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自堯郡城出城前,余丹波看了城外遠處自己所帶來的軒轅營大軍那一面面飄揚在藍天下的余字軍旗一會,徵得玄玉同意后,他命人取來城內的樂字軍旗,親自舉旗與玄玉一塊同赴前線。

面對益州大軍的輪番強攻,守在最前線抵擋敵軍進擊的袁樞,在另一半軒轅營趕來會合時,派出原有的前軍結陣持盾往前步步廾去,好拉廾身後正在整軍的軒轅營與敵軍的距離,而不願讓軒轅營合而為一的爾岱,則是派出箭伍派箭阻止,持盾撐擋着箭雨的軒轅營前軍,人人莫不咬牙忍耐,連月下來的疲憊,已讓身心俱疲的他們到了極限,就在敵軍箭襲過後,已經無力重整結陣的前軍在準備退至後頭時,袁樞回頭看見了重新飄揚在戰場上的樂浪軍旗。

所有屬於樂浪前軍的士兵們也都瞧見了,看着旗幟上的樂字在風中不住地飄打着,不禁悲從中來的他們,恍然的以為樂浪又再次和他們並肩站在戰場上,而他們,則有責任替樂浪打完這場仗。

馳至大軍前頭的余丹波,將軍旗交給蒙汨后,在眾人面前立馬起蹄,眾人不約而同地深深望向軒轅營的另一支柱余丹波,在這時,玄玉策馬來到余丹波的身旁,一見玄玉親征,再加上他們對余丹波的信心,士氣低迷已久的大軍,總算在樂浪死後這麼久來重振士氣。在趕往長安路途上就已安排好軍員與破敵陣式的余丹波,此時高舉手中的長弓朝前頭的眾將軍下令。

“陣!”

重整過後,軒轅營兵分四路齊出,左右兩翼負責包圍來襲的敵軍,前軍結合余丹波所屬的數十連箭隊一徑朝敵軍派箭,由玄玉所率的另一半中路,則是避過戰場,繞道至敵軍後頭斷去敵軍生路。

當四路兵馬皆就定位,為了不讓敵軍有機會可閃躲,四路兵馬在令下開始走起移動圓陣,順着四個方位逐次移動,如同逐漸收緊的旋渦般不讓敵軍有任何出逃的機會,持續不斷的兵箭白四面集中往圍陣中射,不留給敵軍任何可躲藏的餘地。

當敵軍結成無數個方陣反制箭襲時,軒轅營四路兵馬整齊劃一地派出持長矛的步兵快速衝鋒,步兵手中的長矛方紛紛用力將敵盾挑上青天,接手而來的騎兵,手中的長矛或大連陌刀馬上就抵達接手。

爾岱並不是只能在原地一路挨打。

益州大軍一連連善用長刀的步兵,很快即讓馬背上的敵軍一一下馬,善於肉搏的步兵依今朝前後兩路開進,試圖在包圍中殺出兩條活路,其中一路,正正地朝着玄玉所領之軍而來。

陷於陣中的玄玉也注意到了這點,但他並沒有迴避,一心只想找到爾岱的他,邊開道前進邊兩目不斷搜尋着每一張敵軍的臉龐,緊跟在他身後的堂旭,絲毫不敢讓玄玉離開他的視線。忽然間,堂旭瞪大了眼,飛快地沖至玄玉的身畔,在一旁玄玉沒注意到的敵兵將陌刀砍向自己時,先代玄玉擋下一刀,緊接着他再轉身護住玄玉的身後,不讓後頭的敵兵補上另一刀,頓時一陣撕裂的痛意自他的腹部傳來,他深吸口氣,一刀桶向眼前的敵軍。

為救玄玉硬生生挨了一刀的堂旭兀自咬牙隱忍,玄玉在轉頭赫見地腹間被橫砍了一刀的傷況時,忙不迭地將他拉至身後,一邊抵擋着朝他靠攏的敵軍,一面對身後看似站不穩的堂旭大喊。

“撐着!”

堂旭將大刀直插在地,喘息了一會,眼看逼近玄玉身邊的敵軍愈樂愈多,他一手握緊大刀不顧疼痛再戰,這時混藏在敵軍步兵里的箭兵,開始朝玄玉放箭,玄玉揚劍揮砍着快抵面的兵箭,一具背影忽地竄至他的面前,手中無盾的堂旭用更快的大刀代擋,無視腹部與大腿都中箭的他,絲毫不肯讓玄玉走出他的身後。

玄玉忙不迭地拾起敵軍棄置在地的大盾,一手拉過堂旭一手揚眉,他邊回頭喚着副官命他快趕來支援,送命身旁的人帶走堂旭,可這時堂旭卻站不住地跪了下來。

“不許死!我不許你死!”玄玉按着他的肩頭大聲喝斥,“你聽見沒有?”

看着玄玉那雙深怕他也會死去的眼眸,不願令他失望的堂旭拔去身上的兵箭,按着腹部再次站起。

軒轅營前後兩支中軍漸漸衝進益州大軍中路,自兩旁包圍的兩翼也配合中軍的攻勢派出騎兵與步兵逼近掃蕩,領着前軍衝鋒的余丹波,在搗散了敵軍中路的陣勢后,在一片人海中終於找到了坐鎮指揮的爾岱。

爾岱同樣也看見了他,心底只想着連續擊敗兩名軒轅營大將的爾岱,領着小隊馳向余丹波,然而張弓拉弦已久的余月波,在爾岱一進入箭路內時,一箭先中馬兒兩眼之間,剎那間,馬兒往前頹傾,將止不住沖勢的爾岱摔下馬。

護帥的益州大軍兵員迅即上前保護爾岱,但余丹波領着善射的余家軍一箭箭地射向舉凡想靠近爾岱身旁的援軍。舉弓的余家軍在身後的步兵掩護下逐漸圍成圍陣,將爾岱獨自隔離在援兵之外,這時玄玉排升人群,信步踏進圍陣中,手握着帥劍朝爾岱走去。

無處可逃的情況下,爾岱盯看着敵軍的主帥玄玉,心想眼前的玄玉是他最後的機會,若他不降,他可用玄玉相脅,屆時還怕余丹波手下不留情?

與他心思迥異的玄玉,也不管有多少人在看,在爾岱舉起手中的陌刀時,二話不說地也揚劍揮向爾岱,一旁架箭在弦的余丹波,則是擔心地將箭尖始終都瞄準在爾岱的身上,以防玄玉有任何不測。

兩人刀來劍往間,勝負難立現,因爾岱刀法造詣雖高,但自小即由樂浪教授劍法的玄玉亦不讓分毫。

“你以為你殺的人是誰?”揮劍的玄玉,早等着問他這句話,“你忘了從前你是怎麼喚他的嗎?”

想起自己曾在這處戰場上喊過樂浪什麼的爾岱,緊蹙着眉心,不去想當時求勝的他究竟用過什麼手段,與樂浪不親的他,其實根本就不在意他與樂浪疏遠的關係,可與樂浪極親近的玄玉,卻將劍用力架在他的陌刀上,整個人逼近他的面前,以森冷的目光直視他的眼底。

“你以為,你我二人,誰較狠?”

被他面上寒意震住的爾岱,在下一刻回神使勁將玄玉推擋開,欲轉身不與玄玉纏鬥的他腳下未踩過兩步,又急忙揚刀斥開再次衝著他來的玄玉。

“石寅難道沒教過你,當忍則忍?”玄玉邊說邊不斷反手抽劍,劍劍直撲人面,“你或許已知道,天下不是等久了就是你的這道理,但你可知道,天下更不是衝著一腔熱血就是你的?”

石寅的名字再次被提起,心火遍生的爾岱凜着眼,不相信在這節骨眼上,玄玉的眼中竟還只有着石寅而沒有他。

“光憑手上這把刀,你能給百姓什麼?石寅可教過你了?”旋身一劍砍下他的戰盔后,玄玉刻意再問。

他忿聲嘶吼,“住口!”

玄玉趁隙一劍直刺進他的右肩,劍柄一轉,令爾岱痛得不得不將陌刀換手,一刀砍斷仍插在肩堅的長劍,玄玉頓時拋開手中的斷劍朝身後一揚,緊跟在他後頭的袁樞立即再拋上另一柄劍,接到劍后,玄玉拉劍出鞘不留給爾岱半點脫逃的機會,緊接着又再次舉劍,將陌刀換至另一手的爾岱,忍着疼,試着用不熟練的左手揮刀擋了一陣,當他再次舉刀時,玄玉一劍直抵在他的喉際上,制止住他所有的動作。

“天下人能容忍一個殺兄殺弟的儲君嗎?”望着他寫滿殺意的眼眸,爾岱屏息地向他提醒。

“我不曾殺兄。”玄玉手中的劍沒有離開分毫。

“但你會殺弟。”

“不錯。”

爾岱滿面不甘,“為何你不先殺了鳳翔?”手下敗將鳳翔,亂國甚於他,卻還能保住一命?而他不過是殺了個前皇戚,就得送上一命?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玄玉冷冷應道:“我不殺鳳翔,是因對鳳翔來說,生不如死,死了,反倒是一種解脫。恥辱的活在他人腳下,對他,才是一種最大的折磨。”

“你好狠的心……”爾岱萬沒想到他根本就沒斷恨,反而竟是以另一種手法辨報復鳳翔。"

“這是人生,不是兒戲。”玄玉銳目一瞪,“這道理,樂浪因你而明白了,而你,現下也得跟着他明白!”

趕在他動手前拚死一搏的爾岱,揚刀揮開了玄玉刺上前的劍尖時,舉起右手自左手上的陌刀里再拉出另一柄短刀,趁玄玉微愕應變不及時刺向他。

“殿下!”堂旭和袁樞在爾岱抽出刀時已衝上前,有傷在身的堂旭慢了一步,袁樞揮刀一手砍向爾岱的左肩,一手則緊緊握那柄短刀。

一旁射來的快箭,硬生生地將爾岱逼退兩步,在余丹波發另一箭前,爾岱大步沖至袁樞的面前,玄玉一把拉開還想護着他的袁樞,將劍直刺進爾岱的左胸里。

在那一刻,玄玉的臉上沒有淚,他亦看不見爾岱的臉龐,他看見的是另一人,是那個早在他心中取代了手足之情的樂浪。

在場眾人愕然地看着親刃胞弟的玄玉,無人出聲。

爾岱瞠大了雙眼,站不住地一手緊捉住玄玉的肩頭,以不信和不甘的眼神望着上方玄玉決絕的臉龐,然而,雙目直視前方的玄玉,完全不肯低首看他二眼。

“我不能把江山交給你。”玄玉面無表情的低語,語畢再將手中的長劍更刺進他的身體裏。

受這一劍后,爾岱的身子緩緩往下滑,當玄玉不留情地抽劍轉身走開時,爾岱跪在四起的風沙中,微眯着眼,試圖想看清玄玉的背影,但在這時,他眼前所看見的卻不是玄玉,而是石寅多年來總是站在他前方保護他的背影。

是那具寬闊的肩,領着他來到戰場上,也是那道他依賴的身影,教會了他如何在戰場上求生求勝,如何用手中的陌刀殺出一片未來。

他沒忘記過石寅,他從沒忘記,那張如父的臉龐。

這一輩子,他都活在矛盾之中,想等又不能等,既愛石寅又恨石寅。當他決定不再等待,想借戰爭之手,將那些他沒儘力去爭取過的都拿至手中,可卻已失了奪得天下的先機,當他終於明白石寅那片捨生救己之心,石寅也已離他而去。

許多人與事,是不能再重來一遍的,就在他錯過之後。

當爾岱無聲垂下頭時,手中那柄石寅的陌刀亦自他的掌心中鬆開,風沙吹掠過他的臉龐,沒有代他留下隻字片語。

“傳旨。”決定速速結束這場內亂的玄玉大聲喝令,“不降者,殺無赦!”

戰場上人聲再次沸騰,當奉命去逼降的兵士們都紛紛離開時,持弓的余丹波垂下手中之弓,默然地看着玄玉動也不動的背影,過了許久,立在原地的玄玉去取來軍旗,將綉寫着樂字的旗面自桿上取下,仔細折妥后,悄悄收至袖裏。_

余丹波深深端了口氣,始終都關在心底的傷痛,總算能夠隨着玄玉的動作釋放出,那些在洛陽時他沒來得及流,也不能在眾人而前流的淚,化為眼前的風沙,跟隨着風兒流浪到遠處、

揚首遠望西邊墜落的夕日,風兒嘶聲地在他耳邊訴說著,這不過又是另一次的浴血歸來,所謂的生與死,僅是沙場上的片景。

舉步跟上玄玉前,余丹波回首看着身後樂浪的旗幟,以及遠處的堯郡城。

日後這座堯郡城,將會一如往昔地繁華富庶,欲往長安的商隊旅人,和那些來自西域的使節們,會如常地踏過堯郡城城門,但多年後,善忘的人們定不會有人記得這座戰場上曾發生過何事,總有天,人們也都會忘記,忘記風沙里的背影,和那些流傳在耳邊的英雄之名。

冬卿仰起臉龐,直望着眼前一面面高聳的伏羲營軍旗,在她前方,是列隊整齊,等着她交出九江城的伏羲營大軍。

袁天印的賭法,就是開城出降,而領頭出降者,還是身為太子妃的冬卿。

在這之前,除了冬卿之外,其餘九江城裏軒轅營的將士們全都反對這麼做,但這其中,卻不包括燕子樓,事實上,在冬卿下令之前,燕子樓與袁天印皆已率軍離城中,現下伴在冬卿身旁一塊站在九江城城橋這端的人,分別是已斷了一臂的顧長空,與堅持不走的洛陽太守康定宴。

太子妃與楚郡王,加上.一個洛陽太守齊出城敗降,這對趙奔辨說是莫大的勝利,尤其是在聽聞狄萬歲已死在余丹波之手后,眼前的勝利,方可稍稍弭平趙奔心中那份痛失愛徒的傷痛,也可藉此提振伏羲營的士氣。

陰霾的天色下,陷於烽火多時如今已經偃兵息鼓的九江城,此刻城內城外籠罩在一片大霧與等待的沉默中,率領伏羲營大軍的趙奔,等着城橋另一頭的太子妃率眾渡橋出降,而冬卿也在等,但她等的卻是另兩個不在她身旁的人。

飄浮在空氣中的陣陣白霧,令趙奔看不清遠處冬卿的臉龐,等候許久,就是遲遲不見冬卿越橋而來,當趙奔等得不耐,欲遣人上前一催時,某種類似馬蹄、又似重物輾過大地的聲音,自霧中緩緩傳來。

手按着腰際上的陌刀,顧長空很想親自上前砍上趙奔兩刀,在聽見那陣聲音后,他更是耐不住性子地往冬卿的身旁靠,準備隨時一把拖走她,神情自若的冬卿,怕他小不忍亂大謀,忙偷偷按着地的手示意他別在伏羲營的面前露出半分異狀。

不久,發覺不對勁的趙奔,深怕中了埋伏遂命大隊上前越橋去逮已出城的敵方,可原本聽來像是仍在遠方的古怪音息,此時卻以疾快的速度愈逼愈近,彷彿在下一刻即將抵達。轟隆隆的聲音,其震天價響之勢,令所有人都忍不住想掩住雙耳。坐在馬背上的趙奔緊拉住韁繩,在揮散不開的濃霧中搜尋音源究竟是來自何處,當聲音大到一個極點時,在迷霧中聽來有若千軍萬馬,寬廣的城橋亦開始隨聲震動,走在上頭的人馬被震得幾乎站不住,迷濛的水氣忽然大量蔓延在空氣中。

恍然明白此聲為何物的趙奔,拉大了嗓門命城橋上的士兵快捉住太子妃並策馬衝上前,已撐至最後底限的顧長空,發覺趙奔已識破后,隨即扯了冬卿掉頭往城裏跑,跟在他們身後的康定宴,則是邊跑邊命候在裏頭的城兵合力收起城橋。

傾斜的城橋漸往上收,令馳在上頭的趙奔馬勢不穩,他倏然收繩止蹄,回首看了仍在他身後的大軍一眼,頓時調過戰馬奔向大軍,大聲喝令全軍速離九江城儘快朝地勢較高的地方移動。

下一刻,滔天洪水在伏羲營慌忙撤追中驟抵,三條圍繞在九江城外卻遭人截流並蓄洪的支流,被迫同時集中沖向九江城,漫高的洪水以無人能阻之勢一瀉千里,緊急關上城門的九江城,雖說地勢較高,但還是險些因劇烈的水勢而拉不上城門,城內的城兵們紛紛拉緊了城門巨索關攏城門,在城門一關上后,一涌而上的軒轅營士兵趕緊上前以巨木抵住城門,並以雙手推當在厚實的城門上,試圖阻止外頭水勢強烈的奔流衝垮城門使得洪水也衝進城中。

伴着水流,擊打在城門上的樹枝或石塊,一下又一下撼動着城門,聲勢之大,令們內的軒轅營人人耳中聽不見人語,亦聽不見外頭伏羲營任何兵員的聲音,大夥都咬緊了牙根在心中祈禱着,歷經過滅南烽火、數百年水患,專為防災而築的這座九江城,能夠抵擋得住這次人為的浩劫。

來得急亦去得快的洪流,在橫掃過九江城外后,順勢沖向長江。數個時辰過後,清晨的濃霧早已散去,身子早已緊繃到僵硬的眾人,在外頭再無任何聲響時,緩緩自城門后撒開。

沉重的城橋再次落下,走出城門的眾人,啞然無言地瞪視着眼前難以想像的景況。

放眼看去,九江城外眾鎮皆毀,眼前儘是滿地泥濘與殘屋,自上游衝下的大水與石木,將九江城外摧殘成一片狼籍,而先前包圍九江城的趙奔與伏羲營,已不知去向。

“敵軍……”一片靜默中,顧長空困難地自喉間擠出兩字。

不願去想像方才城外發生了何事的眾人,無人回答他。

“九江……”顧長空訥訥地指着前方,很慶幸在開戰前就已將百姓全都撤往臨川。

眾人全都看向站在前頭的冬卿。

她深吸了口氣,信誓旦旦地道:“我們可以再造一座九江。”

聆聽着她令人安心的保證,眾人不自覺地都鬆了口氣,自震驚中回神的康定宴,忙不迭地命人設法出城,好去將在上游截流轉向的燕子樓與袁天印接回來。

潺潺的黃流,低聲自橋下和前方的城鎮中走過,冬卿走至橋上,低首看着這一手創造了九江亦可毀滅九江的河水。

那日,袁天印告訴她,就由九江城自己來決定他們的勝敗,由上天決定他們究竟核不該亡在此地,敵不過趙奔的她,同意一睹,雖然她以往都深信人定勝天,也不相信什麼命運,可這一回,她卻在城破之前,押下了所有的本錢與命運一賭。或計,這只是臨死一搏,但她真的很想知道,軒轅營是否命中注定將亡在九江,而她與玄玉,是否夫妻真無再聚之日。

當康定宴準備派兵出城去江邊尋找敵軍時,冬卿轉身走向城門,打算先告訴康定復,在確定敵軍生死後,定要快些將九江已退敵的消息傳達給玄玉,頂上的日光照在橋下的流水之上,將她的臉龐映照得瑩瑩發亮,在她走過城橋時,水面上留下了她的倩影。

第三十章

自堯郡城出城前,余丹波看了城外遠處自己所帶來的軒轅營大軍那一面面飄揚在藍天下的余字軍旗一會,徵得玄玉同意后,他命人取來城內的樂字軍旗,親自舉旗與玄玉一塊同赴前線。

面對益州大軍的輪番強攻,守在最前線抵擋敵軍進擊的袁樞,在另一半軒轅營趕來會合時,派出原有的前軍結陣持盾往前步步廾去,好拉廾身後正在整軍的軒轅營與敵軍的距離,而不願讓軒轅營合而為一的爾岱,則是派出箭伍派箭阻止,持盾撐擋着箭雨的軒轅營前軍,人人莫不咬牙忍耐,連月下來的疲憊,已讓身心俱疲的他們到了極限,就在敵軍箭襲過後,已經無力重整結陣的前軍在準備退至後頭時,袁樞回頭看見了重新飄揚在戰場上的樂浪軍旗。

所有屬於樂浪前軍的士兵們也都瞧見了,看着旗幟上的樂字在風中不住地飄打着,不禁悲從中來的他們,恍然的以為樂浪又再次和他們並肩站在戰場上,而他們,則有責任替樂浪打完這場仗。

馳至大軍前頭的余丹波,將軍旗交給蒙汨后,在眾人面前立馬起蹄,眾人不約而同地深深望向軒轅營的另一支柱余丹波,在這時,玄玉策馬來到余丹波的身旁,一見玄玉親征,再加上他們對余丹波的信心,士氣低迷已久的大軍,總算在樂浪死後這麼久來重振士氣。在趕往長安路途上就已安排好軍員與破敵陣式的余丹波,此時高舉手中的長弓朝前頭的眾將軍下令。

“陣!”

重整過後,軒轅營兵分四路齊出,左右兩翼負責包圍來襲的敵軍,前軍結合余丹波所屬的數十連箭隊一徑朝敵軍派箭,由玄玉所率的另一半中路,則是避過戰場,繞道至敵軍後頭斷去敵軍生路。

當四路兵馬皆就定位,為了不讓敵軍有機會可閃躲,四路兵馬在令下開始走起移動圓陣,順着四個方位逐次移動,如同逐漸收緊的旋渦般不讓敵軍有任何出逃的機會,持續不斷的兵箭白四面集中往圍陣中射,不留給敵軍任何可躲藏的餘地。

當敵軍結成無數個方陣反制箭襲時,軒轅營四路兵馬整齊劃一地派出持長矛的步兵快速衝鋒,步兵手中的長矛方紛紛用力將敵盾挑上青天,接手而來的騎兵,手中的長矛或大連陌刀馬上就抵達接手。

爾岱並不是只能在原地一路挨打。

益州大軍一連連善用長刀的步兵,很快即讓馬背上的敵軍一一下馬,善於肉搏的步兵依今朝前後兩路開進,試圖在包圍中殺出兩條活路,其中一路,正正地朝着玄玉所領之軍而來。

陷於陣中的玄玉也注意到了這點,但他並沒有迴避,一心只想找到爾岱的他,邊開道前進邊兩目不斷搜尋着每一張敵軍的臉龐,緊跟在他身後的堂旭,絲毫不敢讓玄玉離開他的視線。忽然間,堂旭瞪大了眼,飛快地沖至玄玉的身畔,在一旁玄玉沒注意到的敵兵將陌刀砍向自己時,先代玄玉擋下一刀,緊接着他再轉身護住玄玉的身後,不讓後頭的敵兵補上另一刀,頓時一陣撕裂的痛意自他的腹部傳來,他深吸口氣,一刀桶向眼前的敵軍。

為救玄玉硬生生挨了一刀的堂旭兀自咬牙隱忍,玄玉在轉頭赫見地腹間被橫砍了一刀的傷況時,忙不迭地將他拉至身後,一邊抵擋着朝他靠攏的敵軍,一面對身後看似站不穩的堂旭大喊。

“撐着!”

堂旭將大刀直插在地,喘息了一會,眼看逼近玄玉身邊的敵軍愈樂愈多,他一手握緊大刀不顧疼痛再戰,這時混藏在敵軍步兵里的箭兵,開始朝玄玉放箭,玄玉揚劍揮砍着快抵面的兵箭,一具背影忽地竄至他的面前,手中無盾的堂旭用更快的大刀代擋,無視腹部與大腿都中箭的他,絲毫不肯讓玄玉走出他的身後。

玄玉忙不迭地拾起敵軍棄置在地的大盾,一手拉過堂旭一手揚眉,他邊回頭喚着副官命他快趕來支援,送命身旁的人帶走堂旭,可這時堂旭卻站不住地跪了下來。

“不許死!我不許你死!”玄玉按着他的肩頭大聲喝斥,“你聽見沒有?”

看着玄玉那雙深怕他也會死去的眼眸,不願令他失望的堂旭拔去身上的兵箭,按着腹部再次站起。

軒轅營前後兩支中軍漸漸衝進益州大軍中路,自兩旁包圍的兩翼也配合中軍的攻勢派出騎兵與步兵逼近掃蕩,領着前軍衝鋒的余丹波,在搗散了敵軍中路的陣勢后,在一片人海中終於找到了坐鎮指揮的爾岱。

爾岱同樣也看見了他,心底只想着連續擊敗兩名軒轅營大將的爾岱,領着小隊馳向余丹波,然而張弓拉弦已久的余月波,在爾岱一進入箭路內時,一箭先中馬兒兩眼之間,剎那間,馬兒往前頹傾,將止不住沖勢的爾岱摔下馬。

護帥的益州大軍兵員迅即上前保護爾岱,但余丹波領着善射的余家軍一箭箭地射向舉凡想靠近爾岱身旁的援軍。舉弓的余家軍在身後的步兵掩護下逐漸圍成圍陣,將爾岱獨自隔離在援兵之外,這時玄玉排升人群,信步踏進圍陣中,手握着帥劍朝爾岱走去。

無處可逃的情況下,爾岱盯看着敵軍的主帥玄玉,心想眼前的玄玉是他最後的機會,若他不降,他可用玄玉相脅,屆時還怕余丹波手下不留情?

與他心思迥異的玄玉,也不管有多少人在看,在爾岱舉起手中的陌刀時,二話不說地也揚劍揮向爾岱,一旁架箭在弦的余丹波,則是擔心地將箭尖始終都瞄準在爾岱的身上,以防玄玉有任何不測。

兩人刀來劍往間,勝負難立現,因爾岱刀法造詣雖高,但自小即由樂浪教授劍法的玄玉亦不讓分毫。

“你以為你殺的人是誰?”揮劍的玄玉,早等着問他這句話,“你忘了從前你是怎麼喚他的嗎?”

想起自己曾在這處戰場上喊過樂浪什麼的爾岱,緊蹙着眉心,不去想當時求勝的他究竟用過什麼手段,與樂浪不親的他,其實根本就不在意他與樂浪疏遠的關係,可與樂浪極親近的玄玉,卻將劍用力架在他的陌刀上,整個人逼近他的面前,以森冷的目光直視他的眼底。

“你以為,你我二人,誰較狠?”

被他面上寒意震住的爾岱,在下一刻回神使勁將玄玉推擋開,欲轉身不與玄玉纏鬥的他腳下未踩過兩步,又急忙揚刀斥開再次衝著他來的玄玉。

“石寅難道沒教過你,當忍則忍?”玄玉邊說邊不斷反手抽劍,劍劍直撲人面,“你或許已知道,天下不是等久了就是你的這道理,但你可知道,天下更不是衝著一腔熱血就是你的?”

石寅的名字再次被提起,心火遍生的爾岱凜着眼,不相信在這節骨眼上,玄玉的眼中竟還只有着石寅而沒有他。

“光憑手上這把刀,你能給百姓什麼?石寅可教過你了?”旋身一劍砍下他的戰盔后,玄玉刻意再問。

他忿聲嘶吼,“住口!”

玄玉趁隙一劍直刺進他的右肩,劍柄一轉,令爾岱痛得不得不將陌刀換手,一刀砍斷仍插在肩堅的長劍,玄玉頓時拋開手中的斷劍朝身後一揚,緊跟在他後頭的袁樞立即再拋上另一柄劍,接到劍后,玄玉拉劍出鞘不留給爾岱半點脫逃的機會,緊接着又再次舉劍,將陌刀換至另一手的爾岱,忍着疼,試着用不熟練的左手揮刀擋了一陣,當他再次舉刀時,玄玉一劍直抵在他的喉際上,制止住他所有的動作。

“天下人能容忍一個殺兄殺弟的儲君嗎?”望着他寫滿殺意的眼眸,爾岱屏息地向他提醒。

“我不曾殺兄。”玄玉手中的劍沒有離開分毫。

“但你會殺弟。”

“不錯。”

爾岱滿面不甘,“為何你不先殺了鳳翔?”手下敗將鳳翔,亂國甚於他,卻還能保住一命?而他不過是殺了個前皇戚,就得送上一命?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玄玉冷冷應道:“我不殺鳳翔,是因對鳳翔來說,生不如死,死了,反倒是一種解脫。恥辱的活在他人腳下,對他,才是一種最大的折磨。”

“你好狠的心……”爾岱萬沒想到他根本就沒斷恨,反而竟是以另一種手法辨報復鳳翔。"

“這是人生,不是兒戲。”玄玉銳目一瞪,“這道理,樂浪因你而明白了,而你,現下也得跟着他明白!”

趕在他動手前拚死一搏的爾岱,揚刀揮開了玄玉刺上前的劍尖時,舉起右手自左手上的陌刀里再拉出另一柄短刀,趁玄玉微愕應變不及時刺向他。

“殿下!”堂旭和袁樞在爾岱抽出刀時已衝上前,有傷在身的堂旭慢了一步,袁樞揮刀一手砍向爾岱的左肩,一手則緊緊握那柄短刀。

一旁射來的快箭,硬生生地將爾岱逼退兩步,在余丹波發另一箭前,爾岱大步沖至袁樞的面前,玄玉一把拉開還想護着他的袁樞,將劍直刺進爾岱的左胸里。

在那一刻,玄玉的臉上沒有淚,他亦看不見爾岱的臉龐,他看見的是另一人,是那個早在他心中取代了手足之情的樂浪。

在場眾人愕然地看着親刃胞弟的玄玉,無人出聲。

爾岱瞠大了雙眼,站不住地一手緊捉住玄玉的肩頭,以不信和不甘的眼神望着上方玄玉決絕的臉龐,然而,雙目直視前方的玄玉,完全不肯低首看他二眼。

“我不能把江山交給你。”玄玉面無表情的低語,語畢再將手中的長劍更刺進他的身體裏。

受這一劍后,爾岱的身子緩緩往下滑,當玄玉不留情地抽劍轉身走開時,爾岱跪在四起的風沙中,微眯着眼,試圖想看清玄玉的背影,但在這時,他眼前所看見的卻不是玄玉,而是石寅多年來總是站在他前方保護他的背影。

是那具寬闊的肩,領着他來到戰場上,也是那道他依賴的身影,教會了他如何在戰場上求生求勝,如何用手中的陌刀殺出一片未來。

他沒忘記過石寅,他從沒忘記,那張如父的臉龐。

這一輩子,他都活在矛盾之中,想等又不能等,既愛石寅又恨石寅。當他決定不再等待,想借戰爭之手,將那些他沒儘力去爭取過的都拿至手中,可卻已失了奪得天下的先機,當他終於明白石寅那片捨生救己之心,石寅也已離他而去。

許多人與事,是不能再重來一遍的,就在他錯過之後。

當爾岱無聲垂下頭時,手中那柄石寅的陌刀亦自他的掌心中鬆開,風沙吹掠過他的臉龐,沒有代他留下隻字片語。

“傳旨。”決定速速結束這場內亂的玄玉大聲喝令,“不降者,殺無赦!”

戰場上人聲再次沸騰,當奉命去逼降的兵士們都紛紛離開時,持弓的余丹波垂下手中之弓,默然地看着玄玉動也不動的背影,過了許久,立在原地的玄玉去取來軍旗,將綉寫着樂字的旗面自桿上取下,仔細折妥后,悄悄收至袖裏。_

余丹波深深端了口氣,始終都關在心底的傷痛,總算能夠隨着玄玉的動作釋放出,那些在洛陽時他沒來得及流,也不能在眾人而前流的淚,化為眼前的風沙,跟隨着風兒流浪到遠處、

揚首遠望西邊墜落的夕日,風兒嘶聲地在他耳邊訴說著,這不過又是另一次的浴血歸來,所謂的生與死,僅是沙場上的片景。

舉步跟上玄玉前,余丹波回首看着身後樂浪的旗幟,以及遠處的堯郡城。

日後這座堯郡城,將會一如往昔地繁華富庶,欲往長安的商隊旅人,和那些來自西域的使節們,會如常地踏過堯郡城城門,但多年後,善忘的人們定不會有人記得這座戰場上曾發生過何事,總有天,人們也都會忘記,忘記風沙里的背影,和那些流傳在耳邊的英雄之名。

冬卿仰起臉龐,直望着眼前一面面高聳的伏羲營軍旗,在她前方,是列隊整齊,等着她交出九江城的伏羲營大軍。

袁天印的賭法,就是開城出降,而領頭出降者,還是身為太子妃的冬卿。

在這之前,除了冬卿之外,其餘九江城裏軒轅營的將士們全都反對這麼做,但這其中,卻不包括燕子樓,事實上,在冬卿下令之前,燕子樓與袁天印皆已率軍離城中,現下伴在冬卿身旁一塊站在九江城城橋這端的人,分別是已斷了一臂的顧長空,與堅持不走的洛陽太守康定宴。

太子妃與楚郡王,加上.一個洛陽太守齊出城敗降,這對趙奔辨說是莫大的勝利,尤其是在聽聞狄萬歲已死在余丹波之手后,眼前的勝利,方可稍稍弭平趙奔心中那份痛失愛徒的傷痛,也可藉此提振伏羲營的士氣。

陰霾的天色下,陷於烽火多時如今已經偃兵息鼓的九江城,此刻城內城外籠罩在一片大霧與等待的沉默中,率領伏羲營大軍的趙奔,等着城橋另一頭的太子妃率眾渡橋出降,而冬卿也在等,但她等的卻是另兩個不在她身旁的人。

飄浮在空氣中的陣陣白霧,令趙奔看不清遠處冬卿的臉龐,等候許久,就是遲遲不見冬卿越橋而來,當趙奔等得不耐,欲遣人上前一催時,某種類似馬蹄、又似重物輾過大地的聲音,自霧中緩緩傳來。

手按着腰際上的陌刀,顧長空很想親自上前砍上趙奔兩刀,在聽見那陣聲音后,他更是耐不住性子地往冬卿的身旁靠,準備隨時一把拖走她,神情自若的冬卿,怕他小不忍亂大謀,忙偷偷按着地的手示意他別在伏羲營的面前露出半分異狀。

不久,發覺不對勁的趙奔,深怕中了埋伏遂命大隊上前越橋去逮已出城的敵方,可原本聽來像是仍在遠方的古怪音息,此時卻以疾快的速度愈逼愈近,彷彿在下一刻即將抵達。轟隆隆的聲音,其震天價響之勢,令所有人都忍不住想掩住雙耳。坐在馬背上的趙奔緊拉住韁繩,在揮散不開的濃霧中搜尋音源究竟是來自何處,當聲音大到一個極點時,在迷霧中聽來有若千軍萬馬,寬廣的城橋亦開始隨聲震動,走在上頭的人馬被震得幾乎站不住,迷濛的水氣忽然大量蔓延在空氣中。

恍然明白此聲為何物的趙奔,拉大了嗓門命城橋上的士兵快捉住太子妃並策馬衝上前,已撐至最後底限的顧長空,發覺趙奔已識破后,隨即扯了冬卿掉頭往城裏跑,跟在他們身後的康定宴,則是邊跑邊命候在裏頭的城兵合力收起城橋。

傾斜的城橋漸往上收,令馳在上頭的趙奔馬勢不穩,他倏然收繩止蹄,回首看了仍在他身後的大軍一眼,頓時調過戰馬奔向大軍,大聲喝令全軍速離九江城儘快朝地勢較高的地方移動。

下一刻,滔天洪水在伏羲營慌忙撤追中驟抵,三條圍繞在九江城外卻遭人截流並蓄洪的支流,被迫同時集中沖向九江城,漫高的洪水以無人能阻之勢一瀉千里,緊急關上城門的九江城,雖說地勢較高,但還是險些因劇烈的水勢而拉不上城門,城內的城兵們紛紛拉緊了城門巨索關攏城門,在城門一關上后,一涌而上的軒轅營士兵趕緊上前以巨木抵住城門,並以雙手推當在厚實的城門上,試圖阻止外頭水勢強烈的奔流衝垮城門使得洪水也衝進城中。

伴着水流,擊打在城門上的樹枝或石塊,一下又一下撼動着城門,聲勢之大,令們內的軒轅營人人耳中聽不見人語,亦聽不見外頭伏羲營任何兵員的聲音,大夥都咬緊了牙根在心中祈禱着,歷經過滅南烽火、數百年水患,專為防災而築的這座九江城,能夠抵擋得住這次人為的浩劫。

來得急亦去得快的洪流,在橫掃過九江城外后,順勢沖向長江。數個時辰過後,清晨的濃霧早已散去,身子早已緊繃到僵硬的眾人,在外頭再無任何聲響時,緩緩自城門后撒開。

沉重的城橋再次落下,走出城門的眾人,啞然無言地瞪視着眼前難以想像的景況。

放眼看去,九江城外眾鎮皆毀,眼前儘是滿地泥濘與殘屋,自上游衝下的大水與石木,將九江城外摧殘成一片狼籍,而先前包圍九江城的趙奔與伏羲營,已不知去向。

“敵軍……”一片靜默中,顧長空困難地自喉間擠出兩字。

不願去想像方才城外發生了何事的眾人,無人回答他。

“九江……”顧長空訥訥地指着前方,很慶幸在開戰前就已將百姓全都撤往臨川。

眾人全都看向站在前頭的冬卿。

她深吸了口氣,信誓旦旦地道:“我們可以再造一座九江。”

聆聽着她令人安心的保證,眾人不自覺地都鬆了口氣,自震驚中回神的康定宴,忙不迭地命人設法出城,好去將在上游截流轉向的燕子樓與袁天印接回來。

潺潺的黃流,低聲自橋下和前方的城鎮中走過,冬卿走至橋上,低首看着這一手創造了九江亦可毀滅九江的河水。

那日,袁天印告訴她,就由九江城自己來決定他們的勝敗,由上天決定他們究竟核不該亡在此地,敵不過趙奔的她,同意一睹,雖然她以往都深信人定勝天,也不相信什麼命運,可這一回,她卻在城破之前,押下了所有的本錢與命運一賭。或計,這只是臨死一搏,但她真的很想知道,軒轅營是否命中注定將亡在九江,而她與玄玉,是否夫妻真無再聚之日。

當康定宴準備派兵出城去江邊尋找敵軍時,冬卿轉身走向城門,打算先告訴康定復,在確定敵軍生死後,定要快些將九江已退敵的消息傳達給玄玉,頂上的日光照在橋下的流水之上,將她的臉龐映照得瑩瑩發亮,在她走過城橋時,水面上留下了她的倩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百年江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百年江山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