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是時候了
“神火飛鴉”用細竹篾綿紙紮糊成烏鴉形,內裝火藥,由四支火箭推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藥筒並聯火箭,它與今天的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這些東西讓他們大開眼界,彷彿一旦成功,整個世界就都是大唐的了一般。
不過李倓之所以沒有在之前把這些事兒都告訴他們,是因為他知道,就算是有了火藥了,就算是自己大概知道那些個兵器是如何製造出來的了,但是這些兵器在最初的時候應該是絕對發揮不出來一錘定音的作用的。
因為在前世的大宋和大明,雖然火藥也都已經被發明出來了,而且算是發展的相當不錯了,但是真正戰爭之中的主角卻還是冷兵器,不然大宋也就不能最終被蒙古人給滅了。
前世的大宋確實是發明了火藥,但是在當時大宋的火藥其實一般都是當煙花的,所以對於火藥在當時製成軍事用品火器的話,其實是沒有辦法阻擋當時的蒙古人進攻的。所以說在當時雖然大宋他發明了火藥,但是火器的實力並不是特別的厲害,也沒有辦法對於當時的蒙古騎兵造成特別大的威脅,所以沒有能用來對付蒙古騎兵。
對於李倓來說更加淺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前世的大清,那火器其實更是發展到了一個相當可以的程度了。
但是是在當時用來對付當時的侵略者的時候,用的還是冷兵器,而並非是火器這種東西,是因為當時的人們他不會使火器這種東西,所以他們會用更趁手的東西。
那麼大宋也是這樣,雖然當時發明了火藥,因為火藥這種東西並沒有他們經常使用的冷兵器使用的趁手,那他們肯定會選擇讓自己覺得勝算更大的武器,而並非是雖然說威力會很大,但是自己用不慣的武器,更何況當時有火藥這種東西,威脅力並沒有那麼大,所以這也就是當時宋朝人他雖然發明了火藥,沒有拿來對付蒙古騎兵的原因之一。
從大宋到大清,前世華夏那麼多年都沒有習慣使用的東西,要是在這個時代李倓強行的就給加入到軍營之中了,不單單因為技術的不成熟可能會造成很多的問題,而且完全可能會讓大唐將士們的戰鬥力不升反降。
這些問題李倓這幾年一直都在分析,也在回憶,最終到了這個時候,他基本上已經發現了,前世的那些個朝代用火器之後還是敗了,不是因為火器不行,而是多半因為他們自身的問題。
比如說大宋敗給了蒙古人,和宋朝的政策有着直接的關聯。當時宋朝對外實行懷柔政策,對內打壓武將。雖然宋朝的火藥不是很純,但是要是真的能使用得當的話那是足以震懾住蒙古騎兵了。但是宋朝根本就沒有把火藥在軍隊中普及,大部分士兵還是使用刀劍面對蒙古的騎兵。
當時的大宋士兵顯得又笨又重,作戰不靈活。
而大宋的火藥,在釣魚城才發揮重大的作用,也讓蒙古軍為之膽寒。當時的南宋只被侵略的剩下半壁江山,蒙古軍隊攻打釣魚城始終打不下來。這時的南宋居然不想着復國,大力發展火藥,而是處於一片聲色犬馬之中,也失去了自己最後的機會。
所以在分析大宋的時候,李倓就發現了從這些事兒就可以看出宋朝的戰鬥力也很強,武器也更加先進。
但是他們之所以就是干不過人家蒙古人,是因為他們的傳統就是一味打壓武將,如果重用岳飛等人,根本就不會有亡國的危機。大宋究其根本就是根本就不懂得居安思危,只知道重視文化卻不重視武功,最終導致慘敗,這都是李倓得引以為戒的東西。
而當時大宋的敵人蒙古騎兵十分注重作戰技巧,經常使用包圍和假裝退敵戰術。這使得他們的機動性很大,可以突襲敵人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此外蒙古騎兵還經常將箭雨與游擊戰結合,可以增強他們的作戰能力。
這讓李倓想到了許多東西,光有火器肯定是不行的,在熟練的使用的基礎上,還要為火器裝備的軍隊量身定做一些作戰技巧,這樣才能把這個武器的作用給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其實在前世的歷史上,也並不都是大宋這樣重文輕武的慫包,大明其實一點都不慫,反而是所有朝代裏面最為硬氣的一個,他們對於火器的使用其實也達到了一個不錯的地步,但結果卻也並不怎麼美好。
前世的大明建國時,軍事形勢十分嚴峻,朱元璋不斷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發展兵器製造。明朝前期,火銃的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仍然處於較領先地位。
但是,明朝對火器的製造和使用有着嚴密的控制,地方不得擅自製造,嚴禁個人研製,因而限制了火器的創新。
以致永樂年間定型的手銃,直到嘉靖時期佛郎機和火繩槍傳入時也沒有重大的革新和突破。所以當佛郎機在嘉靖初年傳入時,明廷才發現火銃的落後,當即進行仿製和改制,同時對傳統火銃進行革新。所以直到明朝滅亡,其火器和西方差距其實很小。
明末入侵的滿清,在寧遠和寧錦之戰受挫后,也決心學習漢人的火器製造技術,入關后再與南明的對峙中,雙方都製造了大量火器作戰。清順治末至康熙中期,全國統一戰爭基本結束,各地局面趨於穩定,火器製造便逐漸減少。至雍正時期起,火器製造業便開始滑坡,直到鴉片戰爭以前,華夏的火器製造技術水平已落後西方國家兩百多年,致使在戰爭中處於完全的被動挨打狀態。
這些都是歷史帶給李倓的慘痛教訓,李倓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事兒在自己治下的大唐發生的,所以他必須得找一個合適的時候,才能把這件事說出去。
顯然,現在就是李倓心裏面合適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