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新居

第12章:新居

庄頭劉德財所說的山匪何老六與包家寨村民的關係讓劉家兄弟開了眼界,原來土匪還有這種民間的基礎,原來土匪的生存規則還有這麼多的彎彎繞。包家寨的村民竟然與何老六共生共存!真是開了眼了。

劉德財說:“三爺您說希望擴充護庄隊,人手越多越好。可是莊子裏只有七十幾戶人家,能有多少壯丁呢?即便是兩戶出一丁才三十多人。所以請二爺三爺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劉誠說道:“莊子太小,這是實情,也不可強求,儘力吧!”

劉詮:“兵不在多而在於精,只要好好操練人少也能頂用。我們不是有十幾個家丁嗎?還有龍澤寺的和尚,湊在一起也有五六十人了。我們不是還有炮嗎?再添置一些火器也能抵擋一陣子,對付山匪盜賊總是有把握的。說到底咱們的護庄隊還是對付土匪的,不是對付軍隊的,真要是朝廷大軍或者哪一路豪傑盯上咱們,莫說這幾十個人,就是幾百人也不頂用啊?”

劉詮說的是實話,他們躲到偏僻的山區就是躲避兵災,各路諸侯大軍哪能到這偏僻山區里來呢?

劉誠說道:“至於章程,我看還是參照原有的規矩,不足之處修修補補。費用還是農戶出資,富戶認捐,再加一條:我劉家兜底,欠多少補多少,保證夠用。壯丁的酬勞需要看操練天數,增加天數也要增加酬勞。一個月30天如果天天召集操練或出哨,則酬勞一兩銀,不滿30天則按此折扣。三弟你看如何?”

在正常年景里一擔稻穀價格在六到八錢銀,眼下缺糧,已經到了一擔一兩銀或更多。那麼壯丁支取一兩銀等於一擔米(合120斤),夠一般家庭的吃的了。按正經當兵吃糧說是略低了一些,可是對於民團壯丁已經很寬裕了。

劉詮說:“二哥,你說的有道理,就這麼辦吧。咱們的酬勞不發銀錢,都按市價摺合成稻穀發放,此時糧食是最金貴的。此外還要對壯丁說清楚,當出現匪情,需要動刀槍之時,酬勞加倍,如果有傷亡則撫恤從優。劉義、劉德財你們兩個,對於傷亡撫恤的酬金你們商議一下,分輕重傷等列出明細來我們再商議。”

“是!三爺,我們立即辦!”劉義和劉德財立即應聲。

劉詮說:“劉德財,你就是咱們的護庄隊的頭,除了龍澤寺那邊劉家的家丁隊和廟裏的僧人之外,其他壯丁歸你管。”

劉誠補充說:“劉德財,武備之事全聽三爺的。”

劉德財:“是!二爺、三爺器重,我一定做好!”

劉誠強調的是:劉詮是劉家武裝的總管。這支不大的隊伍分為三個部分:劉家的家丁、莊子裏的壯丁和廟裏的僧人。

劉詮說:“二哥,還要跟大哥說說,咱們人手不多,還要設法買火器呀。虎蹲炮、火銃都需要,還有火藥等,都需要購置一批。”

劉誠:“這麼打算着也對,可這不是說買就能買來的,眼下咱家有三門炮,這也很不錯了。要好好操練,練好了才頂用,不要像前兩天打炮的那個樣子就好。”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這裏是對外貿易最早的集中地點,很多商人、海盜都與南洋和阿拉伯人有貿易往來,這裏也是古代里購買西洋貨物最便利的地方。此時的南洋還很少見到西洋人(歐洲),西洋貨的貿易大多是經過阿拉伯人中轉的。

東南沿海的很多港口城市都有阿拉伯人的身影,甚至有不少阿拉伯人定居,比如在泉州就有阿拉伯人建築的清真寺。

西班牙、荷蘭等歐洲人(史上稱佛郎機人)也快來了,約150后將出現在南洋以及台灣(此時叫“大員”)

因此,劉家購買西洋貨物比中原地區要方便的多,當然這其中少不了海盜的盤剝,並且也只有海盜能做中間人。此時從事海洋貿易的商人與海盜是分不清楚的,做買賣的時候就是商人,到了大海上他們就是海盜。

購買火銃甚至火炮並不是很難的事情,主要還是在於官府的管制。如果不是動亂,元朝廷即將崩潰,民間絕對不敢購買火器。

這裏有個問題:在古代里弓箭是最重要的武器,因為它可以遠距離殺傷敵人。劉家為何不提弓箭而注重火器呢?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掌握弓箭的難度大。能成為合格的弓箭手是需要嚴格訓練的,沒有長時間的訓練做不了弓箭手。民團性質的壯丁都是業餘的,並非專業軍人,他們缺乏訓練就不能發揮弓箭的作用。相對於掌握弓箭,使用火器就容易的多,短時間訓練即可發揮威力。這是他們很少配備弓箭的原因。

劉誠對劉義說道:“劉義,你馬上去尋建築工匠,修整房屋的事情不能拖。先要把需要的木料石料等計算一下,趕緊採買,龍澤寺里的工程趕緊開工,早一天收拾好了,可以早一天把家人接過來。”

“是!”

劉德財插話說道:“咱們這附近都是山林,莊子裏就出產有木料石料,在村子裏看看大半都能採買到,木匠石匠也都有。”

劉誠:“這倒是便利,劉德財你也要多幫襯。”

“是!”

他們帶來了一些糧食和銀錢,有錢就好辦。修修補補地收拾房子也不是大工程,人手齊備很快就開工了。

劉家兄弟都忙碌起來,整修房子和招募壯丁。

由於包家寨作為避難所確定下來了,也就僱用更多的船隻開始向這邊運送家資。

。。。。。。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一個月後,住所簡易修補工程雖說還沒有收尾,但是大部分完工了。避難不同於普通搬家,萬事只求快速,不能四平八穩的。既然包家寨可以安置家眷了,搬家就提上了日程。

今年剛開春,長江流域的形勢便急劇惡化了,此時最大的兩個軍閥團伙已經拉開大戰的序幕,朱元璋與陳友諒之間的戰爭越打越大。好在江浙一帶是另一個大軍閥張士誠的地盤,張士誠這個人比較保守,沒有進取心安於現狀。朱元璋等軍閥也騰不出手來對付他,因而浙江還有暫時的安寧。但是誰又能保證不會出現其他的戰端呢?

搬家避難刻不容緩,早一日行動就早一日安全。非常時期也就不需要擇黃道吉日了,越早越好。

至正20年4月初,新居那邊還沒有完全竣工,劉家舉家遷移到包家寨避難。

劉家是個大家庭,雖然人口精簡了,主人和隨行的僕人也有三十多口,這還不是全部,其他還有已經先期到達的,也有留在老宅繼續收拾物資的。

這麼多人突然出現在小山村,就引起了村民的轟動,不少老幼村民出來圍觀,可是他們都是離碼頭遠遠地看熱鬧不敢近前。一方面因為劉家的家丁和村裏的護庄隊在清理道路,驅趕閑雜人等。另一方面包家寨中多半都是劉家的家奴農戶,作為奴僕都知道劉家的規矩,對家主存在畏懼心理。

庄頭劉德財事先已經準備了幾頂簡易的轎子,眾人簇擁着轎子向龍澤寺走去。

按說路途不遠,無論男人女眷步行上山都是沒問題的,即便是劉家的老太太閻氏老夫人今年也才四十多歲,對於現代人來說四十多歲是正當年,體力絕不會有問題。但是此時的社會對於女人限制頗多,特別是大戶人家的婦人都要盡量避免在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面。這些轎子就是這個作用。

劉家一眾人向村子東側不遠處的龍澤寺行進,劉瓔跟隨在他母親陳氏的轎子旁步行。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他總是東張西望地看風景。

村子不大,隊伍很快就出了村子,然後沿着小路登着石板台階上山。在臨近寺廟山門的時候向旁邊拐上另一條小路,這是新開闢的路,同樣是土路,上坡處有台階。小路沿着寺廟的外牆向西,拐過院牆竟然見到短短的一段木板棧道,棧道盡頭是一個小門,這是劉家新開的門,是劉家專用的。劉瓔看到有懸挂的繩索,走到近前注意看,才看出有個小弔橋,如果把弔橋拉起來棧道就斷了。機構很簡單,小弔橋就是幾塊木板,重量也不大,一個人拉繩子就可以拉起放下,是很實用的防衛辦法。

進入便門便是南側的小院子,就是寺廟當做庫房的那個院子。進去就看到到處堆積着木材石頭磚瓦等雜物,顯然工程尚未結束。可是沒看到幹活的工匠,這是由於家眷入住,工匠們暫時迴避了。

劉家佔用的兩個院子之間有門相通,第二個院子一看就比較大,這裏就是劉家家眷的臨時居所了。這個院子已經修整完畢,也打掃的乾乾淨淨,院裏的房屋都很簡單,可是收拾的很整潔。迎着院門處是個花廳,這是才增加的建築,從牆壁處可以看到柱子和木板,明顯不是磚石砌築的,屬於簡易建築。花廳是兩通間,顯得很寬敞。

院子地面是鵝卵石鋪地,平整整潔,院中間保留了一塊空地。另一側也是新建的簡易的木板房,是廚房、水房、廁所。

居室環境與老宅子是沒法比的,就不能太講究了,老太太和有妻室的老大、老二住三間的,老三劉詮只給二間,其餘的人都是雜居。室內的傢具也是最簡陋的箱子柜子,氣派闊綽的傢具一概沒有。

面對這樣的新居,女眷們臉上都是悻悻的,很失落,卻也是知道這是避難,世道艱難,能埋怨誰去?因此沒有敢明顯表露出來的。

老大劉謹唯恐老太太不高興,說道:“實在找不到更好的宅子了,讓母親受委屈了,都是兒子們無能。”

閻氏老太太說:“世道如此,怎麼能怨你們呢?我乏了,要歇一歇,你們也自便吧!”

劉謹兄弟和過來侍奉問安的媳婦們都被打發走了,老太太一個人歪在了床上,感到很失落。

江南沒有火炕,都是木板床,這裏的床更是簡陋,絕不會是雕花紫檀木的那種,一切都便宜將就了。

未完待續。

——第12章完——

本作者的《明末強國夢》已完本,歡迎閱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章:新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