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唐王出榜擒王氏 張縣令貪功敗亡

第十七回 唐王出榜擒王氏 張縣令貪功敗亡

話說正陽劫壇,長安搖動,諸臣護唐王,逃入養心殿。

唐王驚魂未定,問曰:“劫壇者何人?”

裴延齡上前曰:“傳聞王氏義子,名曰正陽,賽外所得。”

唐王曰:“汝速帶帥印,入演武廳,點兵選將,長安兵馬,盡數使用,捉拿反賊王氏,正陽,速去!”

唐王言畢,侍官來報,四門守將盡亡,正陽力舉千斤閘,出南門出城也。

唐王,諸臣倒吸冷氣,驚懼參半,無人敢言,又有侍官報之,蕭光追王氏,死於城外,正陽、王氏南去。

郜國公主聞,心思逆子逞能,枉送性命也。

唐王曰:“何人領兵追王氏,捉拿反賊。”

諸臣懼正陽,恐有去無回,無人敢言。

裴延齡曰:“啟稟皇上,城內無敵正陽者。

微臣之見,飛鴿傳書,下旨個州郡府縣,出榜告天下,能擒王氏,正陽者賞千金,封王侯。

正陽雖大力,不過荒野匹夫爾,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反賊可擒也。”

唐王許之。遂裴延齡出畫像,貼榜文,昭告天下。

榜文:

奉天程運,天子詔曰:反賊王氏,褻瀆天子,草莽之徒,正陽劫祭壇,辱沒帝威,皆死罪也。

二賊躥之南方,生擒者賞黃金千兩,封王爵,斬殺者黃金五百兩,封公侯。

藏匿反賊救助者,斬其首,夷三族。

鬼使神差,走馬飛鴿。聞擒王氏、正陽者,封王拜侯,皇榜昭示,州郡騷動,起了八路兵馬。

首路河南道節度史柴同,親率五萬精兵,速往漢中來。二路河北道,邢州守將王朗率兩萬兵逐正陽來。

三路嶺南道,其節度使殷熙乃唐室舊臣,紅門之將也。

聞王氏有難,甚憂之,深思熟慮,得一計策,傳副都督李天錫至身側,曰:“將軍必聞京城之變,今王妃出奔,皇上聽信讒言,招天下兵馬來圍剿,吾深受唐室之恩,豈能眼見忠良蒙難而袖手旁觀,助紂為虐也。

我觀王妃走漢中,必王成都,投靠世子李純也。

吾有一計,使將軍前往漢中,救助王妃,平安送至成都,不知將軍願往否?”

李天錫此人,善於察言觀色,深知殷熙為人,領會其意,而迎合其心,故深得殷熙信任,為之心腹也。

李天錫曰:“大人所想,便小將所驅也。小將必解大人之憂也,不知大人計何出?”

殷熙曰:“將軍領廣州、韶州、潮州三州精兵三萬,行往漢中,揚言擒王氏送往長安,待見王妃后,護送王妃入成都。使王妃無事,皇上亦不能怪罪吾等。”

李天錫躬身行禮,曰:“大人之計妙也,可謂兩全其美,小將必竭力完成,護送王妃使命也。”

遂李天錫令命而出,傳令召集三州兵將。

殷府公子殷天祿,今十七歲也,文武雙全,少端機變。

入內見父殷熙曰:“兒臣觀李天錫雖常為父親用事,然為人滑稽,眼閃冷光,暗藏野心,乃兩面之人也,不足信賴,恐壞父親所望,不如孩兒率兵前往,護送王妃,必萬無一失也。”

殷熙怒曰:“汝子所見所聞,不過方城之內,豈敢妄自尊大,談論長輩也。我於李賢弟相知十多年也,其不知其為人也?汝今後莫出此言,速退去。”

殷天祿不敢復言,拜辭而出。遂三日李天錫率三州兵行往漢中來。

四路兵,河東道節度使呂廣,盡會二十一州府郡兵,選十萬精兵,親自令兵往漢中來。

五路兵,江南東道節度使慕容樹,盡率州府兵五萬,速往漢中來。

六路兵,江南西道節度使孫顯達,盡率州府兵五萬,行往漢中。

七路兵,山南西道節度使沈燕。率州府兵五萬,往漢中。

第八路兵,山南西道節度使法貞,率州府兵五萬來漢中。

正是:

狼煙蕭蕭飄華旗,鑼鼓雷鳴起浮雲。

長戟鐵衣冰霜冷,馬嘶官道日無光。

且說正陽往成都而走,途中賣白龍駒,雇傭馬車,載王氏前行。

非走一日,方入漢中鏡內,一路小股人馬迎之。正陽止車馬,上前觀其來意。

人馬近之,隊前一人滾下鞍來,拜倒正陽馬前,扣頭如雞搗食曰:“小人乃此地虞縣,縣官張吉才是也。

慕其殿下賢名久之,今聞殿下護王妃至此,特來拜會。

小人已掃錦榻凈室,備酒候之。

殿下,王妃不棄寒舍簡陋,前望落腳,休養幾日,復行之無害也。”

正陽觀之,張吉才行走輕浮,面有獻媚之色,惡之。

曰:“大人且待吾,請之母親,奪之。”

張吉才曰:“殿下自便也。”

正陽回報王氏曰:“母親,此地縣官,張吉才者,來請母親,前往其府,留宴之。”

王氏曰:“吾今天下罪人也,此人非至親故友,何故此候之,吾兒何意?”

正陽曰:“吾觀此人細眼諂媚,尖嘴候腮,非善人之貌也。人心不測,恐懷二心,不如辭之。”

王氏曰:“善。”

正陽回見張吉才,拒曰:“多謝張大人,忠義之意,吾母子急於趕路,不便前往,日後可見也,張大人速歸矣。”

張吉才聞正陽之言,不敢違逆,再拜而去。

此乃張吉才自聞皇榜,日日探王氏行蹤,欲留正陽母子擒之,送往長安,首建奇功,貪戀王爵也。

張吉才行至二十里,止馬而立,心有不甘,復調馬回走,來請王氏。

正陽退張吉才復前行,未出十里,張吉才去而復返,奉上金銀,綢緞,玉器,酒肉。

張吉才再拜曰:“小人復來,一則將軍、王妃行路多日,必萬般辛苦,故此掠表心意,路途用之。

二則望將軍,王妃不嫌蓬門蓽戶,移駕光臨,小人之萬辛也。”

正陽思曰:“弗之,恐傷天下義士之心。不如前往視之,若行逆事,再除之未遲也。”

受其禮,笑謂張吉才曰:“張大人真乃,忠義之人也,前面帶路,吾與母親隨後行之。”

張吉才自認大事可成,大喜再三拜謝,領路前行。

江流魚沉飛海燕,四季紅花飄丹舟。

浮雲幾度風月故,人心難測隔肚皮。

正陽回見王氏曰:“觀此人,言語諂媚,殷勤異常,必有不安之事,不如前往觀之,若行禍事,除之。亦可解此地,百姓之苦。”

王氏以為然。遂至王府,王吉才請入正堂,奉王氏上坐,正陽坐下側。王吉才自立廳下,命左右侍女,上酒菜侍之。

張吉才浸蒙漢葯於酒中,舉杯敬王氏曰:“王妃連日行車,飲水酒可解,勞乏顛簸之苦也。”

王氏曰:“吾不喜飲酒,免之。”

王氏不飲。王吉才復敬正陽曰:“將軍征戰多日,米酒以緩,千慮費神之勞也。”

正陽曰:“路途險峻,不益飲酒也,退之。”

吉才欲勸飲之,觀正陽面顯不悅之色,張吉才不敢言,欲去,正陽持其手,置張吉才坐身側,曰:“張大人左右奔走,甚辛苦,多食之。”

遂夾飯菜,皆使張吉才先嘗之,后奉王氏用之。

王吉才無機可使,只得笑臉相陪。

正陽,母子用善畢,張吉才請母子入后室休息。

張吉才回書房思擒王之計。

詩曰:

塵土紛紛昆蟲飛,兵卒慌亂徒奔命。

滄海桑田月自明,魚蝦戲游流輕舟。

王侯權貴人所慕,小人多詐善陰為。

君子慧眼破詭計,壯士有謀誅姦邪。

王吉才日間投毒無機,夜歸書房謀之,曰:生擒恐不敵正陽,不如焚殺之。

遂傳入縣衙,令其備硫磺煙硝,火箭煤油,待夜深行事。

張吉才傳縣衙密謀,室外有一人聽之,大驚後院奔去。

此人乃其夫人田氏也。田氏驚惶而走,來見張老員外報之,曰:“父親壞矣,夫財密謀縣衙,欲行不測之禍,火燒王妃,世子也。”

張員外八十有二,張家三世員外,濟貧扶弱,廣施恩德,遠近聞名。

張老員外唯張吉才一子,深愛之,府中上下,無不貴寵,疏於督導,長之,目無尊卑,無有懼者,老員外長為之痛。

張吉才不喜金銀,獨愛爵祿,使重金上下打點,位至縣官,亦未足願也。

老員外聞逆子謀王氏,銀須四散,面赤氣粗,怒之,曰:“逆子自取滅門之禍乎?”

遂有老夫人李氏,兒媳田氏,左右攙扶至書房,見張吉才怒叱曰:“逆子豈敢行不忠不義之事也,王妃乃國儲之助,有賢德之名也,子不思盡心服侍,反謀逆事,殊不知其禍不遠。

吾張氏三代忠義之名壞矣。逆畜速止行逆,隨吾前往,請罪王妃也。”

老員外欲舉杖擊之,張吉才一把搶去,丟棄一側,曰:“汝已年老,昏庸無能,豈知吾此行,乃光輝耀族,官拜王侯也,速去莫礙吾事!”

老員外怒急,喘氣不順,吐血倒地,氣絕身亡。

老夫人怒罵曰:“打死不孝畜生。”

上前揮手,一掌抽張吉才右臉之上,張吉才大怒,一腳踢出,正中老夫人小腹。

惜哉!一聲輕響,老夫人破肚,倒地身亡。

田氏本請二老,勸制止張吉才,不料枉送二人性命,悔恨無極,雙目如寒星,手指似劍,罵張吉才曰:“汝乃畜生不如也,吾於畜生夫妻,田氏之不幸,汝不忠,不孝,弒父誅母,敗壞綱常,行此逆倫之事,上天豈能容汝,存活於世,田氏不於畜生同見天日也。”

張吉才雙眼赤紅,取佩劍,一劍砍倒田氏。可惜賢婦田氏,效忠捐軀,死於奸賊劍下。

詩曰:

天地慈悲育萬物,父母博愛養兒女。

烏鴉漆黑雛視白,虎狼雖惡無食崽。

仁義不存走野獸,忠孝泯滅何為人。

未羨神仙慕鴛鴦,焉能劍落花柳身。

後院,正陽知張吉才懷有二心,秉燭而待,其露歹事而後除之。

突聞前院有吵鬧之聲,知必有事,手握長槍,攜王氏來前廳,正遇張吉才殺妻,提劍而出。

張吉才見之,驚惶下令左右,曰:“速拿反賊!”

十幾名縣衙舉刀來戰,正陽舞槍,抬手之間,刺到三兩名衙役,張吉才舉刀砍落,正陽側身避之,抬右腳踢出,張吉才中小腹,倒地不起。

衙役皆棄刃降之,正陽提張吉才入。

哀哉!三縷忠魂橫於廳中,雙眼未合,睜眼如生。

正陽嘆曰:“父母者天地也,夫妻乃一體耳,汝何忍害之。”

王氏落淚親手,合其雙眼,謂曰:“王氏何德何能,捨命護之,因吾王氏一人,害了三命,此乃王氏之罪也。”

王氏撫屍而泣。正陽厚葬三人,斬張吉才首極,祭三人忠魂。王氏墳前祭拜,讀祀文。

祀曰:

五行懷損兮,

忠魂可聽之。

名留青史兮,

傳於百世也。

梧桐落葉兮,

鳳凰見憐憫。

滴水思海兮,

王氏永懷德。

正陽,王氏休三日,復起行趕路,道路常遇,漢中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反州官司徒禹者甚眾也。

正陽謂王氏曰:“聞司徒禹自立為王,常出士卒擄掠州府,擅殺百姓,孩兒欲見機行使,若其人不善,伺機除之。”

王氏曰:“然。”遂至南鄭城下,見城門禁閉不能入,正陽車馬停遠處,獨自來城門下。

南鄭守將名曰司徒禹,自封為漢中王,雄居漢中之地,麾下有三大虎將,曰楚芸,晉卿,張桓楚。

膝下有三子,長曰司徒劍峰,次為司徒宏峰,幼曰司徒芷蜂。自正陽斬四門守將,破長安而出。正陽之名,盛傳中原之地,比肩南唐王燕南夢,東遼大元帥劉過龍,齊名為天下英雄。

正陽入漢中,漢中百姓,小至三歲小兒,老之八十老翁,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小兒哭泣,言正陽來也,便止啼哭避入母親之懷不出矣。

百姓為目睹正陽之榮,聞信來觀者,不在少數矣。

南鄭城牆之上,亦有二人站立,觀望正陽,此二人乃司徒禹大公子,司徒劍峰,二公子司徒宏峰。

這二人立北門城牆,非一日也,司徒劍峰常於城中大將,比武未有一敗,自以為天下無敵,正陽、燕南夢、劉過龍皆不足論之。

其不然也,一則漢王公子,未敢儘力,二則亦有戲弄司徒劍峰之意也。

司徒劍峰聞正陽入漢中,欲以正陽之名,成就自名,思誅正陽,吾為天下第一。

故出人馬,探行蹤,帶二弟司徒宏峰,日日立北門候之。

桃源流水牡丹閣,風月梳妝守空房。

秋雁高飛度瓊台,蜂蝶翩翩亂飛絮。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室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唐室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七回 唐王出榜擒王氏 張縣令貪功敗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