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明天是明天

第254章:明天是明天

晚宴間劉瓔得知了朱家軍已經開始北伐他提出了疑問:說蘇州的大戰剛剛結束,北伐也是一場大戰,為何沒有準備而匆忙開戰呢?

對於劉瓔的發問劉基很是驚訝,才十三四歲的孩子就能有這般見識,看來此前的傳聞並非虛言,此兒的聰慧不一般。因此劉基的回答也不能敷衍,他說:“孫兒有此問很難得,看來你是用心了。大戰過後是需要補充兵丁,也需要整訓,可是出征的部隊所補充的都是老兵,其中不少是俘虜,稍加整頓即可出征。打破蘇州城后繳獲頗豐,蘇州城裏的銀錢和糧草囤積如山。還有江浙之地乃魚米之鄉,徵集糧草尚可,因此大軍的糧草無憂。”

劉基所說的不缺糧有可能得益於劉瓔從海外運來不少的糧食,使得江浙之地不缺糧。對此,劉基未必知道。

劉基繼續說道:“蒙元奴役我中華一百多年,他們作威作福的也有幾代人了,他們欺壓百姓奴隸有本事,可是上戰場已經不行了。還有一層,由於主公行的是‘不稱王’之策,迷惑了蒙元王朝,他們以為錢財賄賂和封官許願就能讓主公臣服,因而沒有準備。所以迅速北伐攻其不備是上策。”

劉基的這個分析真不愧後人對他的歷史評價,確實都說道要點上了。

劉瓔說道:“按祖父所說,朱家軍迅速北伐實乃上策,這是孫兒我見識不夠了。”

這個話題沒有再繼續下去,不過劉基對自己的孫兒有了初步的認識,完全不是一個少年應有的智慧水平,讓他刮目相看。

。。。。。。

上面說到蒙元軍的腐敗墮落已經不堪一戰,我們舉一個例子:

在蒙古軍隊中有一支最精銳的部隊叫“阿速軍”,它在強悍的蒙古軍隊中也是出類拔萃的。當各地頻頻舉起義旗之時,蒙元朝廷派他們去鎮壓。這支部隊行動也算迅速,可是他們選擇的作戰目標卻是普通百姓,殺戮搶劫一番就班師回朝了。可是這一次不走運,他們正好碰上了真的起義軍,不等兩軍對陣,帶兵的將領就下令逃跑!幸虧騎馬跑得快。

他們回去后還用百姓的人頭報功,說是以少勝多,打了打勝仗。

這就是腐敗墮落的蒙元軍,這樣的軍隊面對朱家軍肯定不堪一擊。

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劉瓔可以猜測,北伐的首戰應該比較順利,能拿下大片的國土。但是蒙元朝廷一旦醒悟過來,重整軍隊,只要能恢復蒙古騎兵一半的戰鬥力,那也是很難對付的。所以可以預計,明軍的北伐將是艱難和長期的。

實際也是這樣的,蒙古軍隊逐漸恢復戰鬥力,出現了一些很有軍事才能的將領,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個叫王保保。

王保保顯然是個漢化的名字,他的蒙古人名字叫“擴廓帖木爾”,太拗口了。難怪有人說:“低頭皆是帖木爾,抬眼一望盡脫脫。”

這個王保保將是朱家軍北伐的勁敵。

從現在的北伐開始,大明與蒙古的戰爭一直持續王朝的始終,直到明朝滅亡。

。。。。。。

劉基可是早就聽說了,都說自己的這個長孫的表現並非常人可比,還說他聰明異常,是劉家的傳人。意思就是他劉基的傳人。

劉基離開家的時候劉瓔還是咿呀學語的嬰兒,長大的孫兒他還是頭一次見到。這次見面也當面驗證了這些說法,因此劉基已經想好了,要找時間當面考校一番。

兩日後劉基得空,便把劉瓔找到書房來,靜下心來做一次深入的談話。其實劉瓔也想有這樣一個機會,他需要勸導自己的祖父儘早從官場脫身。

為說話方便,劉基沒找別人,只有他們祖孫二人,這書房裏是絕對的私密空間。

劉瓔進入書房,見祖父坐在太師椅上,他快步上前,向祖父行禮問安,然後就規規矩矩地站在那等待訓話。

劉基微笑着說:“在自己家裏沒那麼多規矩,來來,坐下來說話。”

這是他們祖孫二人第一次認真談話。

兩人坐在一張桌子的兩邊,桌子上只有一壺茶和幾隻茶杯。

劉基說道:“我聽家裏人都誇你有出息,說是我的好孫子,還說得了我的繼。說是你搞起來不少的產業,還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生產出很多新鮮東西,讓我劉家的作坊商鋪收穫頗豐,你小小的年紀就擔負起養家的重任,也真是難得了。”

劉瓔恭敬地說:“當不得祖父誇獎,前幾年在戰亂中家裏生計艱難,孫兒看着父母親為一家人操勞也是想分擔一二。祖父您也是知道的,孫兒被歹人劫持了一年,還是祖父派出得力的人手把孫兒尋回來的。可是因為這一段複雜的磨難,孫兒走了很多地方,海外都去過了,因而長了見識,學會了一些技能,也算是因禍得福吧?其實長輩們所誇獎的這些作為說起來也不算什麼,就是遇事多想一想而已。所以還是家裏長輩們說的對,這些所謂的本事其實都是得了祖父的繼。”

劉基看着自己的孫兒年紀不大,說話卻四平八穩的,把不尋常的事情解釋的合情合理,還順帶着表示出對他的恭敬。他心中暗想,自己的這個孫兒還真是不尋常呢?由此更增加了慈愛之心。自己的孫子嘛,當然是怎麼看都順眼啦。

劉基說:“孫兒你可願意留在祖父的身邊?家裏人說你到海島上去搞產業,還做海外的貿易,海外都是蠻荒之地,這江寧城可是大世面,孫兒在這裏也可以大有作為的,不是更強過海外蠻夷之地嗎?”

劉基是智者,並且在現代的評價是歷史上的第一人,也就是說,比諸葛亮司馬懿等人還要高的多。但是從他剛才說的話可以知道,以他的知識和智慧還是有局限,他並不了解海外,不要說此時已經與中國有文化交流的印度和阿拉伯人,就是近海的島嶼和大圓,他了解的並不比普通國人強多少。

這也難怪,任何人獲取知識主要來自於書本典籍,還有民間傳播的文化。他沒有邁出國門,近海的島嶼都沒有去過,對於從來都沒接觸過的事物當然就沒有認識了。

劉瓔當然是不願意留在江寧的,對朝廷他躲猶不及,哪能到皇帝老兒的眼皮底下呢?在江寧做出任何出格的事都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可這些道理是個大題目,一兩句話是說不清的,那麼從何處入手呢?

劉瓔沉默一會,他的大腦在急速地思索,尋找話題的入口。為了避免尷尬,他起身端起茶壺為祖父倒了一杯茶。

經過暫短的思索,劉瓔說道:“祖父,如果有叔叔、父親我們這些人留在江寧,因為有您的顯赫地位擺在那呢,我們這些人很顯然就不能是默默無聞之輩。祖父您有公務在身,閑暇時間有限,市面上的交往就會少些。可是我們這些晚輩就不同了,吟詩作畫、酒肉朋友是免不了的,人情往來閑雜事情多,磕磕碰碰的就難免。祖父您對眼下的主公和他周圍的人都很熟知,那麼您可知道現在這位主公他最忌諱的是什麼嗎?或者說,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什麼?”

劉瓔末尾這句問話是個大跳轉,從日常雜事一下子跳到了核心要害。所以這個問話也讓劉基一愣。原本只是閑聊,怎麼一下子就問起了主公(就是朱元璋)了呢?

劉瓔的意思很明顯,達官顯貴的私人交往在皇帝眼裏就是拉幫結派,他就要提防有人圖謀不軌。

智者就是智者,劉基大腦轉得快,從劉瓔的前言后語,他立刻就明白的他孫兒的意思。明白是明白了,可他不懂一個小孩子怎麼會有這麼深的城府呢?

於是他說:“我明白孫兒的意思了,當今主公可是豁達之人啊!總不至於沒來由地猜測臣子啊?”

劉瓔:“祖父您看人是準的,看主公也是準的,他如果是多疑之人也不會有今天,他必定有豁達之心才能聚攏一批將帥之材。可是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那麼明天就是明天了呀!”

這話像是參禪,卻是真理,地位變了人也會變,豁達之人也會疑心重重。當皇帝的哪一個不是多心之人呢?

雖然朱元璋還沒登基做皇帝,但是私下裏議論他還是犯忌諱的,因此,扯到了朱元璋,劉基就要盡量少說幾句。

劉基說道:“沒曾想孫兒你小小的年紀能有這等思慮,我這把年紀也有思謀不到之處啊!”

劉瓔趕緊起來,躬身站立着說道:“祖父的大智慧豈是孫兒雕蟲小技能比的?祖父如此說,孫兒可是當不起。”

劉基微笑着說道:“在自己的家裏,咱們爺孫說話可沒那麼多的規矩,快坐下吧!”

劉瓔重新坐下。劉基繼續說道:“你的意思我懂了,並且也有道理。這一次你的父親和叔叔們都沒有帶家眷,恐怕也是這個意思。你們再住些時日,江寧城裏也好好逛一逛,玩夠了就回老家吧。說不定我什麼時候也回去看看,離開南田好多年了,也很想念呢。”

劉瓔沒有白費口舌,劉基聽進去了。由此可見,劉基真的是聰明人,知道利害關係,一點就透。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4章:明天是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