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難臨頭
公元383年,前秦百萬雄兵挺進中原。這個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在漢人的支持一下,迅速強盛起來。他們雄心勃勃,一路向南,想要一舉拿下東晉,史稱‘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后,盛極一時的前秦卻因此一蹶不振,分崩瓦解。已經被前秦滅亡的拓跋族的代國,乘淝水之戰後北方大亂之機在盛樂重新建國,史稱北魏。天興元年(398年),北魏把都城從盛樂遷到平城,逐步統一了北方,走向了繁榮盛世。
而南方,本就贏弱不堪的東晉,雖取得了勝利,可是元氣大傷,如今已是氣息奄奄。
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在位的顯帝本就貪圖酒色,不理朝政,現在已病入膏肓,大限降至。
東晉皇室本就贏弱,政權一直由幾大士族把持。如今,外部軍權由劉溫一族掌控,宮內則由太子的生母謝貴妃一人獨攬。謝貴妃是劉溫的外甥女,名叫謝玉環,從小父母雙忘,外公劉溫將她視為己出,悉心呵護。謝玉環從小就是美人胚子,人見人愛,十三歲就名震京城,被選入宮。
劉溫有三個兒子,但軍權在大兒子劉恆手中,劉恆和謝玉環從小青梅竹馬,如果不是謝玉環‘意外’入了宮,她定會嫁給大表哥。也正因為有這層曖昧的關係,謝玉環對劉恆一向言聽計從。謝玉環深得皇上寵愛,再加上皇后沒有嫡出的皇子,她的兒子司馬堯在劉氏一族的幫助下終於當上了太子。
如今謝貴妃勾結宦官常公公,架空了皇后鄭雅。
、、、、、、、、
喧囂了一天的鄭國公府終於安靜了下來。
下個月十五,皇后要省親,故全府上下全部翻修整治,待迎鳳輦。
鄭國公名叫鄭淵,國公的榮號承襲於他的父親鄭奎。鄭奎是晉武帝(當今皇上的祖父)結拜之交。當年武帝是五皇子,並非太子,但他英勇善戰,為人豪爽,廣交朋友,身邊自然不乏忠勇之士。鄭奎就是當年的‘七死士’之首。正是由於他的鼎力相助,晉武帝最終順利登基。
當然他登基之後也沒虧待這些功臣,鄭奎就被封為鄭國公,鄭奎的妹鄭舒也成了皇后。
當今皇帝繼位后,立鄭淵的女兒鄭舒為後。只是鄭雅命運不濟,育有一女一子,只是兒子八歲時不幸夭折。
皇后雖有養子,但總規不是名正言順。她與謝貴妃相爭多年,終歸還是敗了,鄭家的權勢從此開始走後沒落。
皇上雖還算盛年,可是昏庸無能,再加上體弱多病,大權早已落入劉家和太子之手。
鄭國公鄭淵育兩子一女,女兒鄭雅就是當今的皇后,大兒子鄭博位居太傅,二兒子鄭智就鎮北大將軍。只是太傅也成了擺設,鄭淵多年賦閑在家。大子監國后,逐步削弱鄭智的兵權,他以‘北方無戰事’為由,將‘鄭家軍’瓦解分化,當然這都是劉恆在幕後操縱的。
、、、、
昏暗的燈光下,一位老者仰卧在床榻上,形容乾枯,白髮蒼蒼。他吃力地睜開眼睛,看了看跪在床前的大兒子,虛弱地嘆了口氣,然後又無力地閉上了雙睛,
“父親,我們‘卸任歸田’,如何?”,鄭博道,
“晚了,博兒,這事全怪我,當初瓦解鄭家軍時,你就提醒過我,是我太大意了,低估了太子,更低估了劉家父子”,鄭淵真是悔不當初,當時要是聽了博兒的話,舉家北遷就好了,
“父親,如今可還有什麼對策?”,鄭博仍是不甘心,鄭淵搖了搖頭,然後問道,
“還是見不到皇后嗎?”,
“見不到,如今常公公把持着整個後宮,我已經讓人給妹妹捎了好幾封信了,可是一封都沒回,估計她根本就沒收到、、、”,鄭博道,鄭淵點了點頭,
“皇上卧病多日,估計時日不多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省親的聖旨肯定劉家和太子下的,看來,省親之日,也就是我們的末日啊!”,鄭淵雖然年邁,腦子並不糊塗,鄭博雖然早已猜到了這個結果,可如今從父親嘴裏說出來,他的心還是一涼到底,
說完這些話,鄭淵的臉憋得通紅,鄭博忙幫着順氣,好一會鄭淵才緩了過來,鄭博默默地看着,
“父親,我們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鄭博提醒道,
“一個月,一個月、、,博兒,咱們家的藏書呢?、、、”,鄭淵喃喃地說道,
“父親,珍貴的藏書兒子早就轉移出去了,您放心,書是我們家的命根子”,鄭家雖然是靠軍功被封賞,可鄭家祖上卻是典型的書香世家,鄭淵放心地點了點頭,
“父親,我想讓宏兒母女提前離開,名義上,她只是我的義妹,宏兒也不在族譜,讓他們回去吧”,
“也好,不過她們能出城嗎”,鄭淵嘆了口氣說道,聽說現在城門把守極其嚴密,出城的人一個一個搜查,說是朝廷在捉拿刺殺太子的要犯,別人不知道,鄭家人當然明白,如今他們一家老小是出不了城了,
“應該可以,宏兒整日是男裝打扮,至於言玉兒,認識她的人不多,我已經跟張幻明打過招呼了,一周后,他們要去同城收葯,時間會持續三個多月,張家人會帶些僕人及家眷,到時候想辦法讓她們混進去”,
“言玉兒好說,可是宏兒,認識她的人不少啊”,鄭淵仍舊不放心
“這個父親也放心,幻明和我是多年的摯友,他會些易容之術,一定會想辦法的。再說了,宏兒和他的兒子張益修雖一直是兄弟相稱,不過他們家誰都知道宏兒是個女子,只是不說透罷了。幻明兄也很喜歡宏兒,常教她醫理,據他說,宏兒很有天賦,他都想收她為徒了、、、”,說到這,鄭博心中一暖,雖然大難臨頭,可是提起這個女兒,他還是無比欣慰。言宏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天賦,記憶力驚人,不但是過目不忘了,哪怕聽上一遍,她都能記個八九不離十。府里的孩子,讀書最多的就是言宏了。兒子鄭康從小被稱為“神童”,熟讀經書,又曾是太子伴讀,聲名遠揚,只有他清楚,府里,最有天賦的孩子不是鄭康,而是他的小女兒言宏,是他一直有意雪藏女兒的才華。
“康兒怕是出不去了?”,鄭淵閉着眼睛,沉痛地哀嘆道,鄭博沒有吱聲算是默認,隨即,兩行濁淚從他那佈滿皺紋的眼角淌了下來,
“誠兒和超兒呢?”,鄭老國公不甘心地又問道,
鄭博無比絕望地搖了搖頭,
“更不可能了,二弟曾經掌握兵權,他們一家被盯的更緊,不過父親放心,哪怕有一線可能,兒子也不會放棄、、、、”,
“看來,我們鄭家要斷後了!”
、、、、
父子兩人又商量了好一會,鄭博才從內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