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殺富

第359章:殺富

遠洋航行中的船隻淡水消耗量很大,人需要喝水吃飯,特別是在炎熱的天氣里還要洗澡,蒸汽機的鍋爐里只能使用淡水,在淡水不足的時候總需要補給的。所以每過幾天遇到島嶼的時候就要設法靠岸補充。

遠征艦隊離開呂宋已經十幾天了,這一天他們遇到一個比較大的島嶼,艦隊停下來打算補充淡水,同時也尋找可使用的野菜野果子,這是補充營養的需要,以避免疾病。

他們找到了一條小河,放下衝鋒舟去取水。展七雄已經發現這條小河的沿岸有當地土人生活的窩棚,這就要格外小心了。每一條小船上都有番人士兵,其中一個是來自呂宋島的,他的職責就是與土人交流。

五艘衝鋒舟接近了河口,開始進入那條小河。猛然間,前方飛出兩支標槍,還有幾隻箭,可是都墜落在船隻前方很遠處,顯眼是射程不夠。

小船立即停下來,船頭架起盾牌,也拿出火銃,做射擊準備。

船上那個番人舉起手裏的紙筒喇叭開始喊話:“不要放箭!我們是來取水的,取完水就走,不會停留。”

“我們還帶來了瓷器和布匹,交換野果子。”

這幾句話他不停地喊,同時小船上的士兵舉起陶瓷碗和布匹,揮動起來展示。

看來土人們聽懂了,再沒有箭矢飛過來。

快船巡九號也盡量靠前,船上有火炮,必要時可以提供支援。

小船慢慢試探着進入河道后拋錨,這就可以取水了。士兵們用水桶打河水往木製的大水瓮里灌。水瓮滿了后回到大船邊,大船上有吊具,可以把水瓮吊上大船。這種取水的過程很笨,此時的技術也只能這樣,能取到水就行了。

與此同時也有士兵上岸,把瓷器、布匹搬到岸上展示,慢慢的土人們看到沒有危險,就三五成群地過來圍觀詢問。

很普通的陶器、瓷器和布匹,對土人來說是難得的奢侈品了,當然喜歡,願意交換。這辦法能得到很多野果子,不必自己去採摘。

艦隊在這個島嶼旁整整停留了一天一夜。與土人們熟悉了,土人們不再敵對,不過水兵們還是加小心,因為他們知道,在土人的眼裏,他們每一個人也可以是土人的獵物,他們吃人和吃動物沒啥區別。

船上的士兵們可以輪流上岸,岸上沒什麼好看的,可是在船上時間長了總想踏上陸地,可以感覺到心裏安慰。

其實還有一件對士兵們最有吸引力的事,什麼事呢?有人的地方就有女人,而且土人的女人很容易混的,隨便給點東西就解決了。對此,軍紀上不是很嚴格,唯一的要求就是安全,不要被土人抓走吃了就行。

出海的船上不能有女人,無論軍艦還是民間的漁船、商船,長期在海上的船都是如此,這是為了安全。試想,常年漂泊在大海上,如果船上有女人,那就會引發矛盾,械鬥殺人都是可能的。

按照劉瓔的指令,每隔一段航程就要抓一個土人,這是為了語言交流貫通。為此,他們在接觸到的土人中尋找對象,主要的標準是人要機靈聰明,當然還必須是男人。

說是抓人,為了避免糾紛,還是盡量協商自願,以食物等做引誘,對於這些土人來說,美食是極大的誘惑。同時也承諾,幾十天過後,會送他回來。這倒不是空話,船隊回程的時候當然可以送他回來。

到了第二天,艦隊繼續起航,汽笛聲引來島上很多土人出來觀看。

……

轉眼到了洪武六年,劉瓔收到老太爺傳來的信,信中附帶一份朝廷的邸報,那上面劉基加了批註。

我們前面說過,每次得到朝廷的邸報都要翻印然後與台員的邸報一起發送各處衙門傳閱,劉基也有一份。如果有誰加批註,往往會再傳給指定的人看。這一份邸報就是劉基加批註后再次傳回來,劉瓔等人都會再次傳閱。

邸報上是什麼內容呢?

邸報上說:有朝臣奏報,此春季青黃不接,多地發生飢荒,奏請皇上開倉賑濟。於是朱元璋說了,江浙富甲天下,為富不仁者眾,當罰!

白話說:春天很多地方發生了飢荒,請朝廷批准,打開官倉發放糧食,救濟災民。皇上說,江蘇浙江很富有,那裏的商人地主很多,他們生活奢華沒有慈善之心,應該懲罰他們!

大臣說的是多地飢荒,一般地說,都發生在貧窮的省份,不是江蘇浙江,江南富庶之地很少有飢荒的。可是朱元璋的回答避開貧窮的省份,偏偏是說江浙一帶的富人,這態度就另有一番含義了。

劉基的批註認為:這就是要在江浙兩省搞殺富濟貧。其實濟貧是幌子,殺富才是真的,抄沒富人的財富也不會去濟貧,而是入了官倉。官倉是誰的?還不是皇家的嗎?

劉基說的對,自古以來喊“殺富濟貧”口號的多了去了,見哪個濟貧啦?但是殺富都是實實在在的。

這是向江浙富人動手的信號。為此,劉瓔給他老丈人寫了信,內容是勸他到福州躲避一時,還讓他媳婦陳桂怡(現在身份是王后)也簽上名字,緊急派專人送往南田。

信件送到陳家,引起他們一家人的議論,可是氣氛平靜,並沒有恐慌。

陳家也是一個大家庭,老太爺老太太還在,下面兄弟四人,劉瓔的老丈人陳世舉是最小的,四房人口有三十多。所以他們家的老太爺就說了:在福州只有一處宅子,並不大,全家人去了怎麼住?

當然他們更多的是不相信,他們幾代人居住於此,蒙古人在的時候也沒有抄家的道理呀?現在的大明朝是漢人的天下,怎麼反不如蒙古人了呢?再者說,在南田,殷實人家上千,也沒見誰棄家逃難呀?現在還是和平世界,朗朗乾坤,官府還能不講理嗎?

就這樣,陳世舉給女兒女婿回了一封信,說家裏一切都好,不必挂念云云。

收到回信劉瓔只能幹着急,別說他沒時間去南田,就算去了也沒用。在老丈人面前他說話或許有點分量,可是在陳家眾人面前恐怕連親戚都算不上,到現在為止,他王爺的身份陳家並不知曉。

沒別的辦法,只能再寫信勸告,剩下的就是聽天由命了。

朝廷的行動真是雷厲風行啊,僅僅過了一個多月,正是農田裏忙碌的季節,在江浙兩省就開始大動干戈。

風雲突變,來的太快,快的來不及反應,在南田已經是哀鴻遍野了。

畢竟是和平年代,不是亂鬨哄的戰亂時期,干殺富濟貧的事起碼錶面上要有個理由啊?總要有個借口,否則不就成了打家劫舍的強盜了嗎?

朝廷給的理由就是為抗災救災募捐,號召富人以國事為重,興慈善之心,以救濟饑民。這理由是不是很高大上啊?祭出道德的大旗,不捐銀子就是不道德,朝廷搶錢反而站在道德的高處了,上哪兒說理去?

關鍵在於募捐是自願還是強制,自願捐款那叫募捐,強制捐款還是募捐嗎?更要命的是數量,如果十兩八兩的銀子對富裕人家還不算啥,甚至一百兩,咬咬牙也認了。可是這一次一開口就是數百兩白銀,或糧食百石布數十匹,這數量對於中小地主商人來說就是傾家蕩產了。

一開頭肯定會找大戶,俗話說出頭的櫞子先爛嘛,被抄家的肯定是不服,不服就要立威,殺雞給猴看。

幹這種事情對官員來說積極性最高,各個主動向前,如果朝廷允許抄家,下面的縣衙門就敢殺人。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有油水嘛。

抄家的資產哪有賬目,就算有賬目也是抄家者編寫的,這其中隱沒自肥的空間太大,這種百年不遇的大餡餅哪能不搶啊,過了這個村可是沒這個店了。

因此辦事的官員衙役像瘋了一樣,瘋狂暴力。殺人的消息滿天飛。有權力又有軍隊撐腰,誰敢反抗?士紳們都嚇破了膽,不少人主動給官府敬獻錢財。

劉家在南田鎮裏也是有名的鄉紳,何況還有劉基這位特殊的人物呢?儘管商鋪礦場作坊都關門了,依然是樹大招風,這一次怎麼能漏掉呢?但劉基辭官了爵位還在,官府似乎應該給點面子。

三月底,縣衙門的人終於還是來了,一隊衙役後面還有一頂轎子,那是縣太爺親自出馬了。縣官有固定的依仗,有敲鑼的、有舉牌子的一看就知道是縣太爺來了。

因為劉家老宅里已經空了,門前雜草叢生,大門處很久沒人打掃顯得破舊凌亂。不過這外觀破敗的樣子是故意所為,這裏還住着幾個家丁,大管家劉義也經常過來關照。

衙役上前敲門,過了好一會才有門房開門問:“誰呀?”

“叫你家主人出來,縣太爺來了。”

“我家主人不在家。”

“什麼?不在?去哪兒了?”

“小的實在是說不清,只知道去南邊遊歷去了。”

“混賬!有沒有管事的?”

他們說話間,劉義從裏面出來了,他說:“這位官爺別急,我是管家名叫劉義。請問官爺有什麼事?”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9章:殺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