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呂宋大開發(后)

第13章 呂宋大開發(后)

“快起”

劉守義扶起了黃蕭養,併當眾宣佈黃蕭養為二等公。

黃蕭養拜謝。

之後劉守義帶着眾人返回了興南市市政廳,為黃蕭養接風,並為陳翔,韓暄等人慶功。

自建立漢海王國后,除去一些官職設置參照了華夏古代的傳統外,一些行政管理機構,劉守義按照了後世的習慣。

比如各地沒有用府縣,而是採用了省,市,鎮,鄉的四級行政管理方式。

鄉設鄉長,鎮設鎮長,鎮之上按級別不同,分為縣級市和省級市兩級,縣級市設知縣,省級市設知府,在這之上便是省了,設巡撫。

之所以沒有設置府縣,是劉守義打算簡化行政,如此設置縣級市比省級市低半級,然確沒有從屬關係,而是同由省府管理,不僅簡化了管理成本,方便了自上而下的管理,也簡化了之間的流程,使整個漢海王國上下都能高效的運轉。

當然和大明不同的是,大明包括中原各王朝都是皇權不下鄉的,最多只能到縣一級,然漢海王國因為是全新的土地建立的國家,所以劉守義直接將基層建立在了鄉上,推行了省市鎮鄉的管理方式,如此保證了每一個漢海王國的百姓都能划入管理。

……

……

……

各行政管理部門以中央三府諸部院為基礎,省設廳,省級市設處,縣級市設司,鎮一級設科。

如寧安市,興南市一類,便是省級市,拓南市,大同市,迎海市一類,便是縣級市。

如此簡化了行政管理機構,使得百姓辦事和中央管理更加便捷。

除去各管理機構外,劉守義還專門在各市設置了行政服務中心,內設各部門的辦事點或辦事機構,如此為百姓辦事提供了便利。

最後便是制定法律,規範化管理了。

通過如此設置,不僅提高了百姓的辦事效率,節約了時間,也簡化了流程,避免百姓跑東跑西,使百姓更加舒服,也使得百姓對漢海王國的認同感更強了。

漢海王國如今已有五百六十多萬人口,其中漢人有百萬左右。

而這次通過黃蕭養和陳翔的關係,給漢海王國帶來了百萬人口,加上南洋各地來的三十多萬人。

如今漢海王國總人口已經超過七百萬人以上,其中漢人便有兩百萬人,已經佔據一定的優勢。

加上從大明來的人中,有十三萬人是佛山及周圍的匠戶,這些人正是劉守義如今最缺失的,故而劉守義直接將這些人安排在了台灣省,同時每戶每人分得三畝土地。

有土地,還不在是賤戶,做工還有工錢,對於這些一開始有些驚恐,懼怕的人來說已經足夠好了。

雖然背井離鄉,然這裏也是漢人的地盤,活得更加有尊嚴,生活也更好,甚至自己的孩子可以進入小學讀書。

於是戶籍部和工業部的人根本沒怎麼費力,便順利安置了這十多萬匠戶。

在大明,將天下萬民分為農戶,軍戶,匠戶等戶籍,進行管理。

農戶務農,並向國家納賦稅,服徭役,軍戶的義務是服兵役,匠戶則必須為宮廷,官府及官營手工業服勞役。

各色戶籍是世襲的,不容更改,農民的子弟世代務農,工匠的子孫世代做工,軍戶的子孫世代從軍。

大明法律規定農業者不出一里之外,朝出暮入的作息時間。

任何人離鄉百里,都必須持路引,路引實際上就是離鄉的證明。

為防止假冒,偽造,政府將戶貼以字號編輯一起,用半印鈐記,籍藏於部,貼給於民,上報方式是地方基層組織將當地戶口勘察明白,彙集後到縣,縣報於州,州匯總報之於府,府匯總報之於布政司,布政司匯總呈報本部立案,以憑稽考。

大明的這種管理方式,雖不能說不好,但是限制了百姓的流通,而且各戶籍世代繼承,也喪失了百姓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地主豪強官員的盤剝,欺壓,土地兼并,壓迫,所以大明底層百姓過得非常壓抑,到明末易子而食,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有一部分原因便是這套戶籍制度所致。

而劉守義推行的戶籍管理採用了後世戶籍管理,以戶為單位,一戶上寫戶主和與戶主關係的近親,如父母,妻子,兒女等。

待兒女成年,便從父母的戶籍里拿掉,自立為新戶籍,組成自己的家庭。

如此不僅避免了一戶人家,人口巨大,還為漢海王國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同時每個人都有專有的身份木牌,類似後世的身份證,上面有姓名,籍貫,住址,職業以及劉守義獨創,每個人獨有的身份證號碼。

這種號碼參照後世的身份證編號組成,每個人獨有,其他人仿造不來。

百姓出行,只需要手持身份木牌便可,不必用專門的路引,各地坐車,住店,旅行都只需要一個身份木牌便能一目了然。

而戶籍和身份木牌每個人只需前往戶籍部申請,戶籍部也有專門的檔案室來儲存天下百姓的各種信息的備份,如有需要,直接檢查對照即可。

隨着未來漢海王國建設的深入,劉守義還打算開通各市,各鎮,鄉,甚至各省的班車,客船,憑藉身份木牌,再繳納路費,便可自行乘坐,非常方便。

在興南市接待了黃蕭養和陳翔等人後,劉守義又和呂宋省巡撫蔡駿商議了未來呂宋的發展規劃。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呂宋都會是漢海王國重點發展的方向。

而且劉守義計劃三年後,對南洋諸國展開新一輪的進攻,進而一統南洋。

到那時呂宋不僅要自給自足,還要成為劉守義進攻南洋的後方基地,甚至佔據南洋后,在南洋發展的過程中,呂宋也扮演着支援各地的角色。

所以無論如何,呂宋都必須好生開發,不得有任何差錯。

所幸南洋諸國攝於漢海王國海軍強大,短期內不敢發難,這也給呂宋,給漢海王國提供了絕佳的發展空間。

新建市鎮鄉,新建水泥路,鐵軌路,新建工廠,新建礦廠,還有碼頭,農田灌溉等等。

可謂任重道遠,不過劉守義非常相信蔡駿的能力,蔡駿如今雖然只有三十歲上下,然工作勤勉,處事幹練,自劉守義將其安排在呂宋后,將呂宋各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由此可見蔡駿的能力。

實際上如今的漢海王國上下,官員非常年輕,這其中一部分是跟着劉守義起家的人才,還有一部分是漢海王國建國五年來,每年科舉所脫穎而出的人才。

漢海王國的科舉和大明的不一樣。

每年十月二十日,漢海王國都會舉行科舉,全國統一,一次考試,由學部負責出題。

所考內容,除去國學五經外,還有算學和常學,甚至時政,時要也是考試內容,這四學佔比達到了七十分,總分一百分。

而且考中后,並沒有什麼秀才,進士,而是按照成績排名,前十名會獲得在中央實習的機會,前三十名會獲得在各省實習的機會,前六十名會獲得在各省級市,縣級市實習的機會,前一百名則獲得在各鎮鄉實習的機會。

實習期短則三個月,多則一年,實習期過後,再進行考核,通過者便會獲得官身,進入各級部門任職。

如此篩選出來的人才,不僅實幹居多,而且能力突出,還精通算學常學,自然為漢海王國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不僅如此,每年吏部都會對官員進行抽查,每三年大考一次,考過者便會獲得陞官的機會,未中者便在給兩年機會,要是兩年後還未中,那就只能剝奪官身了。

除去官員,劉守義還積極推行小學,中學,大學的教育方式,久后甚至會推行義務教育,掃盲運動,全民識字率提高了,自然人才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今水力機械已經成熟,水力印刷機,造紙機早已應用。

水力印刷機是劉守義以古藤機為基礎而設計的一種水力活字印刷機,如此使得印刷書籍再也不是難事。

和蔡駿商議之後,呂宋未來的發展,劉守義便放下心來。

如今已到年關,是時候回家了。

而在寧安市內,即將兩歲的劉海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考察着自己所處的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爸爸是穿越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爸爸是穿越者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章 呂宋大開發(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