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不滿(一更)
許多時候裴金鈴覺得自己也沒什麼值得不滿的了,她出身不算高卻也不算低,好歹是京城平陽侯府嫡長女。
平陽侯府乃本朝建國時的四公八侯的八侯之一,世襲罔替的爵位,只要不造反就能傳到王朝覆滅之時。
說覆滅可能有些大不敬,但七十多年前王朝的確是差點亡在先、先、先帝手裏,也幸而有先先帝和當時的衛國公聯手,一內一外鞏固了朝廷,才讓王朝得以繼續延續。
到如今先先先帝早已埋在皇陵被化作了塵土,而衛國公在衛國有功后便被封了衛王,因屬地在西寧府又被叫做西寧王,為本朝第一異姓王。
有着丹書鐵券的開國四公八侯,留存到現在的也就衛王府和平陽侯府了。
不過比不得衛王府步步高升越混越好,平陽侯府在開國兩百年還能留下來,只不過是有着一個不怎麼值得誇耀的優點——本份。
本份的好處是家裏的爵位守住了,沒跟其他三公七侯一樣因各種各樣作死的緣由被敗家滅族,壞處就是代代遠離皇權在朝廷中沒什麼地位,她一個侯府嫡長女未必能有人家一個有權有勢人家不受寵的姑娘受歡迎。
要不是這樣,她娘一個商人之女當年也嫁不到平陽侯府來當宗婦,由此可見平陽侯府的大門有多好進。
只可惜她娘命不好,頭上的一品誥命沒能威風幾年,在她三歲那年就病故了,隨後她爹娶了興義伯的嫡三女方氏為繼室。
方氏進門十二年,一連為裴家生下一女二子,在府中的地位隨着年月越發的穩固,穩固到前些日子還主動為她爹尋摸了個好顏色的姨娘。
可惜她爹是個出了名的柳下惠,硬生生沒接受方氏的好意,只說家裏有個老姨娘擺在那就夠了,過日子還得夫妻二人才好。
這話活活把方氏感動得臉上有光了好幾日,一高興就送了老姨娘兩匹布料子,連帶老姨娘生的女兒也得了一套頭面。
老姨娘姓吳,五歲時被家裏賣到平陽侯府來,比平陽侯大了三歲。自七歲開始陪在平陽侯身邊貼身伺候,一直到平陽侯成親,她娘懷她的時候便給人提了姨娘。
吳姨娘隨後生下了平陽侯府的二姑娘裴如意,雖是庶出,但出門在外人家看爹不看娘,也沒什麼嫡庶分別,都是府里的姑娘,吃喝差不多都一樣。
不過吳姨娘雖是她娘提起來的,裴如意跟她卻不大親。
無他。裴如意出生的時候她娘早沒了,過一年方氏進門,她雖沒在方氏身邊長大,卻也知道內宅里誰說了算,有多餘的時間盡哄着方氏的女兒討好當家夫人去了。
至於方氏,倒也沒虐待過她,更沒算計過她,畢竟前頭留下的女兒,要待不好也得擔心自己在外的名聲。
再者一個女兒也妨礙不到她兒子繼承爵位,遲早一副嫁妝打發出去,在她眼裏跟吳姨娘那個女兒也沒什麼區別,無非是嫁妝厚薄不一樣。
加上方氏自己親爹是北禁衛軍統領,領禁衛軍拱衛皇宮,乃天子近臣,家中大姐嫁了不會夾雜進皇位之爭的閑散王爺為王妃,二姐公爹乃是朝中一品大臣等等。
有如此後台撐腰,不只在裴家能橫着走,便是在外面也是被人吹捧着的,自然沒心思狹隘、心理憋屈到只能在家裏耍橫。
就去歲她年滿十五及笄,方氏請了她大姐給她當正賓,反而是她沾了繼母的光,在京城裏出了回名。
再今年十六生辰,方氏也小宴了一回賓客,請了京城一些府上的夫人前來喝茶賞花,又賺足了名聲。
要外人來說,方氏這個繼母待原配之女和自己親生也沒什麼區別了。
唯一做得不如親娘的、非要雞蛋裏挑骨頭的話,是沒有幫忙早早相看親事。但貴族女子十八出嫁的不少,哪怕是親娘也多的是及笄后才開始相看,拿這也指責不了方氏。
反正總的來說,裴金玲這個有後娘的,比京城九成九有後娘的原配子女都過得幸福自在。
這麼好的日子過着,要說有哪不滿,都得被人罵喂不熟的白眼狼。
可她實實在在是覺得有些不滿,還不滿到了極點。
因為這平陽侯府十多年來花銷的都是她娘的嫁妝!平陽侯府一年花銷七八萬兩銀子,其中有五萬兩是從她娘的嫁妝里出的,可見她娘當年的嫁妝有多豐厚。
可再豐厚,這筆嫁妝她在嫁人時也拿不走,要能拿到其中十分之一也算她命好,外人都不好說什麼。
就憑這一點,她也高興不起來。
方氏近來給她相看了幾家,都是勛貴人家的孩子,長子、次子、幼子都有,雖不是什麼天經地緯般的人物,卻也仔細調查過對方品行的。
要無意外,她未來的夫婿便可能從這幾家裏出。
她對嫁給誰沒多大的興趣,有興趣的是她能帶走多少她娘的嫁妝。
當年她娘能從江南嫁到京城來有一個原因是她外祖母和平陽侯府的侯夫人是堂姐妹,兩姐妹都是武威侯府的姑娘。
不過一個是承爵的長房姑娘嫁到了平陽侯府當世子夫人,而一個是二房不那麼受寵愛的庶出便嫁給了武威侯遠親商戶俞家。
俞家三代從商,在她外祖母嫁到俞家去之時還只算是江南一般的富戶,家裏有一二十萬的家產,到她母親出嫁之時便已經是百萬巨資了。
奈何俞家財運雖是通達,在子嗣運上卻不旺。
她外祖父往上三代是個孤兒,偶然發跡后前後娶了三個老婆納了十七房小妾最後只得了一個兒子,也就她曾外祖父。隨後他曾外祖父納了七房小妾,瞎折騰多年也只得了她外祖父一個,最後還死在了姨娘肚皮上。
再到他外祖父運氣好娶到了高門貴女,一輩子守着她外祖母兩人倒是運氣不錯有兩個孩子,只可惜都是女子。一個是她娘,一個是她小姨。
後來她娘嫁到平陽侯府當侯夫人,她小姨便在江南坐產招夫,找了個上門女婿,隨後生了兩個兒子來繼承俞家。
至於她娘能嫁到平陽侯府的另一個原因,要說平陽侯府不圖財也沒人會信。要不圖財京城裏那麼多名門閨秀不去求娶,何必非娶個江南的姑娘?
要知她外祖父當年本是打算招兩個上門女婿,早把家產一分為二,後來那百萬家資有一半讓她娘帶到了平陽侯府。
當然,當年平陽侯娶她娘時也沒說我是看中了你家的財,而是打着陪老夫人江南養病對她娘一見鍾情了。
這一見鍾情了三年,整個江南沒有不嫉妒她娘的,可見當時平陽侯有多受歡迎,待她娘有多好。
後面的也不用再說,主要是她娘死的時候她不過三歲,腦子裏記得的事少,她爹跟她娘有多恩愛還是另有恩怨都沒能留給她多大的印象。
一直到她漸漸年長,不小心看見了一些她娘留下來的東西才知道這世上男女之事,純情者少算計者多,橫豎也就那麼回事。
再回頭來算她能帶走的嫁妝。
京城除了公主郡主下降,高門大戶的女兒出嫁,嫁妝多三五萬兩已頂天,不似江南一帶商戶出嫁,聘禮嫁妝能以五萬兩以上記。
她一個侯府的女兒,哪怕是親娘的嫁妝再多,能給她的也只三萬兩,最多再給點私房錢,不然她爹還可能被御史參一摺子說是鋪張浪費。
剩下的嫁妝只要兩家沒斷親,自然得留在平陽侯府便宜後來人。有這樣天大的好處,方氏要不好好待原配的孩子那得是她腦子有病。
所以裴金玲也不擔心方氏在她的婚事上作妖,只用閉着眼等方氏給她選好人,時間一到就帶着嫁妝出嫁就好。
至於只能帶走十分之一的嫁妝心裏不滿這種事,也只能藏在心裏不滿了,誰叫她一個孤女沒半點依靠,想多撈點嫁妝也沒那個本事。
要說外祖家,外祖在前兩年早已過世,如今當家的是她小姨。
她小姨待她跟外祖父一樣好,可這個好除了給銀子給寶貝外也沒別的用處。商戶人家如何斗得過勛貴,還別說她小姨在今歲也遇到了麻煩,不只幫不了她,且還有求着平陽侯府的地方。
說來當初她爹平陽侯還動過與她小姨家表弟聯姻的想法,說是把她嫁回外祖家也不擔心被人欺負,而她只比小姨家的表弟大三歲,正合了女大三抱金磚。
那時她正在江南與她外祖父祝壽,外祖父看了她爹的信后在書房與她罵她爹,“豎子欺人太盛!從來只聽說過高門嫁女低門娶媳,不曾見過有拿侯府嫡長女嫁商戶的!難不成京城裏大戶人家都死絕了要你嫁回你娘的娘家來?”
這話雖然難聽卻也十分有道理,要俞家是個書香門第,這麼嫁回來倒也沒什麼,說不得兩家還各自歡喜。偏偏俞家是商戶,商戶再有銀子地位也在那擺着,不算是什麼好歸宿。
當年俞老太爺也只得人家一個侯府偏房下面一個不討喜的庶女進門,要哪家侯府拿嫡支的長女嫁商戶,滿京城都得覺得這家人是瘋了。
俞老太爺自此覺得她爹不只是貪他的家產,還覺得她爹對她也不安好心,進而更加懷疑她娘當年之死。
她娘本是俞老太爺精心教導來繼承家業的姑娘,跟一般江南柔弱美人不同,不說心胸寬廣,身體也十分健康,從小跟人習武有點拳腳的,卻在京城硬生生病沒了。
這也不是死於難產更不是急症的,她外祖父只得二女,父女間感情深厚,加上還有這些不能言表的阿堵物糾葛在裏頭,要不懷疑她娘的死都不可能。
也就官員誥命離世朝廷必得使仵作驗屍,證明她娘的的確確是病死的,這懷疑還未起就被按下,兩家才一如既往的往來着。
※※※※※※※※※※※※※※※※※※※※
嘎嘎嘎~~~開坑鳥~~~~元旦三更,留言會掉落驚喜喲么么噠!
PS:特別感謝jessica醬的營養液*5,愛你,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