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十年
不論趙嬌與太子妃之間關係如何,日子還是得繼續。
之後的朝政,在常家父子不停的招賢納士后,人員基本補充到位,整個朝廷像機器樣終於順暢的運轉起來。
而常載也不再動不動的想方設法去抓蔡大成為壯丁了。
元乾四年,容王朝的科舉考試正式登場。自此,七品秀才、四品舉人成為了歷史。
元乾五年,在家人上下期盼中,常國公府迎來了一位千金——蔡樂暉。
元乾六年,窮了數百年的朝廷國庫終於豐盈起來,常家父子口袋揣滿了銀錢,心也徹底的踏實起來。
元乾九年,十二歲的蔡樂盛中了秀才,而常國公府再次迎來了一位公子——蔡樂睿,也是袁老的關門弟子,後世的書畫聖人。
元乾十二年,十五歲的蔡樂盛中了舉人,而小他三歲的蔡樂臻則過了武舉成為了童生。
蔡大成此時已慢慢的淡出了朝堂,而常載也從之前的竭力挽留到後來的默許了。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最是值得慶賀的大喜事。
十一月初九是袁老的七十整壽,低調的袁家難得的廣而告之,辦起壽宴來。
過壽這天,蔡大成一家七口全來了。
兄弟兩人帶着寶兒、臻哥兒去了前院,而趙嬌則帶着女兒暉娘子、小兒子睿哥兒去了後院。
因為父親七十大壽,外地任職的三兒袁語堂也提前告了假回來給父親祝壽。
此時他聽聞國公爺到了,趕緊親自到前院去迎接。
袁老四個兒子,大兒子袁語山已是知天命年紀。
懷揣一肚子學問,深得親父真傳,可他從小就是位只愛好聖賢書的人,平時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
不過作為家裏的頂樑柱,他還是知道自己要擔負養家餬口的責任。
所以等中舉后,他就用自家宅院中的一個偏院開了館。
他開的書館不大,夫子就他及其弟袁語柏兩人,最多時也就收了三十多位學子。
二兒子袁語柏今年四十八歲,是前朝時的進士,還是難得的探花,進士及第。
但他為人太過剛正,不滿於當時朝廷的昏暗憤而離職,回家后就到親哥開的學堂任了夫子。
後來的陳朝皇帝雖然也多次派人請他父親及他出山,但都被二人婉拒了。
父子兩都不看好皇帝陳江的為人,對救了自己數次命的恩人都能視為眼中釘,他們如何能放心的為這樣的小人效力?
自那后,他就徹底放下仕途安心的當了教書先生。
三兒袁語堂今年四十三歲,性格比二哥圓滑得多,中了進士后一直在外地就任,從不參與朝堂紛爭。
在袁老及同門、同年保護下,倒是一心為民辦了不少實事。
如今官運享通,任職江南道按察使,正三品。
老四袁語譚最小,三十九歲,不愛詩書不愛美人只愛侍弄花草,學識淵博除了至交好友外很少在外展露才華。
中了舉人完成父親最低要求后,他放下聖人書,徹底鑽進他的花草樹叢研究去了。
此時四個兒子帶着孫子們,恭迎八方賀客。
而袁老此時穿着大紅福壽祥紋的長壽喜服,坐在太師椅上,邊上長案上擺滿了壽桃,笑眯眯的享受着眾人的拜壽與祝福。
寶兒兄弟兩上前磕頭拜壽,之後立在袁老左手邊,與右手邊的袁家孫子一起等着招待來客。
再說趙嬌,領着一雙兒女進入後院廳堂,入目所及,到處都是人頭攢動,她估計親朋好友能來的全過來了
此時堂內,衣香鬢影、珠圍翠繞,好一派仕女歡慶圖。
因為趙嬌的身份高,所以在坐的除了少數幾位,其餘人都站起來與她互相見禮。
袁老夫人今天打扮得也頗為濃重,硃色祥雲長袍錦服,着紅寶色流蘇步搖,面帶微笑,顯得雍容華貴。
見禮完畢后,眾人紛紛落座,而暉娘子則被袁家的女娘子們接去玩了。
袁三夫人這是首次見到傳說中的常國公夫人。
這國公夫人看着很顯年輕,面容嬌美、身姿輕盈,看着也就二十齣點頭,沒人想到她會有那麼大的兒子。
對於她的行事為人,袁三夫人是不削為伍的,可為了夫君仕途,她必須得上趕着打好交道。
如果沒有常國公,估計他們一家如今還在關外耗着呢。
如果沒有他的提拔,估計袁三老爺還在四品官位上徘徊,更不可能獲得江南道那地方的肥差了。
四品與三品,雖只差一品,可卻猶如天塹。
三品是封疆大吏,隨時可調入朝堂聽差,升遷機會指日可待。
而四品只是地方官員,除非背景過硬,一般只能在地方上終身徘徊了。
此時她笑眯眯的詢問寶兒及其弟臻哥兒功課,與趙嬌聊着暉娘子、睿哥兒日常起居,關心着趙嬌的身體,諮詢她保養的秘訣,不明就裏的人還以為她們是至交好友或近親姐妹,讓人感覺她與趙嬌的友誼特別的深厚。
對於這些無傷大雅的奉承,趙嬌都是一直有禮而客氣的回應,反正除了多說兩句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袁老對於兒子的栽培,趙嬌一直很感激,而蔡大成的感激就是利用手中權勢不着痕迹的回報,但袁老早已成精,如何會不明白?
睿哥兒早已坐不住,聽着大人說話他很不耐煩,就鬧着趙嬌想出去玩。
趙嬌平時就管不住他,可能蔡大成待在家裏時間長照顧孩子們多了,一個個的都被照顧得很野,特別是這小子,凳子上就像有個釘子似的坐不住。
她沒辦法,只好找來貼身婆子把這孩子帶出去玩會,實在不行就送到外院交給蔡大成。
等趙嬌這個理會完那個交談好后,已是一個時辰后了。
快入席時,還不見小兒子過來,正想派人去尋找,前院那裏來個婆子,說睿哥兒已被貼身婆子帶到外院找到國公爺了,讓她安心用餐。
趙嬌這才安心,愉快的用完了壽宴后才告退回去。
哪知道剛上了車,蘭嬤嬤就快步入內,與她講訴已發生的她卻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