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孫策大戰董江樓,桓伯緒接見張羨
兩位兵馬造成的聲勢也絕對不小了,揚起的戰鼓聲,彰顯着戰爭的即將來臨。
待大軍來到城池不遠的位置以後,孫策輕踢馬腹手持長槍上前喊話道:“吾乃孫策孫伯符也,此次領兵攻入荊南,不願多做殺戮,長沙郡本是我父孫文台舊土,何不早降?”
孫堅鼎鼎大名,誰人如何不知,等孫策把話說完,滿城將校士兵都面露遲疑之色,畢竟孫堅孫猛虎的威名尚在。
董雙看着滿城的兵卒,連連苦笑,本就是縣兵而已,離這正規軍相差甚遠,更何況這兵無戰心,這安城恐怕不好守。
董雙打斷孫策道:“孫破虜早已身死,何必再言。今日只有揚州軍與荊州軍之別,再無其他。”
見說降不成,孫策於是下令兵卒攻城,圍三缺一,並無戰勢,也無陣法,只是架着攻城設備就往前沖。
孫策親冒箭矢,沖在最前面,身後跟着程普周泰祖茂,麾下兵卒受到刺激,越發用力,不一會便衝上了城池。
董雙手上多是些縣兵,還有新招募來的新兵,配備都不齊,別說戰陣了,相互之間配合也少,劣勢之下完全亂了。
董雙憑藉著自己的本事,平定了少許動亂,可他手下兵馬只有不到一千,分到四處城池之後更是捉襟見肘,根本抵擋不住孫策的帶兵衝擊。
孫策見到前方這將就是剛才城池上答話之人,料想也是有些身份的,上了城池就一心追着董雙殺來。
董雙倒也厲害,自持勇力與孫策上前廝殺,兩人都是用槍好手,你來我往,鬥了七八十回合不分勝負。
只是八十回合一過,董雙越打越心驚,面前這孫策果然厲害,有其父之名,已經知道了自己敵不過孫策。
斗將分不了勝負,但其他兵卒已經勝負明顯,在程普祖茂周泰的帶領下,不到半個時辰的安城縣就已經城門大開,安城縣原本兵馬退入城中,只待被圍剿。
此時不走就走不了了,董雙心生退意,虛晃一槍,就欲離去,可他的武藝終究是低了孫策一籌。只見孫策挺搶追擊,將董雙逼到角落,層層堵截,再也跑不了了。
安城兵敗,大勢已去,董雙被逼到角落,面前是比他武藝高強的孫策,就連孫策麾下士卒都比他的多,突圍不成,這可如何是好?
“荊南已然大亂,將軍何不早降!”孫策大聲說道。
聽了孫策的招降之語,董雙也不是送死之人,心裏也沒有為劉表死戰之心,命令部下放下兵器投降。
“末將願降!”董雙苦笑道。
“將軍真乃深明大義之人!”孫策下令好酒好肉招待,再留下祖茂領三千兵馬駐紮此地,出榜安民,一面給後方發信,讓顧雍派遣屬吏來收。
一切典當完了之後,孫策卻一刻都不想耽擱了,繼續帶兵前行,目的明確,便是長沙郡最後的一處大城,也是治所所在,臨湘城。
一路行來,只見長沙郡佈防嚴謹,營寨之內旌旗飄揚,喊殺之聲震動天地。
孫策一路行來,卻越來越謹慎,臉色越來越沉重。
周泰見孫策愈發沉重的臉色,急問孫策道:“孫將軍,可是出了什麼問題?”
孫策回過神來,指了指周圍道:“據斥候來報,長沙郡中防備妥當,各處關隘一絲不差,我等馬上就要到臨湘了,我感覺怪異,心有不安。”
周泰忙道:“佈防妥當,說明長沙郡守也有些本事,僅此而已,又怎會不安?”
孫策搖搖頭:“幼平,你不明白長沙郡中形勢,故而不懂。這長沙郡中防備太過了,因此才顯得怪異。”
周泰急問孫策何因。
“荊州也絕非鐵板一塊,劉表據荊州雖從者無數,然不從者也不在少數。就說這長沙郡之中,長沙太守張羨,素來便與劉表為惡,政見與劉表不和。如今荊南少兵,我料想張羨也絕無為劉表拚死之心,故而有此詫異。”孫策說道。
孫策頓了頓,接着又道:“再者說,家父孫堅經營長沙多年,也有恩德布下,郡中屬官當識我孫家之名,正會如此如臨大敵,實在不該思前想後也想不出他因,故而覺得詭異。”
原來是這麼個道理,孫策都想不明白,周泰能懂什麼?
臨湘城中,張羨本是個儀錶堂堂、詩書傳家之人,如今卻是身穿白袍戰甲,不見昔日文人模樣,改為將軍打扮。
不得不說,張羨這幅賣相也是極好,只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收攏兵馬,依險佈防。
他張羨年歲不小,認識孫堅,甚至受到過孫堅的恩惠,只是與孫家少將軍孫策不熟罷了,在他的心目中,刀兵相向是他的本意還是他的害怕?不得而知。
據探子來說,前方几個縣都失守了,張羨也在思考着自己的身後之路,是不是投降。
張羨向身旁一個將校問道:“可曾探聽到孫策動向?”
那個將校答道:“孫策正在率軍趕來的路上,恐怕明日或者不到明日就能趕到。”
張羨眉頭一緊,情形越來越差,都沒有給自己思考的時間了。張羨不由心中一沉,暗自說道:“自己素來與劉表不和,如果再與揚州軍為敵,豈不是無立足之地。”
正想着,外邊有僕人來報,說桓階求見。
桓階乃是長沙郡有賢名之人,聞名於鄉里,張羨不敢大意,急忙令人請桓階進府一敘。
桓階,字伯緒,先為郡中功曹,太守孫堅舉為孝廉,兩人可謂有一段香火之情,後來朝廷任命他做尚書郎,後來桓階因父親去世返鄉奔喪,正趕上孫堅在攻打劉表時戰死。桓階為人忠義,想着報恩,於是冒着生命危險去求見劉表,請求為孫堅送喪,這才索回孫堅屍體。
後來天下大亂,桓階無處可去,就返回臨湘老家,一方面避亂,一方面精修學問,這也是張羨不敢怠慢的原因了。
歷史上的桓階在建安五年曹操與表紹正在官渡相持不下的時候,桓階勸說太守張羨歸降曹操。張羨本就與劉表不合,聽了桓階的話,也決定就這麼干,於是率荊南四郡歸降曹操,又派出使者前去見曹操,算是徹底與劉表鬧翻。
而曹操當時忙着官渡,雖然心裏高興,但也沒辦法出兵接管荊南四郡,兩人就此錯過了。
張羨與劉表殺伐了一段時間,曹軍一直未能南下,而劉表加緊攻擊張羨,張羨病死,荊南歸於劉表手中。
而桓階在曹操平定荊州的時候,感念桓階曾遊說張羨投降,命桓階當丞相主薄、趙郡太守。
曹操封公建國時期,桓階歷任虎賁中郎將、侍中。曹丕繼位后,桓階任尚書令、侍中,封高鄉亭侯,被曹丕視為寄命之臣。
兩人都不是劉表屬下,聽令不聽宣,劉表徵召桓階做從事祭酒,還打算把他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給桓階。桓階推託說自己已有了老婆,拒不接受。
荊南將亂,張羨左右不定,心中沒個注意,聽說桓階到來,舉棋不定,想要詢問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