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安心的發展
這些東西都是李倓寫在了紙上的東西,他只不過是把後世的大宋和大明的事兒變成了自己了解到的其他國度。
對於李倓知道了這麼多他們不知道的事兒,所有人都並不是十分驚訝,畢竟從李倓當年的平叛開始,這樣的事就已經屢見不鮮。
“陛下這些年顯然是潛心研究,這才得了如此多的結果,就光是這些火器,怕是就夠咱們的將士們研究一段時間的了吧?”
最先發言的依舊是劉晏,他從李倓的這些文字裏面看到了大唐太多的可能性了,甚至絲毫不誇張的說,在這些文字之中,大唐下一代的發展路徑基本上也都已經算是被確定了。
“朕把這些東西給你們看,你們難道就以為朕這是着急了嗎?”
李倓忽然之間問出了這麼一句話,讓他們幾個又不知道怎麼玩了,這難道不是李倓着急了嗎,又是發明創造又是反面教材的這不是都已經找完了嗎?
那下一步自然也就是啥都不用說,直接開始埋頭苦幹了,但是現在李倓竟然這麼說,顯然是有那麼一點點的不合常理的。
“若非是如此,陛下的心意到底是什麼?”
“諸公都是我大唐的能臣,對於我大唐的官吏自然也是相當的熟悉了,魏徵此人,諸公應該都不陌生吧?”
眾人依舊不知道李倓想要表達的到底是個什麼意思,還是一直在那搖頭。
大唐貞觀年間的大臣魏徵,能直率的向當時的皇帝李世民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魏徵病死後,唐太宗痛哭失聲,非常悲傷,下令為魏徵立碑,親自撰寫碑文並親筆書寫。
而魏徵之所以能夠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從他們之間有記錄的一兩件小事就是能夠看得出來的。
比如說有一次,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徵說:“多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李世明當時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又有一天,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干出事來這麼荒唐?魏徵接口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乾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裏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這樣的事兒,和當初魏徵所說出來的這樣的話,都是現在坐在李倓面前的這些大唐重臣們心知肚明的事兒,李倓在這個時候提到了他們,自然是要比作自己的,這誰都知道。
最後,李倓對張巡他們說:史書上提到過,太宗時常想念魏徵,感嘆的對群臣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他把魏徵比作是一面鏡子。
說到這,李倓目光炯炯的看向底下的幾個人,張巡和許遠等人都是聰明人,馬上就明白了李倓的意思。
李世民再有想法,再是賢德,他也得有鏡子才行,身邊沒有鏡子的話,那是絕對不可能對大唐有什麼好的結果的。
“朕之所以提到這些,並非是以為諸公就不如魏徵了,相反,一個魏徵是無法跟你們相比的,但你們還是要做朕的一面鏡子,朕的確是心中有着不少的想法和東西,但是若是沒有諸公這樣的鏡子,朕對於大唐想要做好盡善盡美,那也是絕無可能的事。”
“陛下放心,我等定會當好陛下的鏡子!只不過陛下所提出的這些東西,的確是能夠讓我們大唐發展的更加強悍的東西啊!”
“東西是好東西,但可不是說有了這些東西的王朝就能夠好好的存活下去,,擁有着這些的那兩個王朝,雖然距離咱們這實在是太遠了,不過朕好歹倒是了解過一些的。”
李倓這麼一說,他們的目光又變成了一個個好學的學生一樣,因為今天李倓提到的每一個事,幾乎都是他們聞所未聞的。
“那是一個跟大唐差不多的王朝,但是幾乎從一建立開始,他們的皇帝就確立了壓制武將,以文治國的思想,這並非他的胡亂之舉。而是又教訓在前,他之前的那位皇帝,整個中後期都在對付割據的藩鎮武將,並最終被藩鎮所滅亡;其次,是原本作為後武將的他在一群武將的幫忙下黃袍加身,自己取代前者做了皇帝,這樣的戲碼,在他們那個時代是屢見不鮮的。”
李倓說的正是前世的大宋,但是因為大唐在他這一世的領導下並沒有走到繁鎮割據的那一步,所以張巡和許遠他們也並不知道李倓說的這個王朝究竟在哪,究竟是啥。
“重文,也並非全是壞處,只是相對於他們當時的大環境而言顯得有問題,文官地位的上升,造就了這個王朝那是相當的靈活多樣,開放寬鬆的政策,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下了歷史新高度。
沒有過多抑制的商業空前繁榮,最高時期,財政收入的七成以上都來源於商稅。
新式農業工具的推廣使用,耕地面積大量增加,糧食產量創下紀錄,糧食多了,一日三餐的概念也就出現了。
瓷器,紡織品出口到世界其它國家,代表了先進的手工業水平,造船業方面,獨創水密隔艙技術,在當時那也是領先世界。”
往後的事兒李倓並沒有細說,但是卻不代表着他不知道。
宋朝是不幸的,西夏,遼,金,以及後來的蒙古,都是以強大的軍事立國,而宋朝擁有絕對優勢的國力卻沒有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