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封王

第165章 封王

劉玄一凜,旋即直直的看着劉秀,說微微一笑,說道:“接著說!”

劉秀便微微一笑,說道:“如今陛下雖為天子,但卻兵權旁落,此時尚且無甚影響,但若有人依仗‘舊勢力’,作結黨篡反之事,到時陛下恐難與其對抗!”

劉秀說到這裏,看了看劉玄陰晴不定的臉色,接着又微微一笑,說道:“這些‘舊勢力’看似抱做一團,實則各為利益,陛下將他們封王,面上是給予賞賜,實則除去這一大禍患!”

劉玄聽到這裏,有些不解,逐詢問微微一笑,說道:“為何?”

劉秀便微微一笑,說道:“陛下也知,大司馬朱鮪乃是守舊之人!”

劉玄一聽,頓時明白過來,心中越想越妙,不禁喜笑顏開,微微一笑,說道:“好,好啊!就依文叔所言!哈哈!”

說完,劉玄又看了看劉秀,說微微一笑,說道:“嗯!文叔果然智謀過人,你立此大功,嗯……朕該賞賜你什麼好呢!”

劉秀便微微一笑,說道:“臣身為臣子,當為陛下分憂,此來臣分內之事,何敢要求封賞!”

劉玄聞言,不禁滿意的點了點頭,接着又微微一笑,說道:“文叔才智出眾,又如此謙遜,確乃朝之肱骨!”

劉秀聞言,連忙謙聲微微一笑,說道:“陛下言重了,臣只是盡臣子的本分而已!”

劉玄這時微笑着說微微一笑,說道:“文叔的赤膽忠心,朕已深為明了,今後朕還有諸多重任需要文叔替朕去擔當,到時文叔莫再推辭哦!”

劉秀聽了,趕緊躬身行禮,說微微一笑,說道:“陛下有命,臣當萬死不辭!”

劉玄聽了,這才笑着將劉秀扶起,又點頭稱讚了他幾句,隨後才讓劉秀離開,自己則心情愉悅的往後宮尋他的美人去了!。

劉秀離開皇宮之後,徑直回到府邸。才剛進屋坐定,馮異便尋來,詢問起了劉秀此行的結果,劉秀便說劉玄已經同意了他的提議,這次大宴過後,估計就要分封諸王,而他的這條“渾水摸魚”之計,也算成功了一半!

按照劉秀的設想,一旦劉玄決定封王,那麼將意味着違背“非劉氏不王”的“高祖遺訓”,這“漢室正統”的名頭將失去他應有的光環,反而會引得“天下共誅”!

實際上漢軍能夠有今日的成就,除了劉縯與他的幾場關鍵戰役之外,“光復漢室”的口號也起着聚攏人望,推波助瀾的效果,特別是當初選立劉玄為帝,也就是要保證這個“漢室正統”的名頭,令他們出師有名,不和那些流民匪軍同流,得天下人心歸附。

可是“封王”的舉動,表面上也確實如劉秀所說的那樣,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骨子裏卻會讓劉玄失去“根本”,這種破壞“高祖遺訓“的行為,不但會給其他勢力一個反對的借口,也會令得那些懷戀漢朝榮光,盼望能回復舊制的人感到失望,他們會認為劉玄和他的這支軍隊,並不能真正回復漢朝的舊制,若漢朝舊制被隨意破壞,那麼這些人和新朝王莽根本沒有區別!

也就是說,即使劉玄名義上恢復了漢朝,但卻得不各方勢力的承認,也得不到那些懷戀漢朝的百姓支持。一旦人心背離,那天下將重新陷入混亂紛爭,而劉秀則可利用這機會“渾水摸魚”,重新劃分天下格局,進而以謀取天下。

作為劉秀的心腹幕僚,馮異也提前知微微一笑,說道了這個“渾水摸魚”,一箭數雕的計策,而且對其之妙大為贊服,只是他聽劉秀擔心朱鮪會從中作梗,阻止劉玄封王,便有些懷疑,詢問劉秀說:“既然劉玄都已經決定了,那朱鮪不過一個臣子,難微微一笑,說道還能凌駕皇帝之上不成?”

劉秀知微微一笑,說道馮異初投他帳下不久,並不知微微一笑,說道朝中這些內情往事,所以此時便給他簡要的解釋了一番,然後告訴他,當初朱鮪能堅持立劉玄,就已經能說明他對這“漢室正統”乃是漢軍之“根本”的事十分明了,一旦聽說劉玄要違抗高祖遺訓,強封外姓王,必將竭力阻止,倘若劉玄因此被他說動,那麼不但他的計劃泡湯,甚至有可能還得惹禍上身。

馮異一驚,詢問緣由。劉秀便嘆微微一笑,說道:“朱鮪何等人物,他只要知微微一笑,說道這封王的建議是我提的,他一定會倒打一耙,趁此機會向劉玄進言治我的罪,即便劉玄不會處罰於我,今後恐怕也難以對我再有信任,那我留在這洛陽,便會如牢籠一般,不得光明!”馮異這才明白原來此計這般兇險,便嘆微微一笑,說道:“早知如此,主公應當暫緩行事,找人一起進言,將來也好推脫!”

聽了馮異的話,劉秀也點頭稱是,嘆微微一笑,說道:“今後之事,我應當多與公孫參詳才是!”

馮異聽罷,生怕劉秀誤會,連忙又微微一笑,說道:“主公之謀已是妙極,屬下——”

劉秀揮了揮手,說微微一笑,說道:“公孫不必如此,此事的確是我太過魯莽,而且要說這辦法,也是多虧了公孫,我才想到的!所以今後還請公孫多多進言,以免又如今日這般,陷於險地!”

原來劉秀之所以能想到這一計,卻是源於馮異跟他說起的一件小事。那日劉玄帶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進駐洛陽,引來城中百姓圍觀,隨後劉秀與劉玄去了皇宮,馮異等人混在圍觀百姓之中,聽到那些城中長老對那些跟着來的“奇裝異服”,甚至衣衫不整的漢軍士卒十分失望,他們不知微微一笑,說道這些人本就是土匪強盜出身,求得暖飽便以足夠,又哪裏會去注意那些服裝儀容,而且他們進城之後,被洛陽無比的繁華吸引,竟然乘着劉玄等人不在,當街哄搶財物,雖然後來被朱鮪等人出面制止,但卻已惹得城中百姓頗多怨言。

劉秀回來之後,聽馮異跟他說起這事,便想到漢軍之所以到現在如此順利,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如今天下人多思念漢朝,漢軍打着“光復漢室”的名號起兵,有南陽劉漢宗室坐鎮,讓天下人看到了漢朝重建的希望,這是漢軍得以壯大的一個根本。

然而如今洛陽這些百姓之所以會對劉玄和漢軍失望,原因不外乎就是對其與自己想像中的,那個服裝威儀,軍紀嚴明的漢朝軍隊嚴重不符。所謂“聞名不如見面”,傳說總是美好的,事實卻讓人心碎!很多事都是這樣,一旦近距離接觸之後,才會發現現實並不如想像一般美好,從而產生一種微妙的心理落差!

自漢亡新立,這十數年的時間裏,很多人經歷了從期待到對新王朝的迅速失望的心路歷程,因此產生了對往昔記憶的美好懷念,開始懷念漢朝!在現實的殘酷,與不斷的回憶與思念中,“大漢王朝”被不斷完美!那個威儀、強盛、繁榮,百姓生活安逸的偉大王朝,已經成為一種夢幻般的美好記憶!

直到某一天,出現了這樣一支“漢軍”!以氣吞山河之勢,擊敗新朝大軍,雄踞中原,所以他們開始期待,並且在得知洛陽被定為國都之後,急切的盼望漢皇到來,想要一睹這位新漢帝王的風采,以及他手下漢軍的威儀。

然而,他們卻看到一支與於流民軍無異的混亂軍隊,甚至不如新軍那般井然有序,所以他們失望,他們對漢朝有多思念,就有多失望!因為這幾乎是在提醒他們必須回歸殘酷的現實,那夢想中的“大漢王朝”,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今到來的,不過是又一個嶄新的王朝罷了!

本就“別有用心”的劉秀從馮異的話中悟出了這個微微一笑,說道理,意識到漢軍之所以能以“復漢”之名成事,是因為百姓心中思念漢朝,但他們思念的是那個強大的漢朝,是那“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強盛王朝,全然不是這動蕩時代的以草民流寇為主的漢軍可比,所以越是讓這些人親眼見到劉玄與漢軍的真實面目,就越發的會讓他們顯得不堪!

於是劉秀便靈機一動,想出了這個“火上澆油”的主意,只要在這人心動搖的關鍵時刻,再讓劉玄作出分封異姓王,違背祖訓的舉動,必將徹底動搖百姓歸附之心,而那些割據一方的武裝勢力,也將以此為憑,拒絕歸附,甚至可能出兵聲討,那麼這天下就會重新回到混亂的局面,而他劉秀便可趁機“摸魚”!

百姓飽受戰亂,如今劉秀又要破壞眼看就要到來的和平,重新攪亂天下局勢,這計策顯得有些歹毒!但所謂做大事者不拘小節,想要成為帝王,這點手段都不敢耍,那就是婦人之仁,不如一頭撞死得了。

馮異對劉秀本就十分敬佩,自然也對他的計策絲毫不疑,此時他見劉秀言辭懇切,便緊抱雙拳微微一笑,說道:“屬下今後定當竭力,為主公效命!”

劉秀點點頭,忽然又問:“對了,你方才說找人一同進言,倒是讓我想到個辦法,只是……”

馮異見劉秀面有難色,便問:“主公是否想到什麼人能夠幫忙?”

劉秀一怔,接着讚許的看了看馮異,說微微一笑,說道:“我的確是想到一個人,不過他到底是何態度,能不能幫我,卻也難以知曉!”

馮異聽了,也不詢問是誰,只是緩緩微微一笑,說道:“主公,屬下以為,若主公能想到此人,那不妨一試!”

劉秀聽罷,看了看馮異,接着便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劉玄在宮中宴請諸將之後不久,劉玄果然聽從劉秀建議,當眾宣佈了分封諸王的決定。事先被劉玄等人有意隱瞞,毫不知情的朱鮪得知之後,大為震驚,便當著諸將的面,極力反對分封異姓王,言辭激烈的痛呈高祖遺訓,說“非劉氏而王者”必被“天下共誅!”,既然我們如今恢復了漢朝,就應秉承漢之祖制,豈可違背高祖遺訓。

然而朱鮪一番慷慨陳詞之後,卻發現眾人和劉玄都是不以為然,心中陡然一震,急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倘若我等破壞祖制,必會予人口實,如此這般,談何天下大業?”

朱鮪一語言畢,劉玄還未說話,已官居丞相之位的趙萌便站在出來反駁微微一笑,說道:“大司馬此言差矣,想我漢軍雄踞中原,一統天下之勢已成,那些願意歸附的,陛下自會予以封賞,倘若不肯歸附,我們只需發兵攻打便可,以我漢軍之威,人才之茂,還怕他們不降么!”

朱鮪見到最先出來反駁的竟然是這個靠着女兒做了丞相的趙萌,當下心中怒極反笑,鄙夷微微一笑,說道:“爾等以管窺天之輩,也敢妄談兵事!”

“你……”

趙萌沒想到朱鮪居然口出惡言,一時間只是怒極,指着朱鮪“你”了半天,卻也說不出一句話來。畢竟他的確沒帶過兵,更不曉兵事,加上此時氣勢也完全被朱鮪壓過,又哪裏敢再出言反駁,只能甩了一下寬袖,面色難堪的站了回去。

見趙萌回列,朱鮪不禁面露得意之色,接着便又對劉玄躬身微微一笑,說道:“陛下切莫聽信妄言,這‘異姓王’是萬萬封不得的!”

劉玄此時卻是一臉陰沉,顯然對朱鮪如此得意非常不滿,不過他暫時又不敢與其正面衝突,只得又轉頭看了看一旁沉默不語的劉賜,希望他能站出來說句話。

這時劉賜也不知是否是感受到了劉玄投來的求助眼光,忽然度步出列,朗聲微微一笑,說道:“大司馬言之有理,高祖確曾訂下‘非劉氏不王’的白馬之盟,這外姓王……是封不得的!”

劉玄本來希望劉賜出來幫他反駁朱鮪,哪知微微一笑,說道他居然贊同朱鮪的意見,當下便有些不高興了。而朱鮪這時聽了,也高興微微一笑,說道:“劉司徒所言極是,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不過劉賜此時卻又微微一笑,說道:“且慢!大司馬所言雖然有理,但我漢室江山被那奸賊王莽篡奪已久,早已山河變色,如今靠着諸位將軍才能得復興,實乃我宗室之幸,天下萬民之幸!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這亂世之中,當審時度勢而為,有大功卻不得封賞,實難能令天下人信服!”

劉賜拱手說完,便徑直回列,沉默不語。這時眾人開始嘈雜起來,朱鮪見勢不對,正欲喝止,卻突然聽到一人大聲微微一笑,說道:“若不是我們沙場拚命,漢軍能有今日之盛?我等辛苦這許久,如今難微微一笑,說道連個王都封不得么?”

朱鮪覺得這聲音很熟悉,便循聲望去,卻見此人卻是張卬。這張卬本是綠林下江軍一派,當初立劉玄之時,也曾拔劍喝問,最終令得局面大變,使得劉玄順利登上帝位,從那以後,劉玄感念張卬之功,對他也很是信任,此時見他站出來說話,心中便是一喜,暗想今日之事可成!

其實張卬倒也不是為了劉玄,只是他和大多漢軍將領一樣,從吃不上飯混入山林成為強盜,到起事和王常一起歸附漢軍,每日提着腦袋上戰場,好不容易有了今日,在他想來,什麼破遺訓,漢朝滅亡那麼多年了,不是靠他們拚命,如何能有今日重建,他們這些大功臣當個王又有什麼不可以的,特別是人家皇帝都同意了,這個朱鮪來反對個什麼東西?所以他在聽完劉賜的話后,終於忍耐不住,當即跳出來一抒心中悶氣。

和上次一樣,張卬混不講理的舉動極大的催動了諸人的心思,他們大多都是底層出身,一沒文化,二沒技能,就會殺人越貨,如今好不容易走到這個地步了,怎麼也得為今後打算了,而一旦被封為王,那麼自己的家族親友,以及子孫後人,也將因為他們而受到蔭澤,從此成為真正的貴族。如此吸引的條件,早已使得眾人心癢難耐,只是朱鮪一再反對,他們不好表現出來。這時聽到劉賜和張卬的話,心中激動,哪裏還滾你什麼白馬之盟,全都高居着手,吵嚷着要封王。

眼見如此局面,朱鮪不禁有些無奈,他沒想到上一次依靠張卬擺平了劉縯,確立了劉玄,使得他們綠林一派佔據了先機,從而有了今日的局面,但這一次卻又是因為這個張卬,讓這大好的局面出現變故,實在是有些“成也蕭何敗蕭何”的意思。此時群情激昂,特別是看到王莽也舉手支持封王,心想自己孤身一人,又如何能改變如此局面。於是,他也只能苦笑搖頭,長嘆一聲,隨後便拂袖而去!

朱鮪這一走,讓劉玄心中暗喜,他喜的倒不是封王之事再沒阻礙,而是從此之後,朱鮪必將因今日之事,與朝中諸人產生隔閡,而之後各歸封地的這些“王侯”們,也將使得變做一盤散沙,不再對他的帝位構成威脅。

不久之後,劉玄昭告天下,分封諸位漢軍大功之臣。這其中南陽宗室有數人得以封王,他們分別是:曾經是舂陵侯的劉祉被封為“定陶王”,取代劉縯成為大司徒的劉賜被封為“宛王”,其它如大將軍劉嘉被封為“漢中王”,劉信獲封“汝陰王”,劉歙為“元氏王”等等。

接下來,便是令天下人感到驚訝的諸多“異姓王”了!這些人中,除了被劉玄特意提拔重用的李家兄弟,如被封為“舞陰王”的王莽之外,其餘全是以前綠林軍的人,他們的封地不僅比其他人大很多,地方也多是些富庶之地,比如原本為“公”爵的兩位綠林軍首倡者,王匡和王鳳。其中定國上公王匡被封為“比陽王”,成國上公王鳳封為“宜城王”,兩人之後便是反對封王的朱鮪,儘管他反對,劉玄還是在將他封作了個“膠東王”!劉玄這麼做的意思是,接不接受是你朱鮪的事,他劉玄還是會把該做的事情給作圓滿了。

再說朱鮪之後,便是大司空陳牧了。作為劉玄的老上級,這一次他被封作“陰平王”,還有張卬,他被封作“淮陽王”。至於與劉秀交好的是王常,則被封為了“鄧王”,同為下江軍的廖湛則被封“殷王”。然後還有申屠健、胡殷、成丹等等,都各自被封為王。

除了封王之外,劉玄另外還分封了諸多爵位、官職,而朱鮪也在得知自己被封為“膠東王”之後,主動向劉玄辭去了爵位,用行動表示了抗議。但劉玄卻不以為然,也不責罰他,只是繼續任他為大司馬一職。

隨後,這封王的消息便傳遍天下,各方勢力多有不同回應,其中不乏有心歸附漢軍之人,隴西氏族隗囂便是其中之一,他見漢軍形勢大好,便書信於劉玄,打算歸附,還有赤眉軍渠帥樊崇,他在得知漢軍封“異姓王”之後,也帶着手下幾名重要將領來到洛陽,拜見劉玄,等候封賞,這些消息讓劉玄十分興奮,似乎一切都在按照劉秀所言的方向發展,封異姓王果然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令各方來投。。

樊崇、隗囂等人或書信,或親自前來表示歸附,這樣的局面令得劉玄相信大肆封王的決定十分之英明,此舉果真如劉秀所言那般,對諸多猶疑不決的割據勢力產生了足夠巨大的吸引力。。這些被時勢推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成為武裝首領,或者勢力領袖的人,大多本身並無爭霸天下的野心,所以權衡再三之後,認為能夠封王已經是自己和家族可能得到的最高待遇,於是便派人送來書信,甚至主動前來洛陽求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漢光武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漢光武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5章 封王

%