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阿拉伯聯合-
皇曆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復興阿拉比亞自古以來的一神教伊斯蘭教。自稱是阿拉伯和猶太人祖先的,亞伯拉罕宗教的繼承者。先知遵循亞伯拉罕的遺教傳播伊斯蘭。到他逝世時(皇曆632年),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出現在阿拉伯半島。之後阿拉伯人開始在“聖戰”旗幟下對外擴張。穆罕默德之後,阿拉伯國家的首腦稱為哈里發,意為真主使者的繼承人。最初的四大哈里發由穆斯林公社選舉產生。
第一任哈里發是先知的岳父艾布?伯克爾,兩年後去世,任內平定先知去世后叛亂的各部落,恢復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
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皇曆634年~644年)先後攻佔拜占庭帝國統治下的敘利亞(皇曆636年)、巴勒斯坦(皇曆637年);同時派4000騎兵攻入埃及。
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皇曆644年~656年)率4萬阿拉伯鐵騎主力軍隊消滅波斯薩珊王朝數十萬大軍。在位期間,奧斯曼本人由於腐化,重用親近、貪圖享樂,引起穆斯林的不滿,被擁護阿里而倒戈的士兵殺死。
第四任哈里發阿里(皇曆656年~661年)即位,因為倒戈的士兵支持阿里,奧斯曼重用的親戚穆阿維葉逼迫阿里殺死弒哈里發者,阿里不能殺死自己的支持者,故雙方決戰,但是在穆阿維葉將要戰敗的時候,他的手下施詭計使穆阿維葉也獲得了哈里發的頭銜。阿里後來被哈瓦利吉派的人暗殺。皇曆661年,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即位哈里發,以大馬士革為首都,建立了倭馬亞王朝。哈里發改為世襲,實際上是帝國的君主。
皇曆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的政權鞏固以後,又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在東線,由於薩珊波斯得到來自中華的支援,阿拉伯人東擴無望。在西線,攻佔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區后,於皇曆711年越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了安達盧西亞。后在入侵法蘭克王國的普瓦提埃戰役(皇曆732年)中戰敗,退回西班牙。至年8世紀中葉倭馬亞王朝後期,阿拉伯帝國的版圖西臨大西洋,東至兩河流域,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龐大封建軍事帝國。倭馬亞王朝共有14位哈里發。
皇曆750年,倭馬亞王朝被推翻,阿拉伯世界進入長達一千多年的分裂時期。
皇曆1919年9月19日,為了應對來自以色列的威脅,阿布扎比酋長國、杜拜酋長國、沙迦酋長國、哈伊馬角酋長國、阿治曼酋長國、富查伊拉酋長國、烏姆蓋萬酋長國、阿曼酋長國、也門酋長國、馬斯喀特酋長國、卡塔爾酋長國、巴林酋長國、巴比倫酋長國、科威特酋長國、黎巴嫩酋長國、約旦酋長國、敘利亞酋長國、漢志酋長國、內志酋長國、哈薩酋長國,二十個伊斯蘭國家簽署《麥加條約》,阿拉伯聯合成立。
每年麥加朝覲期間,各酋長國首腦雲集麥加,出席阿拉伯聯合峰會,討論重大事項。
阿拉伯聯合主要權力機關是位於麥地那的“大阿拉伯議會”,阿拉伯聯合的國家元首由各酋長國首腦輪任。
但是由於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矛盾,以及各酋長國歷史上的紛爭,阿拉伯聯合內部並不團結。
皇曆2011年7月25日,薩達姆?本?侯賽因?本?馬吉德?阿爾?提克里特領導的巴比倫酋長國在不列顛帝國的支持下脫離阿拉伯聯合。阿拉伯聯合成立后,一直是由巴比倫酋長國主導。巴比倫酋長國的退出,意味着阿拉伯聯合的解散。
皇曆2017年5月2日,巴比倫酋長國吞併科威特酋長國。17日,不列顛帝國向巴比倫酋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巴比倫酋長國撤出科威特酋長國。薩達姆?本?侯賽因?本?馬吉德?阿爾?提克里特拒絕接受。18日,不列顛帝**隊在第二皇女柯內莉婭?LI?不列顛率領下,向巴比倫酋長國發動進攻。25日,薩達姆?本?侯賽因?本?馬吉德?阿爾?提克里特被不列顛帝**隊擊斃,巴比倫酋長國成為不列顛帝國18區。
-波斯王國-
首都:波斯波利斯
文明古國之一。
皇曆226年,帕提亞王朝滅亡后,一直由薩珊家族統治。薩珊是瑣羅亞斯德教(祆教)的祭司。
皇曆3世紀初其子帕佩克據其根據地斯塔赫爾自立為王。
皇曆224年帕佩克之子阿爾達希爾一世(皇曆224年~241年)推翻帕提亞王朝(安息帝國)
皇曆226年在泰西封加冕,自稱諸王之王。他進而佔領原帕提亞帝國的廣大地區,建立中央集權的薩珊波斯帝國;又北征亞美尼亞,粉碎帕提亞遺族與大月氏人的聯合,鞏固了帝國的邊境。他以祆教為國教。
沙普爾一世(皇曆241年~272年)在位使羅馬帝國受到3次極沉重的打擊。第3次大敗羅馬軍於埃德薩附近,俘羅馬皇帝P?L?瓦勒里安(皇曆260年)。他所統治的領土/共有27省,東境遠達今錫爾河流域和印度河的中上游。沙普爾一世自稱波斯和非波斯的諸王之王。為了統治多民族的帝國的需要,他扶植摩尼所創立的世界宗教。他死後,摩尼教遭到迫害。
皇曆4~5世紀,薩珊王朝與拜占庭帝國不斷進行戰爭,互有勝負;在東境則先後受游牧民族――匈奴的一支匈尼特人和?噠人的威脅。薩珊王菲魯茲(皇曆457年~484年)抵禦?噠人,戰死。其時王室衰弱,貴族專橫。菲魯茲之子卡瓦德一世(皇曆488年~496年,皇曆499年~531年)企圖利用瑪茲克運動抑制貴族專橫,皇曆498年被貴族推翻。皇曆501年他靠?噠人的支持恢復了王位。
卡瓦德一世之子庫斯魯一世(皇曆531年~579年)統治期間,帝國達於極盛。他在嗣位前3年,即與祆教僧侶合謀,鎮壓了瑪茲達克教派;嗣位后實行一系列改革。增加國庫收入,緩和國內矛盾,又依靠小貴族,讓他們擔任地方行政職務,從而降低少數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作用。約558年,他與西突厥聯合,擊潰?噠。皇曆572年,為了斷絕拜占庭從海上取得中華絲綢的通路,佔領了也門。以後,拜占庭又與西突厥聯合,發動對波斯的長期戰爭。
庫斯魯一世之子霍爾米茲德四世(皇曆578年~590年)繼續與拜占庭的戰爭。在國內,他企圖依靠基督教徒加強自己的地位,繼續執行抑制大貴族的政策,因而觸怒大貴族和瑣羅亞斯德教的僧侶,結果被推翻。其子庫斯魯二世(皇曆590年,皇曆591年~628年)繼位不久,皇曆602年,對拜占庭發動戰爭,征服了整個小亞細亞,洗劫敘利亞,佔領安條克、大馬士革、耶路撒冷,最後於皇曆619年佔領埃及,他以此得到帕爾維茲的稱號。
皇曆622年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收復小亞細亞,皇曆627年進至底格里斯河中游地區。庫斯魯兵發也門,打破了半島政治格局和社會結構的平衡,這對阿拉伯社會的重新洗牌起到了助推作用。更富戲劇性的是這,這場變革爆發出的能量,最終導致薩珊王朝的傾覆。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南征北戰,短短二十餘年間,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半島已統一在真主的大旗下,然後穆斯林四齣征服,而波斯帝國也被他們列入了征服的名單。
皇曆637年,阿拉伯軍隊在賽爾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領下,大敗薩珊軍於卡迪西亞,攻下泰西封。這時距庫斯魯征服也門,僅過了62年。皇曆642年奈哈萬德之役決定了薩珊帝國的滅亡。末王伊嗣俟三世於皇曆651年在木鹿被一個磨坊主殺死。其子俾路斯逃亡至中華。
皇曆652年,中華丞相劉仁軌決定出兵幫助俾路斯復國,以阻止伊斯蘭教向東擴張。以程知節為主帥,蘇定方為副將的中華軍隊用了四年時間,把阿拉伯人趕出了波斯高原。
皇曆657年,俾路斯在波斯波利斯,這個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都城,重建薩珊波斯,仿效中華,實行君主立憲制,向中華稱臣,承認中華為薩珊波斯的宗主國。此後,波斯成為阻止伊斯蘭東擴的橋頭堡。
-澳大利亞聯邦-
首都:鄭和
皇曆1910年,中華聯邦佔領澳大利亞。
皇曆1968年,中華聯邦**制度導致絕對貪污**,國家陷入危機。澳大利亞總督李光耀宣佈“澳大利亞自治”
皇曆1969年2月14日,中華聯邦與李光耀在上海簽署條約,承認澳大利亞獨立。
皇曆1969年10月10日,澳大利亞聯邦成立,李光耀出任總理,發表《澳大利亞的中立宣言》確定澳大利亞的中立地位,但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
皇曆1990年,李光耀辭去澳大利亞聯邦總理職務,但是留任內閣資政。李光耀之子李顯龍繼任總理。
皇曆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佈退出澳大利亞聯邦內閣。
-以色列共和國-
首都:耶路撒冷
皇曆135年,猶太人起義失敗后,猶太人即被逐出耶路撒冷以至整個巴勒斯坦,流落到世界各地。
皇曆19世紀80~90年代在EU出現反猶太主義浪潮后,形成了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潮和運動。
皇曆1882年,EU的敖德薩,猶太人醫生L?平斯克爾提出:“人們歧視猶太人,是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國家,這個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法就是建立猶太國。”同時出現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比路”,並開始了猶太人向巴勒斯坦有組織的移民。
皇曆1895年維也納猶太人記者T?赫茨爾撰寫《猶太國》一書,進一步提出了猶太復國主義的理論和綱領。
皇曆1897年在巴塞爾舉行了第一次猶太人代表大會。大會通過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綱領》規定: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是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為公法所保障的猶太人之家。會上成立了以赫茨爾為主席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組織。
皇曆1907年11月不列顛帝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代表政府發表《貝爾福宣言》,聲稱“神聖不列顛帝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為達到此目的而竭盡努力”。在不列顛帝國的支持下,猶太復國主義者不顧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大規模組織猶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皇曆1914年11月29日,耶路撒冷事件發生。猶太復國主義者與伊斯蘭極端分子武裝衝突,造成數萬人死亡。事後猶太復國運動進程加快。
皇曆1917年5月14日,以色列共和國正式宣佈成立。同日,巴比倫酋長國、約旦酋長國、敘利亞酋長國以及黎巴嫩酋長國向以色列宣戰,開始以色列獨立戰爭。北邊的敘利亞酋長國、黎巴嫩酋長國和巴比倫酋長國,三**隊都在接近邊界的地方被阻擋下來;來自東方的約旦酋長**隊則攻下耶路撒冷的東部,並且對城市的西部展開攻擊。不過,猶太人的民兵部隊成功的阻擋了約旦酋長**隊。從6月開始,不列顛帝國、EU、中華聯邦三國聯合宣佈了一個月的停火令,在這段期間裏以色列共和國國防軍正式成立。在之後數個月的戰鬥,阿拉伯聯軍屢戰屢敗。
皇曆1918年1月,以色列與阿拉伯聯軍達成停火協議。
皇曆1919年4月,《死海邊界條約》確立了以色列的領土範圍。
皇曆1945年,不列顛帝國、EU、中華聯邦三大國承認以色列共和國永久中立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