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賺錢方法
第二天一早6點10分,鬧鈴響了,李天然洗刷過後,就開始吃早飯。
早飯是媽媽在小區早餐店裏買的豆漿和油條。
豆漿能夠為機體補充充足的優質蛋白質、鈣質,而且還可以美白潤膚、減少皺紋、抗老防衰。
是李天然一家早餐的首選。
吃過早飯,李天然開始練字,練完字想起來昨天的瓶蓋,就出去小區超市裏買了個刮皮刀。
“多少錢呀?”媽媽趙月看到后問,“2塊”,“買就買了吧,這個應該會更好用一些,我把錢給你吧!”
“不用了,我這還有錢。”李天然拒絕了媽媽要給她的錢。
媽媽趙月比較會過日子,平時比較節儉,買個衛生紙都要用錢數除以克數,算哪個更便宜,然後買哪個。
畢竟家裏只有爸爸李建軍一人上班,雖然爸爸的工作在小城市裏平均下來還算不錯的,可要養孩子,還要贍養雙方老人,手裏應該也不寬裕。
“還是窮啊,是不是得想辦法掙點錢啊,不指望能幫上家裏,最起碼自己要買什麼東西不用問爸爸媽媽要錢”。李天然想。
可是身為一個初一的學生,才11歲,在一個小城市裏,又不能影響上學,真不知道幹什麼能賺錢。
想了一會也只想到了也許可以寫點稿子,投稿賺錢。
可是李天然以前從來沒有投過稿,不知道往哪投,也不知寫什麼。
一時之間陷入迷茫,對自己能否賺到錢失去了信心。
但是一想,不管自己能不能行,都要先邁出第一步,既然已經有了想法,當你開始第一步的時候,其實也就成功了一半。
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3次,李天然不信,知曉未來資訊、看過無數小說自己寫不好一篇短文。
心動不如行動,李天然決定明天天下午放學后,就去書店好好逛逛。
看看都有哪些雜誌比較火,到時候買回了解一下收稿類型,字數、格式的要求,再仔細研究一下別人都怎麼寫的。
相信有了方向,就知道自己寫什麼,怎麼寫了。
作為一個曾經的博覽群書而且有自知之明的成年人,一個稿子寫得好不好,有沒有希望被刊登,李天然還是心裏有數的。
到時候自己寫,自己審核,寫的不好,不寄出去就是了。
寄出去,不收稿,也不過損失幾毛錢的郵票錢,還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也不算白寫。
周一,5點40,一放學,李天然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離學校不遠的明珠書店,大概轉了一圈。
結合平時在學校里對同學們的觀察,發現雜誌類里,《時代影視》、《男生女生》在初中生群體裏最受歡迎。
《讀者》、《青年文摘》高中生買的比較多。
《故事會》成年人買的比較多。
《時代影視》裏面的主要內容都是一些熱門電視劇介紹、明星穿搭、娛樂八卦、明星採訪等內容,追星族們都很喜歡看的。
不過像這類雜誌應該不收稿,而且李天然也沒有在娛樂圈工作,明顯不適合,pass掉。
除了《時代影視》,李天然把其他幾種各買了一本。
《讀者》和《青年文摘》都是3元錢,《故事會》2.5元,《男生女生》4元兩本,買了4本雜誌一共花了16.5元。
《男生女生》又分了三個版,金版銀版文摘版,都有適合的人群。
晚自習的時候李天然做完作業,開始練字。
並沒有拿出剛買的雜誌看,也沒有借給同學看。被抓到沒收了就不好了。
還是等周末再拿出來研究。等自己研究完了,就可以借給同學看了。
再說李天然可不是曾經的那個小屁孩了,可不想當反面典型被老師抓。
話說曾經的李天然可是真幼稚呀,經常在上課的時候各種調皮搗蛋,吸引老師的注意。
被老師點名批評的時候還覺得特光榮。
真不知道當時怎麼想的,也許是為了吸引目光?
小時候,踮腳眺望長大的的自己,長大后獨自回望年少的純粹時光。
這就是青春吧,只有失去后才會知道彌足珍貴。
這周的數學考試李天然又考了100分,已經領了倆本子了。
正好用來寫稿子,等稿子寫完,反覆修改定稿后,在謄抄到紅色方格稿紙上。
前世的時候,李天然就聽說過,投稿最好是寫在方格紙上。
若稿件刊用的話,編輯修改起來也方便,算行距,字數也好計算。
時間一晃到了周末,李天然拿出雜誌開始一本本的看。
《讀者》應該是其中發行量最高的吧,刊登的文章涉及到文學、藝術、評論、故事,聯繫生活的科普小品、心理諮詢。
不過主要刊登的是其他報刊、書籍已發表的精彩文章。
《青年文摘》也是一樣,可以自己投稿也可以向雜誌薦稿。
薦稿中需要註明文章的原作者信息、原文出處及日期。
雜誌社決定收稿後會根據既定標準向原作者、出版單位支付使用費,向推薦人支付推薦費,也會有30-50的收入。
但是肯定收的就少了,全國各地投稿的人也多,競爭太激烈。
《讀者》、《青年文摘》都是半月刊,看這些雜誌可以拓寬視野,李天然打算有錢了也去訂閱一下。
這個時期正是紙媒的巔峰。雜誌在書店裏都賣的特別好。
這個時候大家都沒有手機,都在各種雜誌、書籍中尋找精神食糧。
《故事會》主要是以發表反映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故事為主,同時也兼收並蓄各類流傳的民間故事和經典的外國故事。
《故事會》主要有法律知識故事、開卷故事、外國文學故事鑒賞、網文熱讀、幽默世界、新傳說等欄目。
其實故事會很好看,裏面很多好看的故事,人物形象也豐滿,口頭性和文學性完美結合,每一篇故事都好讀、易講、能傳。
在通俗與高雅之間打開一條通道,可惜後來不知為什麼就被嘲笑成民工讀物了。
也許是因為裏面有許多鄉村故事?還是因為它都是有意思的故事,而且通俗易懂?不夠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