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問月入牢探王氏 正陽游山得龍駒

第十五回 問月入牢探王氏 正陽游山得龍駒

話說唐王聽信謠言,非誅宣王、王氏二人,眾臣求赦無果,高國公主罪過皆推王氏之身,求免宣王。

上官問月亦出班請奏曰:“啟奏皇上,愚臣以為,郜國公主所言有里。”

唐王下旨曰:“朕念諸卿之意,赦李誦死罪,留府思過,無朕旨意,不可復朝。王氏壓往武門,斬首示眾。”

言方畢,上官問月復奏曰:“臣,有事啟奏。”

唐王曰:“何言?”

上官問月曰:“回皇上,不過月余,便祭黃陵之時也。愚臣之見,使王氏關入天牢,待祭禮之日,使王氏祭先皇,可保社稷安危也。”

諸臣聞言,皆嘆上官問月,辱其父韓子琪子名,惡之。

唐王曰:“善,王氏壓入天牢,郜國公主守之,不得有差錯!”

郜國公主曰:“微臣領旨。”

唐王退朝,眾臣各自回府,宣王禁於王府,王氏關人天牢。

李平未能殺宣王鬱郁而回。

且說上官問月啟奏唐王,使王氏祭宗廟,實則拖延時日,欲思計救之。

遂上官問月回府與韓聰言,金殿之事。

韓聰曰:“是必李平,裴延齡二賊所為。”

問月曰:“今王妃囚禁天牢,祭壇之日近矣,如何救之?”

上官問月思之良久,無計可施。

韓聰曰:“月兒切莫心急,吾夜探天牢虛實而後,再圖之。”

上官問月只得依其言。

是夜韓聰身披夜行衣,手提清風劍,偎牆而奔,行至天牢。

天牢三面高牆圍之,唯南面設進出之門,重兵守之。

韓聰登牆觀之,院門有御林軍護守,入口伏弓箭手,院內,中央寬敞處,有二人席地而坐,月光之下把盞飲酒。

左側青衣書生,右側羅袍商賈,韓聰未曾謀面。青衣者曰孟瀟,身側平卧一把蒼狼劍。羅衣謂齊思賢,身側平躺一丙劈水刀。

此二人乃郜國公主門客,郜國公主為為人謹慎,恐有閃失,使二人守天牢,除郜國公主,外人不得入見也。

韓聰見戒備森嚴,暗入無望,欲探二人之能,躍落院中,往二人走來。

二人如同未聞,舉杯痛飲如故。

韓聰前至曰:“明月當空,美酒佳肴,若舞劍助興,豈不妙哉。

孟瀟曰:“壯士所言正合吾意也,既是舞劍,有瀟謀伴壯士同舞,請。”

孟瀟抬蒼狼劍,直刺前胸,韓聰揮清風劍擋,二人個顯本領,揮舞寶劍交戰之。

刺、砍、挑、斬,擋、架、敲、讓,演化劍法,尾隨全身要害而擊之。

劍花散落,冰牆樹起。白光閃耀,叮噹作響。

招招要害,劍劍絕處。

詩曰:

劍花散落蕭蕭雨,月華初宵亂飛絮。

杯酒浮萍藏乾坤,青衣飄拂千重影。

秋菊金穗畫丹青,紅梅疏芳雪片片。

春風爛漫浪夢蝶,燕飛垂柳度江客。

如此,二人來往三十回合,韓聰左肩劃破流血,受傷而退,曰:“閣下高藝領教。”

復越牆而出。

孟瀟亦不追趕,復入席飲酒。

韓聰回府,上官問月使人傷口服藥,謂曰“京城之內,能傷韓叔叔者,未聞也,何人所傷?”

韓聰曰:“非居武將之列,未聞其名,守天牢二人之一也,料郜國府之人。”

上官問月曰:“郜國公主廣交門客,內聚重甲,恐有不安之事,其志未在李平之下。”

韓聰曰:“天牢戒備森嚴,劫牢力不足也,非多人不成功也。”

問月曰:郜高公主為人隱忍,謹慎,非問月所能,韓叔叔不可妄動,以免起疑心矣。”

遂韓聰回府養傷,復思計策,欲救王氏,廳中行走,苦思三日不得計,心急落淚自言,曰:“吾義父若在側,問月何愁乎?”

問月言畢,記起韓子琪所贈錦囊,忙奔入佳閣,自綉枕之下,取黃色錦囊觀之。

錦囊內有字條,上寫《解鈴還須系領人》七個字。問月反覆念之,解其意,非見王氏不成。疑、喜參半。

正是:

黃鸝歡唱道黎明,萬里無雲一線天。

愁容淡月東流水,清風春雨百花開。

話說上官問月,視韓子琪所留錦囊,其意半解,欲見王氏,坐轎來北街,停轎侯郜國公主車駕。

郜國公主每日必巡視天牢,此處乃必經之路,少頃郜國公主車駕行來,問月起嬌相迎,路中對峙。

上官問月命人停轎,忙下轎至郜國公主駕前行禮,曰:“小人參見,公主。”

郜國公主曰:“免禮、韓大人去往何處?”

上官問月曰:“卑職今日,棋興甚濃、去往公主府下棋也。未料街中相遇,公主去往何處?”

郜國公主喜曰:“正合本宮之意,吾此去,入天牢視王氏矣。韓大人隨本宮同去天牢,后回府下棋何如?”

上官問月曰:“卑職願隨公主殿下。”

上官問月回身上轎,隨公主車駕,過兩條街,車駕入天牢內院。郜國公主下車駕,問月亦下嬌立側,孟瀟、齊思賢上前行禮。

郜國公主曰:“二位將軍不必多禮,孟將軍隨我,進內見王氏。”

孟瀟領名行之前,郜國公主入天牢,走至內牢見王氏,王氏手腳帶鐐銬,身着白色囚服,長發凌亂,偎牆而坐。

郜國公主上前曰:“夫人有何所需,本宮盡可命人送至。”

王氏曰:“多謝公主殿下。”

王氏觀一眼郜國公主,便低頭無言。

郜國公主立片刻而出。

上官問月牢外候之,見郜國公主出天牢,上前行禮,曰:“卑職一事,有求公主。”

郜國公主曰:“韓大人直言便是。”

問月左右視孟瀟等人,曰:“此事啟齒難言,不便多人聞之。”

郜國公主會意,退身邊諸人。

問月復曰:“卑職長聞,王氏賢德兼并美貌於一身,卑職心慕已久,望公主開方便之門,使卑職得見王氏之芳容乎?公主之大恩,卑職永不忘也。”

上官問月躬身不起,郜國公主觀之,頃刻大笑命侍官帶入天牢。

上官問月點首稱謝,得入。

郜國公主視問月背後言曰:前日送金銀美女而不納,以為不歡女色,所好者徐娘也。

郜國公主此為得上官問月之心也。

正是:

東風微弱月無瑕,花落誰家且未知。

羅裙漫漫影徘徊,素衣綿綿雁彷徨。

九重天牢,三層地獄。

上官問月入內牢見王氏,退去侍官,曰:“王妃可認得卑職乎?”

王氏睜眼觀一眼,復閉目而坐,曰:“若非韓大人之言,王氏已死矣。”

上官問月復曰:“王妃可記,十六年前長安上官府,護衛將軍上官羽。”

王氏曰:“中臣名將,起能不計。”

上官問月使女兒之聲,言曰:“可聞有後人否?”

王氏聞言疑之,細觀上官問月。

上官問月落淚,跪拜王氏腳下,言曰:“吾非別人,上官羽孤女,上官問月是也,藏於韓府,義父韓子琪育之。

利於避禍,女扮男裝,行使朝堂之上,近交太平公主、以便為國進忠也。

祭太廟者,實為拖延時日,欲救王妃也。

奈何月兒一介女流,無搏雞之力,才末智窮,不能救王妃,出囹圄之苦、祭壇之劫,望王妃教月兒如何行使,可脫此危也。”

王氏抱上官問月,喜而泣之,曰:“上官氏之恩,深似南海,高於泰山也,我何敢再有所求,王氏生死無關緊要,生有何歡,死又何懼。

今日得見月兒無恙,吾死無憾也。”

上官問月復拜曰:“王妃莫自欺也,眾王唯宣王有德,王妃最賢,為國,為民,王妃不可有失也。先朝舊臣,殿下李純,誰人能救,求王妃教之。”

王氏曰:“先朝,紅門眾將遁隱山林,李純不暗武藝,遠在西南之地,居成都也。唯有一人能救我,然路途遙遠,恐不及也。”

問月喜曰:“何人,王妃速賜吾信物,月兒遣使招之。”

王氏曰:“我義子正陽也。”

王氏視自身左右,何來信物,撕下內衣一塊,咬破中指,寫血書遞之。

正是:

千里飄雪獄中書,秋雁高飛雨纖纖。

北風烈烈浮塵土,翹首顧望隔山河。

上官問月懷血書,解外衣羅扣,穿戴凌亂,辭王氏出天牢,見郜國公主,行禮謝曰:“多謝公主成全,請公主許卑職回府換衣,再往府上拜訪。”

郜國公主觀問月衣衫不整,笑曰:“韓大人且回府休之,明日復會未有不可也,起駕。”遂上官問月歡送郜國公主,回府見韓聰曰:“此事叔叔非親為不可,入塞外請世子。”

韓聰然之,懷血書,喬裝出北門,死力奔往東北而去。

卻說正陽,繼承父業,勤勉執政,眾族長信服,草原大治,百姓安樂。

王氏去之久,正陽思念王氏猶深,一日放馬龍鳳山,遊覽山景以飛思緒。

龍鳳山常聞龍吟鳳鳴之聲,故有此名。

山高入雲,峭崖絕壁。空谷蔥鬱,川水青幽。

奇峰羅列、怪石嶙峋。

玉芝葳蕤、瑤草綠縟。

葭若麝香、荃蘭甘菊。

芎鶴化、金鈴罌粟。

嘉卉灌叢,蔚若鄧林。

吐葩颺榮,布葉垂陰。

麒麟朱鳥,龍興含草。

麋鹿穿梭,熊虎出沒。

仙鶴旭日,百鳥伴舞。

正陽觀凡間之美,心郁稍散,突聞山下有江海沸騰之聲,正陽觀之,乃自東向西,萬馬奔馳而來,突見萬馬之中一騎絕塵,金光閃耀,一匹黃駒,領群飛逝。

此馬名曰黃唐龍駒是也,日行千里,上山入水,猶如行走平地。

正陽觀之,血脈僨張,大叫曰:“天賜良駒也。”

正陽三五丈跳躍,飛奔而下,截龍駒去路,龍駒無懼,雙耳後撇,長頭搖晃,張開巨嘴,正陽頭上咬來,正陽側身讓之,龍駒起立,雙腿刨正陽而下。

正陽一躍,龍駒左側立之,伸手抓馬鬃,飛身而上,騎龍駒後背,龍駒驚之,左躥右跳,起立傾斜,欲摔落正陽不能。

正陽身貼馬背,巨掌三擊馬臀,龍駒疼痛,上前躥出一丈之外,放蹄奔之。

正陽眼花而鳴,圍走龍鳳山三圈方止。

正陽躍下馬背,龍駒認主,猶如熟識多年,低聲嘶鳴,腦蹭其身,不離左右矣。

正陽大喜使左右抬金龍鞍配之。

詩曰:

天涯海角一線牽,馭風千里一日還。

萬馬爭鋒苦望塵,行路飛鳥莫能及。

入水蛟龍逐游魚,上山麋鹿分高下。

黃毛金絲旭日升,鐵蹄颯踏平山川。

正陽得良駒大喜,龍鳳山狩獵三日,欲歸之,蹬鞍上馬,突有胸痛異常,全身顫抖,額冒冷汗,氣力皆無,正陽扶鞍而立,頃刻復如初,正陽心思,怪也。

正陽上馬,率左右下龍鳳山,見自東方,一人騎馬而至。

來者韓聰也,晝夜兼程,今日至此。

韓聰躬身行禮,問曰:“諸壯士可識正陽乎?”

正陽觀中原之人,聞言謂曰:“吾便是正陽,壯士何人。”

韓聰大喜跳身下馬,取書遞正陽。

曰:“王妃危機,細事盡含書中。”

正陽大驚忙取書觀之。

書曰:

母子離別數載,子高空翱翔,母入囹圄,性命如朝露矣,約期未至何為,莫是情淡愛博,恩輕德淺?正兒若思幾載母子情深,速來長安救母,母親偎鐵窗,時刻顧盼之,望兒速至。

正陽觀血書栽倒在地,左右忙扶起。

正陽落淚,為包子曰:“子厚帶壯士,自歸之,吾入中原也。”

正陽提鐵槍,一躍上馬,催馬直奔西南。

馬群為之刨地造勢,百鳥為之展翅爭鳴。龍駒一聲長嘯,如生雙翼,追風而走,頃刻不見蹤跡也。

詩曰:

十萬火急燎眉毛,思緒惶恐箭離弦。

花樹瞬息過腦後,山水眨眼棄之背。

尊貴倩影伴左右,囑咐語聲鳴耳畔。

點點之情江海深,拳拳之心得報恩。

長安城,唐王祭祀鬼神,拜宗廟先皇。

恐有亂,命使李平南門內,設祭壇,高三尺寬九尺,壇立。

李平回奏唐王,曰:“往日賊劫殺場,汝有數萬兵將而不得,汝之力微也。

祭祀之日關閉四門,落千斤閘,不得進出,遣大將守之。

祭壇內外重甲護之,逆者斬之。汝謹慎用事,禍亂朕所不願見也!”

李平領旨,曰:“罪臣謹遵旨意,祭壇無事矣。”

李平拜退,入演武廳,點將十人,遣兵十萬內外用事。

正陽心憂王氏,恨不得飛至,一路馬不停蹄度居庸關,過潼關,東門入、西門出,至長安城下。

日已西斜,夕陽下正陽催馬狂奔,官道塵土飛揚,自北門滾入長安城、守門將得李平令,關閉城門,千斤閘緩緩落下。

馬兒出汗如游水,正陽牽馬兒前走,觀大街左右,欲知王氏之信,見街側牆貼告示,明日南門內,使王氏祭壇,正陽心稍安,思曰:欺吾母乎?遂向城內走去,隱沒市井之中。

上官問月日日使人探長安東、北二門,不見韓聰。

正是:

浮浮沉沉君不見,翻江倒海風蕭蕭。

管弦颯颯擂鼓聲,遮雲蔽日雨淋淋。

不知如何救母,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室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唐室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回 問月入牢探王氏 正陽游山得龍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