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自成體系

第241章:自成體系

用一條通信纜傳輸光信號實驗成功后又連接了另一條通信纜,再次實驗依然是成功的,並且目視觀察沒有亮度減弱的跡象。這說明玻璃絲傳遞光線的效率很高,這就更增強了採用通信纜的信心,可以下決心生產更多的通信纜,實現台員到北竿島的通信。

台員北部到北竿島的距離是160多公里,如果一條通信纜有五公里那麼長,需要30多條。按此時的加工水平,也是一筆不菲的投資。如果認真的算一算,大約可以按重量等價於白銀,也是兩千多兩白銀,但是通信的意義不能完全拿經濟賬來算。

。。。。。。

劉瓔和劉詮他們人在北竿島,可心理無時無刻的想着台員島的事,這是他們共同的話題,也經常在一起議論。

劉詮就說:“在台員我們既然有長期的打算就要開府設縣,也要設置衙門,任命官員,這才能平穩地治理地方,不能總是糊塗著。”

劉瓔說:“三叔所說正是我所想的,不但要設置官吏還要有明文律法,法律是治理社會的依據。”

古代也是有法律的,每個朝代都要公佈自己的法律條文,比如我們在電視劇里經常能聽到的“按大清律如何如何”?那就是在引用清朝廷的律法條文。

劉詮:“律法是很複雜的,咱們誰弄得了啊?這事怕是要找你二叔才行,他讀書多,總會有見識。”

劉瓔知道,在大明朝建立之初,國家的律法就是劉基修定的,並且經過劉基修訂的律法一直延續到清代,沒有大的改變。可是現在借不到劉基的力,只能自己想辦法。

於是他們叔侄二人合計着給劉誠寫了一封信,請他收集元宋這兩個朝代的律法。如果他可以來北竿島或台員就更好了,可以讓劉誠參照舊的典籍編寫一套自己的新律法。當然這部法律除了適應此時的經濟政治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要向現代觀念靠攏。

太現代的思想未必適應於古代,可是一定要努力謀取進步和繁榮社會。重視民生,讓人們生活的更好。

各個朝代的律法都是公開發行的,並不是珍稀的書籍,因此,只要用心去找,總能找到。

劉詮說道:“朝廷的命官都是科舉選出來的進士、舉人,咱們到哪兒去找這樣的人呢?”

劉瓔說道:“也不盡然,三叔還記得吳興知縣蔣嘉嗎?他就不是讀書人,比文盲強不多少。”

“知道,他就是個武官,是張士誠的部下。說難聽的就是個土匪頭子。”

“是啊,這樣的人不是也當了縣太爺了嗎?如果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他任命的各級官員中就少不了這種人。這些人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不就是拿性命搏個封妻蔭子嗎?”

劉詮:“可也是這個道理。不過咱們選官還是盡量的選讀書人為好。”

劉瓔:“今後咱們用的人會很多,所以從現在起也要有意地培養官員。不妨選出一些人來,讓他們學習做官。三叔,您可有人選推薦嗎?首先還是要信任自家人嘛。”

劉詮聽着心裏挺熱乎,一家人還是關照一家人。誰沒有親朋好友呢?這時候就是機會,只要推薦上來,就可以弄個縣太爺乾乾。可劉詮也是聰明人,他只是瞬間那麼想一想而已,話到嘴邊沒說出來。雖說他是劉瓔的長輩,可他心裏明白,今後在海外,劉瓔就是當家人,眼下偌大的家業還不是劉瓔以一己之力折騰出來的嗎?將來在台灣,如果說是王國,那麼劉瓔就是國王,就是登基做了皇帝也不是沒有可能,大陸上的皇帝也管不到他。如此說,他只是臣子,親叔叔又能如何?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如果不自律,不尊臣子之道則禍不遠矣!

眼下就是這個情況,如果推薦自己的親友,那就是經營自己的利益圈子,將來一旦出事,這可都是罪名啊!

想到這些,劉詮那裏還能推薦呢?他說道:“侄兒你的心意我領了,可是我沒有可推薦之人。今後還真的要留心,遇到人才一定推薦上來。”

劉詮的心裏活動劉瓔怎麼會知道呢?只當他三叔實在,確實沒有合適的人選。有現代人思維的劉瓔現在還沒那麼多的權術,他只是想做事,還沒有貪圖權力的野心。也許將來品嘗到權力的滋味而變成貪權的獨裁者,這就不好說了,但是眼下他確實沒有。

劉瓔說道:“既如此咱們就慢慢地物色,我想至少要有三五個候選的才好,否則不夠用。除此之外還需要培養更多的官吏,縣太爺也不能是光桿司令不是?手下還有不少的官員。”

現代里的台灣的縣市級行政區劃有二十多個,這也包括幾個群島上的縣,比如馬祖列島(包括北竿島)就是連江縣。

古代的官府最低到縣一級(現代里很多國家也是這樣),縣以下沒有行政單位也沒有官員和吏員(公務員),與現代比較是非常簡化的。當然這樣的官府管的事情也少,它的主要作用是穩定地方,審理民間訴訟,貫徹上級的行政命令,還有最重要的一個是收稅,否則官府朝廷吃什麼?

劉詮說:“既然在台員設縣衙門,委任官吏,那麼台員島算什麼呢?大侄子你也要有個名分啊?”

他沒直說,如果是王國,那麼劉瓔就是國王,叫皇上也行。古代里無論大小,只要是自成一統的都叫某某國,首領就是國王,或者“可汗”等等,稱皇帝的也不少。

總之,在台員就要自成體系了。

對劉瓔來說這也是個難題,第一他不想當什麼國王、皇帝,他沒這個慾望,現在也沒有強大的實力。同時他也知道,如果稱王就容易招來戰爭。比如即將登場的大明朝,朱元璋能允許身邊存在另一個漢人的政權嗎?

雖說琉球也是個王國,還有高麗王國,可他們都不是漢人,國民的主體也不是漢人,這與台員的情況大不相同。

因此劉瓔說道:“三叔您說的是這麼個道理,很合理,不過我想還是先糊塗著吧。千萬不要自稱什麼國,就叫台員,也不要稱呼國王。我也想過了,實在需要一個頭銜的時候就叫‘執政官’吧,就是執掌統治的意思,以避免稱王。朱元璋自己不是也說過‘緩稱王’嗎?他朱元璋都知道其利害,我們也不得不小心謹慎。”

劉瓔來到了海外,可是家人還在大陸上呢,更何況老爺子劉基還在朱元璋的身邊,所以劉瓔更是要低調。因此有一點他們要特別的小心,那就是不要讓朱元璋知道劉基的孫子在大圓島上。現在只要劉家自己不宣揚,誰能知道事情的真相呢?此時的信息閉塞,即便有人知道大圓島上熱鬧起來,也不會聯想到劉家。從這一點來說,劉瓔更加不能張揚,悶聲做事就可以了。

。。。。。。

在忙碌通信纜的同時,劉瓔開始注意挑選人才,就是做後備官員的人才。劉瓔反覆琢磨着手下的幾個可用之人,他們是:劉春雨、劉亞辰、劉永、楊九銘等。這幾個人都讀過書,按現在對讀書人的要求他們只是比文盲強點,並沒有功名。但是這幾個人的實際辦事能力都很強,如果作為官員管理地方,應該比沒有經驗的秀才進士更好。

古代也不是沒有這樣的例子啊?比如清雍正朝的封疆大吏李衛就沒有功名,甚至說他是個文盲,不是也政績卓著嗎?

可是這幾個人都是骨幹,現在各自管着一攤子事物,也不好一下子都抽調出來,要安排好接替的人,一個一個的抽調。最先抽出來的是劉亞辰,讓他的堂弟劉亞東來接替他的位置。這是最容易的一個,因為劉亞東也一直在島上辦事,業務都熟悉。

劉瓔對劉亞辰說:“你把自己家裏安頓好,過幾天隨我去台員島。那邊還是草創的局面,你暫時不能帶家屬過去。”

劉瓔又拿出一大摞書,說道:“這些書是宋元兩代的律法,你拿去好好讀,有不懂的可以找李先生請教。”

李先生就是劉瓔的讀書教師,總跟着劉瓔的,是為了不耽誤學業而請來的私人教師。

律法書籍是劉誠通過郵號寄來的,很快,因為他自己手裏就有,不用去找。同時劉誠來信說,他隨後也會來北竿島。他這是應劉瓔的請求而來,劉瓔請他來的目的是編修自己的律法。

劉亞辰知道,這是大少爺要提拔重用他,因此也是誠惶誠恐的接受劉瓔的訓話,表示一定要認真地學。

劉瓔也在想,朝廷有培養人才的一套系統,今後在台員他也需要有自己培養人才的辦法,無論是政務、官員,還是工業經濟上的人才,都需要培養。

長遠地說,他需要建立一套教育系統。教育的辦法還不能把現代里的學校制度和課程一切搬過來用,因為此時的生產能力,社會形態還達不到現代的水平,教育的辦法也需要適應當前。

比如說可以辦現代那樣的學校來代替私塾,也要增加數理化方面的課程,可是四書五經這些書還是要讀的,還不能把現代的語文課本拿來用。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1章:自成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