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無葯
雨後清晨,許少宣坐着馬車前往保和堂。
“駕!”
“駕!”
雕璃烏木馬車從擁擠的人群中慢慢駛過。
許少宣靠在馬車上,靜靜地閉目養神着。
腦海中不斷對現在的局勢進行思索。
目前,自己分別騙過了靖夜司的田和豫以及十三盜的邵敏傑。
現在唯一要顧慮的就是莊家和藥王幫來的兩位“特使”。
兩位專程來取自己姓名的“特使”。
“這倆人到底在做什麼?怎麼還不出手?”
許少宣皺着眉想着。
自己已經等很久了,就等着他倆送上門了。
只要他們一動,自己就有後手讓他們和靖夜司打起來。
到時候田和豫對上兩位特使,畫面一定很精彩。
正想着,馬車突然停下。
許少宣感到疑惑,現在的時間距離到保和堂應該還有一陣子呀。
許少宣睜開眼,吻着驅趕馬車的車夫。
“怎麼停下來。”
“回稟少爺,前面有人鬧事。”
車夫是許家僕人,一貫以“少爺”稱呼許少宣。
不像是保和堂的僱工,都稱呼許少宣為“東家”。
許少宣感到些許疑惑,掀開白色的、綉着芙蓉的布幔。
對外瞧了一眼。
只見原本寬闊的街道,里裡外外圍了好多人。
許少宣抬眼望去,看不清人。
但能清楚地聽清聲音。
那是一老一少兩個人在對話,他們身旁還有一個坐着的、臉色發白、正生病的成人。
少的應該還是十二三歲童子,他用還沒變聲的嗓子哭喊道:“你為什麼不救我爹爹?”
少年話音剛落,一位聲音略顯蒼老的人就答道:“不是我不救你爹爹,而是現在我藥房中沒藥,就是收你了爹,也治不了啊。”
蒼老的聲音中滿是無奈。
在安平縣,藥店診病是有原因的。
安平縣是周邊府縣的藥材交易中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藥材自然吃藥材。
也因藥材生意欣榮,各大藥店的人,都對藥理藥性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耳渲目染下自然可以為前來買葯的顧客收診治療。
“您這麼大的藥房怎麼會沒藥呢?”少年委屈巴巴地哭喊道。
“我已經帶着我爹走了好幾個藥房了,都說沒有葯,治不了病。”
“您是不是看我衣裳破、嫌棄我窮,怕我沒錢付藥費就說沒藥呀。”
周圍圍觀的人一聽到少年這麼說頓時興奮起來了。
一個個不嫌事大地高喊着、起鬨着:“就是、就是,郎倌你是不是嫌棄人家啊!”
“我看着藥鋪老闆就是嫌棄這孩子窮,衣裳破沒錢付,所以就推託鋪里沒藥不給看病。”
“就是就是,肯定是怕賒賬,所以謊稱沒有。”
“沒錯,我行走江湖這麼多年這把戲早就看透了!”
“老倌啊,不能這麼無情啊,誰沒一個馬高蹬低、上下兩難的時候。不就是點葯嗎?賒給他不就行了嗎?”這是一位慷他人之慨的大娘說的話。
說這話時,她挎着一個菜籃,正張着嘴,噴洒着她那強有力唾沫。
周圍眾人都趕忙避開她。
也因此,許少宣才能透過人群,看向正中間的場景。
那是一老一少兩個人。
小的那個還未行冠禮,還扎着孩子氣的小辮子。
他的衣裳不是特別好、也不是特別貼上,但洗得十分整潔。
他抬着頭,用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對面的那個老者說道:“我不用你賒。”
“我有錢!”
說著少年從懷中取出一個包裹得嚴嚴實實的、打着補丁的手帕。
從裏面取出二十枚大錢,然後有力地說道:“我問過好幾人了,治療傷寒病的葯要二十枚大錢,這裏一分不少。”
“錢給你了,給我父親診病!”
少年語氣鎮定,且滿藏着堅毅。
而少年對面的那個藥鋪老闆卻一臉地無奈。
他身着黑色紗制衣裳,腰間束着銀絲犀皮革帶。
腳上蹬着一雙合腳的黑色雙梁鞋。
他有些蒼老的面容上露出無可奈何的神色,低着頭道。
“不是我不救啊,而是真的沒有葯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凡有一點葯我一定收下你父親這個冰刃。”
“呸!什麼沒有啊,你這麼大店鋪會沒有?我不信!”
愛慷他人之慨的大娘繼續揮灑着唾沫。
“就是,奸商!”
圍觀的眾人仇富地吶喊者。
顯然看到有錢人倒霉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沒有?為啥?”少年不解,藥房沒有葯,就相當於水庫沒有水,這怎麼可能呢?
“負責大半個安平縣藥材批發的楚家半個月前就斷供了。”
“斷供了?那你們沒有存貨嗎?”
“有啊,但經不住買的人多啊。”老者一拍大腿,無奈說道。
“這幾時不知怎麼滴,買傷寒病葯的人是一波一波地來啊。”
“不只是我,連着整條街的藥鋪都沒了葯。”
“我這葯都買空了,我剛想關店門,這孩子就來了。”
“我不是不賣,是真沒有啊。”
老者說著指了指自己身後的,已經合上一半的店鋪門。
老者苦口婆心地解釋着。
但眾人一個也不相信,在他們看來,這老人就是虛偽。
就在眾人紛爭不已的時候,許少宣猛地從老者的話中察覺到了什麼。
猛地對着一旁的侍衛說道:“去,查各大藥鋪查一下安平縣內的這幾時得傷寒病的人數!快去!“
說完,許少宣迅速走下馬車,向著人群中擠去。
……
安平縣縣衙。
安平縣縣衙位於安平縣最繁華的永清街。
不同於保和堂所在新街那麼華麗。
永清街最不尋常的就是它那種歷史厚重感和獨有的文化底蘊。
一石一柱,一碑一坊,都可能是前人所留下的,距今少說也有百年。
除了歷史厚重感,永清街最多的就是文教感。
有文廟、也有神念境大修士魏旭兒時曾就讀過的文啟書塾。
更有不知凡幾的書店、私塾。
在永清街里住着的、哪怕是一介婦孺家中都得有幾本《禮記》《大學》壓壓宅。
可以這樣說,整個安平縣的文運都集中在此地。
正因如此,在許少宣興建新街之前,這裏都是安平縣地價最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