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朝會下

第三十一章 朝會下

魏徵拱手說道:“陛下,臣聽聞,要想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遠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德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長,根底不穩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象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

“自古以來,都是立嫡為長,長幼有序,蜀王以九歲之齡,先於太子殿下臨朝,有悖倫常啊!”

自己與這魏老頭也無任何交集啊!這老頭怎麼會懟自己呢,懟自己的不應該是長孫無忌嗎?李恪很是疑惑。

扭頭看了看,一臉平靜的長孫無忌,李恪暗罵一聲老狐狸,真能沉的主氣。

李恪面對着魏徵說道:“古有項橐七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甘羅十二歲官拜上卿,今本王以九歲有餘,為何不能上朝參政?”

“魏大人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沒見過像本王這般的少年天才罷了。”

李恪一邊懟着魏徵,一邊不要臉的當堂誇讚自己。

“羊鼻公像蜀王這般大時,估計都沒褲子穿,只會玩尿泥,怎會理解蜀王殿下這般少年天才。”程咬金出列哈哈大笑的說道。

“你、你、你倆一丘之貉,狼狽為奸。”魏徵氣極的拿手在李恪和程咬金身上,來回指着。

“錯,這叫英雄所見略同。”李恪當仁不讓。

“羊鼻公,你是為老不尊,以大欺小。”程咬金罵罵咧咧道。

程咬金這貨,本就難纏,現在又多了一個人小鬼大的蜀王,本想出列參奏的百官,也紛紛打了退堂鼓。

李恪想到魏徵死後還被老李鞭屍了。

不忍心的道:“魏大人忠言直諫,皆是為我大唐,本王應虛心受教。本王年幼,剛才有所出言不遜,還請原諒。”

可是在百官眼裏,李恪此舉,完全是惺惺作態,純屬得了便宜還賣乖。

當事人魏徵,臉紅耳赤,左右為難。

原諒吧!自己好生吃虧,不原諒吧!落人口實。

就連經常被魏徵懟的有口難言的李二,也在內心,為自己的兒子喝彩。你羊公鼻不是能說嗎?

魏徵只好轉移話題道:“陛下,臣是說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李二看着台下的李恪和魏徵說道:“魏愛卿,非朕不知你之所說,只是承乾和恪兒都已年齡漸長,承乾作為太子,國之儲君,更應該努力學習,為不久的臨政,處理國家公務作準備。至於恪兒今天早朝的原因,就是寡人準備讓其去往封地,早點為我大唐做貢獻。魏愛卿以為如何。”

魏徵看着李二開口,對自己的問題也解釋的差不多了,面子裏子全有了,也就恭敬的說道:“陛下英明”退回了朝列。

長孫無忌聽到李二的話后,心中暗喜,看來陛下還是對太子殿下偏愛有加。

長孫無忌看到李恪朝堂之上的表現,心中暗自揣測,此子今日去往蕃地,會不會龍潛大海。

畢竟,李恪還身兼益州大都督,總理益州一切軍務大事。

本朝的親王都習慣馬上將軍,萬一被立下不朽軍功,對將來的帝位也是有很大的威脅啊!

於是邁步上前的說道:“殿下年幼,就要即將遠赴益州,陛下為我大唐,忍痛割愛,老臣為陛下賀,為我大唐賀。”

“然殿下年幼,位高權重,微臣恐怕,殿下被小人欺騙,圖生禍亂啊!”

李二饒有興緻的看着長孫無忌說道:“既然如此,輔機以為該當如何?”

長孫無忌說道:“微臣以為,應加派一人,輔佐照料殿下,避免其走入歧途。此人應該比殿下年紀稍長,又的身份顯赫,不被當地官員所壓迫,才能夠安然保護殿下。”

李恪聽着暗懷鬼胎的長孫無忌的話語,說道:“父皇,兒臣雖年幼,但立志成為像父皇一樣英明的人,豈能隨意被小人作亂,有辱我皇室名譽,兒臣雖有宏圖之志,但肯定會有向長孫大人那樣欺兒年幼之人,為了威懾屑小,兒臣請父皇御賜一把尚方寶劍,上可斬貪官污吏,下可斬欺民之徒。”

李恪說著,還惡狠狠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好似長孫無忌便是那屑小一般。

其他眾臣,看着針鋒相對的倆人,都沒有貿然表態,只在那靜觀其變。

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是對李恪另眼相看。

今日大殿上觀其與長孫無忌對峙,雖年僅十歲,卻無半分怯場。

據理力爭,暗中詆毀長孫無忌欺負自己年幼不說,還趁機向皇上要權,處置得當,頗有點本事,假以時日,怕不是第二個李二。

李二看着台下倆人,暗自揣測,雖李恪說他想當個逍遙王爺,改革只是想對大唐百姓做點實事。

但現在其還年幼,待長大成人,難免會有非分之想,對承乾不利。

長孫無忌是承乾舅父,難免會堤防所有可能成為承乾敵人的人。

心中打定主意的李二說道:“輔機大人言之有理,但皇兒的擔憂也是情在理中,既然如此,就由侯愛卿的兒子陪同蜀王一併去封地,蜀王執朕親賜尚方寶劍,上可斬貪官污吏,下可斬欺民之徒,特殊情況可先斬後奏,務必把益州一切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別辱沒了我皇家威名。”

侯君集在一旁默不作聲,萬萬沒想到,這喜從天降。

侯君集忙出列領旨謝恩。

侯佩玉現在是李淵侍衛,也就是暗中監視李淵之人,從六品官職,現在一調動,怎麼也能把從字去了,正六品沒跑了。

可見此時的侯君集是多受李二信任與寵愛。

當然,侯佩玉此去還是有監視李恪的用意,不用李二明說,侯君集也明白該怎麼做。

長孫無忌心中有點惋惜,本來打算讓兒子長孫沖擔任監視者,進一步對太子示好。

自己也隨時能夠掌握李恪動向,暗中安排計劃,沒想到勝利的果實居然落在了侯君集身上。

不過也是不錯了,最少在這英明的蜀王身邊,安排了一個釘子。

雖然不是自己的,但是只要有這個釘子在,蜀王必然會對陛下心有嫌隙。

說不準還會讓蜀王因此記恨侯君集,讓侯君集也靠攏向殿下這一邊。

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讓此子趁機討要了一把尚方寶劍。

如此,李恪此去益州,無人可約束李恪,這也是一麻煩。

明白了李二意思的長孫無忌和李恪,再沒有多說什麼,謝旨回位。

接下來就是一天正常的朝會,武將陣營和文官陣營為了各自的利益爭吵不休。

這讓第一次參加早朝的李恪,頗感新鮮,看的也是滋滋有味。

李二也樂的看到底下眾人,分成幾個派系,在那爭來爭去,到了必要的時候決策一下,一天朝會就這麼過去了。

公元628年,李世民親賜蜀王李恪,尚方寶劍,封左衛大將軍侯君集之子侯佩玉,為益州折衝府都尉,定遠大將軍。輔助蜀王處理益州一切軍事事務,即日離開長安,奔赴任地。

同時,唐太宗冊拜夷男,為珍珠毗伽可汗,派使臣交好薛延陀部。

這次冊封更家的讓侯君集得意萬分,沒想到自己兒子一下連升三級,已經官拜將軍了,急忙替兒子領旨謝恩。

回到侯府的侯君集急忙找來了兒子,暗中交代,讓兒子注意蜀王的一舉一動,並把蜀王的一舉一動,要毫無保留的告知陛下。

知道李恪即將赴任的楊妃,淚眼婆娑的看着李恪,吩咐宮女給李恪準備遠行的行囊,並把多年積攢下來的積蓄全部送給了李恪。

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知之莫如母,同理知母莫若子的李恪也沒有拒絕。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李恪就跑去蓬萊殿陪着楊妃,每天都是母慈兒孝,其樂融融的畫面。

當然也少不了,調皮搗蛋的李愔被李恪訓斥。

李恪暗下決心,到了封地,但若造出什麼好東西,肯定要先送給眼前這個女子,讓其欣慰。

回到住處的李恪,拋開了悲傷,心中狂呼,我李恪終於走出了,改變命運的第一步,同時告誡自己,為了自己的小命,要膽大心細的做事了。

李恪也明白,暗中想要自己死的不知凡幾,明面上李二的眼睛侯佩玉,根本微乎其微。

自己若是把眼睛全部放在侯佩玉身上,那還是會回到歷史,重蹈覆轍。

畢竟自己這隻小螞蟻想煽動歷史的長河,無異於螳臂當車,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九月初九,重陽節,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來。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這一天,偉大的魏王李恪,離開了他的居住地長安,開始了他的改革之旅。

這一天,李世民難得的推遲了早朝,先來送別李恪。

這一天,楊妃手牽着李愔,步履蹣跚的作別李恪,哽咽無聲,眼神中流露出依依不捨之情。

這一天,長安城外,道路倆旁,擠滿了前來相送李恪的百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唐朝當王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回唐朝當王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朝會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