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麒麟昭君
()隨着紀嘯出乎意料之外的進入了大漢第一權臣霍光的府院,他也就即將融入大漢朝的上流社會、周旋於豪門貴胄之間。之前已經大略的說明了霍光主理大漢朝朝政后,對大漢朝的江山社稷所做出的貢獻,以及霍光在大漢朝所處的地位。現在再進一步的把除霍光之外的,‘宣帝中興’時期的大漢朝的其餘朝廷重臣作以詮釋,也就是史稱的‘麒麟閣’十一勛臣:
漢宣帝為表彰功臣,將其在位期間對大漢朝有功的功臣畫像存放於麒麟閣。解釋一下:如果把龍作為帝王象徵的話,麒麟就象徵著輔佐帝王的將相功臣。
麒麟閣供奉的勛臣中霍光位居第一,漢宣帝為了表示對霍光的尊重,獨不寫出霍光全名,只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霍光,字子孟,約生於漢武帝元光年間,卒於漢宣帝地節二年。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他跟隨漢武帝近三十年,是武帝時期的重要謀臣。漢武帝死後,他受命為漢昭帝的輔政大臣,執掌漢室最高權力近二十年,為漢室的安定和中興建立了功勛,成為西漢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政治人物。霍光乃是西漢著名將領、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之弟。
麒麟閣供奉的另外十位勛臣分別是:
其二張安世,字子儒;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漢武帝時期的酷吏張湯之子。性謹慎,以父蔭任為郎。漢武帝時,因其記憶力強,擢為尚書令,遷光祿大夫。漢昭帝即位,拜右將軍,以輔佐有功,封富平侯。昭帝死後,他與大將軍霍光謀立宣帝有功,拜為大司馬。他為官廉潔,曾舉薦一人,其人來謝,他以為舉賢達能,乃是公事,豈能私謝,於是與之絕交。他生活簡樸,雖食邑萬戶,仍身穿布衣,夫人親自紡織。元康四年春,因病上書告老還鄉,漢宣帝不舍;他勉強視事至秋而卒。
其三韓增,漢武帝寵臣韓說之子,少為郎官,襲父爵為龍額侯,昭帝宣帝間官至前將軍。本始二年,與田廣明等四將軍及校尉常惠擊匈奴,將三萬騎出雲中,唯斬首百餘級而還。張安世死後,繼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
其四趙充國,字翁孫;原為隴西上?(今甘肅省天水市)人,后移居金城令居(今甘肅永登西);西漢著名將領。漢武帝時,趙充國因戰功拜為中郎(皇帝的侍衛官),后升為車騎將軍長史(軍隊幕僚的長官)。昭帝劉弗陵繼位后,因戰功卓著被任命為後將軍(漢代有前、后、左、右將軍,位同上卿)。元平元年昭帝駕崩,趙充國因參與大將軍霍光擁立劉詢為宣帝有功,被封為營平侯。趙充國曆事武帝、昭帝、宣帝三個皇帝,到了古稀之年已經功成名就譽滿朝野了,本可以回家養老了,但是他卻主動承擔了平定羌族叛軍的任務。十二月病逝,享年八十六歲,謚號壯侯。
其五魏相,字弱翁;濟陰(今定陶縣東王店鄉魏衚衕)人,西漢著名大臣。他先後任茂陵令、揚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農、御史大夫等職。霍光死後,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元康年間,匈奴不斷派兵擾亂邊關,由於魏相的建議,皇帝未動用武力而使匈奴歸服。魏相為人嚴毅,剛正不阿,與丙吉同心輔政,君臣交泰,人民安樂,視事九年,於漢神爵三年卒,謚憲侯。
其六丙吉,字少卿;魯國人。為人深沉忠厚,不誇耀自己的長處。地節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充任太子太傅。幾個月後,升任御史大夫。五年後,代替魏相當丞相。丙吉原本自獄法小吏被起用,後來學《詩》、《禮》,能通大義。最後官居相位,(他處理政務)崇尚寬大,講求禮讓。掾史有罪贓,不稱職,就給他長期休假,讓他離職,最終沒有查辦他。五鳳三年春天,丙吉病重。死後封為定侯。
其七杜延年,字幼公;南陽杜衍人。武帝時御史大夫杜周少子,杜周為武帝時著名酷吏,長子次子分為河南河內太守,也以苛酷聞名,杜延年為杜周第三子,也從小學習法令,唯行法尚寬大,不與父兄相同。丞相丙吉死的時候,薦杜延年才任丞相。丙吉為漢世名相,且有恩於宣帝,素為宣帝敬重,宣帝遂依言召杜延年為御史大夫(當時慣例以御史大夫為丞相,終西漢一代只有曹參例外,所以御史大夫實際上就是未來丞相)。最終杜延年死於御史大夫任上,謚為敬侯。
其八河間獻王劉德,西漢藏書家。景帝劉啟第三子,栗姬第二子,廢太子劉榮之弟。封為河間王,卒后謚獻,又稱河間獻王,家居咸陽,修學好古,遇事實事求是。秦焚書坑儒,典籍湮缺。他凡從民間得一善書,必好寫以還,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銀玉帛賞賜,以招四方之書。由是有舊書者,多奉奏河間王。故得書之多,可與漢官家藏書相等。所得書皆古文及先秦舊書,價值較高。其學舉六經,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精儒學,山東諸儒多從其游。
其九梁丘賀,西漢大臣,今文易學“梁丘學”的開創者。字長翁,琅琊郡諸(今山東省諸城)人。從京房受《易》,很能領會這本深奧的書,深得老師誇獎。又與施?、孟喜同學《易》于田何的再傳弟子田王孫。後來朝廷讓京房先生推薦一名學生到朝廷做官,京房就推薦了梁丘賀。官大中大夫、給事中,至少府。宣帝時,立為博士。著作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籀以梁丘氏章句》一卷。其子梁丘臨,繼承家學,后也成為西漢著名的經學家。漢昭帝時官至黃門侍郎,亦精《易》學。
其十蕭望之,西漢大臣。字長倩,東海蘭陵(今屬山東蒼山)人,徙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父輩以種田為業。好學,漸為官。初因不趨附大將軍霍光,僅官至小苑東門侯。後為御史大夫魏相屬吏,薦為大行治禮丞。霍光死後,歷任謁者、諫大夫、丞相司直,復為左馮翊以展治政才能,3年後遷大鴻臚,後代丙吉為御史大夫。元帝即位后,更被尊重,賜爵關內侯,食邑六百戶,只每月朔望上朝。后因舊怨被遭宦官弘恭、石顯等所誣入獄,不從,飲鴆而死,終年六十餘歲。蕭望之主治《齊詩》,兼學諸經,是漢代《魯論語》的知名傳人。蘭陵蕭氏是山東大族,曆數百年而不衰。
其十一蘇武,字子卿;杜陵(今陝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早年以父蔭為郎,稍遷中廄監。天漢元年拜中郎將。當時中原地區的漢朝和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匈奴的關係時好時壞。匈奴政權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帶了許多財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返回自己的國家時,匈奴上層發生了內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滯留匈奴的蘇武,因匈奴多次勸降不從,被匈奴流放牧羊十九年。在昭帝始元六年,蘇武終於回到了長安。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謀反,蘇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來關係很好,加上他的兒子也參與其中,蘇武被罷官。昭帝死後,蘇武因為參與了擁立漢宣帝,被賜爵關內侯。
以上就是麒麟閣所供奉的勛臣名錄,這些勛臣在本書中將會先後‘粉墨登場’。
另外,本書還將隆重的推出一位重量級的人物:王嬙,王昭君。特別說明一下:王昭君的出生年代,將會較原歷史提前十幾年。
王昭君,姓王名嬙,小字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她是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當時匈奴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王昭君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着香溪水傳遍南郡,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三年而無緣面君。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帝盡召宮女、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出塞嫁予了呼韓邪為閼氏。
呼韓邪單于亡故,王昭君與其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呼韓邪死後,王昭君當時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復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三十三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大漠;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這其中還有一段未記入史書中的謠傳:呼韓邪死後,王昭君為穩定局勢,還曾嫁予呼韓邪的弟弟;呼韓邪的弟弟死後,王昭君才嫁給的呼韓邪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