官問月侍王氏,送之宮門之外,望之久,歸之。
正陽復聚諸將於忠孝閣,大宴之。
正陽坐主位,左秦極為首,右徐美祖為最,段風烈、程虎、羅玉、張桓楚、尉遲江雨、裴祥寶、殷天祿、龍子羽、金小魚、趙鵬、龐勇、童幻。
正陽舉杯敬諸將曰:“請諸兄弟,不為別事,中原事了,吾即日回塞外,不知何時復會、今日以水酒略表昔日之情,落日不休,眾兄弟來干。”
諸將舉杯一飲而盡,秦極舉杯謂曰:“自卧虎山結義,征戰沙場,四景輪替,未覺過數載也矣,今要別去,頓時乾坤空空,此酒如淡水,甚苦矣,來干。”
諸將飲酒,徐美祖舉杯曰:“天下之事,琅琅乾坤,頃刻出雲覆雨,無常態也,即有未了之怨,亦有相逢之緣。眼下雖分別,日後必相見,諸兄弟莫過傷懷,來大哥、二哥、三哥諸兄弟干。”
遂諸將痛飲至夜深方止,旭日升至西城樓,諸將送至西門外,正陽囑咐裴祥寶,守護王氏安危。裴祥寶應諾。
正陽、秦極諸將灑淚而別。
左右帶楚漢二將飛馬歸去。
詩曰:
燕思還巢北方來,候鳥眷土三迴旋。
四季交替風雷雨,青山綠水輪流轉。
歷經險阻蕭風爽,天藍雁飛泉水清。
功成名就一身輕,春秋幾度遊子歸。
卻說東遼國,國師姜偃,飛虎將卞吉仙,棄兵逃歸,入碎葉城面見遼王。
遼王驚之,曰:“太子,兵將何在也,戰事去事如何?”
卞吉仙跪拜謝罪曰:“吾軍雁門關外,會突厥兵,度雁門,誅平盧節度使羅衛。
至潼關受阻,突厥兵未戰數日,遁走。
我軍戰潼關少勝,小天王不聽勸阻,日落出戰,入唐童奸計,喪命沙場。
太子出戰,國師,罪臣雖阻之無果,交戰唐將,馬失前蹄,摔落馬鞍,死唐將之手也。
罪臣收載太子屍體,退兵逃之,走之數十里,唐兵追之。
奈何不敵唐將,孤身逃歸也。士卒皆唐兵擒也。”
遼王聞太子喪命,自銀案滑落坐地,泣曰:“吾有十子,太子乃諸子之年長,才能眾子之最也。何故天不右吾子也。”
左右侍官扶起遼王復坐銀案,遼王抹淚咬牙,謂眾臣曰:“孤托諸卿之力坐遼主,諸卿為孤謀天下,今太子喪命,唐兵強盛,兩路人馬皆敗之,為今之計何如?”
國師姜偃曰:“大王無慮也,吾有一計,可顛覆唐室也。”
浩然之氣落丹青,百氏之書畫洛圖。
春風飄雨堂上燕,園中梅花梳芳叢。
不知姜偃出何計,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