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百家爭鳴
轉眼之間,兩個月時間過去了,這一日,各國的國君亦或是大臣都齊聚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最中間早就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廣場,為的就是今日。
只不過,為了給這些國君和大臣安排座位。可是廢了他們許多的心思,首先,大國要比小國位置好,不然的話,讓大國記恨起那些小國,那絕對是這些小國的災難。其次,同為大國,有的來了國君,有的來了大臣,那國君自然要比大臣位置好。最後,不少國家之間乃是世仇,可不能將他們安排在一起,否則的話大會還沒開始,他們那邊就要先打起來了。
而這些國君和大臣都是坐在廣場的東、南方,作為看客,同樣,那些個不參與爭鳴的各家弟子,都是坐在廣場的西、北方,同樣可以觀看。
廣場的中間,被劃分為一個個區域,每一個學說的人,都能佔據一個區域,當然了,儒家、墨家、名家、陰陽家、農家、兵家、醫家、方技家、道家、縱橫家他們所佔據的區域要最大,甚至可以派出來參與爭鳴的人都是最多的,沒辦法,誰叫這幾家都是最為興旺。
很快,諸子百家各家的家主就已經齊聚廣場中央了,儒家的孔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莊子,兵家的孫子,縱橫家的鬼谷子,陰陽家的鄒子,名家的鄧析子,醫家的扁鵲子,農家的許子,方技家的秦子,他們都帶領着各自的優秀弟子,來到了所屬的區域。
見所有人都來齊了,孔子當即就登上了廣成最中間的高台之上,這裏老子不在,他的輩分就最高,所以這次百家爭鳴由他來主持。
而原本還十分吵鬧的廣場,因為孔子的登台,卻是一下子變得安靜了下來,畢竟,孔子的身份在哪裏擺着了,他可是明面上地位最高的人,活了近百年的時間,沒人敢在他的面前無禮,否則就是褻瀆先賢,要被整個人族所詬病。
隨即,眾人齊齊起身,對着孔子行禮,口稱:“拜見孔子。”
“諸位不必多禮,諸位今日能夠前來,真是令我稷下學宮蓬蓽生輝,在下不才,乃稷下學宮開創者之一、也是儒家的家主孔丘,為了百家學說能夠在學宮當中更好的發展,也為了諸子能夠相互印證學說、取長補短,這才會有這次爭鳴大會出現。
這次大會總共有兩大步驟,一是百家家主依次上台,向眾人講解他們的學說,至於第二個步驟,我這裏有十個命題,到時候我會依次抽取,百家諸子若是對我這命題有自己的見解,大可上台直抒胸臆。”
“我儒家所着經典,乃是《孔子》、《孟子》、《荀子》、《詩》、《書》、《禮》、《易》、《春秋》此八本,思想乃是仁者愛人、克己復禮,我儒家最求的乃是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裏,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子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子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藍染在聽到這話后,頓時就是搖了搖頭,他要人克己復禮,就是要眾人恢復周禮,而現如今的各大諸侯,若是恢復周禮的話,豈不是要重新聽從周天子的命令,這是眾人絕對不能允許的事情,這就使得儒家雖然在這個時代是顯學,但卻不可能得到某一位國君的認同。
尤其是孔子所提出的大同世界,那就更加為諸位諸侯所不容,畢竟,在現如今這樣一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各國國君都是拚命地搜刮民脂民膏,才能過上富足的生活,若是他們推崇儒家的話,豈不是整個王室的人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活。
接下來上去的乃是孫子,兵家可是在春秋時代就出現了的,又是四大顯學之一,排在儒家後面,眾人也不會有什麼不滿,當即,孫子便對着眾人說道:“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兵家注重兵法,現如今有三大兵法,乃是我編着的《孫子兵法》。司馬將軍編着的《司馬穰苴兵法》,還有孫斌編着的《孫臏兵法》……”。
藍染對於這兵家的評價就是只能帶兵打仗,卻不能治國治民,而兵家之人若是幫助國君打贏了勝仗后,最後的結果卻是免不了功高震主,然後便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接下來上去的乃是墨家的墨子,墨家同樣是四大顯學之一,當即,墨子說道,“我墨家憑一本《墨子》鎮壓氣運,我墨家的主張乃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尊天’、‘事鬼’、‘非樂’、‘非命’、‘節用’、‘節葬’。其中兼愛非攻為我墨家核心,兼愛便是要對待別人要如同對待自己。愛護別人如同愛護自己,彼此之間相親相愛。不受等級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至於非攻,便是反對不正義的兼并戰爭……”。
藍染聽到這墨子的學說后,卻又是微微的搖了搖頭,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弱肉強食,才是這個時代的真理,要這些諸侯不互相征伐兼并,那還真是高看他們的品性了。
墨家之後,便是道家。莊子曰:“我道家乃是我師老子所開創的,以大道為根、以自然為伍、以天地為師、以天性為尊,以無為為本,主張清虛自守、無為自化、萬物齊同、道法自然、遠離政治、逍遙自在,對於國家,我等嚮往的乃是小邦寡民以及至德之世……”。
藍染一聽這話,頓時就是一陣搖頭,這道家的思想只能成為讓人遠離殘酷現實的精神家園,卻不能成為一個國家的治國之策,否則誰都去逍遙自在了,誰來從事生產,那些逍遙自在的,不也得需要用別人種出來的糧食來填飽肚子。
而現如今這個些學說,乃是老子和莊子提出來的,叫做老莊派,不適合國家,不過日後出現的道家另外一派黃老派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卻是成為了漢朝初期的治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