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輪船2

第298章:輪船2

為麻豆社下山的番人建了一個營地,以便集中改造他們,讓他們儘快能融入人群,成為社會的一員。能夠提出這種辦法而不是放任自流當然是劉瓔的主意,這樣做可以避免很多社會悲劇的發生,對番人對漢人都有益處。

這是一種從來就沒人做過的,為此劉瓔規定了詳細的制度辦法,形成書面文案讓民團執行,劉瓔本人也會經常到番人營去視察指導。

台員島上的番人是一支不可小視的社會勢力,嚴格地說,他們才是台員島上的原住民。劉瓔知道,真正的歷史上,從荷蘭人、葡萄牙人來到台員島開始,直到現代,在這漫長的歷史中主導台員的勢力走馬燈地輪換,可是番人的動亂終止沒有間斷,慘烈的暴動就有多次。劉瓔這樣做是想避免歷史的悲劇,畢竟動亂髮生,受到傷害的都是平民百姓。

此時正是春耕季節,番人營開荒種地正當時。不管能開墾多少土地,哪怕平均一個人只有幾畝地也行,重在教會他們務農種莊稼,不在乎收成多少。

。。。。。。

這一段時間裏,劉瓔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蒸汽機的應用上了,按照不同的用途製造不同規格的蒸汽機。其中比較重要的是火車頭和輪船,經過近一年的時間,這兩項都有了眉目。

還沒有設計輪船的經驗,現在都是採用現有船隻改裝,去掉風帆,加裝蒸汽機和驅動水輪。別看船隻體積大,進展要比火車頭更快一些。

到了九月底,輪船上的蒸汽機已經可以開動了,驅動水輪的實驗也做過了。今天就要進行第一次離開船廠到海里試航。劉瓔無比的興奮,劉詮同樣感興趣,於是他們叔侄二人相約一起去造船廠觀看。

試製的第一艘輪船是在基隆的船廠,現在有鐵路相通,交通也方便。雖說火車還是馬拉的,但是兩地距離只有四十多里(20多公里),再慢一個小時也到了。

淡水也有船廠,可是這裏的船廠在淡水河畔,不臨海,基隆的船廠在海邊,是基隆海灣,那裏的船廠要大一些。

現在台員還只有這一段鐵路,自開通以來運輸量不大,每天對開兩班客車,貨運按需要安排。

現在的火車還是馬拉的,除了駕馭馬匹的車頭之外只有一節車廂,並且車廂不大,只有四米長,多了馬拉不動。為了不擾民,鐵路安排了一趟專車,上午送到基隆,下午返回。

車站就在淡水城門外,步行幾分鐘即可。但是現在劉瓔也不得不“講究”了,出門要做馬車。也有轎子,但是劉瓔不習慣讓人抬着。

現在的車站建築簡單,有一排站房,一個站台。劉瓔一行人來到車站的時候,列車已經等在站台上了。

窄軌火車的車廂也狹窄,內部的座位是沿着車廂兩側的,就像城市地鐵那樣。劉瓔和劉詮這一行也有三十多人,在一節車廂里就滿員了,有人還要站着,好在行車時間不長。

正常客車都是四匹馬,劉瓔的專列特意增加兩匹,一共六匹馬拉着一節車廂的列車,跑起來也很快。

劉瓔和大多數的乘客今天都不是第一次乘坐馬拉火車,從試驗運行的時候已經做過幾次了,所以大家都沒有新鮮的感覺,習以為常了。

行駛中的火車也有晃動,還有咣當咣當的噪音,那是鐵軌接頭造成的震動。但是與普通道路上的馬車相比還是穩當舒服多了。

專列也有好處,中間站不停,直達終點基隆,當然這也是因為列車稀少,這一路上沒有別的車。

知道大少爺要來,船廠做了準備,相關人員都候在那裏,劉瓔在前面走,後面就跟隨着一群人。

來到碼頭上,看到這艘快船已經大變樣了。普通的船隻上最顯眼的就是桅杆風帆,這艘船的桅杆還在但是用途變了,桅杆上沒有帆,也沒那麼多繩索,它不是用來懸挂風帆的,是懸挂旗幟用的。船隻上懸挂旗幟是用於傳達信息,表明身份等用途。它還有一個用途,在桅杆上面有個觀察哨的位置。總的來說,船隻甲板上簡潔多了,如果老遠地看,少了風帆,目標就小多了。

甲板上簡潔了,駕駛艙里的視野更開闊了。可以想像,如果在甲板上安裝大炮則射擊更方便了。

但是也有增加的建築,在甲板中後部多了一個粗大的煙囪,現在正在冒煙,說明鍋爐已經點火了。

火車是因為冒煙才叫“火車”,可是船冒煙就不能叫“火船”。這是因為船在大海上行駛比陸地上風險大,出事故的後果也很嚴重,所以船上的忌諱多。比如不能說“翻”,吃魚的時候,上面的肉吃完了,翻過來吃另一面,這時候就不能說“翻”,要說“劃過來”。類似的忌諱詞彙還很多,所以在船上不能隨便亂說。正是這個原因,絕對不能稱呼“火船”,船上着火還了得?

船的左右側舷各有一個大輪子,也是特別突出顯眼的,所以它只能叫輪船。

這艘船開出去,沒見過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它是個怪物呢?

劉瓔等人登上這艘新輪船,臨時安排的船員們都在甲板上列隊迎接。

“執政官大人好!”船員們齊聲喊口號。

現在劉瓔的稱呼變了,無論軍民,一律稱呼執政官,不允許再叫大少爺了。

“執政官大人請!”

船長在前面引路,他們要下船艙查看機器艙。

擔任測試船臨時船長的人叫張興,他是赤龍號管代,是有經驗的船長。

這是一艘小船,不算底倉它只有一層艙室。現在後半部的船艙都被鍋爐艙、煤水艙和機器艙佔用了,只剩下前半部的幾個艙室。

劉家製造的船都有一個特點,從甲板下到一層有個坡道,這是為了方便移動大炮而設計的,因為在劉家的船上,炮位在甲板上,不用的時候可以推到船艙裏邊。

眾人從坡道下到船艙里,走坡道總比登梯子舒服。剛進入下一層,就覺得溫度升高,很熱。迎着坡道就是鍋爐艙,艙室的大門開着,熱氣就是從那裏出來的。

因為門開着,從外面就看到裏面的人光着膀子,渾身都是汗水,在火光中直反光。現在是九月,是秋冬交替季節,天氣已經轉涼,如果是夏季更是不得了,鍋爐艙內溫度太高了。

張興遲疑着說道:“執政官大人您就不要進鍋爐艙了,裏面太熱。”

劉瓔微笑着說:“是嗎?那我倒是要體驗體驗吶。”

說著話眾人就進了鍋爐艙,在外面已經感覺到熱氣了,進到艙里更是像進了蒸籠。他們看到裏邊有兩個燒鍋爐的水手,袒胸露背的揮汗如雨。

艙室的正中是一台高大的鍋爐,從添加煤炭的爐門可以看到裏邊的火焰,現在爐門是關着的,否則會更熱。

鍋爐的上方有管道,有上水的有送氣的,它燒出的高溫高壓蒸汽通過管道向兩台蒸汽機輸送。管道都是無縫鋼管,是軋鋼的產品,耐高溫高壓,管道都被石棉棉布纏繞着,那是管道的保溫層,以減少熱量流失。

鍋爐艙的兩側是煤艙和水艙,鍋爐需要煤炭,也需要補充淡水。鍋爐是不能用海水的,只能用淡水,所以輪船消耗的淡水更多了。

張興在一旁說道:“大人,鍋爐艙里簡單,我們去別的艙室看看吧?”

他是擔心這裏太熱了,是好意。

此時的鍋爐確實太簡單,它能夠提供蒸汽就完成了主要的功能,遠比不上現代的鍋爐那麼複雜。

可是劉瓔沒有走的意思,他指着頂棚說道:“你們看,上面有個天窗,想必也是散熱的意思,但是還不夠,這裏面還是太熱,如果到了炎熱的夏天可怎麼得了啊?能不能想想辦法呢?”

艙室的天窗當然就是在甲板上開的,天窗不是煙囪,旁邊的煙囪更高。

聽到執政官大人如此說,那兩個鍋爐工感動的眼淚都出來了。見到這麼多人來到鍋爐艙,本來他們是手足無措地站在那,此時便齊齊地跪在地板上,雖然他們沒有說話,但是虔誠之態可見。

劉瓔看在眼裏只當不見,身份擺在這兒他不能壞了規矩,古代就是尊卑有序的。

跟隨的眾人中有船廠和機械加工廠的技術人,劉瓔對他們說道:“鍋爐艙的通風要改善,上面有透氣口,下面還要有送風口。要想把外面的自然風引進來有兩個辦法:一是在甲板上做一個進風口,要讓它自動朝着風向。你們見過風向標嗎?它不就總是指着風向嗎?就是用這樣的辦法保持進風口的方向。進來的冷風用管道從鍋爐艙室的下邊送進來,熱氣從上面天窗出去。第二個辦法是做一個小的蒸汽機,帶動風扇把冷風吹進來。你們可不要小看這件事,鍋爐是整個船隻的動力所在,鍋爐燒不好船怎麼能跑起來呢?”

跟來的技術人和工匠們都很感動,也有自愧,執政官大人把道理講清楚了,製作的方法也告訴他們了,照着做就可以實現。他們齊聲答應着,那兩個鍋爐工更是用頭碰的地板砰砰地響。

眾人離開了鍋爐艙,每個人都是汗濕了衣裳,離開鍋爐艙立刻就感覺從心裏往外涼快。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8章:輪船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