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世襲罔替

第339章 世襲罔替

第三三七章世襲罔替

在極短的時間內,李靖大勝吐蕃的捷報就傳遍了長安城。

特別是滿朝勛貴、文武大臣。

吐蕃的戰爭威脅,對於李唐朝廷來說,這就像是被人冷不丁的抽了一個耳光,視為奇恥大辱,現在聽到捷報,文武大臣自然是歡天喜地。

然而,冷靜下來,他們又不約而同的想道:“莫不是在虛報戰功?”

但是想想,還真沒有哪個虛報戰功的傢伙敢把斬首數目、俘虜數量寫得如此詳盡的。

更何況,河源軍的長史馬周、司馬劉洎都是李世民的心腹。

虛報戰功千萬不要把具體數字列得太詳細,因為這些都是可以清點的,可以查的,一查就穿幫了,比如說國共內戰中國軍某師報捷說殲滅共軍萬餘人,繳獲步槍五支,讓人笑掉了大牙。楊天保和李靖敢把數字列得有整有零,擺明了是有乾貨,不怕查的,所以,還是不要觸這個霉頭為好。

翌日早朝,長孫無忌的心情相當激動。

作為李世民的大舅哥,長孫無忌與李世民從年輕時就是至交好友,無論是天策上將開府,或者是參與奪嫡之爭,再或者玄武門武裝政變。

長孫無忌都是李世民的大腦,事實上當時無論房玄齡和杜如晦都不贊同武裝政變,在他們看來,李世民絕對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然而,還是李世民命令尉遲恭拿着刀架在房玄齡和杜如晦的脖子上,逼着二人表態。

長孫無忌非常清楚李世民的為人,表面上看李世民非常大度,就連魏徵指着他的鼻子罵,他都可以忍。

關鍵的關鍵是,這只是表面。

李世民內心裏是一個心眼非常小的人,秦瓊和程知節在玄武門政變中,不願意出力,他讓程知節坐了十三年冷板凳,秦瓊更是直到死都沒有再重用,當然,文人的春秋筆法不會這麼記載。

長孫無忌知道,祿東贊挑釁李世民,可把李世民給噁心到了,李世民能忍東突厥三年多,可是絕對忍不了吐蕃三年多。

現在也不是貞觀元年,那個時候國庫空得可以跑老鼠,李世民現在國庫收入有錢,儘管欠了利民銀行不少錢,不過李世民真耍流氓,楊天保能怎麼樣呢?

李世民肯定會學習楊廣一樣,攻打吐蕃,一征失敗,就二征,二征不行就三征。

如果真要到了那個地步,大唐就真的完了,長孫無忌真怕李世民重蹈楊廣的覆轍。

現在好了,吐蕃主力與唐軍在平蕃城對戰,一戰精銳盡失,再也掀不起什麼浪花了。

長孫無忌也多少知道一些吐蕃的情況,對於一個擁有三百餘萬部族的吐蕃來說,一戰損失二三十萬部隊,這不是元氣大傷,這已經是打得只剩半條命了。

長孫無忌異常激動:“恭賀陛下,全賴陛下洪福,三軍用命,我軍在平蕃城大獲全勝,痛殲吐蕃,殲敵十數萬,斬殺吐蕃大相以下,王公貴族數十,此赫赫戰功,實是十數年來未曾有過,當時折辱之仇,至今雪矣!”

被祿東贊折辱,一直是李世民的一塊心病,他做夢都盼着唐軍能夠打個大勝仗,洗雪這一奇恥大辱。

然而,他也感覺不可能,唐軍與吐蕃並不是陌生,雙方大大小小打了十幾年,無一例外,在唐境之內,唐軍肯定會勝,進入吐蕃境內,馬上就會戰敗。

似乎老天也覺得把他折騰得太慘了,該給點補償了,竟然讓唐軍在平蕃城不可思議地取得了一場巨大的勝利!

一想到這裏,李世民心裏樂開了花,笑容是再也遮掩不住了。

文武百官聲音洪亮,跟打了雞血似的:“為陛下賀,為大唐賀!大唐萬歲!”

李世民放聲大笑:“同賀,同賀!哈哈哈……”

李世民興奮的手舞足蹈,倒也沒有人指責他什麼。畢竟,當初聽聞突厥被打敗,俘虜了頡利可汗的時候,李世民和李淵父子倆都抱着琵琶與宮娥跳舞。

“楊愛卿不愧是我大唐的冠軍侯,有勇有謀,李愛卿更是文武全才,這兩位愛卿都是我大唐的鎮國柱石,有他們在,何愁大唐不能威加海內?痛快,痛快!朕登基數年來,數今天最痛快了!”

李世民大笑一陣,才心情暢快的坐了回去,勉強止住笑聲。

能夠參加大朝會的官員,至少是正七品以上。當然,常例朝會,需要從五品以上,這名不入流的信使,其實是一名從九品的陪戎副尉,是沒有資格參加朝會的。

李世民望着信使問道:“隴右都督府新軍傷亡怎麼樣?”

“其他各軍還好,河源軍都傷亡過半了!”

信使哭喪着臉:“陛下,你是不知道,平蕃城之戰,打得那個慘呀,整個戰場都讓屍體給鋪滿了,那一汪汪污血硬是匯成了一條血河,又被凍成了冰面,很多傷兵由於倒在冰面上,摔傷的……”

太極殿上響起一片吸涼氣的聲音。

這一仗打得也太慘烈了。

李世民有些動容了,他甚至流下報鱷魚淚,喃喃道:“好樣的,朕的勇士們都是好樣的,朕定要重重的獎賞他們……”

侯君集出班啟奏:“陛下,臣以為,臨蕃城一戰,屍山血海,吐蕃固然傷筋動骨,但是我軍亦死傷慘重,實不宜再打下去了,不如見好就收,讓李靖李大將軍撤回來休整。”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侯君集在去年的時候,被吐谷渾慕容伏順打得大敗,當時他就用氣疫也就是高原反應當作借口搪塞。

當然,沒有發現平蕃城之戰,唐軍軍隊進不了高原,這是既定事實,雖然那麼失敗很慘,人們也沒有理由追究伊侯君集的責任。

畢竟,敗在吐蕃人手中的將領多了去了,如果人人都要問責,至少好幾十名將領都要被問責。

可是現在不同了,楊天保率領侯君集的舊部,不僅在距離吐蕃腹地更深的地方,而且以少勝多,對比之下,顯得他更加無能。

沒有辦法,侯君集只能睜着眼睛說瞎話,提出讓李靖率領大軍撤退。

侯君集是李世民秦王府元老,他的態度,也代表着秦王府系的態度。

隨着侯君集發聲,左驍衛將軍、襄武郡公劉師立也道:“對啊,再打下去,吐蕃的援軍一到,勝負就很難說了!”

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看着侯君集向他拋來求救的目光,長孫無忌明白,侯君集的擔憂。

長孫無忌也躬身道:“臣以為過猶不及!”

對於侯君集內心中的小九九,李世民心如明鏡,劉師立的出言附和,也不能說明什麼,然而長孫無忌的份量不同,他代表着李世民的最強大腦。

更何況,從李世民與長孫無垢成婚以來,長孫無忌一路出謀劃策,從來沒有失誤過,李世民心裏一慌,覺得這三位都說得很有道理,好不容易才打了一場大勝仗,他已經很滿足了。

萬一,楊天保殺紅了眼,窮追猛打,撞上了吐蕃的生力軍,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他把目光投向房玄齡。

房謀杜斷,房謀事實上比長孫無忌考慮得更全。

房玄齡正色道:“老臣認為,輔機言之有理。”

他雖然不怎麼了解平蕃城前線的情況,卻也知道憑李靖身邊四萬餘軍隊,想一口吞掉那四五十萬人馬的吐蕃大軍是不可能的。

任何進攻都是有極限的,一味的窮追猛打,勝仗都可能變成敗仗,這是兵家大忌,不可不重視。

隨着房玄齡表態,文武大臣齊聲叫:“請陛下下令收兵,讓了新軍回防關內!”

李世民沉吟良久,輕輕吐出一口氣,說:“好,傳令新軍不可貪功冒進,速速收兵,回防關內……朕要出城十里,迎接這支得勝之師!”

唐儉馬上道:“老臣願意前往平蕃城,督促李大將軍收兵!”

唐儉的此舉,被認為蹭功勞。

侯君集不甘示弱,說:“唐尚書,你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還是讓某家去吧。”

唐儉年齡雖然大,可是人家身體好啊,他急忙頭搖得跟個潑浪鼓似的,連聲說:“本官腿腳靈活得很,跑一趟平蕃城絕對沒問題的!”

一大幫大臣七嘴八舌的叫:“唐尚書,你的腿腳確實不方便,前天還在嚷着風濕骨痛呢!這風波之苦你是吃不消的,還是把機會讓給我等後生晚輩吧!唐尚書,你戶部一大堆事情都沒有理出過頭緒,走得開么?還是讓下官去吧!”

朝堂里洋溢着輕鬆愉快的氣氛,跟當初突厥兵臨長安城下時那噤若寒蟬、大氣也不敢喘的情景截然不同了。

原本被視若畏途、避若蛇蠍的吐蕃高原現在成了眾人眼中的香餑餑,一隻烤得滋滋冒油的肥鵝,無數把叉子從四面八方伸過來,誰都想叉上一傢伙,那份積極,都讓李世民覺得陌生了。

作為李世民的御用外交大臣,唐儉在民部簡直如同坐蠟,度日如年。

李世民笑着說:“唐卿,辛苦一趟好了。”

群臣心裏那個酸啊。

李靖打仗一本正經,可是楊天保卻非常靈活,無論是前去犒勞軍隊還是點驗軍功,都會混得滿嘴流油。

這次又便宜唐儉了。

李世民的心情實在太好了,完全欠下利民銀行數十萬貫給拋到了腦後,草草吩咐了幾句,便宣佈退朝了。

就在這時,中書侍郎岑文本上前道:“啟稟陛下,是否為楊思慎封爵冠軍侯?”

冠軍侯早在西漢時期,是霍去病的爵位,在東漢時期,又被轉封為賈復,賈復雖然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無論名氣和功勞,他遠遠不如冠軍侯霍去病,後來劉秀改封賈復為膠東侯。

第三位冠軍侯則是竇憲,竇憲為車騎將軍,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三萬餘出征。竇憲遣精騎萬餘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大敗北匈奴於稽洛山,至達和渠北醍海,殺一萬三千多人,俘虜無數。后登燕然山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與霍去病封狼居胥同樣成為中國古代武將無上的榮耀。永元三年(91年)竇憲派兵再次出擊,出塞五千里進攻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破北匈奴單于主力,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俘虜北單于皇太后,北單于倉皇逃竄不知所終。

以竇憲的功勞,確實配得上冠軍侯這個比較特殊的爵位。

然而,楊天保的問題是,他的功勞確實是足夠,無論是參加北討東突厥之戰,還是擒獲頡利可汗,然後大敗薛延陀部,加上這次大敗吐蕃的功勞,確實是足夠了。

問題的關鍵是,漢朝是漢朝,漢朝除了異姓王爵,有名無實之外,侯爵是最高爵位,可是唐朝卻不同,唐朝別說侯爵,就算是公爵都已經爛大街了。

在李淵開唐之後,先封十七位開國公爵,還有其他各大世族門閥的爵位,唐朝視情況予以承認,這樣以來,在武德朝功爵就五十三位之多,貞觀朝又封了四十三位,加上東突厥、吐谷渾的勛貴大臣,這樣以來,唐朝在冊公爵就多達一百餘位,侯爵一百七十七位。

楊天保被李世民叫成了冠軍侯,這可是金口玉言,可是,冠軍侯和原來的冠軍侯已經不同了,按照楊天保的功績,封公爵都綽綽有餘,連劉師立都是公爵,更何況楊天保呢?

李世民遲疑起來。

良久,李世民道:“冊封原雲中侯楊思慎為冠軍侯,食邑三千戶!世襲罔替!”

唐朝對於公爵的封邑都是有定數的,一曰王,食邑萬戶,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戶,從一品;三曰國公,食邑三千戶,從一品;四曰開國郡公,食邑二千戶,正二品;五曰開國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從二品;六曰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從三品;七曰開國縣伯,食邑七百戶,正四品上;八曰開國縣子,食邑五百戶,正五品上;九曰開國縣男,食邑三百戶,從五品上。

楊天保這個冠軍侯雖然是侯爵食邑卻是三千戶,與開國公爵食邑相等,關鍵是世襲罔替這四個字就厲害了。

這就是戲文里所說的傳國侯。

事實上唐朝並沒有傳國侯,加上世襲罔替,就等於傳國侯的意思了。

在大唐一百多位公爵,一百七十七位侯爵里,能稱得上世襲罔替的只有楊思慎這麼一位,最最關鍵的是,只要不造反,他的兒子是冠軍侯,孫子也是冠軍侯,重孫也是冠軍侯。

PS:以為今天不會更新嗎?對不起讓大家失望了。老程有苦難言,作為中年老男人,養家餬口責任重大,現在已經不是為了愛好寫作的時代了,偏偏這本書沒有成績,上個月稿費,不好意思,老程寫作十一年以來,第一次遇到累計支付,訂閱加打賞,不足二百塊!當然,正所謂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太師會佛系更新,根據原來的節奏。一定會給大家一個結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盛唐太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盛唐太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9章 世襲罔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