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一首詩

第332章:一首詩

除了劉詮留守台員之外,劉家全家人在北竿島團聚過年,在老家留守的劉謹夫婦也來了,對於劉家來說,在外鄉過年還是第一次。

過了年就是洪武4年了,是公元1371年,劉瓔有17歲了,按古代的標準他已經是成年人,家裏長輩就要操心成親的事了。劉瓔是後世人的心理,十幾歲成親太早了,可是這件事由不得他。古人的觀念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老太太和劉瓔的母親早已經張羅多時,並且已經相中了一個鄉紳之女。

劉瓔之母陳氏對劉瓔說:“兒啊,你也不小了,該成親了,說起來女家你也知道的,是我遠房弟弟的女兒,論起來也是表親。上個月我還親自去相看了,這女孩挺文靜的,模樣也好,並且這事老太太也是知道的。對家也是想親自相看相看,這也在情理之中。我們知道你事情多,很忙,可人生大事也馬虎不得,在忙也要抽時間去老家一趟,讓人家父母相看。”

現代人的觀念講究感情,正所謂情投意合才產生愛情,起碼要合得來呀?可身在這個時代就不要說什麼感情了,要守這個時代的規矩,男女之間從來沒見過面,也就是盲婚啞嫁撞大運了,真要是遇到蠻不講理的悍婦也沒轍。但是劉瓔知道此事拒絕不得的,在這個時代哪能講自由戀愛呢?在古人的眼裏那不成了痞子流氓了嗎?沒別的辦法,只好相信父母了,所以與其彆扭就不如痛快答應下來,起碼能讓父母親和老太太都舒心。

劉瓔想想說道:“婚姻大事全靠父母操心了。這件事兒子應了,時間行程由您和父親看着安排吧。”

古代相親,一般都是男方的母親相看女孩,女方的父母相看男孩,男女本人當面相看的極少。

。。。。。。

過年期間,一份邸報驚動了劉基,他做了眉批再傳給劉瓔等人傳閱。到底姜還是老的辣,這份邸報劉瓔也看過,此前他就沒看出什麼問題來。

什麼是邸報?前面我們說過。古代的朝廷是有邸報的,就相當於現代里的新聞報紙,但是現代的報紙是給所有人看的,當然也有隻給高官看的內部資料。古代沒有大眾看的新聞報紙,朝廷發佈的邸報僅僅是給官員看的。對邸報有管理,但是沒有那麼嚴格,只要是有心人也有可能看得到。

劉家有自己的情報系統,有搞來邸報的渠道,每一期都有。台員的總理衙門設立之後,也出版一份自己的邸報。這兩份邸報都翻印出版,供官員們傳閱,所以現在劉基能看到邸報,並且一期不落。

是邸報里的什麼內容讓劉基這樣重視呢?那是邸報里登了朱元璋的一首詩。

朱元璋是大老粗,可是並不妨礙他寫詩。

朱元璋隨着地位的上升,大老粗也要學認字寫字,他需要看臣子的奏章,也需要批複或書寫命令什麼的,所以沒讀過書的朱元璋也會寫字。

這首詩很重要,歷史上有記載,詩的全文如下:

百官未起我先起,

百官已睡我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五丈猶披被。

全詩就這四句。

前兩句說他比官員們都勤奮:官員們還沒起床我起來了,官員們已經睡覺了我還沒睡。

后兩句是羨慕江南富豪的生活,說他自己不如江南的富翁,太陽都五丈高了那些富翁還在被窩裏。這些富人們太悠閑太滋潤了。

細琢磨,朱元璋這是有怨氣。

歷史上說:有個叫“萬二”的浙江富商有點頭腦,他看到這首詩悟出了味道,於是他帶着全家出走,跑到雲南去了,家裏只留下僕人看家。

確實,在這首詩發表之後沒過多久,江南富豪人家被抄家殺頭的比比皆是。

以上是歷史記載,可後面的事情此時還沒有發生。

劉基覺得事情很嚴重,直接關乎劉家的命運,因此他找來劉謹、劉誠和劉瓔,在一起議論和研究對策。

劉基問:“那份邸報我做了眉批,你們可都看過了?可都動腦筋想過啦?皇上是什麼意思呢?與咱家是否有干係?”

劉誠看看劉謹,那意思是:你是老大,你先說。

劉謹不好推脫,遲疑着說道:“皇上這首詩就是白話,意思無需解釋了,無非說大臣們和江南富翁們都富足悠閑,生活自在,比他這個做皇上的更享受。聖上心裏不平是有的,可是咱老家南田是偏遠之地,能有什麼干係呢?兒子愚鈍,還請父親教訓。”

劉基抬眼看着劉瓔說:“孫兒你說呢?”

劉基這是有意地高看劉瓔,否則,輪不到他孫子輩說話。

劉瓔說:“正如我父親所言,孫兒也是同樣,沒看懂,請祖父指教。”

實際上劉瓔看到劉基如此重視已經猜到一些,可是做晚輩的最好還是先聽聽祖父怎麼說?

這情況劉基有所失望,他只好自己說了:“一個人對自己的不如意之處有所抱怨也是人之常情,誰沒抱怨過呢?但是這首詩卻非同小可,其原因主要的還在於人性和地位。如果是普通人抱怨了,甚至有怨恨,有心裏不平,又能怎樣?可是做皇上的就不同了,他的怨恨就可以治人以罪,甚至人頭落地。再一條是:當今的皇上可不是大度之人,說他睚眥必報也不為過。還有一條:皇上出身寒苦,從小就要飯,難免受過很多白眼,還多次受過富豪人家的欺負。正常地說,一般的乞丐遇到的好人、善良人還是多數,遇到惡人總是少的,可是好人好事容易忘記,少數惡人對他的虐待則刻骨銘心難於忘懷,所以他的心裏對富人一直心存怨恨。我跟隨他多年,對他這點心思還是把握的準的。再再的一條是:在打張士誠的時候,江浙一帶的富商都是幫張士誠的,朱元璋自然更加記恨在心。”

在江浙,張士誠為什麼這麼有人緣呢?前面我們說過:張士誠他自己就是商人出身,他知道工商業的重要性,因此看重工商。他佔據江浙期間,執行的是重工商政策,由此導致江南的繁榮,在戰亂中,江浙地區反倒成了繁華之地,因此張士誠是軍閥中最富有的。

張士誠的這種做派在眾多軍閥中絕無僅有,其他的軍閥都是能搶就搶,能撈就撈,根本就不會想到善待子民、建設地方和繁榮地方,包括朱元璋也不會想到去扶植地方經濟。

俗話說:打仗打的是經濟,張士誠很富有,本可以佔上風,但是他遇到的是朱元璋。相比之下,張士誠就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了,他的失敗也就順理成章了。

由張士誠的作為我們可以推斷:假如得天下的是張士誠,那麼新朝將會有一個繁榮的盛世,當然這僅僅是假設。

劉瓔聽了老爺子分析的頭頭是道,他還是很佩服的。古代的帝王可沒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種觀念,只要他願意,殺人抄家隨他的便。所以說江浙一帶的富豪人家面臨著潛在的危險,隨時可能大難臨頭。

前面說的那個叫萬二的是聰明人,他也想到了這一點,所以舉家逃離故鄉,去了雲南。

但是劉瓔知道還有一條劉基沒有說,那就是朱元璋殺起人來很殘暴。這也難怪劉基,此時是洪武初年,朱元璋還沒有大規模地屠殺功臣,還沒發生的事劉基當然不會知道,此時在劉基的心目中朱元璋還算是有作為的明主。

劉謹和劉誠聽了老爺子所說都很震驚,其推理不容反駁。劉謹說道:“按父親所說,江浙的鄉紳富豪們命運堪憂啊!說不定哪一天就會大禍臨頭。咱家單從產業來看,還算不上大富大貴的人家,瓔兒的海外財產雖多,可是暫時不為人知,但是朝廷的耳目也不可小看。如此說來還是早做打算為好。”

劉基:“這就對了,是要早做打算,不過也不必過分驚慌,現在是皇上剛覺得不舒服,到他下決心還需要時間。另外朝廷辦事總要有準備,制定章程,所以我們還有時間。今後要特別注意朝廷的邸報,邸報中總能透露出苗頭。”

劉誠說道:“既然這樣還是越早越好,大哥,要不要我們一同回去,人多好辦事。儘早準備妥當,儘早離開南田。”

劉謹:“不必了,知道你在台員那邊事情挺多,你就不必分心了。咱家的田產大多在南田,並且不是很多,幾個莊子都有庄頭,讓劉義管着就行了。可是鋪面的風頭大,所以大多都已經關掉了,只剩下一處布莊、一處米店和一處雜貨,這些也都由劉義管着。現在所差的是把現有的家規和章程梳理一遍,讓劉義有章可循,也避免他們胡作非為。”

劉基說道:“咱家的祖墳和祠堂更要找忠厚妥善的家僕看守,不能疏忽。”

劉謹:“請父親放心,墳塋地有專人看守,有四頃水田,足夠開銷的。”

劉基:“讓劉義找十來個家丁,要精幹,就養在咱家的老宅子裏,但是要囑咐他們不可惹事。”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32章:一首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